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

“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长子,顾名思义是出生早,是老大。而兰炼和兰化,在全国石化工业中扮演的正是长子般的角色。截至2011年12月15日,兰州石化6个牌号的丁腈橡胶产品全年累计产量突破5万吨大关,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预计全年丁腈橡胶产量将达到5.22万吨,稳居全国第一。

四、“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

长子,顾名思义是出生早,是老大。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越来越被兰炼和兰化的“长子”情怀所感染、所感动。如果不亲临其境,这种感动是无法想象的。

家庭的概念里,长子总是意味着承担责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意味着重任在肩而必须默默扛起。而兰炼和兰化,在全国石化工业中扮演的正是长子般的角色。

1960年10月,化工部决定由兰化合成氨厂向1059导弹发射基地供应氧气。随即,该厂用一个月时间快速建成了液氧铁路专线。

1969年,石油部紧急指示兰炼:火速研制生产8号稠化机油!当年,工人开汽车需要提前1个小时用火烤油,才能发动。如果有了这个品牌的油,低温不会凝固,高温不会稀化。兰炼人克服了缺少实验仪器和没有制冷启动室的困难,自己动手用土办法盖起了制冷启动室,室外是炎炎盛夏,室内的科研人员却坚持在零下50多度的制冷启动室里搞实验。实验成功后,又赶到东北,在零下40多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最终,技术难关被突破,兰炼人按时完成了这项任务。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前夕,军方命令兰炼:立即生产液力变速器油!兰炼火速组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干,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拿出了产品。

当国家需要时,不仅兰炼如此,与兰炼近邻的兰化也如此。

1963年3月,张爱萍将军迈着急匆匆的脚步径直走进兰化公司,他对党委书记靳崇智说:“你们有没有能力生产出丁腈橡胶?”“有!”“哪个装置能研制生产,带我去看看。”靳崇智陪同张爱萍走进兰化中央试验室,将军告诉年轻的主任张万欣:“我们的战机等待起飞,现在急需加油的耐油胶管,你能不能三个月之内完成3个牌号的丁腈橡胶试制任务?”片刻犹豫之后,兰化接受了任务。于是,立即组织了以张万欣为总负责的攻关小组,在那些日子里,全体研制、化验人员什么都顾不了,家里的小孩全托付给幼儿园,研制搞出来了,孩子却不认识自己了。张万欣领导着大家按时完成了将军交给的任务。

1971年,国家给兰化公司下达了10万吨浓硝酸的生产指标。接受任务后,工人们在有害气体弥漫的条件下,不分昼夜地在操作。因为设备陈旧等客观原因,时间过去了三分之二,但任务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面对国防急需的任务,党委书记刘祺瑞着急了,他亲自率领10人工作组到车间蹲点,干部和工人一起三班倒,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激励士气。经过非常艰辛的劳作,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抢回了另外三分之二的任务。

兰炼为对印反击战生产的擦枪油、为对越反击战生产的凝固片油弹,都及时完成了国防急需的任务;兰化生产的乌洛托品、耐寒型ABS树脂、783液体橡胶等,也成为我国军工产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1979年11月2日,总后勤部油料部电令兰炼:火速生产46号防锈汽轮机油2000吨,务必在11月20日前发往部队!军代表找到龙显烈,龙显烈马上答应:保证按时完成任务!46号防锈汽轮机油主要用于核动力和蒸汽动力的舰艇,此油品对防腐性、抗氧化性及安定性的要求很高。兰炼1963年起试研制,用了3年时间才得以成功,该产品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被称为军用油中的“骄子”,通常一年的生产量才不过2000吨。龙显烈深知军队急用的重要性,他给胡菽兰说:“在国家大事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随即,龙显烈下令兰炼所有产品给46号防锈汽轮机油让路,全力保证部队急用!1980年5月18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由18艘水面舰艇、潜艇和5000多人组成的远洋特混编队在预定海域搜集火箭数据、资料,这些舰艇上所用的油品正是兰炼生产的46号防锈汽轮机油。

