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澳门特区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全面总结

澳门特区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全面总结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喜庆日子,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澳门表示祝贺。爱国爱澳已经成为澳门市民的“第一核心价值观”,澳门同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努力建设澳门、发展澳门。因此,仍需澳门同胞坚持发挥爱国爱澳的政治优势。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喜庆日子,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澳门表示祝贺。他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盛赞“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基本法在澳门顺利实施的宝贵经验,“为澳门发展谱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他以五个“必须”高度概括澳门回归祖国十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得出的重要启示。

港澳地区舆论普遍认为,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五点重要启示意蕴深远,不仅是对澳门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指针,尤其是对香港和澳门未来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具有深刻指导意义。《澳门日报》社论指出:“五项启示归纳了‘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成功、对特区政府施政的肯定,也指出了不足,更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它不单是重要启示,更是路标,是执政团队的行动纲领,应该深入学习、理解、领会。”[1]本文正是笔者初步学习胡锦涛主席五点重要启示的体会,现逐一阐述如下。

笔者认为,胡锦涛主席是从四个不同层次深刻阐述了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所包含的若干要义。首先,要领会“一个完整概念”,即“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和‘两制’紧密相连”。早在2007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就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一国两制”方针,首先要理解“‘一国两制’是完整的概念。‘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一国’和‘两制’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相互对立。”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任时非常重视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与执行。卸任前夕,他再次强调:“‘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基本法核心价值之所在。在‘一国两制’中,‘一国’是主体,‘两制’是派生,两者的关系十分明确。而‘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则属于‘两制’的层次和内容……离开国家利益的特区利益,在事实上并不存在,只有国家利益等得到维护,特区的利益才能获得根本保障,基本法的观念和实践的首要关键,即在于此。”[2]

其次,要把握“一个关键”和“两个辩证关系”,即“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关键是要把爱国和爱澳有机统一起来”。“两个辩证关系”就是“既要维护澳门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又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安全,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既要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充分保障澳门同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又要尊重中央政府依法享有的权力,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澳门事务。”澳门回归十年来,特区政府和广大市民在处理这些重大而又较敏感的问题上是比较得当的;时任行政长官何厚铧曾说:“爱国爱澳是澳门社会的一个优良传统,此传统在澳门回归后应进一步升华为拥护‘一国两制’,积极建设澳门的主流力量。”[3]如今澳门同胞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满意度、信心指数一直保持高水平。爱国爱澳已经成为澳门市民的“第一核心价值观”,澳门同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努力建设澳门、发展澳门。

再次,要重视“一个典型个案”,即2009年年初“澳门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会和澳门各界人士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责任感,也为澳门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保障。”众所周知,香港先于澳门回归祖国,然而,澳门却先于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这标志着澳门特区全面贯彻落实基本法,认真履行基本法赋予的宪制责任,推进特区法制建设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为“一国两制”增添新的光彩。这同特区政府作了多年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凝聚特区政府、立法会和广大澳门居民的集体智慧,填补了澳门回归以来存在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的空白,对进一步增强澳门社会的国家观念,有力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依法保障澳门居民的权利和自由,保持澳门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对此,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予以充分肯定。特区上下在立法过程中所凝聚和展现出来的爱国爱澳情怀,将成为特区持续团结进步,不断开拓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精神财富。

最后,要发扬“光荣传统”,即“只要澳门同胞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就一定能够构筑起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牢固政治基础。”“爱国爱澳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诚心诚意地拥护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心一意地维护澳门的繁荣稳定。”坚持在爱国爱澳旗帜下的最广泛的团结,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与管理澳门各项事务,努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这是贯彻实施基本法,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的政治保障。爱国爱澳必须与时俱进。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澳门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毋庸讳言,澳门在遇到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仍需澳门同胞坚持发挥爱国爱澳的政治优势。胡锦涛主席在澳门特区政府欢迎晚宴上讲话中强调说,为了开创澳门更加美好的未来,特区要把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传统保持下去,“特别是要使澳门同胞素有的爱国爱澳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胡锦涛主席也是从四个不同层次,全面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必须严格依照澳门基本法办事”的原因、内容、成就和新的要求等:首先,指出“澳门基本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澳门基本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为依据,以“一国两制”方针为指导,在澳门同胞广泛参与下制定的全国性基本法律,是“一国两制”方针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和最集中、最直接的法律表现;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高法典,具有宪制性地位,体现了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各方面都要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澳门特区法治的基石。我们只有从这个高度去认识澳门基本法崇高的法律地位,才能不断提高“必须严格依照澳门基本法办事”的自觉性和执政水平。

