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抉择

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抉择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抉择21世纪人类生存将面临三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大量的土地沙化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成为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土壤沙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有1400多个村庄顶住了流沙埋没的威胁,恢复耕地40万亩。

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抉择

21世纪人类生存将面临三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大量的土地沙化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成为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日,我国一些著名沙漠专家在银川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我国土地沙漠化逐渐扩大的状况深表忧虑。

就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的历史就是同风沙斗争的历史。

现在,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世界性灾难。全世界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每年还以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漫延,全世界有10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直接受沙漠威胁,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饱尝土壤沙化之苦,全球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有423亿美元。土壤沙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国际社会极为关注,国际组织先后于1977年、1984年、1992年专门开会,提出治沙的行动纲领,研究如何控制和利用沙漠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达153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北方有一条长达万里的风沙危害线,全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

我国人民同风沙斗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缺少人类战胜风沙的成功范例,更多的则是人类败于风沙的教训。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已被连绵的沙丘掩埋,曾被称为“西域明珠”的楼兰古国国都早已被沙漠吞没了,宋代赫连勃勃建都的统万城、明代陕宁间修筑的长城也不见了。昔日许多林草繁茂的丰腴之地因风沙肆虐如今已变成了不毛之地。千百年来,风沙吞没了万顷良田,埋葬了多少代祖先!

沙进人退,沙进人退!人类不得不向风沙妥协、让步:新疆的皮山县城、民丰县城已搬迁过两次了,策勒县城则搬家三次,陕西的榆林城近代竟东迁了八次!好厉害的风沙啊!

在步步进逼的风沙面前,人类究竟还要退避到何时?究竟还有多少退路?

难道“沙进人退”真是不可逆转的吗?

风沙不仅侵袭和吞没农田、牧场、城镇、村庄、道路、水利设施,而且垫高河床,酿成水患。由于风沙,黄河变成地上悬河,连长江水色也变得越来越深了。

沙进人退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向人类敲起警钟:人类如果不同风沙进行有力、有效的斗争,就会丧失生存的权利;如果只知退避,那么总有一天会到无路可退的地步!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治理沙漠、遏制土地沙漠化、开发利用沙区资源,正成为许多地区、许多人民的自觉行动——变“沙进人退”为“人进沙退”!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召开了两次全国治沙会议,动员、组织沙区群众防沙治沙,有重点地抓了一些灾害严重地区的沙漠治理。陕西榆林地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治沙造林近1200万亩,固定流沙550万亩,保护农田230万亩,恢复和保护牧场230万亩,治沙造田100万亩,已经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甘肃省在河西建起了长达1200公里、总面积为171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800多个风沙口中危害较大的450个已得到有效治理,控制流沙面积达280万亩。有1400多个村庄顶住了流沙埋没的威胁,恢复耕地40万亩。在高台县、古浪县、张掖市的一些地区,还复垦荒地、开辟林牧基地、安置移民,昔日的荒滩沙窝变成了草茂粮丰、林网配套的新灌区。地处沙漠边缘的临泽县在防沙治沙中求生存、求发展,竟连续几年创造单季粮产量位居全国之冠的佳绩。甘肃酒泉地区在最近10年间封沙育林育草243万亩,8级以上大风由过去的年均19天减少到不到8天。此外,还有许多治沙的成功典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大量沙化土地变为稳产高产田;宁夏中卫县在沙漠中造田1万多亩;内蒙古哲里木盟在沙地上建起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吉林省长岭县成为我国第一个沙地绿化县,中卫沙坡头的成功固沙确保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30多年畅通无阻……到1991年7月兰州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时为止,全国治沙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亿多亩,不仅使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而且从沙漠中新辟农田2000多万亩,局部地区已由“沙进人退”变为“人进沙退”。

img3

在宁夏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举办的“绿色长城”成就展中,记者欣喜地看到,一些昔日风沙肆虐的地区出现了林草肥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

在1994年举行的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会议上,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欣喜地告诉与会者:自1991年全国治沙工作会后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全国又治理开发了2500万亩沙地,有600多个沙区开发项目正在实施,全国治沙工作已走上“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轨道。

无数事实证明:“见沙怕、治沙愁”是一种懒汉懦夫的表现。风沙完全是可以战胜的!

但现实不容乐观。林业部祝光耀副部长最近严肃指出:“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一些重点沙区的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土地沙漠化发展的势头也没有完全得到有效遏制。”就全国而言,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增大。近50年,沙漠化土地平均年推进1000多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平均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以后,平均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有关专家警告:今后10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每年将平均新增沙漠化土地2300平方公里。这将意味着每年有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的县沦为沙漠化土地。

现实令人忧虑:现在,仅“三北”地区每年就有2亿亩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5亿亩草场由于沙化严重退化,有数以千计的水库和大批灌渠遭受风沙侵袭,有800多公里铁路和数千里公路因风沙而影响正常交通,全国60%的贫困县在沙区苦苦挣扎……治沙专家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就全国而言,大部分地区仍是“沙进人退”,“人进沙退”的还仅限于一小部分地区!

内蒙古哲里木盟有一个乡,60年代中期还是上交粮食的先进单位,不到20年时间,这个乡80%的土地沙漠化,已变成人缺口粮、畜缺饲草的穷地方。

更令人忧虑和痛心的是,在一些土壤沙漠化严重的地方,人为的破坏几乎没有停止过。一些地方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年年都在治理,年年沙化面积仍在扩大,国家的投资、人民的血汗全部付诸东流。

土壤沙化是自然环境长期遭受破坏、生态失衡的结果。主要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垦殖、采挖、放牧等人为因素造成。一些地方至今仍在滥用沙区资源,靠不适当的开垦和超载放牧来维持生产、生活。一些部门在土壤脆弱的地区开辟矿产、开采石油,搞建设项目,只顾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致使植被破坏,土壤沙化。

宁夏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土壤本来很脆弱,近两年接连爆发几次滥挖甘草大会战,致使数百万亩草场沙化和严重沙化。问题至今未能彻底解决,人为酿造的灾难仍在继续,饱受沙害之苦的人仍在制造沙害。

就某种意义上说,制止破坏比治理沙化更为重要。破坏不停止,治理就失去意义。

防沙治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现已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沙化面积在扩大,治理难度也在增大,但至今还未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一些地方治沙投入不足,治沙措施不够有力。是消极等待“沙进人退”还是积极向沙漠宣战、逼迫沙退,仍是一个严峻问题。但现实留给人类作出抉择的时间和机会已不多了。

(原载1994年7月16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