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寻找城市的过去

寻找城市的过去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中国城市市民的不成熟,离我们想要的理想状态相差还很远,城市不仅仅是物化的空间,更是人们思想、文化行为价值观展现的空间。给城市以时代的重新定位,需要现实的城市能够脱胎换骨,正视中国城市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自然奉献型转型,这是中国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真正动力所在。
寻找城市的过去_新的年在给我们机会_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寻找城市的过去——新的100年在给我们机会

城市要重新定位,创造自然的城市也好,寻找“自然主义的城市生活”也好,或者是创造“中国式的后都市主义理念”也好,都是城市建设与发展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升华。其困境是,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理论创新?是否能够放弃政绩观而去寻找城市的自然属性?城市定位的回归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政策层面有所建树?最值得思考的是在20世纪的整整100年中,前50年中国的城市多是在战火中生存,断壁残垣曾是这个时期城市存在的真实写照;后50年则是在没有理论准备的前提下建设城市,或者可以这样说,整整100年,中国特有的城市形态没有发生,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形态不仅没有创造和创新,甚至有更多的失去。整整100年城市变迁,失去应该有的民族元素与象征,这是当代城市重新定位的困境之一!如何找回自己?甚至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城市定位的价值就是要“找回失去100年的自我”。

“找回失去100年的自我”是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反思,中华民族的城市应该在新的100年中创造出自己的形态和空间结构,这是一项历史责任。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社会体,在不断地被人类所创造,反过来又不断地表现“城市的作用在于改造人”。然而,当我们仅注意经济建设而没有注意城市社会空间的表现的时候,城市反作用于人的改造能力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这种改造能力是一种“城市文化力”,“城市文化力”只有在市民社会结构空间内才能表现合理的、进化的创新能力。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所反映的城市文化改造能力,是那样苍白无力。传统农业社会曾批判过的“家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农意识,在当代城市生活中还有充分体现,这只是“以管窥豹,见其一斑”了,然而这是最能说明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特质的一种文化现象。很显然,中国城市市民的不成熟,离我们想要的理想状态相差还很远,城市不仅仅是物化的空间,更是人们思想、文化行为价值观展现的空间。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找回失去100年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的创造。

给城市以时代的重新定位,需要现实的城市能够脱胎换骨,正视中国城市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自然奉献型转型,这是中国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真正动力所在。城市要在自然的怀抱中,体现着人的智慧,与自然共生。(29)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在互动中相互塑造与影响,人类汲取了自然的力量,创造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人与城市的互动中,城市与人同时在异化,城市越来越有着拟人的结构体系,而人类越来越成为“城市化的动物”和“城市化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精英正在通过制度形式的城市化改造着传统社会的关系和人类的思维方式,城市通过特有的演化方式,整合、创造着群体价值的文化追求,这就是既要让城市成为人类社会化的空间结构,又要使城市成为自然结构的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城市之所以千城一面,城市定位缺乏个性,或者城市定位没有远见,关键是城市管理者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度过“城市经营”过程中的政绩诱惑,城市管理者所处的社会位置与城市的存在价值不相吻合,城市发展价值的“超时空性”与城市管理者短期的政绩效应是矛盾的,而当代中国的城市精英文化又没有形成,使得城市不得不在短视认知中发展,不得不在政绩的显性化中丧失传统和个性。这样不仅不能塑造出千年性格的城市,而且就是仅存的城市记忆也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忘却的主神。在我们记忆的寻找中,那曾经留存于记忆之中的百年街坊在中国城市中已经很难看到。

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开,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正朝着后工业社会和市民社会走近,当我们阅读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的时候(30),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社会整体进化所形成的城市化如海潮一样涌来。回顾城市的历史,我们看到当工业化伴随城市化创造了规模性生产,并衍生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时,城市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当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的结构性增长,城市则成为人类社会地域生产力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当现代技术创造了汽车生活、网络社区、虚拟社区,发达的城市正在走进后工业时代,新的生活方式孕育着一个多元化的城市社会——新的群体、新的职业、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观念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变迁的成果,城市社会的人正在异质性的强化过程中,创造着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城市从产生那天起,城市与乡村之间便筑起了一道鸿沟,中国古代有“都鄙”、“国野”之分,城乡差别成为人类社会存留至今的社会场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路途成为历史上最长久的人口流动场域和最伟大的社会舞台。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城乡差别史,更是一部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历史,时至今日,也是人类社会最壮观、最悲怆、最富情感的历史场景之一。

古希腊罗马城邦创造了人类文化的奇迹,城市成为历史的主角——雅典创造了最为多彩的城市诗篇,庞贝城告诉我们罗马人自己构建了值得传承的城市生活方式,那凝固的城市街区与生活样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整体雕塑,是人类城市文明长河中的一颗明珠。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千百座城市演绎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历史画卷,创造出华夏文明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那一个个历史片断,一幕幕历史场景,似繁星点点,给人类文化的长河以伟大、以深邃、以隽永……中华两千多年的城市文明,秉承这一伟大的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城市文明永恒的记忆和情愫。

我们在20世纪似曾失去了100年城市形态的升华!甚至险些失去中国100年的整体城市记忆!但是我们不能在21世纪的100年中失去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的创造!这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未来的100年的城市创造应该是未来人类集体记忆的核心组成部分,新的100年在给我们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