那些年,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兰炼和兰化先后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研制开发了50多个型号的特殊新产品,其中20多个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2011年岁末年初的钟声还未敲响之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化学工业总公司联合会传来佳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昆仑牌丁苯橡胶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称号。目前,兰州石化公司是生产丁苯橡胶产品的主要单位,这也预示着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又取得一项显著成果。丁苯橡胶是目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耗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分乳聚丁苯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两种。兰州石化的丁苯橡胶装置,是我国“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项目,曾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块丁苯橡胶,被誉为国产“第一胶”。时过境迁,面对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丁苯橡胶市场,兰州石化瞄准丁苯橡胶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名牌产品,昆仑牌丁苯橡胶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拥有市场份额,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知名品牌产品”。

我国首套丁苯橡胶装置“一五”期间在兰州市西固区建成投产,当初每年的产能只有1.35万吨。“要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生产规模小、装置产能低、市场份额少是行不通的。”这是我国石油化工人清醒的认识。为此,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兰州石化公司组织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攻关、改造活动,攻克了丁苯橡胶生产中螺旋输送、胶中杂质含量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丁苯橡胶的产能由年产1.35万吨提高到5.5万吨,产品的优级品率达到98%以上,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系统化的丁苯橡胶生产自有技术。此后,兰州石化采用自有技术,建成投产了以国产化设备为主的年产10万吨丁苯橡胶装置,人们习惯把这套新装置称之为“大丁苯”。中国是世界汽车轮胎生产大国,国外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商所需的轮胎都来自于中国。要保证轮胎质量,生产轮胎的主要原料丁苯橡胶的质量是关键。

截至2011年12月15日,兰州石化6个牌号的丁腈橡胶产品全年累计产量突破5万吨大关,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预计全年丁腈橡胶产量将达到5.22万吨,稳居全国第一。

丁腈橡胶具有优异的耐油、耐非极性溶剂性能,主要用来生产绝热保温建材、耐油胶管、材料共混改性、工业胶辊、输送带和密封材料等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保温建材、纺织、电线电缆和印刷等领域。目前,国内只有中石油兰州石化等极个别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兰州石化自2009年投产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后,丁腈橡胶产能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载人航天出舱成功而举行隆重的庆功大会,会议对兰州石化公司给予了特别的表彰和嘉奖。因为从神舟一号上天到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出舱活动,兰州石化一直承担着航天特种橡胶的研发、生产和供给。

2011年10月11日,兰州石化又一次收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发来的感谢信。这标志着兰州石化针对航天和国防特殊需求研发的专用高性能特种液体橡胶在我国“天宫一号”发射中取得圆满成功。作为国家军工配套单位,,兰州石化开发的特种液体橡胶产品成功配套于“神舟”系类飞船、“嫦娥二号”等,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几十年来,在共和国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和工业化梦想中,甘愿奉献的兰炼人和兰化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这种执行命令的贡献是没有任何条件和借口的,是必须要按时按标准完成的,是影响国家战略的重大任务。

人要有记忆,人没有记忆,就没有身份,就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国家要有历史,国家没有历史,就没有标识,就不知道自己的血脉。

“两兰”人是有记忆的,是惯于用其辉煌的历史业绩来教育后来的“两兰”人的。

兰州石化人善于汲取历史上石化人不断奉献的优秀品质,更注重学习身边的榜样。他们珍惜自己的荣誉,他们爱护自己的形象。兰炼,兰化,每当听到这个名字,他们都会由衷地感到亲切而充满温情。从这一片具有光荣历史的土地上走出去的人,他们感念成长于斯、奉献于斯的美好岁月,即使身在别处,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情感也植根于此。坚守岗位的人,把兰炼、兰化的先贤们视为自己的骄傲,他们把先贤们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讲给自己的孩子,也讲给自己孩子的孩子。他们并不想捞取什么,其实也捞不取什么。他们要的是一种兰炼、兰化给自己带来的自豪和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要的是工作中向榜样学习的力量,要的是“乡愁”的记忆!他们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干活很光荣!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知道:人生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所以,只要是从兰炼、兰化走出的公众人物,不管认识与否,他们全悉数铭记。

