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拉美文学“爆炸”

什么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拉美文学“爆炸”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拉美文学“爆炸”时期_现代拉丁美洲文化(一)什么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拉美文学“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拉美人民进一步觉醒,一大批以揭露和抨击社会黑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军事独裁和寡头政治为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纷纷问世。拉美的评论界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成为拉美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拉美文学“爆炸”时期(1960—1980年)

(一)什么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拉美文学“爆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拉美人民进一步觉醒,一大批以揭露和抨击社会黑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军事独裁和寡头政治为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纷纷问世。这些作品不拘一格,勇于学习和借鉴各种外来技巧,善于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另辟蹊径,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拉美小说创作进入高潮,被西方文学评论界称为“新小说”和“文学繁荣”。各种文学流派,诸如魔幻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纷纷登上文坛,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小说家脱颖而出,拉美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呈现出一片争奇斗艳的局面。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拉美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潮流和创作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作家的想象把现实变成幻想的或魔幻的新现实,却不损害现实的本质。这一流派的作家,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予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文学评论家将其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绘画界。1925年,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Franz Roh,1890—1965年)在研究后期表现派绘画时,写了一部理论专著,名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与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魔幻的”(Mágico)有“魔术的”“神奇的”“原始迷信的”“不可思议的”“出乎意料的”“机巧的”“突变的”等含义。第一个在西班牙语拉丁美洲文学中使用“魔幻现实主义”术语的是委内瑞拉小说家阿图罗·乌斯拉尔·彼特里(1906—2001年)。后来,这一术语为众多拉美小说家所采用。(www.guayunfan.com)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欧洲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和启迪,是促使拉美文坛形成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50年代,前面提到的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问世,为魔幻现实主义竖起一面大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的小说家在艺术上做出新的探索。拉美的评论界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成为拉美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

(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是由社会、历史文化、地理、文学本身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它产生于拉美的神奇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很多国家受到军事独裁政权的统治,独裁者的昏庸、残暴,施行的刑罚令人震惊,是别的地区和国家所没有的,同时拉美的日常生活充满奇特的事物,存在很多不可思议的自然奥秘。作家反映这一政治现实和自然现实,不得不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原则和艺术方法。其次,受拉美传统文化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多年从事古代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的研究与整理,他发现印第安文学包含梦幻与现实两个方面,印第安民族的神话和民间传说、古代玛雅人文学中奇幻和怪异的艺术手法,激发了拉美作家的想象。他们在创作艺术上探索形成一种新的、民族化的魔幻主义的风格,常用古代神话传说影射现实的象征、寓意手法。再次,是受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由于拉美是个种族混杂的地区,他们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欧美现代派的手法、形式、风格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陆续传到拉美。现代派文学的荒诞、变形、异化的描写,在某些方面符合拉美文学的表现要求,其中的超现实主义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启迪最大。超现实主义地描写潜意识活动,表现梦幻,反理性的自动写作,运用奇喻、象征手法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波及拉美文坛,很多拉美作家采用超现实主义的理论进行创作。并且有两个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拉美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和卡彭铁尔曾旅居欧洲,加入过法国超现实主义集团,主编了一份名叫《磁石》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杂志。他们在传播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中,逐渐产生了反叛情绪,有了一种表现美洲大陆的强烈愿望,他们以欧洲人的眼光来观察拉美现实,发现拉美大陆是块激发文学创作灵感的处女地,具有魔幻般的现实和神奇的真实感。因此,在超现实主义追求神奇效果的启示下,拉美作家走出了一条把魔幻与现实、神奇与真实相结合的新路。

(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现实与神话、梦幻的结合

现实与神话、梦幻的结合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他们强调反映现实,始终以印第安文化为创作背景,植根于拉美现实,往往将客观现实变成魔幻现实,把现实放到一种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加以具体描写。它反映的现实不是原生的现实,而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马尔克斯语)。这些现实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包括人们的所思所想,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某种意念。在具体描绘现实时,他们变现实为神话,描写神奇人物、妖魔鬼怪、幻影巫术等,还变现实为梦幻,描写梦游者、不死的灵魂,制造恍惚迷离的神奇效果。现实与神话、梦幻的结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广泛的群众性。令拉美读者感到亲切,而拉美以外的读者则感到惊奇。

2.使用现实、象征、暗示、夸张、荒诞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惯常将现实的形象根据民间传统观念神秘化,作违反常规的描写,以表达作者对人、事的概括和形象化的认识。因此,象征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其形式荒诞,但寓意深刻,且逻辑不混乱。

