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新经济增长点问题的几点不同看法

关于新经济增长点问题的几点不同看法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如何处理新经济增长点与支柱产业的关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九五”时期应该大力发展机电、化工、汽车、建筑等四大支柱产业,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增长点,而且是既定的产业发展政策。
关于新经济增长点问题的几点不同看法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目前,财政部和我委都在组织力量研究要确立一个可以带动“九五”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行业,而且大有倾向于住宅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之意。对此,我提几点个人看法,供领导参考。

一、人为地催化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是否有计划经济体制行为之嫌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应该转变经济管理职能,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完善外部环境以及进行总量调控等方面。至于具体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增长与发展,应由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推动,而不应由政府来具体策划发展什么或不发展什么。

二、新经济增长点会不会冲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实

“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已定,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进行两个转变,特别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全社会各方面都要下大力气去抓去做的事情。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是迫在眉睫而又必须做好的大事,是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挑战和21世纪中国经济起飞的关键。此时突然插进一个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问题,令人费解。难道这是改变初衷的迹象吗?即使不是,政策出来以后,也会给下面一个改变初衷的误解而冲击了大政方针。也许有人会说,新经济增长点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矛盾,二者是一致的,但孰者为重孰者为轻?究竟抓哪一个?会不会引起各地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视线的转移?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住宅业能否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把住宅业作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九五时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我认为是欠慎思之策。这是因为:(1)从表面上看,目前确实存在着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其它原材料的积压滞销,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积压滞销的原材料产品都是前一轮经济过热(1992—1993年)匆匆上马的产物。其性能、品种、质量都不过关,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结果。这从目前建成的房屋质量上可见一斑。如果再人为催发新一轮住宅建筑热,不仅使那些生产质量不合格、早该被淘汰的厂家和产品得以生存下去,而且有进一步扩大其不合格产品产量的可能。其后果是材料的生产质量和房屋的建筑质量都将越来越差,甚至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种粗放式的增长,不仅不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而且使人对建成的房屋质量也担忧不已。(2)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最快,高达32.1%,可谓炙手可热,再人为地加温加热,其后果是可以想象的。(3)从资金角度来看,搞住宅建筑,投进去的钱能收回来吗?也许这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资金、物资都被沉淀下去而没有回报。目前居民储蓄存款总量虽已高达3万多亿元,但从存款结构上来看,却是15%的人存了70%的钱。广大的工薪阶层或低收入者根本无力购房。房子是人们需要的,但关键是能否买得起。就目前的造价成本和售房价格,再降50%,这些人恐怕也还是买不起。目前城市大多数居民买不起房子,就象农村大多数农民买不起家用电器一样,市场是庞大的,但没有购买能力,那么,建成的这些住宅怎么办?是闲置?还是作为福利分给需要者?其投入的资金又怎么回收?(4)就住房来说,重要的不是发展,而是改革。即如何改革住房制度,如果能成功地进行了住房制度的改革,便可以大大地缓解住房的紧张状况。(5)把住宅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必将带动新的一轮经济平面扩张。住宅业发展虽然解决了目前的某些产品需求不足,解救了一些亏损企业,但它不仅没有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是一种避重就轻之举,让地方和企业早已盼望的“扩张救星”终于到来了,其结果只能是重蹈过去的覆辙。

四、如何处理新经济增长点与支柱产业的关系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九五”时期应该大力发展机电化工、汽车、建筑等四大支柱产业,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增长点,而且是既定的产业发展政策。需要的是我们去努力实施。此时有没有必要再来确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说住宅业是新经济增长点的话,而住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属于建筑业(至少很大一部分内容与建筑业交叉),那么是不是说建筑业要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大力发展,而其它可以暂且缓之呢?若如此,有人便会提出汽车应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又有人会说机电一体化,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更应作为新增长点,其理由都可以有许多点,而且是充分的。看来如此厚此薄彼,不仅对既定的产业政策有冲击,不利于其贯彻执行,甚至会对国家计委制定产业政策的权威性和一致性产生怀疑。

