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国茶俗茶趣

北国茶俗茶趣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国茶俗茶趣本源于南国的茶叶,北方人最初并不多识。“卫嘴子”嗜茶、好饮很有传统,我们仅以天津为例,说一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北国茶俗茶情。茶末是不同等级的茶叶在拼配过程中产生的“特色”。的确,茶的色香味在此时正达到最佳。品质好的天津茶十分耐泡,有的女士因嫌茶酽茶苦,专喜欢饮三四泡的茶水,依然觉得有滋有味。

北国茶俗茶趣

本源于南国的茶叶,北方人最初并不多识。唐代中叶,饮茶之风逐渐遍及全国,约至开元年间(713—744),经山东、河北等地而渐至津京,“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穷日尽夜,殆成风俗”。至明清时代,朝廷提倡品茶,民间饮茶的习俗进一步发展起来。

自清代中叶以来,天津缘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河海便捷的交通,成为北方重要的贸易集散码头,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再交易转口,辐射三北各地,乃至行销到东北亚地区。“卫嘴子”嗜茶、好饮很有传统,我们仅以天津为例,说一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北国茶俗茶情。

茶香飘溢数百年

老天津茶市的形成与饮茶风俗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漕运和商业文化的发达。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走海运的南方粮船首航抵达天津后,此地便成为了繁华的水陆码头。明永乐十三年(1415)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政府明令河运船只可附载少量“土宜”。土宜,即土特产。随着商船所载货物的不断增加,南方的茶叶、瓷器、海货、蔗糖、丝绸等源源不断涌入津门,各地商人往来频繁。

清代中叶,我国较大的茶叶市场是在汉口、上海、福州。与此同时,天津、烟台、广州等地又以各自的优势相继发展成三大茶叶集散中心区。天津城北门外是南北运河交汇之处,有大道通达京城,很多漕船、商船泊岸,茶商、贩客们纷纷在运河南岸的竹竿巷、北大关附近落脚,设局开店,经贸活跃。据说,早在18世纪初天津就有小本儿的茶店经营。到乾隆三年(1738),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在竹竿巷开办了正兴号茶叶铺,后更名为家喻户晓的正兴德记。20世纪初,天津“东恒益、西正兴、河北大街万兴恒”的记载,即指恒益、正兴德、万兴恒三大茶庄。

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门外沿河一带约有茶叶批发商20余户,零售商40余家。中华书局1936年版《天津游览志》中悉数记载了泉祥鸿(锅店街)、裕升、元兴(北门外)、华茂、永安(河北大街)、元祥鸿(官银号)、源丰和(宫北大街)、同兴泰(东门里)等10多家知名的老字号茶庄。

好花香 讲等级

img126

◎品类林林总总,足以让茶客挑花眼

茉莉花茶是传统北方人的最爱,风行市场,其主要特点就是香味柔和,口力醇厚,滋味甘芳,三泡茶味仍然不减。

img127

◎元兴茶庄于1949年2月开出的票据

老天津茶叶市场的货源主要来自江苏、安徽、福建、浙江等地。皖南、皖北的茶胚久负盛誉,苏杭的花窨技术同样是闻名遐迩。历史上,除了南方商船所载的大量花茶抵津外,天津的几大茶庄也在外驻庄设厂,采办、窨香,以满足天津人喜欢茉莉花茶口味的需求。当年,正兴德茶庄的大叶茶很知名。大叶茶的原茶产于安徽六安、歙县等地,叶片肥壮且吃花力强,后来改为明火炒茶后,滋味更为出色,加之正兴德独特的窨香工艺,自然为人所好。

不同产地的茶叶品质不一,综合自然条件、季节、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质量的千差万别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茶叶成品在上柜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拼配,取长补短,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等级,按级定价。

天津茶讲究拼配素有传统,商家认为如若没有大的市场波动,切忌随意提价或降低品质。茶庄将到货原茶严格按“奇、鲜、厚、疲”分出三六九等,味奇且鲜亦厚者为奇鲜厚级,稍次为鲜厚级,有底味而不鲜者为厚级,味好但不耐泡者为鲜,最次者为疲级。有的茶庄每天早晨泡上一大壶茶,茶的品质从低到高,再由高至低,循序渐进,日复一日,目的是让伙计们将不同等级茶的色香味深谙于心,即使闭着眼也可明鉴。