其次,指出“依法治澳,就是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坚决维护澳门基本法的权威。”这包括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及市民两个方面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就中央政府而言,胡锦涛主席郑重重申,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中央政府对澳门采取的任何方针政策措施,都会始终坚持有利于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澳门全体市民福祉,有利于推动澳门和国家共同发展的原则。伟大的祖国始终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就特区政府及市民而言,正如担任过两任行政长官的何厚铧所说,在宪制的意义上,特区发展的十年历程,就是基本法全面实施的历程。基本法是特区所有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基础,因此,基本法是关系到特区发展荣辱得失的指南,是我们案头必读、必查以及务必常载于心的经典法律文献。基本法又是克服特区发展过程中各种重大挑战的智慧源泉,更是特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阶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保证。[4]何厚铧先生的这些感触,生动地说明了依法治澳的核心就是依照澳门基本法办事的真谛。

再次,肯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十年来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即“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坚持不懈宣传推广澳门基本法,自觉以澳门基本法规范行政、立法和司法行为和处理政制发展等重大问题。”笔者认为,这里讲的特区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不懈地宣传和贯彻基本法。在特区成立之初,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组织的基本法推广活动不断,自公务员至普通市民,幼稚园至大学,各种形式的爱国爱澳和基本法教育始终不辍:在这个宣传过程中,基本法推广协会成绩显著。基本法在澳门特区家喻户晓,“一国两制”方针日益深入人心。学习、宣传、贯彻基本法已成为澳门居民习以为常的社会行为准则和政治文化导向。在澳门没有人公开反对基本法。这与香港有些人公然反对基本法,甚至多次焚烧基本法的情况截然不同。二是自觉以基本法规范各种政制和社会行为。立法会先后制定了141部法律,进一步加强依法管理特区的政法、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等。2008年又对《选民登记法》、《行政长官选举法》和《立法会选举法》等3部法律进行修订,促进澳门民主发展,并确保了第三任行政长官和第四届立法会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廉洁原则下顺利进行。这同香港政制改革,推进民主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如公民党、社民连提出“五区公投”、“全民起义”,实际上是违法违宪、反中乱港),也是截然不同的。

最后,要求“促进澳门特别行政区管治水平不断提高”。即要在已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澳门特别行政区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按照以人为本、勤政、廉洁、高效的要求,完善政府规章制度”等。胡锦涛主席提出这一要求是有很强针对性的。“十年来,澳门特区经济飞跃发展,但仍隐含社会深层次矛盾,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法制追不上社会发展,法治和公义出现灰色地带甚至缺位。”[5]“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全面贯彻实践,需要有各种法律法规及具体制度予以落实的保障,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也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总之,特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快制定完善高度自治范围内事务的具体制度,“涉及中央管理的事务和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事务,要依法向中央报告,需要批准的要报中央批准,需要备案的要报中央备案”。

胡锦涛主席仅用“发展是硬道理”六个字点明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常理之后,就把话题转到澳门“集中精力推动发展”问题上,他用“在过去”、“在今后”和“在当前”三个不同的时间段,简明扼要阐述了澳门在“推动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和新的任务,使人一目了然。港澳有些媒体和人士,在解读“推动发展”时,有时仅指经济发展方面,这可能有些偏差,不够准确。笔者认为,胡锦涛主席这里讲的“推动发展”,似乎包括经济、民生、社会、文化诸多方面。澳门十年的成功之处不单单在于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发展(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方面),还在于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演绎成一幅多种元素并存、共生同长、丰富多彩的实践画卷。

