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期待遇见优秀的你

期待遇见优秀的你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春季校招回顾2016-04-16 薛军去年的三月,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律师事务所人才引进面面观,以一个从业20年、做律所主任7年的从业者的身份,观察、梳理了当下国内律师事务所在人才引进方面不同的定位、方式、渠道。几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园遇到的这些鲜活的面孔仍然历历在目。

——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春季校招回顾

2016-04-16 薛军

去年(2015年)的三月,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律师事务所人才引进面面观,以一个从业20年、做律所主任7年的从业者的身份,观察、梳理了当下国内律师事务所在人才引进方面不同的定位、方式、渠道。面对国内大所名所强所强悍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我也在这篇小文章中粗略地提出了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应对策略。然而,知易行难,向国内大所名所强所学习借鉴的“校园招聘”方式,直到几天前,我们才迈出了从0到1的第一步。

倒带回放:

4月12日晚10:00,我们事务所赴西南政法大学校招小组一行4人,在重庆集合。

4月13日上午11:15——中午12:40,在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食堂门口,我们两人一组,向学生们发放“小广告”——为此次校招专门制作的小册子。

4月13日下午3:00——5:30,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教室,我们做了专题宣讲。

4月14日上午8:30——中午12:40,在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我们参加了校招的现场交流活动(收简历、简单面试交流)。

4月14日中午1:00——1:30,在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食堂门口,我们对收到的50份简历进行了评估。

4月14日下午2:30——4:30,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教室,我们邀请经初步评估后删选出来的部分同学,做了开放式题目的现场笔试……

几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园遇到的这些鲜活的面孔仍然历历在目。一个终于迈出的脚步,现在想来仍然感慨良多。用文字记录和与别人分享,是让这份记忆留存得更久一点的方法,所以,早点爬起来,开始爬格子。

为什么要进行校招?这个问题在前面讲过了。在《天下无贼》这部电影中,葛优扮演的盗界“领袖”都说过:21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

为什么要到西南政法大学去校招?一是惰性、拖延症使然,去年有所思无所为,一直拖到了今年,当了解到西南政法大学的春节校招信息,再不行动对不住自己、对不住同事;二是这所学校在中国的法学教育院校中有口皆碑,距离我所在的城市——贵阳又最近;三是2004年到2006年,我以在职法硕的身份在这所学校待过,感受到了良好的校园风气。

对第一次校招报什么心态?诚意和平常心。所谓诚意,我们招聘小组在来之前做了认真准备,不论是宣传手册内容和形式的确定、现场宣讲内容和角度的选择、现场宣讲PPT的制作修改、整个招聘流程的设计,我们都尽到了能力范围内的认真细致。所谓平常心,我们做好了只有一个学生参加现场宣讲会也要认真对待的准备,做好了招聘展位前门可罗雀的准备,即使最终没有一个学生愿意选择我们,我们也无怨无悔。

在现场宣讲中我们讲了什么?现场宣讲会上,我们从律师、律所、律师行业三个角度进行了宣讲展示。2008年进入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毕业就加入君跃的彭贤静同学,用35分钟的时间,给西南政法大学的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她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执业律师的故事。接下来,一个6分30秒的君跃2015年度工作学习生活的视频,也是每年君跃人都要用来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学习生活的视频,真实展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场景。最后,我用50分钟的时间,将曾经给贵州大学研究生和2015年度全省实习律师讲过的关于律师行业分析的演讲培训内容,浓缩后向在场的西南政法大学学生们做了交流。整个现场宣讲,我们没有讲过我们事务所的薪酬待遇,也没有讲对即将毕业的学子们我们能够给予的条件和平台。当然,在上面三个宣讲展示之后,我们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互动。不知道是我们精心设计的只要提问就有奖品的规则设计,还是被我们真诚的演讲展示打动,现场提问互动环节还是蛮热烈的。

校招活动现场感受如何?一是感受到了人才竞争的现实压力。参加校招的不仅有律所,知名公司如碧桂园和广州富力以及仲裁委、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标事务所等等,都来学校“抢人”;不仅有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学校所在地和距离很近的律所,还有北京、广州、深圳、福建等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律所;不仅有西南知名的律所,如中豪,还有全国知名大所强所,如金杜、大成、德恒。二是感受到了学生们良好的素质。50位提交简历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仅好好学习,很多还热爱公益乐于奉献、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不仅限于法科知识学习,很多还具有管理、财务、语言等第二学位的学习经历;不仅学习好,很多还身体好,短跑健将、篮球高手、瑜伽爱好者不乏其人。三是感受到了年轻的朝气和力量。这是此次校招之行的最大感受。虽然我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是,20多年的社会磨炼,我们已经改变很多。这次遇到的同学们,大多都是有理想、有激情、能表达、敢创新的热血青年。在他们身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曾经年轻的自己,看到了比我们更敢于挑战、更敢于创新的“后浪”。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未来的事业伙伴吗!

虽然此次校招我们设计的全部流程还没有结束,但是就像前面讲到的,不论结果如何,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趁着还未忘却,赶紧写下来与您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