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聚集冀中“十万”抗日大军

聚集冀中“十万”抗日大军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处河北省中部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节节败退,冀中地区很快沦为敌后,这里处于无政府状态。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吕正操率领第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抵抗。
聚集冀中“十万”抗日大军_燕赵党旗红: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地处河北省中部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沿平汉、平绥、津浦铁路疯狂南犯,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孝衣满街,哭声遍野”,千里河北大平原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谁来拯救饱受苦难的平原人民,谁来点燃冀中抗战的烈火呢?其实,中央并没有把平原遗忘。七七事变后不久,面对危局,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迅速挺进华北敌后,党领导的“十万”大军即在冀中大地上悄然聚集。

肩负使命,红军团长孟庆山历尽艰辛回冀中

抗日战争时期的孟庆山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依托山区地形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当时,中央所以没有把平原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层面,只是因为缺乏成熟的经验。而秘密安排孟庆山到冀中开辟敌后根据地,就说明在平原地区探索敌后游击斗争经验,早已在毛泽东的考虑之中。

孟庆山,河北省蠡县人,190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8月投身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次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12月宁都起义后进入红军学校学习,曾任红军副团长、团长、干部队队长,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战役,身经百战,先后6次负伤。1937年1月入抗大学习,为二期学员。

七七事变的炮声激发了抗大学员们的抗日热情,这些久经锻炼的红军干部,纷纷要求到前方去参加抗日救亡。眼见一批批学员被派往前线,孟庆山很着急。“不让你到前方去,让你到后方去。”当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中央要派他到敌后开辟根据地时,他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安排。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毛泽东会直接给他布置任务。

那天,在中央领导居住的窑洞里,先是博古、李富春等负责人向孟庆山和其他几位学员交代了中央的意图。之后,毛泽东对他们说:“现在全面抗战已经开始,中央派你们到敌后去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就是要你们把学校学的东西拿到实践中去运用,这项任务是很艰巨的。”毛泽东还说:“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学会搞统一战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力量,一致对日。要学会依靠群众,要灵活地掌握中央的政策。共产党员是松柏,也是杨柳,要冬夏长青,也要能适应环境,宜于栽种。”毛泽东的这番话,使孟庆山更加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和光荣,提高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不久,孟庆山和一起到敌后去的几个同志,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化装之后,带着党中央的重托和抗日的决心告别了延安,向敌后进发。

冀中地处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之间的千里平原,周围有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条铁路,交通发达。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节节败退,冀中地区很快沦为敌后,这里处于无政府状态。从延安到冀中,迢迢千里,还要通过敌人的道道封锁线,一路上可谓艰险异常。果然,他们一到潼关就被特务盯上,险遭逮捕,通过机智斗争和当地爱国青年的帮助才摆脱敌特的跟踪。在太原,他们也是几经周折才找到地下党组织。根据北方局的安排,孟庆山单枪匹马赴石家庄。

在从太原到石家庄的火车上,孟庆山遇到了去保定视察抗日战况的周恩来和彭德怀。当得知孟庆山要回家乡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周恩来和彭德怀又向他面授机宜,给他指出了组织群众坚持斗争的方法,并勉励他探索总结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孟庆山把首长的指示牢牢铭记在心。

孟庆山到达石家庄后,经平汉线省委书记李菁玉介绍,又到保定找刘秀峰接头。他背着沉甸甸的箱子,刚拐到保定小南门附近,突然空袭警报怪叫起来。好不容易找到刘秀峰的住所,但那里没人了,只好按照第二个计划寻找保东特委。当时保东特委秘密活动在高阳、安新、蠡县一带。在去那里的路上,又遇到国民党军队的搜查,他不但挨了一顿打,而且从延安带来的全部生活用品也被劫掠一空。一直到安新县才找到保东特委书记张君和负责军事工作的侯玉田。从此,孟庆山在冀中平原的群众中,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人民武装的工作。

为了适应抗日斗争的形势,1937年10月初,平汉线省委在石家庄召开紧急会议,将保东特委、保南特委合并,组建了保属省委,张君任省委书记,孟庆山任军委主席,侯玉田为副主席。

保属省委成立后,孟庆山和侯玉田一起在高阳、蠡县、安新、清苑等县,开办游击战争短期训练班,培训武装斗争骨干。最初开办训练班非常困难,只能采取秘密方式进行。由于敌特活动猖獗,训练班讲课的地点不能固定,主要在白洋淀边的北冯、关城、孟仲峰、东刘格庄等基础比较好的村庄进行。上课的教材,是孟庆山从延安带来的一些关于游击战争的小册子,教师由孟庆山担任。首先训练的是参加过高蠡暴动的老党员,作为排、连、营干部。第一期训练班培训出40多人。接着又训练了三期,共培训了几百名党员骨干。这些骨干随即奔赴各地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成为发展地方武装的基础。

小樵改编,地下党员吕正操率部易帜

就在孟庆山秘密开办游击训练班、组建游击武装的时候,在冀中平原的烽火硝烟中,一位国民党军的团长和他率领的千余将士正经历着命运的抉择。他,就是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

