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开始加快。今天中国出版业的许多层面已被不同程度地打上国际化的烙印。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中国出版界理念国际化的重要表现。运用国内、国际资源充分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理性战略抉择。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中国出版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很具代表性。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开始加快。1992年中国先后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进程开始加速。今天中国出版业的许多层面已被不同程度地打上国际化的烙印。

1.出版理念的国际化

近20余年来,中国出版界在与国外同行接触、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一些与国际接轨的出版理念和思维模式。例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版界引入了国际上将出版划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的理念,这说明我国出版界的理念与操作方法开始与国际思维模式接轨,这有助于扫清国际出版文化交流中因专业概念混乱而带来的沟通障碍

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中国出版界理念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了“四步走”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第一阶段,用国际化的理念来改造出版社自身,这体现在开发企业ERP系统、重新梳理办社方针、送员工到海外学习等方面;第二阶段,参与国际出版公司的运作;第三阶段,努力成为一家国际型出版公司;第四阶段,引领世界教育出版的潮流。另外,外研社、机工社、中信社等出版机构也各有其国际化的理念表述和行动。

国际化的出版培训和教育,是中国出版界形成国际化出版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和许多出版机构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培训,引进了欧美一些著名大学的专业培训项目,或直接将出版界人士派到国外研修学习,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进程。

2.出版市场的国际化

对于中国出版业来说,出版产业的国际化不仅意味着中国的出版市场、出版资源将更趋开放,而且意味着中国出版界具有愈来愈多的走向国际市场的机会。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公司和版权公司以不同名义和方式在中国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它们与中国出版界的合作,已不再限于输出版权、推销影印书或发展俱乐部会员。一些国外出版机构在中国市场拓展方面卓有成效,如中国已成为剑桥大学出版社最大的再版书和翻译书市场。再以出版资源开发为例,国际出版巨头纷纷到中国组稿,争夺中国的优秀作者资源,如英国的布莱克韦尔集团已在上海设立了编辑中心。

与此同时,在如何利用海外出版市场、出版资源问题上,中国出版界有了更加开放的心态。运用国内、国际资源充分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理性战略抉择。目前除了引进版权外,中国出版人也积极寻找国际战略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产品,以中国市场为目标、积极吸引海外作者参与合作出版,也是现阶段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的重要策略。不少中国出版社开始树立全球视野,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尝试组建海外分社和进行国际组稿。如科学出版社等在海外设立了分社,对海外作者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强,这些出版社派专人负责海外销售业务,加强与进出口公司和海外读者的沟通。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中国出版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很具代表性。2004年7月,我国第一个海外连锁经营网络——中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海外连锁经营网络正式启动,它包括两大系统:一是在全球主要地区设立的中国出版集团海外办事机构,二是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的海外连锁书店系统,这一网络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图书出口网络。

3.出版营销的国际化

出版阅读与国际同步的趋势,是出版产业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今的中国出版产业在这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译林出版社的《我的生活——克林顿回忆录》等图书均已实现了国内外同步阅读、同步销售。而畅销书同步销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营销策划的成功,出版机构在最佳时间内向媒体传递参与全球同步发售等重要信息,引来了媒体的积极炒作。

另一方面,在营销创意、营销投入和营销效果等方面,中国出版业正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距离。中国一些出版社引进版畅销书的营销手法日渐成熟。例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冒险小虎队》一书的运作中就充分运用了市场梯度开发和节奏控制策略。

4.出版管理的国际化

宏观行业管理层面,中国入世后,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得中国各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国际和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清晰,能够以更开放的视角、更国际化的方法来指导和管理本国、本地区出版业的发展。

在微观企业管理层面,管理的重要性和遵循国际标准,已成为越来越多出版社的共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管理理念和方法被我国不少出版机构引入、运用。如上海书城、北方图书城、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多家单位先后获得了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委员会颁发的“认证注册证书”。质量管理认证达标的过程,是普及基础的管理知识和流程意识的过程,这对长期市场意识缺乏、管理基础差的中国出版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管理的国际化方面,中国出版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