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这些地方的红色旅游为何会“变味儿”

这些地方的红色旅游为何会“变味儿”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上述精神相悖,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味儿”了。唯此,红色旅游才不会“变味儿”,才能在《纲要》的统驭下一路走好……

这些地方的红色旅游为何会“变味儿”

马龙生

从春节到“五一”黄金周,各地的红色旅游迅速升温,一些知名度高的红色旅游景区火爆一时。可出人意料的是,旺盛的人气并没有给老区带来多少经济收益,反而是繁重的吃、住接待工作让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叫苦连连。福建古田镇政府,最多时一个中午共接待了36桌360人左右,“吃都吃怕了!”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总体思路一节中明确强调,红色旅游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纲要》又从教育、规划、保护、产业四个方面提出了红色旅游的六大目标,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红色旅游精品体系、配套交通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宣传推广体系、产业运作体系。

与上述精神相悖,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味儿”了。以古田镇政府“一个中午接待36桌人吃饭”最为典型。红色旅游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可是一些地方因红色旅游而引发的这样一幕,又带来了怎样的社会效益呢?谁也不难看出,在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中,“红色”应有的教育功能,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反而成为一些权势之人以权谋私、公费旅游的最好由头。这与多年来一些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痼疾有关,更与红色旅游在实际运作中初衷被扭曲、定位边缘化有关。

说到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痼疾,谁都能在现实中举出不少例子。比如,一提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不少单位则一定要集体组织,一定要公费,一定要到外地。如此这般的“主题教育”,其“醉翁之意”到底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更不要指望有多大效果了。而在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纲要》只从景点本身的功能意义上做出了定性,却没有从接受者的角度,对利用“红色”资源、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的现象做出相应的制度层面的约束。

再说红色旅游的定位。《纲要》的本意在于,红色旅游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管理、运作却应该是产业化的。可从报道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地方红色旅游的经营管理几乎就是当地政府在“垂帘听政”——有“来头”的人都是直接找政府,要免票、要接待,政府则根据客人的“来头”来决定是否免票和专门接待。如此一来,红色旅游成了当地政府招朋待客的“后花园”,看不到任何企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的影子。这样的经营、运作模式,与其说一些地方政府不胜其烦,倒不如说是甘愿其累。

既是旅游资源,又是教育阵地;既是商业行为,又是政治行为。红色旅游如何协调好这些关系,如何从多元平衡的意义上进行资源整合,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唯此,红色旅游才不会“变味儿”,才能在《纲要》的统驭下一路走好……

(人民网2005年5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