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疾风和细雨

疾风和细雨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像疾风,荡涤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东西,而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却似毛毛雨,湿润着人们的心田。这些,在采油三厂厂长蔡志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后 记记者是1988年12月到华北油田采油三厂采访时认识蔡志刚的,那时他担任采油三厂厂长,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后,中午他和记者在厂机关餐厅共进午餐。

改革像疾风,荡涤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东西,而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却似毛毛雨,湿润着人们的心田。只有这二者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改革的轮子转得更稳、更快。这些,在采油三厂厂长蔡志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988年对这位40多岁的厂长来说,是一个严峻的年头。全厂所管理的油田含水大幅度上升,递减加快,年初的采油任务天天吃紧,告急……作为一厂之长,他有一股无名火从心底往上蹿:为给国家多拿油,是采油厂的职责,而我们连任务都完不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这里固然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观原因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把人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这是他思考已久的问题。在今年二月厂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这位戴着近视眼镜、一脸斯文的蔡厂长显得很激动,他在全厂基层干部面前侃侃而谈:“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而要扭转我厂原油生产的被动局面,却是别无他路可走,唯有改革路一条!”会上,他把经过大量调研、深思熟虑的改革设想向大家亮了底,主要内容是全面实行吨油工资奖金含量承包责任制,使原油产量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并指定由地质部门进一步搞好论证,由经营科拿出切实可行的承包方案,尽快付诸实施。

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案尚未出台,就引来不少非议声。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原油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搞的啥承包?一些采油队干部也对承包信心不足,想打退堂鼓。多数职工疑虑重重,感到这样承包不好搞,弄得不好,连工资、奖金都搭进去了,还不如和原来一样四平八稳地干保险。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否则要我们这些领导干啥。蔡厂长明白:改革、承包的对象是人,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使职工思想统一起来,共渡改革难关。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抽出身子跑遍了全厂所属的13个采油队,与采油工们促膝谈心,给基层干部鼓劲,讲全厂面临的严峻形势,讲承包的势在必行。在轰隆隆的计量站内、采油树旁,到处都留下了他高大的身影。终于,大家的认识达到了一致: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在采油队引入承包制,不就是使职工都有压力、动力吗?

吨油工资含量承包方案的实施,扭转了这个厂原油生产的被动局面,给采油一线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原油产量很快踏上了完成全年原油任务的步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也有的完成得不够理想。在考核一季度原油承包指标完成情况时,有的队超产,人均奖金达到128元,而有的队因欠产,还要扣罚奖金,拉开了个人之间的奖金档次,特别是职工近千人的采油二大队,人均奖金比采油一队少拿100多元。一些职工心里想不通,嘴上发起了牢骚:我们也是一天从早忙到晚,活没少干,汗没少流,凭什么少拿钱,要兑现,有好戏瞧!

能否按承包方案兑现?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全厂3000多双眼睛都在注视着厂长该如何动作。有些好心的同志向他进言:这么多人少拿奖金,引起麻烦来不好收拾,这次就算了。然而,蔡厂长却是那样坚定,他认定一条:承包能不能兑现,关系到下一步改革的成败,要取信于民,就得动真格的。一句话,坚决兑现!同时,他也设身处地地体谅少得奖金的那部分职工的心情,相信只要把工作做细,他们是通情达理的,在极为繁忙的日程里,他驱车来到十几公里外的采油二大队驻地,来到一线工人们中间,在几次召开的座谈会上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承包兑现虽然难免触及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但这是完全正常的,要想多拿钱,只有努力多产油!”接着他话题一转:“承包,关键是要兑现,如果不兑现,全厂的下一步改革就会难以为继,前功尽弃,甚至出现倒退!同志们可以设想,这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会场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摆利害关系,想今后的改革,按照原来制订的承包方案,顺利进行了兑现。结果,不仅没有出现什么风波,而且少拿奖金的职工也由原来的“不服气”变为“争口气”,主动强化管理,想方设法多拿油。如采油十二队职工一鼓作气,向管理要油,原油日产量很快由年初的350吨上升到380多吨,保证了任务完成。

在改革的大潮中,作为一名厂长,蔡志刚在指挥生产时,表现了雷厉风行、果断决策的大将风度,而改革中遇到难题时,不是以硬碰硬,简单了事,而是从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入手,不断地启迪着人的心灵。一次,他到采油一队时,发现这个队推行优化组合、“五定一包”改革,实行超奖欠罚,生产热火朝天,一个有十几年工龄的工人当月仅拿奖金12元,而一个刚毕业的技校毕业生因工作突出却拿了90多元,蔡厂长几次在全厂会议上推广他们的做法,而对个别因扣罚奖金而不满扬言闹事者,他严肃地说:“谁想闹事,请直接来找我!”并做好善后工作,为基层干部撑腰,支持了基层的改革。

改革,使这个厂的原油生产形势喜人,全厂超额完成局下达的原油生产计划,人们都从心里佩服自己的厂长:他治厂有方,做思想政治工作也很内行!

(载于1988年12月31日《华北石油报》)

后 记

记者是1988年12月到华北油田采油三厂采访时认识蔡志刚的,那时他担任采油三厂厂长,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后,中午他和记者在厂机关餐厅共进午餐。因为只有我们两人,聊起来也很随意。席间,他问我老家是什么地方,我说是河北省晋县,他马上脱口而出:“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原来,蔡志刚的爱人也是河北省晋县人,她与蔡志刚是大学同学,所以,蔡厂长才说出此言。吃罢午饭,他说我带你去看个老乡,径直来到了老家也是晋县的冯计周家。冯计周原来在采油一厂工作时我们就很熟悉,当时在采油三厂是一个科级干部,但住的房子已经是三室一厅了。当年在华北油田,只有处级领导才有资格分到三室一厅,而这时的采油三厂科级干部却住的也是三室一厅,不仅如此,职工住房安排的也比较好。可见该厂对职工住房问题解决得很超前,也很有远见。

蔡志刚离开采油三厂后,先后担任华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现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