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这一月将会写入历史

这一月将会写入历史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四川什邡慰问受灾群众,鼓励救援官兵。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作出部署。历史将会记住中国军人的突出贡献!面对中国遭遇的特大灾害,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段时期,国内、国际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对中国救援行动进行评价。

这一月将会写入历史

侯东合 杨子楠 李支援

今天是2008年6月12日。一个月之前,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截至11日中午12时,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6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17,000多人失踪。

汶川地震发生后,俄罗斯新闻社在一篇名为《中国,挺住!》的文章中说: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在地震发生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回答:中国已经取得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目前,灾区社会秩序稳定,受灾民众得到妥善安置。事实证明:这一次,中国依然没有倒下!历史将会记住发生在中国的一切。

(音响一,胡锦涛讲话,中文)

“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四川什邡慰问受灾群众,鼓励救援官兵。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作出部署。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灾区的基层干部,都全力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无论是多军种调遣、社会资源整合,还是各部门间的协调,都做到了快速、有序和高效,把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历史将会记住中国政府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音响二,抢救幸存者现场声)

这是空降兵某部官兵在四川什邡抢救幸存者。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出动解放军、武警及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十多万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队伍。他们的英勇表现,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历史将会记住中国军人的突出贡献!

(音响三,陈岩讲话,中文)

“因为我(以前)在部队上是从事救援工作的,我想他们有专业设备,再加上我的经验,还有他们的经验,我们(能)得出更好的方案来解救更多的幸存者。”

这是来自中国广东的志愿者陈岩说的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铁路、公路、民航、电信等各个行业,全力支援灾区。来自中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志愿者、医护人员、搜救人员、物资运送人员都来到灾区。他们救治伤员、抢修道路、运输物资。历史将会记住中国各地各行各业人们的无私奉献!

(音响四,伊万纽斯讲话,俄语)

“我们都知道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是任何一个国家和人民难以避免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把灾难带来的后果减轻到最小,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这是俄罗斯医疗队副队长伊万纽斯在离开中国前说的一番话。面对中国遭遇的特大灾害,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派来了国际救援队;德国、法国、意大利、古巴、俄罗斯、日本等国派来了国际医疗队。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无私地帮助中国灾区的民众,受到一致好评。历史将会记住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无私援助!

(音响五,群众声,中文)

“我们一定要自强不息地、努力地把都江堰市重新建设起来!”

这是四川省都江堰市“温馨家园”安置点的受灾民众表达他们重建家园的信心。现在,他们正擦干眼泪,投入家园重建和生产自救。孩子们也找出书本,走进临时学校学习。他们身上的坚强令所有人敬佩。历史将会记住中国灾区人民的坚韧顽强!

如果说过去一个月的抗震救灾工作,重在抢救生命、安置群众、解决灾区民众的温饱问题,那么,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解决灾区民众的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中国必将取得抗震救灾工作的最终胜利!而中国和国际社会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高效、团结、坚强与互助,也将被写入历史的篇章!

发表日期:2008年6月12日

点评: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全中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和对救援的关注之中。这段时期,国内、国际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对中国救援行动进行评价。

这篇文章写于汶川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后,回顾了一个月以来国内、国际各方面对救援行动所做的努力。作者观点鲜明,明确指出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中国必将取得抗震救灾工作的最终胜利。

此稿材料运用恰当、文字精炼、逻辑性强,从党中央和政府的决心、从抢救幸存者的现场、从参与救援的志愿者、从外国救援队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不怕困难、勇于面对以及大爱无疆的精神。与此前的评论不同,文章还增加了受灾群众面对困难时表示要重建家园的信心以及引用外媒对中国救援行为的评价。因为经过了一个月的救援之后,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帮助,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文章刚好展示了这一点,而外媒的评价对受众来说更为客观也更易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