兰炼、兰化人记得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

也记得王俊、徐今强、贾庆礼、张皓若、张彦宁、林华、李超伯、张万欣、阎三忠、林殷才等33位省部级干部的名字;

兰炼、兰化人更记得很多很多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他们满怀无限钦慕和崇敬的心情来膜拜这些名字。

这些被铭记的人,曾经为兰炼、兰化奉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洒下了奋斗的汗水和心血,石化行业的特殊性也铸造了他们优秀的品质,历练了他们坚忍的意志,注入了他们成长的要素!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中化工,哪个部门没有为数众多的兰炼人和兰化人?

你可以说它是中国石油化工的基地,也可以说它是中国石油化工的摇篮。但它的确就是在做着这样的奉献,这就是兰炼、兰化,这就是兰炼人、兰化人!默默地奉献着能源,默默地燃烧着自己!

笔者在兰州石化采访时,有位年近60岁的大嫂给我讲了一件真实的事。她说,有一天,她和几个姐妹们正在深圳世纪之窗游玩。突然,不远处走来一群人,有人说,吴仪过来了!这位大嫂兴奋慌张中便情不自禁地脱下身上穿的大红色外衣,高高地扬起来,使劲地大声喊着:“吴仪大姐,我是从兰炼来的,我是兰——炼——人!”吴仪突然停止了前进,朝她们几个走来。大嫂跑步上前,拉着吴仪的手,眼泪就哗哗地冒出来了。吴仪也拉起大嫂的手,那份亲切好像自家姐姐。吴仪询问起兰炼的情况,也问了大嫂所在的岗位,当得知大嫂现在的岗位和吴仪当年是同一个车间的时候,吴仪显得非常激动!吴仪主动提出要和大嫂合影留念。吴仪还说,本应该留大嫂她们吃饭的,但因为还有外事活动,而未能如愿。这时候,吴仪的秘书在旁边不停地催着,无奈之下,吴仪给大嫂留了自己的电话和联系方式。当时,吴仪是国家外经贸委主任。大嫂感叹着。后来,当吴仪大姐当了国务院副总理时,大嫂拿出了当年和吴仪的合影,看着、看着就激动得不能自已。

我和大嫂一起分享着她当年的幸福,心头滚动着一种特别的温暖。广受人们普遍爱戴和尊敬的吴仪大姐,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迎来无数的掌声和尊严。笔者曾经在《新华文摘》上读到,大姐60多岁了还手里拿着英语单词在背,连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被她所感动。后来,吴仪在世界级的大会上非常流利地用英语演讲,用英语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我想,吴仪尽管在兰炼工作了三年多一点时间,但那三年正好是大姐刚刚迈出大学需要磨练的三年,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三年里,我相信,她的骨子里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兰炼人的情结和有关兰炼的记忆!这不能说对她的一生没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又回想起采访过的那位大嫂。那天,应邀在她家采访时,我亲眼看见她柔美的脸庞滚下了成串成串的泪珠,她含着欣喜的热泪笑着给我说:“你知道那一刻我是多么自豪吗?那是我一生的幸福,我觉得我活得很有价值!因为我是兰炼人。”这位大嫂还说,其实,吴仪压根就不认识她。既然不认识,为什么还要对她那么亲切?因为她是兰炼人,因为吴仪还惦记着兰炼!看着大嫂沧桑的脸庞折射出岁月的芬芳,她的这种心情我能体会到。当我在北京采访时,无意间知道我的一位老乡竟然是北京的高官时,一种“跨步格外高远”的自豪感从我的脚底升腾到了头顶!顿时,我觉得北京的阳光多么灿烂,北京的人民笑脸多么亲切!其实,行在北京的大街上,我并不认识什么北京人,但当时就有这样一种不可言喻的激动!我相信,这就是一种淳朴的原始的感情纽带,是灵魂深处所濡染的我们这个民族爱乡爱国的一种基因遗传,是一种乡愁的心灵景观,是一种情感的使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