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节效应的深刻性

调节效应的深刻性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突破了传统时空的界限,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总之,教育发展受制约于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这是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是深刻、全面而持久的,其调节效应具有深刻性和长效性。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道德习俗主要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来发挥作用。
调节效应的深刻性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在社会的质量保障中,不管是来自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还是来自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其调节效应都具有深刻性和长效性。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以生产力水平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社会的经济因素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和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推动高等教育质量观念、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甚至引起教育组织形式和方式的改变。例如,当今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MOOCS)的出现是对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对高等教育质量正在产生深刻影响。它突破了传统时空的界限,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慕课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为基础,特别是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才得以实现的。总之,教育发展受制约于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这是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是深刻、全面而持久的,其调节效应具有深刻性和长效性。

从社会文化因素来看,社会文化的调节和影响是软控制,是对人们内心活动的引导和制约,它常常不以明文规定的形式进行,而采用非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包括道德、习俗等约束与规范社会行为。道德习俗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作用比法律要宽,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道德习俗可以管,而且道德习俗的控制是内在控制,不需要监督。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道德习俗主要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来发挥作用。因为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是人,有了人的活动才有了高等教育运行并表现出一定的质量,而人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不能为社会认可和接受,除了需要法制纪律等强制性的力量之外,还要靠道德习俗等非强制性力量的作用。道德习俗的规范就是利用社会舆论和内心反省,通过对善恶、好坏、优劣的道德评价及人们的共同行为模式,使其形成的社会义务、社会责任,自觉地内化为个人良心、道德品格和行为模式,使好的、符合人们道德需要的行为得以保持和发扬,不好的、有违社会道德需要的行为得以消除,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道德习俗尽管没有法规那样的强制力,但它们作为利益导向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长期的、潜移默化起作用的,有时比行政措施、暴力手段还厉害,所谓“无为而治”、“不战而胜”就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