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雍正之前的关羽信仰

雍正之前的关羽信仰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代正式改正关羽封号之前,祭祀时所用封号应为明末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时明代以来关羽信仰中的民间信仰色彩仍旧浓厚地保存着,绝无任何的变化。总而言之,雍正年间之前,清王朝与关羽信仰相关的制度及关羽信仰自身,基本上是继承明末以来的状况,并无实质性的变化。
雍正之前的关羽信仰_明末关羽信仰的延续及封号改正_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1.雍正之前的关羽信仰——明末关羽信仰的延续及封号改正

井上以智为早已指出,入清后崇祀关羽的风气越发兴盛(100)。针对清朝崇拜关羽神一事,张羽新举出了如下三个原因:(1)清军入关前,清朝政权便以《三国演义》作为政治、军事的教科书,其对关羽的崇拜,也是受其影响的结果。(2)清朝把关羽神奉为军魂、战神,期待关羽的灵力能加护清朝军队。(3)清朝宣扬关羽的忠义性格,要全国官民忠于政权,便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101)。就我所见,张羽新所提出的三点,历史上确有其事,但他所进行的考察,都是站在清朝政府的立场上进行的,他并没有考虑到明末以来关羽信仰的普及状态。事实上,雍正之前的关羽祭祀制度,基本上还只是继承明末的制度而已。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下《明会典》和《清会典》中有关关羽祭祀制度的记录。

万历《大明会典》(102)载:

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庙,旧称寿亭侯,嘉靖十年(1531)始正今称。每岁五月十三日以侯生辰,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国有大事则告。

也就是说,每年五月十三日(被认为是关羽的诞生日),明王朝要派太常寺堂上官前往关羽祠庙祭祀关羽。如前所述,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敕封月城关羽庙的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但由于该封号并不符合常规的加封程序,因而在白马关羽庙祭祀时,仍然用“汉前将军汉寿亭侯”的封号。但到了天启四年(1624),明朝皇帝正式下文许可万历皇帝授予的“关圣帝君”封号之后,在官祭关羽神时,祭祝文中已开始采用“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称呼(103)

到了康熙《大清会典》(内府刊本)卷六十六《群祀四·京都祀典》中则有如下记载:

关帝庙:顺治元年定每年五月十三日祭关圣帝君。遣太常寺堂官行礼,不致斋。

顺治元年,清军占领北京的当年,便规定了祭祀关羽的祀典。与前述明代天启四年以来的祭祀相比,清初关羽庙的祭祀制度并无变化,可以说是明末以来制度的延续而已。在清代正式改正关羽封号之前,祭祀时所用封号应为明末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对于有明代以来的关羽信仰,清初唯一有所变化的是关羽的封号,即顺治九年(1652)清帝赐予关羽神以“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的封号。这一封号与万历四十二年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天尊关圣帝君”相比,“三界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帝君”等字被削除,即明末的封号中只有“大帝”、“关圣”得以保留。由此看来,这次改订封号的目的显然是要去除道教的色彩。而从保留“关圣”、“大帝”字号来看,则尊崇关羽神的态度并无任何变化。与此同时,清朝追加给关羽神的字号是“忠义”、“神武”二词。如前所述,最晚自北宋以来,历代官僚、文人都一而再、再而三地称赞、强调关羽的“忠义”性格。至于“神武”,即作战英勇无比,这也是北宋以来,关羽在民间备受称赞的“万人敌”的特质。总之,“忠义”、“神武”都与关羽生前的性格非常吻合,换言之,它们都符合关羽的“义行”。除此之外,雍正帝为关羽神御制的碑文中谈到:

本朝崇奉,典礼期隆。我世祖章皇帝顺治九年(1652),敕封神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较往代封号尤尊且正。(104)

在此,雍正皇帝强调顺治年间赐予的封号较明末封号为正,即清初时关羽信仰中出现的新的变化只有关羽的封号而已,清初很有可能全面承继明王朝的关羽信仰风习。对封号的改正,也不过是停止道教的封号,启用新的封号。新的封号中的“忠义”、“神武”二词,都强调关羽的生前义行,带有明显的儒教彰显色彩,因此,这样的封号改正可以说是迎合了汉族士大夫的口味。

就以上来看,入清后关羽信仰的封号虽然发生改变,但关羽信仰本身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变化。下述几个历史事实都能证明这一点。(1)虽然顺治年间清廷已赐予关羽神以“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的封号,但在民间,“关圣帝君”这一道教色彩很浓的称号仍旧在使用。如康熙五十五年(1716),浙江省新昌县在重修县衙前的关羽庙时,仍然悬挂“关圣帝君”的庙额(105)。(2)当时人们之所以崇拜关羽,其最大的理由是相信关羽的灵力很灵验。前述雍正帝御制的碑文中提到:

孔子祀天下学宫,而关帝庙食遍薄海内外。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澨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畏瞻依,凛然若有所见。

由此来看,即便在雍正年间,达官贵人及文人甚至是卑贱的小老百姓“奔走祈禳”,为了求得关羽灵力的庇护,他们全都毕恭毕敬地崇拜着关羽神。此时明代以来关羽信仰中的民间信仰色彩仍旧浓厚地保存着,绝无任何的变化。

在浙江境内,政府官员赞美关羽神灵异事迹的碑文随处可见。如前面已引用过的康熙五十五年(1716)新昌知县唐觉世所撰的《县前关帝庙记》中说:

顾近者岁歉,邻有警告,值余奉节调委在外,忧之实甚。抵归,四境晏如,寇不入,人无恙,亦大幸哉。失水火盗贼诸灾患,以为非人所得为者,懦也。幸见无事,攘以为功者,妄也。懦余弗甘,妄余弗敢。统前观后,惟资神力,其验矣。顷诣庙,诸人谋永厥祀,敦请余覆实课功。堂巍矣,象显矣,香案器具,壁落门窗,好而固矣。复邀僧于后,结庵置田以瞻之者。明经吕君名揆,捐金实多。吕君名鐄者复董成之,其诸姻族十数绅士虽捐各有差,咸与有力焉。自壬申癸酉,迄今功乃大竟,请余为文记之。(106)

由此可知,新昌知县唐觉世本人很相信县衙前关帝神的灵力,在修理县前关帝庙时,当地文人及权势者均踊跃捐款资助。

总而言之,雍正年间之前,清王朝与关羽信仰相关的制度及关羽信仰自身,基本上是继承明末以来的状况,并无实质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