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吉林白城地区大量湿地被开发为水田,草原、盐碱地被改造为旱地。据反映,近年吉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湿地、草原资源仍存在破坏性开发等问题。由此导致湿地、草原资源被逐步吞噬,荒漠化、石漠化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对于缺水地区,农民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粮食灌溉,导致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水位持续下降。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日益恶化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近年国内粮价持续上涨,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上国家对土地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补贴,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资源开发的力度,也出现了农业资源被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的趋向。主要表现在:

一是湿地和草地资源被开发成耕地。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吉林白城地区大量湿地被开发为水田,草原、盐碱地被改造为旱地。如近年白城洮北区水稻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60万亩,主要即是湿地开发、盐碱地和旱地改水田带来的面积增长。据反映,近年吉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湿地、草原资源仍存在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同时,湖北荆州地区的低湖田、安徽巢湖地区的低圩田也被大量开发,用于种植稻谷;贵州地区的农民利用荒山石头缝隙中仅有的薄土种植玉米。由此导致湿地、草原资源被逐步吞噬,荒漠化、石漠化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二是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粮食生产是高耗水产业。近10年我国平均每生产1吨粮食需耗水1191立方米。对于缺水地区,农民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粮食灌溉,导致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水位持续下降。如目前河北衡水、沧州地区小麦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地下100~200米深的灌溉机井,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机井深度仍在增加;目前吉林白城洮北区80%的稻谷采用地下水灌溉,机井深度在70~120米左右,较20世纪90年代初加深了6~10倍,使得近年在干旱水位下降时,以柴油为动力的水泵甚至无法抽出水来。由于我国粮食灌溉设施尚不完善,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当前对地表水、地下水的使用大多不收费,而且政府对农业灌溉设施建设还给予投资和补贴支持。这些导致了农业用水的低效和浪费,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等问题,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6,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