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黎平县高近・(民国)重修书院功德碑_石碑上的历史

黎平县高近・(民国)重修书院功德碑_石碑上的历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黎平县高近·(民国)重修书院功德碑_石碑上的历史该碑现立于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高近侗寨鼓楼旁。青石质,方形斜角。高113厘米,宽71厘米,厚8.5厘米。额题“功同日久”四字。念我祖求生居斯地,系黎平西路天甫,府属地方,寨名“高峻”。乃僻处偏隅[219],人皆浑朴,未习诗书,罔知礼仪。孰意世运无常,兴衰不一。《礼》云:良工(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228]。乃金姓芳名刻于碑左,永表其功德弗朽[229]矣。

黎平县高近·(民国)重修书院功德碑_石碑上的历史

该碑现立于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高近侗寨鼓楼旁。青石质,方形斜角。高113厘米,宽71厘米,厚8.5厘米。额题“功同日久”四字。

2015年4月16日拓。

【释文】

尝思朝廷所隆学校,然后资士以生;乡党所重黉宫[217],而后人才始出。古人之制作[218],实属法良意美,使天下同归一致也。(www.guayunfan.com)念我祖求生居斯地,系黎平西路天甫,府属地方,寨名“高峻”。乃僻处偏隅[219],人皆浑朴,未习诗书,罔知礼仪。是以[220]先人欲兴文教之风,以培士子之德,则不惜锱铢,□工废木,建立书堂一座大厦三间,安于寨后,则通团子弟共得诵习之所。故屡年延师教训[221],虽科名[222]未能大启,而通境已皆渐染文风。

孰意世运无常,兴衰不一。至于光绪□巳年间,祝蝎[223]忽现,将先人之制度一毁成空,童子无书室以藏修,后生寻花[问]柳而自乐,通村子弟习染性成。此时不尚诗书,后日定为愚昏,[岂]非天下之大患乎?

今我同侪[224]之人,再兴经始[225]之新,谋复造书堂。己巳岁[226],奈千金之裘非一狐所腋,大厦之屋非一木所成,伏冀仁人君子同心同德乐布金钱、喜施木料。至辛亥岁[227],功夫告竣,龛亦落成。依然广厦三间,仍旧龛雕一座,通团子弟可便攻书。

《礼》云:良工(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228]。术艺且然,况读书之大乎?此曰:后生小子将进德而修业,他年必夺锦以扬名,克广先人之德,大振文雅之风,岂非赖募化捐修、助成美举?乃金姓芳名刻于碑左,永表其功德弗朽[229]矣。

化首:杨世文、杨世兴等十三人同立

(捐款人姓名、数额,省略不录)

大民国元年[230]岁次壬子仲春月谷旦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