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互联网传播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兼容性在传统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而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则是单向发送,缺乏反馈,点对面传播。但是,互联网把各种传播模式集于一身,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工具的兼容。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传播表现出了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本质区别。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由少数人掌握信息来源,通过媒体的制作,向数目庞大的公众进行传播。

互联网传播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它的传播开拓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崭新空间。具体而言,互联网传播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兼容性

在传统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比如,电话是人际交往媒介,而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人际传播的基本特征是互动性强,反馈充分,点对点传播。而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则是单向发送,缺乏反馈,点对面传播。但是,互联网把各种传播模式集于一身,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工具的兼容。人们既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聊天实现一对一的延时或实时交流;在重大事件来临时,又会出现亿万人蜂拥向大的新闻站点的奇观。可以说,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模糊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自由度更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数字化

传统的传播手段所传播的信息,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两地间的电话和书信,无论是印刷媒介的文字、图片,还是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基本上都是模拟形式的,不同的信息形式之间不能够方便地互相转化。而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传播所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不同的信息形式可以方便地互相转化。数字化技术贯穿于信息的采集、传送、制作、发布、管理、查询等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录音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机等新一代技术设备完全改变了媒体的工作方式,同时也使个人可以方便地上网发布信息。数字压缩技术使信息的传送和储存更加方便,更有效率。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互联网传播的革命性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传播表现出了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本质区别。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由少数人掌握信息来源,通过媒体的制作,向数目庞大的公众进行传播。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媒介手中。受众当然也可以进行反馈,但通常是滞后的、低效的、不充分的,和传媒发送的庞大信息流相比,受众的反馈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种传播的单向性造成了传媒的强势地位和受众的日益沉默。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很容易被传媒操纵和导向。而网络打破了这种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赋予更多的个体以平等传播的权利。每一位上网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发布者。网络上的职业传播者也可以通过设置论坛、公布记者的电子邮件、在每篇文章的后面设置讨论区等手段,不仅做到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而且实现了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在互联网上,传者和受者之间、受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无疑是及时的、广泛的、充分的。智慧不再仅仅存在于传者一端,受者不但主动去获取信息,而且能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在这个双向交互的过程中,信息的最终形态常常取决于传受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受众或者受者这些词汇本身也变得十分可疑。一方面,传统的受众被分散,成为个性化的受者;另一方面,此刻的受者在下一时刻可能就变成了传者,传受双方的不断交互使他们失去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动、被动之别。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以网民这样的词汇来代替传统的受众称谓。

(四)多媒体

就传播方式来看,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常常是单一媒体的,而互联网上的传播方式则是多媒体的。书信、传真和报纸通过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电话和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实现了声像合一,但又不能定格、回放和重播。而在互联网上,用户既能读到文字报道的即时新闻,又能看到栩栩如生的摄影照片,既能一边工作一边听广播,又能欣赏到精彩的视频画面。多种媒介形式可以依用户的需要自由转换,并能随时定格、回放或者打印。由受者,而不是传者来自由决定接受信息的形式,网络传播在这一点上赋予了人们更大的自由。

(五)时效性

网络传播的时效性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是即发即得的及时性。传统媒介由于出版周期和播出时段的限制,时效性通常较差。由新闻的传统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但在网络传播时代,新闻的定义正在变成“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数字化的传播手段、网络的即时发布,省去了传统媒体冗长的内容制作过程,使信息可以做到即时传送、随时刷新。网络传播时效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即需即得的即时性,也有人把它称作是延时性。正如电话留言、录像机对人的解放一样,互联网传播不再强迫用户在传者指定的任何时候接受信息。用户可以在方便的时候上网检查用户的邮箱和QQ留言,也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时候上网查询调阅新闻。信息会在网上等候用户,只有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它们才来到用户面前。和传统媒介顺序播出、过时不候的传送方式相比,显然,传播权力再次从传者手中转移到了受者手中。

(六)大容量

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和增设频道还要受到资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丰富性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随便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昔日的信息匮乏已经被今天的信息过剩所取代,如何从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水中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七)联想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彼此之间比较孤立,关系较为疏远。如果人们想从一篇报道开始去查询和这个主题有关的所有报道,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版面和版面之间、节目和节目之间如果说有关系的话,这种关系也是物理的、线性的。但网络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被精心结构化的,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逻辑的,而非物理的。依照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超链接的技术手段,信息被编织成了一张大网,每一条信息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顺着它出发,就可以找到与之有关的任何一个另外节点。这种做法加强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信息的深层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信息的这种结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让人们更多地从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出发来看问题。

(八)个性化

就传播的对象来看,传统媒介面对的是被同一化的大众,而互联网面对的却是独特的个体。传统媒介根据编辑心目中的大多数的意见,来安排信息的生产和发送,受众成为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其个性和喜好被整合、平均,甚至忽视和隐匿。而在网络空间里,每一个个体本身都重新获得了受重视的理由。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受个性化信息的系统。个性化的交流将成为时尚,受者,而不是媒介,将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个人将决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接受信息,接受什么类型的信息。按照用户的兴趣和需要制作的个性化报纸将会按时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里。视频点播将使用户再也无须受制于电台、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表的安排,用户可以在用户方便的任何时间打开电脑,点播网上节目,并可以随意暂停、回放、拷贝。在信息的生产领域,个性也将被视为更加重要的因素,风格传播成为网站的制胜之道。网络提供的个性化传播塑造了社会的多元化空间,也使得传统的舆论整合难以实现。

(九)全球性

就传播的空间范围来看,传统媒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影响力大多是区域性的,而互联网则彻底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交流。自大众传播诞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传播空间的突破,力图使信息传播得更远。但报纸囿于其传送纸张的不便,广播电视囿于其发射功率的限制,传播空间难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即使是在卫星电视时代,电视节目要想真正实现全球传播,也必须冲破各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对于信号落地的种种限制。而在互联网上,任何人所发布的任何信息在瞬间即可到达全球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终端,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村庄。传统媒介中中央级别、省级、地市级的划分将失去意义,起码从理论上说,信息的发布者都是平等的,声誉良好、可信度高的媒体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受众,其影响力将大大扩展和增强。在人际交往方面,互联网也大大拓展了人们交往的空间,使人们能够很容易地和生活在其物理空间以外的人交往。这种全球性的视野将赋予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更宏观的思路和更开放的眼光

(十)开放性

在传统社会里,拥有话语权的总是少数精英。广大的普通人群基本被排除在话语圈之外。一个受众的定义就划定了他们被动无奈的位置。而传统媒介一般受到政府和利益集团的种种钳制,在传播内容上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而互联网从设计之初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一个节点都可以通向任何一个另外的节点,通向一个节点可以有无数条路径。纵观今天互联网上的信息,从国际贸易到私人交往,从政治煽动到色情挑逗,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由于难以对隐蔽的传播者施加管理和约束,互联网几乎成了畅所欲言、为所欲为的自由市场。这一特点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说话的自由和知道的权利,使受众更有可能接近事实的真相,但同时也使少数人滥用传播自由,传播大量的垃圾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难度和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