另外,老天津人中喜欢喝花茶茶末的不乏其人。茶末是不同等级的茶叶在拼配过程中产生的“特色”。其实,上好的茶末并不便宜,俗称“高末”或“高碎”。茶末有很好的溶解性,汤色也较为持久。

人们买茶时习惯以价取之。茶客们喝惯了某种口味的花茶,进店购买时便直接说“来斤5块(钱)的”,掌柜的明白该给顾客拿什么档次的茶叶。三元的也好,五元的也罢,这就是等级之分。

爱喝热浓茶

img128

◎品茶,观景,陶然

天津人嗜茶,讲究“茶口儿”,好酽茶。“口儿”就是香气与滋味。这茶口儿或许还包括人们对热茶的偏好,俗称“烫嘴儿的”。其实这并不无道理,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就说,“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浓口热茶之习似乎与天津人豁达豪爽、热情开朗的性格相妥帖。

老天津人喝茶讲究一天三遍。清晨洗漱完毕,有人就提着装好茶叶的大茶壶到水铺沏茶去了,很多人一早就能喝光一壶热茶。更有闲居的老人,或是想找点事由、好热闹的人,到河边遛早顺便就直奔了茶馆。如果这早茶没喝,则浑身不舒服。喝滋润了,再吃套煎饼馃子,或来二两包子;冲碗茶汤,或来一碗豆浆,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安排。午茶一般在饭后或午睡后,茶要酽,着实闷透了再喝,人们认为这样可助消化、提精神。

“萝卜就热茶”是津人食俗之一,这遍茶多指在晚饭后喝。秋冬季,天刚擦黑,胡同里就传来小贩卖青萝卜的吆喝声,而这阵屋里的茶也沏好泡透了,萝卜就热茶绝对是一种享受。天津近郊沙土地出产的青萝卜脆甜,富含维生素,佐以热茶,大可通宣理气,神清气爽。

新沏的热茶喝罢,那二卤茶最令茶客垂涎。的确,茶的色香味在此时正达到最佳。以后,茶味逐渐变淡,天津人俗称“涮卤儿”或“茶根儿”,可嗜茶者仍不愿倒掉,非到色味全无才罢。品质好的天津茶十分耐泡,有的女士因嫌茶酽茶苦,专喜欢饮三四泡的茶水,依然觉得有滋有味。

天津人喝茶正如民谣所说:早茶一蛊,一天威风;午茶一蛊,劳动轻松;晚茶一蛊,提神去痛。

爱屋及乌的茶趣

茶,承载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与寄托。天津人好客,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一定要沏茶款待。取茶时不可用手去捏,要倒在茶筒盖里再入壶。敬茶时要稍弯腰,双手奉上,切忌手触杯口。不等茶凉就要给客人续热茶,以免有“人走茶凉”的怠慢之嫌。续茶只要七八分满即可,因民间有“茶半酒满”的俗说。续茶后,壶嘴不得对着客人,否则失敬。

人们对茶壶也是备加关照。主妇们时常要给茶壶缝制个壶套,一是护壶,二是保温。壶套有青布的,更有大红绸缎绣花的,翠鸟绿竹,美观实用。姑娘出嫁前,妈妈们再忙也要新制一二,给闺女当做陪嫁,怕她在夫家喝凉茶受委屈。另外,天津人喜欢买散装茶,回家后装入茶叶罐儿以保茶香。富户人家讲究用美观的瓷罐或锡罐,一般家庭则用铁皮罐或竹筒,外观红花绿草的同样好看。

百姓日常饮茶喜欢用直身桶子壶,一天几遍酽茶不断,日久天长壶内便生了茶渍,俗称“茶山”。茶山讲究养,年深而厚。外观亮泽、内见茶山的茶壶最让老人们爱不释手。在他们眼里,茶山显示着一种好饮的资历,也觉得有茶山的壶即使不放茶叶沏出水来也同样有香气。

每当明前、雨前新茶上市的时候,爱茶嗜茶的人不忍倒掉饮后的茶根儿,箅去茶水加鸡蛋炒食,视为一道好菜。富户人家则在茶叶初泡之时就择其嫩芽炒虾仁、烩豆腐吃,鲜美无比。

天津人喜欢吃“京八件儿”糕点,吃时也习惯喝点茶。旧时的茶食铺供应大小八件儿也是要备些热茶的。

老天津人嗜茶,正如林语堂所言:“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