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录战乱也能如此凄美

记录战乱也能如此凄美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强习惯甚至有些厌烦了从一个又一个热点战乱地区传来的单调且充满血腥的伤亡数字,当编辑部接连收到发自叙利亚一篇篇生动、细腻、极富文采的通讯、特写、随笔和手记时,顿感异样与惊喜。无需掩饰,处理陈聪的稿件,着实让时政室的编辑们动了不少脑筋。记录战乱也能如此凄美,不禁令人感叹:一是事在人为,二是后生可畏。

王强(新华社国际部)

习惯甚至有些厌烦了从一个又一个热点战乱地区传来的单调且充满血腥的伤亡数字,当编辑部接连收到发自叙利亚一篇篇生动、细腻、极富文采的通讯、特写、随笔和手记时,顿感异样与惊喜。临时由中东总分社增援大马士革分社的年轻阿文记者陈聪,在不顾个人安危、充分实地采访的基础上,着力以人文的视角、凄婉的笔调,记录了叙利亚战乱状态中“没有糖果的开斋节”“温柔而坚强的沙姆玫瑰”“炮火惊雷中的国家博物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志愿者”以及众多当地人“在爱与痛之间的颠沛流离”。8月底一篇总结性的手记《燃泪天堂大马士革》,更成为他此次战地报道的点睛之作,获得了社领导的赞许。

诚然,作为通讯社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跟踪报道即时硬新闻是第一要务。但间或写些随笔、札记,夹叙夹议,哪怕是沉重的话题,或许更能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与共鸣。

无需掩饰,处理陈聪的稿件,着实让时政室的编辑们动了不少脑筋。不同于硬新闻趋于固定的模式化操作,编辑文风独特的来稿,特别是要从约1500字的原文中提炼出更能被报纸接受的800到1000字的篇幅,而不伤其筋骨,不失其精髓,颇费思量。有时我们要求助阿文组的同仁,探究一句阿拉伯谚语的深意;遇到在庞大的新华社资料库里都不见先例的偏涩词语,我们不得不GOOGLE外网尽量求得真解;间或发现作者文中的“阿拉伯大婶”口中冒出哈姆雷特式的话语,编辑们就斗胆以类似“北京胡同老大妈”的口吻进行还原……编辑的过程,于是成为相互学习、追求美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疑惑,这位说阿语的文学男青年哪里学来了如此多的“婉约派”辞藻,让人柔肠寸断?另一方面,当我们不得不把从其他国家发回的某篇干瘪的通讯改写成消息时,又心生联想:“如果陈聪在现场,他或许能妙笔生花?!”

记录战乱也能如此凄美,不禁令人感叹:一是事在人为,二是后生可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