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绵绵爱心暖人间

绵绵爱心暖人间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绵绵爱心暖人间2002年春季开学时,宁夏海原县史店乡沙河小学的贫困学生收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寄来的衣物,高兴得眉开眼笑。捐款总数逾万元。隋晗就是这为数众多的热心捐助者之一。隋晗所献的爱心并未到此为止。隋晗闻讯后十分挂念。隋晗得知情况后十分着急。许多学生家长为陈富莲的办学精神所感动,纷纷捐献衣物、现金。

绵绵爱心暖人间

2002年春季开学时,宁夏海原县史店乡沙河小学的贫困学生收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寄来的衣物,高兴得眉开眼笑。

这次邮寄的衣物有6大包200多件。邮寄人是国家煤炭工业局西安设计研究院退休女知识分子隋晗(本人坚持不用现用名),收货人是宁夏海原县史店乡沙河小学回族女教师陈富莲。陈富莲所在的地方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这些衣物是隋晗在西安募集的。

在此之前,陈富莲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应邀专程来到西安隋晗的家,协商资助陈富莲所在学校“救助班”的事,一来就住了5天。几张彩色照片留下了当时相聚的情景,那融融亲情,胜过至爱亲朋,让人看了十分感动。

这并不是陈富莲第一次到隋晗家,这更不是两人的第一次交往。

追根溯源,还得从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长篇通讯谈起。

那篇题为《没有苗圃的园丁》的长篇通讯刊登在1995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通讯介绍的是每月只拿50元工资的回族女代课教师陈富莲,在村中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土房坚持办学长达10年的感人事迹。陈富莲几乎把自己的所有收入都贴补给了那些上不起学的穷孩子。

通讯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许多人寄来了捐款,帮陈富莲渡过难关。捐款总数逾万元。不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没有“苗圃”的园丁有了“苗圃”——18间砖瓦校舍在陈富莲家门前拔地而起,原来的教学点变成了完全小学,学校教师由1人增加到5人,学生由59人增加到120多人。

隋晗就是这为数众多的热心捐助者之一。与其他捐赠者稍有不同的是,她除了个人捐助几百元外,还在本单位为陈富莲募捐,为当时的59名学生和陈富莲及志愿到那里任教的吴忠市回族女青年马皑冷每人赶做了一套新衣。

隋晗所献的爱心并未到此为止。自那以后,她就与陈富莲建立了热线联系,陈富莲和她的学生就一直令她牵肠挂肚。

1997年,本已多病缠身的陈富莲又查出肺包虫病,但她一直拖着,直到拖不下去了,才决定在临近放暑假时做手术。隋晗闻讯后十分挂念。她几次写信动员陈富莲到西安去做手术。她还为此作出保证:到西安后的一切都由她办理,她也可以就近前去照顾。但陈富莲最后还是决定到离家较近的银川做手术。可陈富莲到银川做手术时只凑了1000多元,而整个手术需要近万元,医疗费缺口很大。隋晗得知情况后十分着急。她想办法筹集了2000多元医疗费并很快寄到银川,由我收转。这里面除她本人的捐款外,还有她所在单位张海龙、陈雪菱、刘翔等人的捐款。紧接着,海原县有关部门也为陈富莲筹集了部分医疗费。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也适当减免了部分医疗费。这样,陈富莲就顺利地做完了手术。

不久,为了再给学生筹集衣物和学习用品,陈富莲应隋晗之邀来到西安,这才与隋晗第一次见面。这次,隋晗在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中为陈富莲募集的衣物和学习用品足足装满了3个编织袋。但陈富莲为了省几十元托运费,坚持由自己随身带回去。这让隋晗很感动。

1998年,有部分学生因无钱交学费面临失学,陈富莲决定为他们办一个“救助班”。隋晗闻讯后,又筹集了1000元寄去,同时还寄去了两包衣物。她还告诉陈富莲:这1000元中的一半是给你治病养身的。你的健康很重要,你千万不能倒下!你一倒下,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孩子!

不久,隋晗又开始资助西安交大一名女大学生,而且一直资助到她读研究生。

隋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位原籍辽宁沈阳、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于阜新矿院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她幼时家境贫寒,深知贫困的滋味,也深知别人帮助的作用。40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她至今还刻骨铭心:那还是她上小学时,有一年班里要开迎新年晚会,隋晗需要5毛钱买一些贺年片(每张仅二三分钱而已)回送给自己的同学。可妈妈连这5毛钱也拿不出。她急得直哭。邻居一位姓郭的叔叔听说了,给了她5毛钱。她马上破涕为笑,飞快地向新华书店跑去。终于赶在书店下班之前买回了贺年片!此事一直留在她的记忆里。这位12岁动手做鞋、14岁学会做衣服、一辈子只穿过几件有数的新衣服的人,深深知道别人的一点点帮助对贫困的人意味着什么。

隋晗的收入并不高,家里用钱的地方也有很多,但她总是想办法挤出一些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她的行动也得到了全家的支持。

两年前,隋晗退休了。但她不愿在麻将桌前打发时光,她要用自己的知识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她在自己家里讲起了“奥数”,很多孩子慕名来听她的课,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有个小男孩自己找上门,坐下就不走。因为她不仅讲得好,而且不收费。为了保证质量,她坚持不多收人。家长们都劝她收费,她就是不肯。就这样,她讲了三个学期,完全进行的是“义务教育”。

2002年初,当她听说陈富莲办学又遇到难题,又有不少孩子无法坚持学习的情况,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募捐活动。她请陈富莲再到西安来一趟,与那些听她讲课的孩子及其家长见面、座谈。许多学生家长为陈富莲的办学精神所感动,纷纷捐献衣物、现金。有位老太太拿来一块崭新的布料,隋晗劝她拿回去,老太太说啥也不肯。

陈富莲又一次“满载而归”了。送走了她,隋晗想了很多:自己已经老了,也退休了,而陈富莲那里的穷孩子还会不断出现,再沿用老办法资助能坚持多久?两个月后,她给我来信,谈了她的设想:她准备接受家长们的建议,变“义务教育”为“有偿教育”,将全部收入转交陈富莲并由她掌握,专门用来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但有一个条件:接受资助者要作出承诺,在自己长大自立后,如数归还当初的资助。这样就可以有一笔固定的资金循环使用,不断资助贫困学生。她希望我帮助她出出主意,促成此事。

接到隋晗来信不久,我在西安终于见到了虽曾多次通信、多次通话但却一直无缘见面的隋晗。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始终围绕着捐资助学这一个主题。她告诉我,她准备为此筹集1万元基金,专门用来周转。她说:“我自己能力有限,年龄也不小了,想筹集更多的钱,很难。但我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力。”记者被她这种精神深深打动。

这是由一篇通讯引出的佳话。这篇佳话还要续写,远没有写完。

一个人为别人献出了爱心,别人再为他献出爱心。这样,爱心与爱心相连,爱心与爱心相报,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人心与人心才会贴得更近、更紧。

(原载2002年9月3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