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书法学习之《楷书》

书法学习之《楷书》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圣教序》中的这个“水”字临习的重点应放在笔画的呼应关系和疏密布白技巧上,临写时要细心体会和保持住那种笔断意连,体会那种超常脱俗的优美结体。此种学习方法失之以偏。草字写得好,谋篇不成大问题,综观名家名帖,无意谋篇才是高手。
以字写法_临帖技巧

人们欣赏名帖,美不胜收,而每当掩卷遐思,印入脑海里的,除了满篇风采,比较深刻的往往只剩下几个字,这时候就会产生莫名的懊悔和惭愧,埋怨自己太笨,恨不能把大脑变成照相机。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他已经在欣赏和学习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这种表述可能不太准确,也可能有损名帖形象,但事实上的确如此。我曾询问过几个在学习上很用心的朋友,回答竟出奇地一致。这是为什么?

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这几个字”恰恰代表了该帖的特点和风格,显示了书家独有的艺术个性和精神面貌,也可以说“这几个字”就是该帖的“名片”,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抵如此,差距不会太多。如黄庭坚的“箕”字,这印象你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和其他书家相比,更容易区别,分得清,记得牢。

黄庭坚《松风阁》(局部)

这就是黄庭坚大长横的特点,整个字顶天立地,气度恢宏。当然黄字代表性的还有其大长撇、大长捺。

印象最深的字也往往在笔法和造形上最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书家的造诣和水平。锺繇的“事”长横的写法和扁口的位置都具有独创性,因而在这几行字中特别显眼。

有些字我们经常写就是写不好,看了名帖豁然开朗,相见恨晚,这类字肯定印象深,必定好好学。《兰亭序》中王羲之三个“足”字各具情态,这个舞蹈般舞出来的“足”造型明丽,线条优美,婉转翻飞,跌宕起伏,提按洒脱,是为绝唱!

米芾书法史上一位绝顶聪明的才子,他临二王几乎以假乱真,得真传的同时又独树一帜,笔法风格别具面目。米字有时小巧玲珑,有时大开大合,有时以欹取势,有时乖巧调皮,字体超然绝俗,又浑然一体。如下第三行“何”、款字“再拜”。

米芾《贺铸帖》

以上所举,是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做一提示,对于一般学书爱好者也许特别有用。而真正善于学习书法者,还会考虑得更多,即哪些字代表了该帖风格?哪些字代表了该名家的基本笔法与结体?这类字与其前前后后诸名家名帖主要区别在哪里?我学该帖究竟从哪里入手?头脑中能迅速反映出来这样几个问题的必可造就,因为他懂得怎样入帖。这里就涉及一个临帖的大问题:以字写“法”。

为什么许多朋友临帖入不进去,为什么许多朋友劳而无功,原因就在这里。民间有句俗语叫“贪多嚼不烂”,整篇地临,没有重点,一日三遍,年复一年,哪个字都有点像又都相距甚远,基本笔法和路数没有掌握。有人也许会说,临帖要从谋篇去考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终成不了大家。这话无疑正确,但对初学者,对想入门的朋友,还是要在熟悉全帖的基础上,有目标地选择其中的若干例字,哪怕只写好印象最深的“这几个”,也是大收获,经过举一反三,可获得面上丰收。怕的是一个字也没临像,一个字也没写好,到头来甚至连一句“我写过××帖”也不敢说。

怎样以字写法?楷行草各有不同。楷书大抵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上去考究,选择名帖中的若干能代表能包容这些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典型字作例,逐笔画深入研究,逐偏旁斟酌主次、穿插、揖让等各种关系。如锺繇《荐季直表》中的“帝”字,绝对不能按唐楷的写法去临,因为它的笔画里渗入着丰厚的篆隶的东西,锺繇是从那个时代里走出来的,是楷书鼻祖,必须临出古意才行。王羲之《乐毅论》中的“成”字,虽亦为小楷,然写得端庄大气,沉着老练,笔画硬朗,结体主从鲜明,尤其“戈钩”可为世代良师。这一笔从哪里起,如何起,在哪里收,如何收,钩的方向在哪里,钩处如何蓄势,长线尤其中间如何保持一定韧力运行,都要细细琢磨,反复钻研。王献之的《洛神赋》被后世推崇为小楷极则,他的字,隶趣浓,结体均有创意,其“交”字写得空旷亮丽,每一笔都明快利落,成竹在胸,长捺最为精彩。能临出这一个字的风貌,即不枉称读懂了《十三行》!