3.采用时空错置、交叉独白的结构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喜欢在结构上革新,常常打乱时间顺序,颠倒情节,用“心理时间”写现实,并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重叠在一个点上,使之共存于一瞬,以表现封闭的、命中注定的恶性循环,包含着作家对打破停滞不前的现实的要求。同时,他们在描写心理方面,采用意识流手法,超越时空限制,潜入人物灵魂深处进行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件事,进行多人称的交叉独白,造成事物的主体感和小说结构的多层次。

魔幻现实主义(Realismo mágico)的特点是把现实与神话、真情与梦幻巧妙结合,给现实披上光怪陆离的外衣,使现实具有浓郁的魔幻色彩。但魔幻现实主义并非魔幻文学,它根源于拉美独特的社会现实。拉美神奇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构成,各种文化互相渗透融合而成的特殊的文化结构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从古代印第安文学、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吸收了奇幻、怪诞的成分,变幻现实的本来面貌,创造出似真似幻的境界,以这种表现手法来更真实地反映现代化大都市与刀耕火种并存的拉美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拉美本土传统观念来反映本土现实,因为对于生活在蒙昧迷信中的人而言,鬼魂和种种巫术魔法是一种真实的心理存在。

在表现技巧方面,魔幻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广泛地运用了象征、荒诞、意识流、时序颠倒等手法。魔幻现实主义结构多变、语言新颖,富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四)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世界瞩目的作家,如危地马拉的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年),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和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2012年),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年),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1936—),阿根廷的胡里奥·科塔萨尔(1914—1984年),智利的何塞·多诺索(1924—1996年)和古巴的阿莱尔·卡彭铁尔(1904—1980年)等。

20世纪60年代,一批拉美作家相继发表作品,引发了著名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被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他们大胆创新,创作出一大批构思新颖、情节扑朔迷离、技巧精湛娴熟、表现手法变化多端的优秀作品,将拉美文学以一种急剧而充满震撼力的方式推向了世界。

《总统先生》中文版封面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年)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是《总统先生》(1946年)和《玉米人》(1949年)。阿斯图里亚斯把欧洲的超现实主义理论带到了拉丁美洲,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极富民族特色和个人艺术风格的一系列长篇小说。他于196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阿斯图里亚斯的文学贡献主要是:在艺术上,他借鉴了超现实主义和印第安神话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力求揭示拉美人的心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明确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肯定了梦幻与非理性意识描写的价值,因为梦幻是拉美人感知和理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欧洲和拉美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拉美人和欧洲人的语言思维逻辑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摆脱欧洲式的西班牙语,创造一种“美洲的语言”。阿斯图里亚斯是主张创作“抗议”文学作品的,他说:“拉丁美洲文学绝非廉价文学,它是战斗的文学,并且一贯如此。”他公开声明自己“为民喉舌”的艺术观。他又是一位率先竖起革新拉美文学的旗手。他主张拉美文学作品应该展示拉美人的“内心现实”、拉美人的精神世界和拉美人观察社会的新的眼光。他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民族的集体的潜意识”,并且始终坚持文学作品应当成为时代和民族的回声。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正是按照这一宗旨产生出来的。阿斯图里亚斯是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文艺思想、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在拉美文坛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为20世纪60年代“文学爆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墨西哥作家鲁尔福(Juan Rulfo,1917—1986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代表作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1955年)的问世,标志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正式形成,成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巴拉莫是一个作恶多端、暴戾恣睢、横行霸道的庄园主,小说通过他的儿子普雷西亚多的亡魂与同墓穴的老乞丐之间的叙谈,揭示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孤独、他的死。故事的讲述常常被梦幻所打断,而鬼魂之间的对话更是使巴拉莫统治下的“王国”显得地狱般阴森恐怖。小说叙述已死的胡安逆母亲的嘱咐,去科马拉村寻找生父巴拉莫,但巴拉莫已死,全村男女几乎全部丧生。在同亡灵的交谈中,胡安知道生父无恶不作,最后被自己的私生子杀死。小说以异邦亡灵胡安的回忆构成了小说的情节线,描写克拉马村的兴衰史和巴拉莫的生活史。小说在写法上打破了时空界限,情节颠倒重复,把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梦想、生前与死后、多人称对白、墨西哥居民与印第安神话模式相结合,赋予亡灵以听说忆思的能力,形成小说的魔幻、神奇之处。小说的艺术成就为魔幻现实主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文学流派做出了贡献,被誉为“现代墨西哥的神话”。

