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态持续。目前,外部不经济性的理论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纷纷寻求使外部的经济性内部化的办法。

(三)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态持续。生态持续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持整个生命保障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不受污染和肆意侵害,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第二,经济持续。经济持续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流出和排放,使经济和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致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第三,社会持续。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指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在这个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中,是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主导、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

2.经济学理论

(1)生态经济学理论。所谓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但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彼此联系的桥梁。经济效益涉及目前和局部的更密切相关的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及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2)外部不经济理论。“外部不经济性”理论是20世纪初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随后由他的学生英国经济学家A.C.Pigon丰富和发展。外部不经济性是经济外部性中的一种,它指一种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效益,而这些成本和效益不能在决定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经济外部性的存在是因为当A对B提供劳务时,往往使其他人获得利益或受到损害,可是A并未从受益人那里取得报酬,也不必向受损者支付任何补偿。经济外部性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外部经济性,即某项活动对周围事物造成良好影响,并使周围人获益,但行为人并未从周围人额外获益。其二是外部不经济性。即某项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为此而付出任何补偿费。外部不经济理论反映了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主要是外部不经济性,如物流企业运输配送加剧了城市拥堵、空气污染等。表面看来,外部不经济性是某一种物品或活动对周围事物产生的不良影响。但若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部不经济性实质上是私人成本的社会化。私人成本社会化,把自身赢利建立在他人受损的基础上,这显然不公平。同时,社会成本一般而言应大于私人成本,所以我们应使私人成本内部化,以使社会成本减少甚至消除。这样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就全社会而言,可以以较少的投入来减少较大的损失,这在经济上亦有利可图。目前,外部不经济性的理论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纷纷寻求使外部的经济性内部化的办法。其中,最有益的办法是进行回收利用,而回收利用正是绿色物流的一种基本功能。

(3)效益统一理论。企业的基本属性就是获取经济效益,如果没有经济效益,连简单的维持生产都不能进行。但经济效益必须和环境效益进行统一。现实中尽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其对立和矛盾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再生产与环境系统的统一。社会再生产通过索取环境资源和把废弃物排入环境而把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联成一个整体。其二是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局部企业和部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差的生态效益可导致全面、整体的经济效益的降低。其三是经济效益本身的内涵就包括环境效益的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包括自然资源供给量的增加、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及废弃物的结合利用,而这些皆有利于提高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而强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的都是为了社会效益,为了使社会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改善,例如,运输工具的零污染排放、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等。总之,要使人们有一个更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过一种较高环境品质的生活。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在环保方面,三者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正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的统一。

3.生态伦理学理论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忍受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这就促使了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迫使人们对物流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态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