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影响青年看待当前企业改革的因素

浅谈影响青年看待当前企业改革的因素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影响青年看待当前企业改革的因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所以企业的改革只靠国家政策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在政策调整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少的。2.待业青年的安置问题。改革以来,物价平均上涨8%,这个问题从表面来看,是由改革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是由改革暴露出来的旧问题。除此之外,社会风气、企业管理等方面问题,仅仅归咎于改革造成的是不公平的。
浅谈影响青年看待当前企业改革的因素_善待普惠林业人

浅谈影响青年看待当前企业改革的因素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改革,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学武用武之地,一代青年企业家、改革者、优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脱颖而出。

然而,在新形势下,在企业中仍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对改革存在各种模糊认识,如果不从根本上认清这些模糊认识,势必会给改革带来阻抗,因此,有必要给予说明和疏导。我认为,影响青年看待当前企业改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把农村改革与企业改革简单等同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农村实行了包产、包地到户,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很快使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党的富民政策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拥护,农村的形势一片大好,为当前的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农村和企业的改革毕竟有许多不同之处。以下几点可以说明:

1.历史渊源不同。农村的“包产到户”,早在60年代刘少奇同志就提出过,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尽管“文革”中遇到摧残和批判,但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企业改革,则是从头做起,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循,外国基本没有可借鉴的东西。今天企业的青年职工在“文革”时期系孩童时期,对“跃进”年代更是印象淡薄。如今,匆匆进入企业改革,青年职工在思想上是难以承受的。

2.经济形态不同。农村经济是低级的自然经济,属于半自然经济形态。而企业则是高级产品经济,属于产品经济形态。两种经济形态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农村的改革经验来套用于企业的改革,而只能是相互借鉴、补充和促进。

3.改革的综合度不同。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综合制度不同。农村的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企业的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则不是同步的。

二、把农村的政策调整和企业的机制再造等同起来

农村的改革,主要靠调整党的方针、政策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行联产计酬、分户经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当然,企业的改革也是靠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的。如减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改税等,确实使一些企业出现了生机和活力。但从几年的改革实践来看,企业自身的贡献相对减少,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长此下去是不行的。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细胞,不为国家逐年地多做贡献是说不过去的。从宏观上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无从谈起。所以企业的改革只靠国家政策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在政策调整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少的。如现在出现了流通领域的利润较高(小贩子),而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有些企业利润较低的现象。因此,只靠政策调整对企业来说是被动的,还必须强化企业的机制再造。从企业内部来看,要有三种机制,即:经营运行机制、自我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如:林业企业从采伐、运输、加工、综合利用到机械维修、生活福利以至职工特别是青工(因生产一线的青工占70%以上)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有一套完整的而不是重叠的经营机制。从企业外部来看,要有四种市场,即:原料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和信息市场。如:我局山珍罐头加工厂的建立,要考虑原料来源是否具备,要不断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并有建厂或扩大再生产的足够资金。要有市场信息观念,逐步使产品打通销路。

由此可见,机制再造远比政策调整难得多。所以,企业的改革比农村的改革步子要慢得多,难度也比较大。国家对企业改革的政策也比较慎重,致使部分青年感到“只打雷,不下雨或雨点很小”。

三、把国外普遍存在的问题,看成是我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财政出现赤字问题。这一问题在我们国家比较新鲜,但在许多国家早已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有意识地把财政赤字编制到年度计划中。从我国国情来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每年的天灾人祸,各方面的补贴就达上百亿元,加之经营管理不善、党风不正等方面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的。所以有些青年认为,越改革赤字越大,这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无数事实证明,强化管理,加强法制,端正党风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出现点赤字就大惊小怪,大可不必。

2.待业青年的安置问题。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3.2亿人,而每年还要出生177万人。但必须看到,8年来,我们安置待业青年6200万人,这远比美国一年失业24万人要好得多。要看到改革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随着第三产业、多种经营的发展,会有许多青年走出家庭,来到社会,靠双手勤劳致富,待业青年必将大幅度减少。

四、把改革暴露出来的旧弊端看成是新问题(以物价为例)

青年最敏感的是——物价上涨。改革以来,物价平均上涨8%,这个问题从表面来看,是由改革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是由改革暴露出来的旧问题。

物价体制是成本状况与供需关系的综合反应。建国30多年来,物价一直呈现出僵化的物价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和供需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对外贸易方面比较容易理解,而供需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最容易被忽视。改革前,物资短缺现象比较突出,有许多商品特别是名优商品有价无货。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必须克服。这就需要大量生产、大量通流。生产需要原料,有许多原料需要进口;流通需要资金、需要物资,有些物价则顺其自然而上涨,正像“泡子”周围是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河一样,河堤修得再高也是挡不住的。因此,物价上涨是由社会经济规律所决定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物价上涨,不是所有的物价都上涨。我们企业广大青年天天看到日用生活必需品确实上涨了,如蔬菜、副食品等;但有许多商品不仅没涨,反而降价了,如手表、的确良布等;有些商品在局部上涨,在整个社会还处于稳定状况,如从农民中收购的粮食等。这些矛盾是国家补贴来平衡的(长此下去需要调整)。

除此之外,社会风气、企业管理等方面问题,仅仅归咎于改革造成的是不公平的。广大青年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改革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对改革应有清楚的认识。

五、把个人得失和眼前利益作为衡量改革的标准

对待改革,我们企业有许多青年总是把个人得失和眼前利益作为衡量改革的标准。木材调价之前,有许多林业企业的青年说:“什么都涨价了,木材这玩意就不涨价”。这些青年就没深想一步,木材调价将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波动。我们知道,国家对任何物价的调整都是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的。8年来,国家用于物价改革的资金达3100亿元。有的青年职工参加工作就挣七八十元钱,还满腹牢骚,有的“吃着肉还骂娘”。可是,有的老工人参加工作几十年,到退休才挣七八十元钱。八年来,国家用于工资改革的资金达2600亿元,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由175元增加到45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6.9%。因此广大青年必须跳出个人的圈子,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待改革,积极地宣传改革,投身于改革。

上述五点,严重地影响了广大青年看待当前的改革形势,影响了青年看待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这对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极为不利的。各级党团组织必须对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要使他们懂得: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中华振兴的必由之路。

(《冲出低谷》,大连出版社1989年4月版,王儒林作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