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未来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3 未来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5.3.1 当前世界高新技术竞争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所催生的产业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5.3 未来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5.3.1 当前世界高新技术竞争的发展态势

经济全球化所催生的产业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所以,要讨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前进方向,我们确实有必要将之放在全球化背景的框架下来审视。

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正在稳步前进,并且正在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当前,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正在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美、日、欧三极的相对地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日、美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迈向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决策。尤其值得人们特别注意的是,发达国家正在加快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已经进入了高技术时代。以高新技术作为21世纪的主攻方向并使其在科技进步中处于战略制高点的地位,对于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技术突破与融合,使全球范围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存在三大趋势:一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使信息技术产业在新世纪初的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同时,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交叉、融合,催生出新的高新技术门类,大幅度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加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高新技术化进程。二是生物技术日趋成熟,基因工程加速新型生物药品和基因动植物的开发,基因治疗引发医学防治上的革新,标志着21世纪生物技术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健康和自下而上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三是纳米技术在未来的10~20年中将取得重大突破,引发新技术革命乃至产业革命,可望成为新世纪新的主导技术之一。纳米技术将大大提高人类对微观物质世界的控制力。这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将导致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争夺上。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5.3.2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发展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发展高新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本国的经济竞争力

应当说,任何国家每一个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选定或引进,都与该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息息相关。“星球大战”虽然说是一个军事高科技计划,但是,美国不惜血本下的这笔赌注,是想以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重振雄风,保住它在世界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从经济上讲,高新技术具有“倍增器”的作用,甚至有人还提出在“倍增”中还可能出现“非线性倍增”。“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句话经常出现在白宫的许多科技政策文件中。克林顿政府认为,技术领导地位通常是国家和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1996年,克林顿公布了新的空间政策和全球定位系统政策,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美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的优势地位来扩大商业应用,提高本国的经济竞争能力。

(2)高新技术研究领域正在呈现出趋同化

高新技术并不是仅指某一种技术,而是应是一个“技术群”的概念。它至少应包括某一类产业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投入的某些指标达到“高比例”时则称为高技术产业或高技术产品。这个高比例,迄今国际上并无统一或公认的标准。但是,人们普遍认为,高技术往往是多学科的交叉,一个单项领域的高新,如果没有跨学科、跨专业的支持组成,往往很难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在各具特点又相互关联的高技术研究领域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是起带头和关键作用的3个领域,各个发达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将这3类技术列为优先发展领域。近年来,德国政府先后制定“2000年的信息技术”、“2000年的生物技术”、“2000年的激光”、“2000年的生产”、“21世纪的服务业”等一系列专项计划,旨在攻占各个高技术领域。1993年9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将用20年的时间,投资4000亿~5000亿美元,实施“全国信息网络建设计划”,这一计划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紧接着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国,甚至只有300万人口的小国新加坡也不甘示弱,竞相公布了各自国家创建“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

(3)结盟与合作将成为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方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一个开放的世界,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当前,技术领域内的合作与结盟成为重要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方式,在高新技术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见表5-4)。

表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中结盟统计

img17

资料来源:张景安(2000年)。

此外,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国际间的技术结盟在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7%和47%,明显高于在其他技术领域的联盟。显然,它与这两个行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前期投入和技术创新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关。

1996年10月24日,来自北美、欧洲和日本的100多位科学家共同绘出了第一张包含人类1/5基因地址的图谱,图中标出了已经解析出的1.6万个基因染色体的所在位置,这将有助于开发多种疾病诊断、医疗制剂和治疗方法。再如,尤里卡计划是一个由小到大相对比较成熟的国际计划。参加国由最初的17个国家发展到24个国家,参加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多达3544家,有75%开发出了一种新产品或新工艺,30%找到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新产品销售市场,25%注册了新专利,11%登记了新产品标准。由此可见,尤里卡计划是一个面向市场且成功率较高的国际合作计划。

5.3.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不断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层出不穷。这就决定了中国有可能在某些优势技术领域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没有必要在所有领域重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科技、经济发展道路。我们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为实践这一重大战略方针,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专项,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及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电动汽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等。这些专项以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国家将大幅度增加投入力度,并集成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的力量,迅速抢占一批21世纪科技制高点,力争在5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通过这批重大专项的实施,我们可以预期在将来10年左右,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在如下领域取得长足的进展(20):

