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初原理主义祭祀政策和现实的悖离

明初原理主义祭祀政策和现实的悖离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滨岛敦俊滨岛敦俊指出,明初原理主义的祭祀政策,纯粹是儒者制定出来的东西,并非出于朱元璋本人的真实意图。朱元璋本人的宗教祭祀思想,是倾向于宋元以来在民间广泛流行的民俗信仰的。因而,基于原理主义观念的祭祀政策,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得到执行,确实令人怀疑。
明初原理主义祭祀政策和现实的悖离_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2.明初原理主义祭祀政策和现实的悖离

以推翻蒙古人统治,建立汉人政权为己任的朱元璋政权,把元代以来的制度视为“胡制”。建国伊始,他就从儒教原理主义的观念出发,实施了大规模的礼制改革。就国家祭祀而言,洪武元年(1368)十月丙子,朱元璋命令中书省下文要求各地地方官“访求应祀神祇: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把其具体的事实罗列出来并上报中央,经过礼部审查合格,方许列入祀典,由有关官员定期举行祭祀活动(22)。接着,洪武三年(1370)六月,朱元璋颁布了充满原理主义色彩的“神号改正诏”和“禁淫祠制”(23)。据小岛毅的说法,这些祭祀观念根基于南宋朱熹的学说(24)。自那以来,除孔子神外,唐宋以降被授予的祠庙及其神灵的所有庙额、封号均被废除,并规定庶民只能祭祀祖先、土谷之神及灶神。

滨岛敦俊滨岛敦俊指出,明初原理主义的祭祀政策,纯粹是儒者制定出来的东西,并非出于朱元璋本人的真实意图(25)。朱元璋本人的宗教祭祀思想,是倾向于宋元以来在民间广泛流行的民俗信仰的(26)。因而,基于原理主义观念的祭祀政策,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得到执行,确实令人怀疑。就我所见,早在洪武(1368—1398)、永乐(1403—1424)年间,皇帝本人就已出台一些不符合原理主义祭祀政策的举措,如洪武年间,南京建立了14座祠庙,并列于祀典。《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的“编者按”写道:“诸神虽不尽应祀典,然皆太祖所定,有明一代因之,而不敢废。”按照原理主义的理解,京城14座庙中的一部分庙宇不应登录到祀典中去(27)。虽然无法确定“神号改正诏”颁布后的洪武年间是否曾继续授予各地神灵以封号(28),但从有关史料来看,至晚在永乐年间,中央王朝便又开始了对神灵进行加封、赐爵的活动(29),这显然是与“神号改正诏”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