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网络化

广播网络化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广播网络化(一)概念广播网络化指传统的、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播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以网络为介质,提供在线广播或网上点播的全新广播形式。我国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发展都较美国晚,但也体现出了电视对广播的激烈冲击。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网络广播,成为大陆第一家上网播出节目的广播电台。

一、广播网络化

(一)概念

广播网络化指传统的、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播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以网络为介质,提供在线广播或网上点播的全新广播形式。它是广播这一传统媒介自觉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传播方式的自我更新的体现,其本质是传统广播的网络版。

(二)背景分析

1.广播的现状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商务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在美国开始播音,从而宣告了广播的诞生。作为第一个电子媒介,广播深刻地改变了报纸等平面媒介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人类传播史上创造了多项奇迹。

1933年3月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决定实行新政,并决定通过广播向全国阐明新政目标,这就是后来的“炉边谈话”。二战期间,广播节目《这里是伦敦》,促使当时仍然保持中立的美国政府和人民领悟到这场战争的实质,也使爱德华·莫罗成了比总统还知名的人。在我国, 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开辟了人民广播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实况广播,后来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更是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然而, 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兴起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的声画合一不但弥补了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缺憾,而且在时效性上也直逼广播。前者使电视抢占了娱乐市场,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后者则使电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了解世界的最可信赖的来源。到了20世纪60年代,电视的发展更加成熟,对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及葬礼的新闻报道以及对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的实况转播,为电视新业赢得了专业精神的称赞,所有这一切导致广播的内容、经济状况和功能的改变。据美国的数据,地方电台成为广播网会员的百分比1947年是97%,到1955年下降到只有50%。我国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发展都较美国晚,但也体现出了电视对广播的激烈冲击。

网络的雏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为军事通信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阿帕网”(ARPANET)。早期网络的使用者主要是科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而且多数观察家认为它将继续只对高科技类型的人有益(网络曾经被无情地称为“反常的人的迪斯尼乐园”)。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网络得以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再后来,更多的区域性网络连结在一起,由此诞生了因特网。从“阿帕网”到因特网的转变,标志着网络已经成长为一种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传播媒介,它的发展速度更是传统媒介包括广播所无法比拟的。如果以5000万受众为传播的一个里程,达到这一里程,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了4年。随着联合国安南宣布网络为“第四媒体”,广播遇到了更加猛烈的冲击。

2.广播与网络结合的必然性

目前国内的网络传播与传统广播媒介相比,虽然发展速度极快,但是由于历时较短,发育还很不健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然也有很大空间值得开发,这里面就包括开发音频资源的问题,从而给广播创造了绝好的发展空间。

首先,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为广播所选用,增加广播的信息渠道。广播可充分利用因特网庞大的信息资源,查找新闻线索,调阅背景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综合,将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变成广播某一方面信息的海量。这是对广播“增大新闻信息含量,增加报道背景资料,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宗旨的践行。1997年3月1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首次进行网上广播,通过网络汇集来自全球的信息服务。其专栏“东方信息网”是我国网络与广播结合的第一档节目,电台通过网络检索听众所需的信息,广播的内容也在网上公布,跨越了时空,实现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广播可以借助网络获得更广泛的受众,有利于自身影响力的扩大。网络因其覆盖面广、受众群数量庞大,甚至可以把全世界的受众包含进来;网络与广播相融合,使这个庞大的受众群成为广播的潜在听众。通过网络,在无线电频率覆盖不到的地方,广播内容却被听到了、看到了,广播覆盖面在无形中增大。同时,由于每一个上网的人都可以充当信息的发布者,这种信息的多元化又给广播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和思路。

再次,随着网络的普及,个人和机构上网呈几何指数逐年增加,拿我国来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5年1月19日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2004年同期增长8%,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报告同时也显示,网民每周上网小时数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0.9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容量空前扩大。但信息的浩瀚也意味着信息的烦杂。网络传播所特有的“把关人”角色的削弱,导致网络信息中难免掺杂着质量不高、信度不大、效度不佳的信息,容易给受众造成误导。这就需要一支力量来帮助、指导和监督。广播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拥有相当稳固的新闻来源和过硬的采编队伍,在对受众的公信力、号召力、信誉度、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因而广播媒介从业人员参与网络传播对于网络的规范大有裨益。

此外,网络还可以克服传统广播转瞬即逝的缺憾,从而使节目内容在再传播的同时,具有可进一步开发的价值。要达到“依托一个栏目,开辟一个市场”的效果,互联网是最得力的助手,这是强化广播本身的传播功能,使广播媒体在网上得到延伸和补充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历程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广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了网上播送,国外的广播电视机构陆续设立众多网站将节目上传,美国因特网委员会提供的《2001年因特网发展状况报告》表明,至2001年4月,世界上进行网上播出的广播台已超过5000家。国内广播网络化的实现则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6年前的摸索阶段;

1996~ 1998年的提高阶段;

1999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网络广播,成为大陆第一家上网播出节目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其他三个专业频率也实现了广播网络化。

1997年1月4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节目推出网上专栏《网路人生》,开广播热线节目上网之先河。

1998年10月1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通上海电台国际互联网站,将上海台的新闻、文艺、音乐等节目上传到了网上。

1998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注册英文域名www.cnradio.com和www.cnradio.com.cn,并在网上开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介及节目介绍宣传页面; 2002年1月1 日,正式更名“中国广播网”,之后改用域名www.cnr.cn至今。

1999年之后,电台上网开始变得比较普遍,仅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的半年时间,就有60多家电台在网上建立独立站点(包括系列台),其中以电台栏目单独建立的网站有14个,跨媒体网站2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