胡锦涛主席说,澳门“在过去十年中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避免政治纷争和社会内耗,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也说:“澳门回归以来,社会各界始终从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求同存异,积极开展协商、讲求社会和谐,不把矛盾和问题简单政治化……各方面都把力量真正凝聚到建设澳门、发展澳门、繁荣澳门的共同事业上来。”[6]笔者认为,上述两位国家领导人讲澳门过去十年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至少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开放赌权经济发展。促使博彩业迅速发展,并导致澳门的建筑业、旅游业和会展业急速升温,带动了整个经济发展。2008年澳门的人均GDP为36357美元,超过新加坡、文莱、日本,跻身亚洲第一位;政府的财政滚存加上储备基金的总和,累积将约达1000亿元;澳门居民存款总数上升到1854亿元。

二是民主政制稳步发展。依法实行行政主导体制,正确处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者的关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特区管治团队渐臻成熟;澳门居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各种权利和自由;立法会直选议员从10名增至12名、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人数由200名扩至300名。回归后的澳门同胞还成为了国家主人,现有12位全国人大代表,32名全国政协委员,以及300多名省级与副省级政协委员。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由于特区政府财政大力投放教育,高等院校由4所增至10所,免费教育从9年延至15年,全球中也只有少数地区能做到;成功申请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东亚运动会在内的众多大型国际赛事;小小城市遍布着14家大型公共图书馆,9家大型展览馆以及20多家各具主题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建立全民医疗、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等。

四是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为不断提高澳门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国家及澳门的国际地位,方便澳门同胞在世界各地经商、旅游和学习,特区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和合作。特区官员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或“中国澳门”身份参加国际会议420次。迄今,特区以“中国澳门”名义参加了世贸组织等13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与澳门达成护照免签或落地签礼遇的国家与地区有78个,有79个领事机构在澳门行使领事职能。

胡锦涛主席说,澳门“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集民智、聚民心、汇民力;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切实提高澳门抵御各种经济金融风险能力。”胡锦涛主席在这里讲两个“更加注重”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澳门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胡锦涛主席在谈到澳门“当前”如何推动发展时,着重讲了三个“要”:一是要掌握机遇,充分利用好中央的支持政策和配合珠三角横琴的新发展计划;二是要推动产业多元化,加快博彩业之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三是要统筹社会事业规划及投入,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澳门市民,致力于提高市民生活综合素质。可见,胡锦涛主席不仅为澳门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对澳门“当前”发展问题作了具体的指示。

胡锦涛主席从如何理解澳门是多元化社会、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和谐以及怎样维护社会和谐等三个层次来阐述“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个重大问题,一环紧扣一环,步步深入,说理透彻。首先,指明“澳门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澳门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居民的社会,又形成了“土生葡人”新的居民阶层;澳门既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又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在中国文化中又包含了西南文化和东南文化;澳门的宗教文化不仅有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伊斯兰教、佛教与道教。“各阶层、各界别虽然利益多元、诉求多样,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其次,强调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是澳门全社会的共同福祉。”社会要繁荣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治安环境、融洽的社会氛围。”澳门回归前夕,社会治安严重恶化,爆炸恶性案件不断和经济连续几年下滑,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是当时澳门社会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特区政府成立后,一手抓紧解决治安不靖问题,探取切实有效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一手抓紧大力发展各种经济,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如今澳门经济繁荣、社会祥和、市民乐业、家庭受惠。这得益于全体市民能够在中央及特区政府领导下,以“一国两制”事业为重,顾全澳门整体利益、齐心协力,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结果。但是,澳门回归1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不意味着以行政长官崔世安为首的新一届政府可以高枕无忧,稳坐钓鱼台。从目前来看,澳门在经济结构、改善民生、贫富差距、民主诉求和政府管治等方面还潜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其中有不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或矛盾正日渐暴露或激化。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维护长期稳定的发展局面,这是对新一届政府执政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再次,提出“包容共济是促进澳门社会和谐稳定的良方益策。”而要做到“包容共济”,“只要大家在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大目标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沟通、顾全大局,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例如,“如何正确对待所谓‘民主派’问题,不能把他们一棍子打死。理性地说,立法会若没有‘民主派’的不同声音,其监督功能还要弱得多。”[7]有史料显示,澳门的“澳门民主发展联委会”(简称“民联会”,后被视为澳门的民主派)与香港的“支联会”,都是北京“六四天安门事件”的直接产物。1992年原“民联会”成员吴国昌、区锦新等人组建了“新澳门学社”,集中力量关注澳门的民主和社会发展问题,澳门回归后,吴、区两位议员充分利用立法会这个舞台,行使监督政府施政及反映市民诉求的权力,得到不少市民的支持。与香港民主派不同的是,他们提出的议案,极少涉及政治议题,大部分都是围绕民生及政府施政失误的问题。但是,吴、区两位议员在立法会就第23条立法法案表决时投了反对票,把自己置于中央和特区政府的对立面。[8]笔者认为,这些人经过沟通还是可能争取团结过来的,以便“为澳门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胡锦涛主席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提升澳门竞争力的关键性以及培养人才要有前瞻性等三个层次,全面阐述培养各类人才,是使“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首先,指出“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之本。”特别是在今天全球掀起人才争夺战之时,人才更被视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人才是竞争力的最大优势,甚至有人说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对澳门而言,如果人才不足必将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更快令澳门各行各业承受着来自周边地区和全球的竞争压力。面对区域融合,将与香港和珠三角更紧密合作时,澳门有没有足够的人才与周边地区对接,问题迫在眉睫。