吕正操

吕正操是辽宁海城人,他从小目睹日本军队对自己家乡的烧杀抢掠,内心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正操”,决心长大后当兵,操练本领,打击日本侵略者。1922年吕正操加入张学良的卫队旅,次年考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吕正操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或在他部下任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此时,正担任张公馆内勤工作的吕正操,和应邀来西安共商大计的中共代表常有接触,他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和正确,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来到华北,在国民党第五十三军任团长,1937年5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卢沟桥事变后第三天,吕正操接到中共北方局要求他“留在敌后找地方党,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吕正操率领第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抵抗。1937年9月至10月,部队先后在华北地区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进行了三次激战。

10月11日,吕正操率部来到了晋县(今晋州市)小樵村。小樵村位于县城城东约20里处,村中有很多店铺,商贩往来频繁,是当时小有名气的繁华小镇。次日,吕正操在村中一所小学校的大教室里,召开了有士兵代表参加的官兵代表会议。会上,他对大家说:“弟兄们,今天我们召开的不是普通的会议,而是商讨决定我们大家前途命运的会议。近来时局变化很快,还不到半个月,日本侵略军就占了华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军还是一味撤退。如果我们继续跟着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而且还有断送部队的危险。我们每一个爱国军人,都负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责任。”吕正操最后说,“形势已经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别的选择,面前只有一条路:挥师北上,到敌后打游击去。”官兵们纷纷响应。

经过两天筹备,10月14日,吕正操召集全团官兵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断绝了同五十三军的一切电讯联系,站到共产党的旗帜下。部队暂称“人民抗日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李晓初任政治部主任。

随后,吕正操率领人民自卫军北上。在安国,中共保属特委派侯玉田、刘亦珺等前来迎接人民自卫军。这样,人民自卫军和中共冀中地方组织正式接上了关系。经与冀中中共组织商定,吕正操率人民自卫军取道博野、蠡县,向中共保属省委活动中心地区高阳进军。到蠡县后,会见了正着手组织抗日武装的孟庆山。

孟庆山向吕正操介绍了高阳城里的情况。10月31日,人民自卫军进抵高阳城下。吕正操指挥人民自卫军向高阳城发起进攻,迅速炸开城门,占领了高阳城。

打开高阳城,震动了整个冀中。人民自卫军官兵士气高昂,军威大震。由于与地方中共组织会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护和支援。吕正操的队伍,在冀中地区迅速扩大到四个团又六个营,共3000多人,成为中共保属省委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这年12月,吕正操奉晋察冀军区命令,率人民自卫军三个团和定县第八支队开赴平汉路西整训,留下的人民自卫军一部和党领导的地方武装成立了河北游击军司令部,孟庆山为司令员,继续发展冀中抗日局面。这时,一方面冀中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参加河北游击军,另一方面孟庆山等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努力争取和改造各色杂牌武装,河北游击军很快发展到三个游击师,约7万人,分散在广袤的冀中平原。为了震慑敌伪,所以号称“十万”大军。

智夺河间,“十万”游击大军威名扬天下

收复河间的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指挥刀。2009年孟庆山之子孟速将其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38年1月,经过整训的人民自卫军,带着八路军的优良传统和游击战争的经验回到冀中平原,和河北游击军并肩作战,打击敌伪。随部队来冀中的还有中共北方局派来的鲁贲,根据上级指示,他将中共保属省委改组为中共冀中省委,并任书记。此时,冀中省委领导有30来个县,800万人口。4月1日,冀中行政公署成立,吕正操任主任。

1938年4月中旬,日伪军3000余人在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进入冀中腹地,突破了河北游击军的防线,占领了河间城。为消灭河间日军,孟庆山调动各路部队2万多人将城围住。城里的敌人见此情景,紧闭城门不出。

河间城墙高,游击军没有重武器,很难攻下。夜深了,孟庆山还在司令部小屋子里踱来踱去想办法。突然,他回忆起幼年时代在老家玩的“起花”来。如果把“起花”做大点,带上手榴弹不就能飞进河间城里去炸敌人吗?

第二天,他请来了几位做花炮的师傅做试验,把花炮做成棒槌一样大,后面绑着三根秫秸,带上手榴弹,结果手榴弹能斜飞300多米落地爆炸。试验成功了,大家高兴地给这种新武器起名叫“起花炮”。孟庆山连夜派人从附近几个县请来花炮师傅,动员大家从各地运来大批木炭、火硝等物品,日夜拼命干,只五天时间就造出了几十车“起花炮”。

4月18日午夜,孟庆山命令攻城。随着攻城信号发出,四面八方的“起花炮”发出呜呜的呼啸声,带着长长的火尾巴,划过漆黑的夜空,一起飞向城中爆炸,顿时全城变成一片火海。敌人弄不清这是什么新武器,胆战心惊,乱作一团,最后打开城门夺路逃窜,河间城又回到人民手里。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500余名,缴获了大批轻重机枪等武器弹药及其他物品。

这次战斗,对驻津浦铁路线上的日军震动很大,冀中东部地区人民群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正是这一仗,让孟庆山的河北游击军打出了“十万”大军的威名。也正是这一仗后,毛泽东通过敌伪电台的广播,了解了冀中如火如荼的抗战情况。

为了统一思想,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军民的领导机构,建立革命秩序,发展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21日,冀中共产党在安平县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由黄敬任书记。5月4日,冀中军区成立,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由吕正操任纵队和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兼四分区司令员。

至此,东起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起平津,南至沧石路之间的冀中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并成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自卫军司令部在安平黄城的旧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