五、在当前,改革与发展,谁更为重要和紧迫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在改革与发展问题上,我认为改革更为重要和紧迫,当前尤其如此。目前某些产品需求不足,市场疲软,地方企业呼声很高,一些宏观管理层和理论界就感到压力很大,以为这样下去会走向萧条,于是急于“松绑”,寻找新的启动点——新消费热点,以带动经济发展。殊不知,这样简单的“松绑”、“启动”,只能是重复过去的老路,即扩张——过热——整顿——恢复——扩张——过热的恶性循环,在体制内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这样长期以往地循环下去,必将使沉淀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而最终积重难返。当前是地方企业急等上面宏观决策部门“松绑”的时候,他们最希望马上就能实行扩张政策,以解救一批没有市场、没有质量、没有效益的企业。现在我们说,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微观经济形势不好,可是据了解,地方政府和企业却说:“我们企业有什么办法?是上面政策不好,控制太死,我们只能等。”他们现在是无所事事,既不做任何转机建制、改组改造和改革工作,也不做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工作,思维的习惯定势是只等上面开口松动,再次进行平面扩张。如果现在要启动经济增长,正合他们的胃口。其实,就经济扩张来说,在我们国家根本不需要政府煞费苦心地研究启动消费增长点问题,只要一松动银根,降低利率,就能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加之其他政策宽松,全国马上又是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局面。当然,这只能是速度性的扩张。现在许多学者包括一些政府官员都在呼吁要实行新一轮扩张政策,但却没有去思考如何解决结构、效益、质量等深层次问题和改革、改组、改造等重大问题。越是在这时候,我们的宏观决策部门越是要审时度势,深思慎行。

我认为当前恰恰是深化改革、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突破性改革的最好时机。这是因为:(1)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经济总量较为均衡,为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等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2)今年上半年物价涨幅为7.1%,全年物价控制在10%以下的目标基本能达到。这也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留下一定的调整产品价格的空间,也就是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会对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带来更大的承受压力。(3)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达866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能力较强。因此,进行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也有坚实的外汇基础。(4)国有企业1—5月份净亏损,近2/3的企业亏损,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所谓好事,就是说只有在这样紧的市场环境下,才能迫使亏损企业苦练内功,进行一系列深化改革,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也只有在此情况下,才能淘汰一批早该被淘汰的厂家和产品。这些企业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生存得很好,似乎没有进行改革的必要。政府想改革也难以推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从改革之初的30%上升到现在的80%,如此下去,到21世纪初的某一天达到100%并不是不可能的。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有资产已被瓜分完毕。(5)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为金融体制改革创造条件,使专业银行真正走向商业银行。(6)目前财政尚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债券,等到还债高峰或发新债不能抵旧债时,财政有能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吗?这些情况说明目前是国有企业改革难得的好时机,如果在体制问题、产品产业结构问题以及效益质量问题等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简单地实施新一轮经济扩张,必将失去大好时机。小平同志说“机会难得”,在“九五”时期我们还不解决这些体制内的深层次问题,更待何日?这些问题不解决,沉淀的矛盾和困难越来越多,2010年的远景目标和21世纪中国的发展靠什么来实现?改革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改革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目前着力点不是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和扩张消费的问题,而是如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问题,如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养老、医疗)改革等。

六、应该培育什么样的新经济增长点

如果说一定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那也不应该是带动明后年的经济增长点,而应是带动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增长点,也就是说是能带动中国21世纪经济的起飞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增长点。这一增长点其实是一个未来的先导产业,应该是超越目前的支柱产业而且能带动支柱产业发展又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产业增长点。那我们认为应该选择的是高科技产业和信息高速公路产业。高科技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拿计算机来说,如果能实行普及并且能联网,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不仅能带动计算机产业、电话光缆通讯产业、信息产业以及影视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其对生产力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如果说也不是高科技产业,那么至少要明确界定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点,如何处理好上述关系等等,以免引起岐义和政策误导。

七、明年及“九五”时期应该抓什么

毫无疑问,应紧紧围绕两个转变做文章。要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进行结构性放松,加大产业政策执行的力度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攻克国有企业改革的“堡垒”,使国有企业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同时辅之以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若如此,即使经济速度放慢一点,也很值得。因为改革了体制,理顺了关系,为以后更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在投资需求方面,可考虑进行公共工程投资,如农村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水利、造林、治沙等国土整治工程、城市自来水厂、煤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市政环卫工程建设,这也是为“九五”时期发展铺垫基础,增加未来几年的生产能力。

(此文系1996年8月报送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领导的参阅材料,之后主要内容发表于1996年9月27日的《经济学消息报》,并由报社更名为《新经济增长点提法是否必要》,文章发表后《瞭望》杂志1996年第51期和《报刊文摘》1996年12月23日刊用了部分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