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探索

中国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探索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导言:中国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探索对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路径。第二部分探讨大国关系与地缘格局,这事实上构成中国国际事务研究的主体部分。本部分分别探讨的是世界格局问题,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大国,由此探讨中国学者对中国地缘环境的分析。当时,我就产生了编写一本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专著的念头。

导言:中国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探索

对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路径。一是对整个学科的知识本身进行研究。探讨学科发展的历史,学科的知识主题,各个问题领域与子学科等。二是对在各个领域有影响的学者的主要研究主题和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和梳理。三是探讨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得以出现的有形机构、制度和无形的制度性文化等因素。

本书的编撰,主要采取的是第一个方面的研究理路。遵循对整个学科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领域与子学科的研究等方面的线索,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与方法,分别探讨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学者对中国国际关系发展得失的评估、中国国际关系学方法论和国际关系中国学派出现的可能前景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探讨大国关系与地缘格局,这事实上构成中国国际事务研究的主体部分。本部分分别探讨的是世界格局问题,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大国,由此探讨中国学者对中国地缘环境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子学科领域。由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的问题领域很多,如人道主义干预问题、人权问题等,限于篇幅与资料,本书只选取了主权与安全这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问题领域不重要。而国际关系子学科,除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外,冷战结束以来兴起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地区化与地区主义以及泛国际关系的跨文化交流等子学科方面,中国学者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与发展。对中国学者在这些方面主题的探讨,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主题。

本书的编写,源于我2000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当时我在翻译美国国务院战略评估办公室迈克尔·皮尔斯伯里的《美国学者解读中国安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5月版)一书。该书以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作为素材,阐述了中国学者对中国未来安全环境的观点。作者从200多位中国学者自1994年以来在公开和内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作者亲自与中国学者交谈中获得的信息加以分类研究,探讨和分析了我国学者对多极化争论,对美国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对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作用的看法,对地缘政治权力的评估和对未来战争的预测以及我国学者研究国际问题的方法论。尽管该书存在诸多偏见与不足,但迄今为止,在我国国内还没有一本如此系统地收集归纳和研究中国学者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的专著。当时,我就产生了编写一本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专著的念头。

到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任教后,我的上述想法很快得到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陈卫星教授的大力支持。陈教授认为,要写一本扎实的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的专著,非得下几年的工夫不可。在陈教授的建议下,我学习了皮尔斯伯里的方法,设计一些主题,让学者们自己说话。书中采编的内容,除了少数几位学者没有及时联系上以外,基本上都得到了各位学者的首肯。当然,由于本书主题内容的设计和篇幅等原因,还有一些学者的重要思想没有归纳进去,由此希望各位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提纲设计与定稿由肖欢容完成,具体各章的采编分工如下:

任孟山:第1、2、3章

郭淆:第4、5、6、7、8章

张晓晨:第9、10、11章

刘朋:第12章和引用文献的编辑

任孟山对全书的初稿进行了校对,最后由肖欢容统校定稿。

由于编者的学养限制,采编的内容与主题,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学者和读者批评。同时,笔者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之中来,丰富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我的联系邮箱:Xiaohr@sina.com.cn。

肖欢容    

2004年9月10日于心骑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