其次,强调“不断提升澳门竞争力,最关键的支撑因素是人才。”这正切中澳门特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要害。当澳门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澳门人才缺乏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当国家把粤港澳深度合作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并把开发横琴规划下发并委以澳门重任时,澳门各类人才就更欠奉。从新一届政府班子成员大部分都是上届人马留任,就可看出澳政治人才不足;从本澳大公司高层议员大都是在外地聘请来澳的,就说明了澳门经济人才的不足;至于事业技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的人才也同样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新一届政府必须着力培养各类人才,回应澳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高政府的管治能力。

再次,提出澳门培养人才的两条途径。一是“要着眼长远,增强紧迫感,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培养造就一大批澳门社会发展需要”的各项人才。请读者注意,胡锦涛主席在这里用了“要着眼长远,增强紧迫感”这样的语句,说明培养爱国爱澳的各类人才这个问题在胡锦涛主席心目中分量很重。他是站在澳门未来繁荣稳定以及澳门竞争力提升的高度,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爱国爱澳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胡锦涛主席此次澳门之行,日程安排十分紧凑,但还是出席了澳门科学馆闭幕典礼,同小学生们进行了认真的交谈,他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希望长大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澳门、为国家服务;胡锦涛主席出席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他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把新的澳门大学建成一所具有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的一流大学,为澳门特区人才培养和经营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并题词“爱国爱澳,博学笃行”勉励莘莘学子。胡锦涛主席对培养澳门未来人才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总之,胡锦涛主席讲的“五点重要启示”,是针对澳门的实际情况讲的,这些话讲得很到位,既是澳门回归十年的成功经验,也是澳门特区今后长期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尤其在新一届特区政府开启新航程之际及时为特区政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很有现实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各界人士应认真学习。

(原载澳门《“一国两制”研究》2010年4月号)

[1] 《传承成就 改善不足 面向未来》,载于《澳门日报》,2009年12月21日,第B09版。

[2] 何厚铧:《特区十年发展的法治基石》,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12月5日,第7版。

[3] 杨允中主编:《何厚铧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汇编(2000—2009)》,澳门: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09年,第11页。

[4] 何厚铧:《特区十年发展的法治基石》,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12月5日,第7版。

[5] 《传承成就 改善不足 面向未来》,载于《澳门日报》,2009年12月21日,第B09版。

[6] 《吴邦国: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认真总结澳门基本法实施经验》,载于《大公报》,2009年12月5日,第A4版。

[7] 余惠鶯:(以“四要”、“五必须”开启新航程》,载于《澳门月刊》,2010年1月号,总第156期,第25页。

[8] 冷夏:《冷眼看澳门——澳门回归十年回顾及反思》,香港:名流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