在信息技术领域,以开发基于新概念的CPU、网络计算机NC和网络软件核心平台为突破口,改变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空芯化”局面;通过系统芯片技术和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设备的突破,使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在5~10年的时间内进入世界前列;构建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平台,建立起与国家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并拉动一批相关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领域,把握国际生物技术竞争的热点,在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的研究开发中获得一批有重要商业价值的专利;同时,通过加强创新药物研究和推进中药现代化,尽快扭转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被动局面。

交通运输领域,结合国情,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在电动汽车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通过实施重大技术标准专项,在制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标准方面取得突破,有效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技术壁垒的挑战。我们相信,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将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人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的原始性创新方面,努力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这是中国新世纪科技发展又一重大战略方针。当代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产业竞争加速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原始性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不仅能够带来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带来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带来无限发展和超越的机会,成为决定当代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为此,我国政府将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科学家进行自由探索,并在国家需要和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会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对外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

在制度和政策方面,我国将建立起与鼓励原始性创新相应的评价制度,更加关注交叉学科、非共识项目和小地方、小人物的创新,聘请外国科学家参与科技项目的评估;大刀阔斧地改革现有的鉴定制度和奖励制度,形成符合科学和技术不同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提供执行经费,鼓励和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诚如有些政府官员和学者所言,一个日益开放和更加宽松和谐的科学环境,必将孕育出伟大的科技成就,催生出卓越的科学巨人。

在人才方面,我国政府将有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和举措。人才资源是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间的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一个研究所,一个高技术企业,是一个人才梯队。我们虽不能够也没有必要要求这个梯队的所有人才都是尖子人才,但一定要有一两个、两三个尖子人才,而正是这一两个、两三个尖子人才的水平,决定了这个梯队,也就是这个研究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在整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首先要大胆起用青年尖子人才。青年人具有掌握新知识快、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精力充沛、勇于拼搏等优势,特别适合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时人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正是这样一批有志、有为的青年人才将创新的活力注入了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在当代国际化的环境下,我国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我国将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把培养、吸引和稳定尖子人才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

当前,在吸引人才方面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根据重大项目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尖子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条件,努力推动形成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潮流;二是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都将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三是国家科技计划实施课题制,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的比例,克服科技管理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四是研究探索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方面,我国政府将在如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转制是对我国科技结构和布局的重大调整。转制后的科研机构,在体制上由附属于政府转变为面向市场竞争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法人实体,在机制上由政府主导型的事业机制变为市场主导型的企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大量的科研人员由此进入到市场竞争第一线,有利于转变过去科技人员只关心成果本身、不关心市场需求的观念,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转制后的科研机构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行以股权多元化为基础和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公司化改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引导科研方向、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深化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环境、提高服务为目标,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促进高新区逐步实现五个转变:即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三是多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社会融资问题是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我们要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其雪中送炭和引导性作用。要通过建立规范的担保机制,以地方政府为主,由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共同来推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筹措更多的发展资金。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及科技型企业产权重组的渠道,并且按照国际惯例探索相应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从而不断完善服务于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国政府将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涉及技术系统本身的工程化创新,更涉及技术与资本、管理等相关要素的综合与集成。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经济和科技优势: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和管理人才聚集,资本市场发达,融资方便快捷,有国际市场开拓经验,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有的生产成本低,市场潜力大。可以说,各个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都有互补性。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能够提供科技界、产业界之间的国际合作机会和途径也将越来越多。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消除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这一突出矛盾。从结构调整入手,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开拓投资空间,扩大出口份额,拉动消费增长,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已不能单纯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来积累资本,换取技术,发展经济。加快科技进步,走集约式发展道路,发展高科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因此,结构调整对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在保持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益;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对现有产业的提升改造。

经济全球化趋势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跨国企业,为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市场,加快了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产品的步伐。这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本,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体系,加快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迅速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高整体水平带来了机会。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更加有利于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跨国公司将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对我国市场进行更大程度的渗透和控制,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技术基础更加脆弱,市场空间更加狭小。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在扩大开放、加速引进的同时,强化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牢固的技术基础上,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