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民间传播网络的“革命”

世纪民间传播网络的“革命”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章里,我们试图去理解上一章所讲述的伪奏稿民间流传故事。所以,我们虽然称孙嘉淦奏稿的传播是一个民间的信息传播现象,但是并不意味它是真正民间的,或者说是包含整个民间社会的。以商贩为界,伪奏稿向社会其他阶层扩散的动力是有限的;而它又超出了奏稿所代表的官文书所规定的传播范围,所以可以说,它是一个有限的民间信息传播网络。

在这一章里,我们试图去理解上一章所讲述的伪奏稿民间流传故事。

伪奏稿的传播发生于人与人之间,所以基本上是一个点对点的传播,从一个点复制而出,传向其他的点。一个人占据一个节点,可以从其他多个节点复制信息,又可传向一个或多个节点。大体上,这些节点的构成不超过以下身份:书办、长随、幕友等不在朝廷正式编制之内的下层官吏,守备、把总、千总、提塘等中下层武官、读书人,以及形形色色的生意人,特别是江西生意人。所以,我们虽然称孙嘉淦奏稿的传播是一个民间的信息传播现象,但是并不意味它是真正民间的,或者说是包含整个民间社会的。以商贩为界,伪奏稿向社会其他阶层扩散的动力是有限的;而它又超出了奏稿所代表的官文书所规定的传播范围,所以可以说,它是一个有限的民间信息传播网络。

但是,这又完全不是一个均质的网络。在不同的经济区域,总是形成一个又一个伪稿传播圈子,这些传播圈子中的人总有着相似的身份,总是商贩使得奏稿在不同传播圈子和不同经济区域实现传递。书办等行政胥吏总是更倾向于向其他基层行政胥吏来传播,而基层武官也更会与其他基层武官发生关系,商铺之间的传播也是最为常见的。因此,这些传播节点的连接,是以人们既有的社会关系作为基础。

问题是,作为政治媒介的伪奏稿,为什么能够串联起这些不同的节点?伪奏稿的传播又是如何成为一个波及十七行省的全国性事件,它为什么能够突破地方性的社会关系传向远方呢?什么条件支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这种条件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