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阳光下的团队

阳光下的团队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看来,正是当年的这一切,为他打下了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领导团队的基础。对于未来,郑鸥的想法是:做了甘肃第一,就想做中国第一。回到兰州的李昊,通过郑鸥、田冰力荐,在与丁如玮主任数次面谈后,重新回到了这支队伍中。他的第一个岗位是道具师,但他最羡慕的人是郑鸥,和他肩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摄影机。
阳光下的团队_今日中国西部角

《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的传说流传了数千年。对于传播中心这个创作团队来说,影视事业的高峰需要他们不停地攀登。这是一支充满阳光的团队,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有为了理想而坚持不懈的意志。

少年时期的丁如玮,第一理想就是当一个画家,他曾背着自己心爱的画夹来到满目葱茏的五泉山,在万源阁接受了老画家杨丁冬先生的亲自指导。于是,一个两鬓皆白的老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开始了艺术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几年后,丁如玮在大学校园里依然没有放下画笔,他的素描、彩墨都参加过校内举办的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奖。同时他还是校园著名的男高音,有“小蒋大为”之称,他那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至今令老同学们难以忘怀。他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就以超群的组织才能和艺术表现力而崭露头角,被推举为西北师大学生会主席和甘肃省学联副主席。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一所大学任写作课教师兼任校团委书记。今天看来,正是当年的这一切,为他打下了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领导团队的基础。

来到传播中心之前,他就发表过《打破垄断,改革电影发行机制》、《用产业化的观点发展文化》等论文,并在全国文化产业会上宣读。来到传播中心以后,他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全面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市场调查,参加了一系列专业学术研讨会。2006年,在为时三天的中国电视纪实专题节目论坛暨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赏析会议上,他做了满满一大本笔记。然而,到2011年他已经是在全国电影论坛上发表学术演讲的业内专家代表了。这期间,他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思想逐步成熟起来。

十年来,传播中心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与他的凝聚力,与他思想中不断闪现的智慧火花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也得到了整个业内的认可。2010年6月,他在第四次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省影协副主席;2012年3月,他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第二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现任传播中心行政总监的王光达是个身高1.82米的山东汉子,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在学校曾是一个有着文艺天赋和组织才能的系学生会主席。这是一位血液中流淌着不安静因子的弄潮儿。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肃省财政厅机关工作,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幸运。他却在干了几年之后,纵身一跃——下海了。这一跃,就在大海里游弋翻腾至今。其间,他曾经频繁往来于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为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东西方交流,也为自己的生计忙得不亦乐乎。他与传播中心的缘分起于2005年,也就是传播中心二次创业的初始阶段,共同的理想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期盼,使他毅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窑洞人家过大年》就是在他的创意下完成的。《中山桥的言说》、《家乡是一碗面》在境外拍摄期间,都得到了他的德国朋友和法国朋友的诸多关照。今天的王光达依然对传播中心的前景充满信心,如同他当年热血沸腾地走来一样,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从来不后悔,因为是这一份事业给了他翱翔于世界的机遇。

郑鸥,一位优秀的摄影师,现任传播中心艺术总监,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他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摄影师,因此对他尊敬有加,但在他的心里,传播中心很像是自己的家。他曾经在这个家里施展才华,也曾经从这个家里走出去,像游子一样出门在外闯荡。他的QQ签名是“江湖鸟”。他的名字里有一只飞翔的鸟,曾经的外号是“大鸟”。他曾经是影视行业里的一只“菜鸟”,如今却早已被圈内人视为一只展翅遨游的大鹰。2007年,丁如玮力邀他回来拍摄电影《儿娃子》,而当时他也接到电视剧《走西口》的导演李三林的邀请,一面是让他摄影事业登上更高峰的机遇,一面是他魂牵梦萦的故乡诚挚的邀请。郑鸥最终选择了回归。在十三年之后,又和以前的同事、朋友们在一起,在兰州这片土地上把影视事业再搞起来。从那一刻起,所有传播中心的作品,他都参与其中,有时是制片人,有时是艺术指导,有时是摄影师。对于未来,郑鸥的想法是:做了甘肃第一,就想做中国第一。目的地也许永远都太远,但只有努力地向前,距离就会一寸寸缩短。

李昊,传播中心导演,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在早期的兰州电视剧制作中心担任过导演助理、剪辑、导演,后来停薪留职“北漂”十年,做过一些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电视作品,买过别墅、坐过奔驰、开过公司,也就是说,有过一段很惬意的老板生活。但是一次投资失利,让他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回到兰州的李昊,通过郑鸥、田冰力荐,在与丁如玮主任数次面谈后,重新回到了这支队伍中。此后,他担任过《中山桥的言说》、《大美阳刚——兰州太平鼓》、《黄河古镇——青城》、《兰州味道》、《奔跑吧,兰州》等片的导演,稳扎稳打,一步步展露出自己的才华。李昊最大的特点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厌其烦地深入研究,对于艺术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对生活中美的发现,比如对影片中镜头的细致讲究。为了一个减速镜头,他可以在炎热的夏天架着机子,从早上五点开机,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关机,中间毫不停歇。正是这种对于美的追求,让他的片子在构图画面感方面一直是兰州市的佼佼者。

田冰,是一个性格直爽、总是露出敦厚笑容的摄影师。他的第一个岗位是道具师,但他最羡慕的人是郑鸥,和他肩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摄影机。一有闲暇时间,他就趴在摄影机前,研究按键的作用,或是一个劲地向郑鸥问这问那。虽然没有拜师,但是郑鸥毫无保留地带着这个小兄弟,在摄影的道路上不断进发。在十年的时间里,他担任了电视剧《八路军》的副摄影,央视纪录片《出租车司机》、《皇城根下的老人》、《毛泽东在1949》的摄影,以及在文中提到的中心所有的电影、纪录片中,几乎他都担任了一号摄影师。

陈雯惠,这个当年的少女,在传播中心一干就是十七年,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些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事情都在这十七年里完成,她的笔端曾经流淌过多少优美动人的文字。如今的她,身兼数职,成熟干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了传播中心的挑大梁者。

灯光师王兴中,录音师温源民,后勤制片陈清林、成玉芳、梁永明等都是一路伴随着传播中心走过风雨岁月的元老。20年前,他们有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有的初出茅庐、懵懵懂懂,但他们都走过来了,迎着朝阳,甘苦与共,迈过一道道坎,回首望去,一路足迹是那样鲜明而坚实。近年来,传播中心又陆续增添了几个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给传播中心增添了许多青春气息和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可以说,传播中心所有的成绩都与他们息息相关,都是他们倾心打造。

在笔者对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的采访即将结束时,了解到中心新创作的一部反映环保与人性纠结的悬疑题材故事片《狐疑》,将于9月份,在兰州举行的中国大众电影百花节期间公映。我们有理由相信,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阳光一如既往,将光明和温暖洒向大地。而他们的奋斗也不断地前行和延伸。虽然在中国影视这个巨大的光环中不是最耀眼的光线,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理想,燃烧出属于自己最美丽的光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