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

《百年孤独》中文版封面

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1928—2012年)著有《最明净的地区》(1959年)和《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年)等小说,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既富足又贫穷、既荒诞又平庸的社会现状。这是墨西哥人民为推翻迪亚斯的独裁统治而斗争的转折时期的社会现状。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2014年)在拉美当代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之中。《百年孤独》基本结构是现实主义的,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城镇马孔多地区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一百年的兴衰史。小说描绘了马孔多从建造村庄开始,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历经“香蕉繁荣”、自由党与保守党的长期内战、香蕉工人大罢工等重大事件,最后终于毁灭在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之中。作者把家族的许多琐碎、离奇、反常的事件与这个国家的政治历史背景交织在一起,构成全书情节。小说把流行于加勒比海岸的神话传说、基督教信念、吉卜赛文化传统、印第安宗教意识、迷信观念熔为一炉,真实而又神奇地反映了哥伦比亚的历史、现状及文化混杂性。艺术上采用变形、夸张、象征、时空颠倒的手法,封闭的圆圈结构等,使小说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在1982年5月出版的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一书中说,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提醒公众牢牢记住这段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的历史。因为长期的孤独状态只能给拉丁美洲带来毁灭,只有团结起来,破除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才是富强之路。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可见他肯定什么和否定什么是十分明确的。但是作者叙事的高度与角度却是超凡脱俗的,他仿佛站在寰宇之上俯视人间,在他眼里聚集着芸芸众生的马孔多好似一个蚂蚁窝,因此他按照循环往复式的叙事法,将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混合在一起,把残酷的历史现实抹上非理性的神秘色彩,从而打破了主观和客观事物的空间界限;非理性的魔幻成分突破了狭窄的客观现实范围,为题材的开拓、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作品艺术风格的发挥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这一手法使人感到,在这个完全虚构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一切都像是真实的。《百年孤独》中的喜剧气氛更加浓重,讽刺的效果使作品更具有生气勃勃的特色。《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为作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既受西方现代作家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纳的影响,又继承了拉美文化传统,采众家之长,刻意追求隐蔽在现实后面的魔幻神秘,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拉美世界。其代表作《百年孤独》在1967年出版后,立即轰动拉美文坛,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堂吉诃德》”,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以后他发表了一系列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再引起文坛震动。由于马尔克斯的文学成就,他先后获得哥伦比亚文学奖、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意大利基安·贾诺文学奖、法国最佳口述小说奖。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继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天才们之后,继巴勃罗·聂鲁达之后最伟大的天才”。

秘鲁作家略萨

秘鲁的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 —)是个多产作家,1962年因发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而一举成名。1965年发表《绿房子》,进一步确立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略萨其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大教堂”咖啡馆里的谈话》(1969年)、《潘达雷翁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年)、《胡利娅姨妈与作家》(1977年)、《世界末日之战》(1981年)、《继母颂》(1988年)、《情爱笔记》(1997年)、《山羊的节日》(2000年)、《谨慎的英雄》(2013年)、《五个街角》(2016年)等长篇小说。略萨的小说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然顺序,并把读者引入故事的创作,同作者及书中人物交流。小说还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的对话著称。2010年,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根廷著名作家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1914—1984年)是拉美新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跳房子》,小说描写主人公奥里维拉等一群阿根廷青年在移居巴黎后,与西方文明的“天堂”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难以沟通,最后回到“人间”阿根廷。《跳房子》的主要成就在于,作者打乱了时空的界限,跳跃式地进行叙述,把表面上破碎而无联系的片断交给读者去编织和安排,让读者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中去。《跳房子》是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挑战,作者用新的形式、新的结构、新的技巧、新的语言、新的读法创作了一部新的小说。

智利作家多诺索(José Donoso,1924—1996年)是拉美新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后期作品常用虚幻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并主张应用语言技巧进行标新立异的创作。1970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淫秽的夜鸟》。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温贝托是个无名之辈,出身贫寒,有自卑感,但他又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渴望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严酷的现实使他的梦想化为泡影。在表现手法上,多诺索在这部小说中几乎采用了新小说中的一切技巧:回忆、内心独白、意识流、插叙、倒叙、时空颠倒、电影蒙太奇手法等等。他的其他作品还有《别墅》(1978年)和《旁边的花园》(1981年)等。

古巴作家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1904—1980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个先驱者。他开创了神奇现实主义的蹊径,其代表作是《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年),描写了黑人起义和独裁者对海地的统治。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神奇的现实”这个概念和表现手法。

(五)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评价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取材于拉美各国现实生活,暴露现实黑暗,反映人民疾苦,抨击独裁统治、教会和大资本家、大庄园主。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本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确的道路,不满于拉美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手无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在语言表达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