行书的选字例临,与楷书不同的是每类类同的字都必须同时拈出几个字来,结合、对比,分析笔画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吃透其自然流畅“行云流水”的意趣,切忌看一笔写一笔,貌合神离。《兰亭序》的“天”字虽似行楷,然第二笔、三笔的起承和连带关系,非常清晰地为我们演示了行书应该怎么写,长捺收笔处回锋向上迂回内收,这是与楷书捺右向出锋的主要区别。另外,两横的起笔、收笔、角度、中侧锋转换,也为我们提供了单个字中相同笔画不同写法的范例。《圣教序》中的这个“水”字临习的重点应放在笔画的呼应关系和疏密布白技巧上,临写时要细心体会和保持住那种笔断意连,体会那种超常脱俗的优美结体。《圣教序》中的“华”字重点要体味类似长撇的大长竖抽锋的弧线美,以此纠正我们习惯行书中的呆板的直竖。行书更多的时候也是“以曲为美,直则无趣”。米芾的字善于“以欹反正”,法承二王但凸显个性,“何如”二字一长一扁,一欹一正,一疏一密,良多意趣,临写时要考虑上下字的关系,才能逐步学会行书的谋篇布局。

草书临写,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草字即为草书,二是草书重在上下连属,三是“谋篇重于谋子”。第一个误区弊在不重视草书的规范,草书是在行书的基础上,借用大量代符,笔画简约,笔意简明,时断时连,而且还是以名帖为范、约定俗成的。第二个误区在于把自然过渡当成了“正果”。此种学习方法失之以偏。第三个误区似乎片面受了兵法和下棋的影响,不重局部基础,专注于营造整体效果,甚至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此种思想长此以往必然影响进步,反映到作品中更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殊不知,草书也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诀歌》这两句是有紧密的因果关系的。草字写得好,谋篇不成大问题,综观名家名帖,无意谋篇才是高手。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当是学习草书的根本要诀。你看王羲之的草书(如《快雪时晴帖》《平安帖》等)很大程度上是有断有连,单个字神态非常沉稳,绝无潦草之感。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平安帖》

《丧乱二谢帖》堪称王羲之狂草极品,细细品读,单字亦异常精美。

王羲之《丧乱二谢帖》

再看被米芾称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的孙过庭的《书谱》,《书谱》中的断甚至多于连,如“斯在”“乖也”“意违”“得志”“若五”等虽两个字连在一起,但每个字都规规矩矩,干干净净。

孙过庭《书谱》(局部)

孙过庭《书谱》(局部)

如果说楷书临写重在笔画,那么行书和草书的临写则重在使转。行书使转要顺势自然,行笔舒缓;草书临习的要诀是以使转为主,行笔流畅,弹跳灵便。《书谱》云:“真(楷)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又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写字,二是书法(上升到艺术)。形质是骨架,情性是灵魂。也就是说,写楷书笔画的功夫要到位,这是最基本的;如要写得好,则必须在起承和折转处多动脑筋,使转灵动,写出字的韵味和灵趣来。而行草书在已经做到使转灵便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画龙点睛”,即通过点画的飞动,增添草书的灵气,避免一味使转的呆板。这个看似复杂的辩证关系,要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去体味。

这里再补充两点,一是初学草书,最好不要选取上下前后连属过多、急引急牵的字,尤其不要上去就临“一笔书”,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欲速则不达。二是草书的临写,如单纯从训练基本功的角度看,最好选择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智永《千字文》有多个版本,要精选一个高清晰的精品版本。智永是王羲之的后人,书法深得二王之妙,其《千字文》中的真书,因写得快,有些行书味道,接近行楷,临起来可能比较顺手。草书字字中矩,笔意简明,而且使转上极富功力,纯粹老到,非常精美。同时因为真草对应的关系,草书单字成立,临起来心无旁骛,也容易记得牢,用得上。

例如这几个草字,在智永笔下有一定代表性。“丙”字钩法使转遒劲,方圆结合;“寔”字上为草书代符,上下两钩放中有收,气度恢宏;“悲”几乎是用代符组合而成,极为简约;“和”以欹反正,动态可掬。这一写法又极易与“禾”“利”区别开来,便于临习和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