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型城市”下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

“三型城市”下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加大,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建设目标,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更加值得关注。[2]因此,探讨“三型城市”下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在“三型城市”建设实践中,将农业生态安全理念引入到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还不多见。因此,笔者结合成都市实际,在分析不同时间维度成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三型城市”建设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三型城市”下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_以成都市为例_生态文明:利用与厚生

杜受祜 金小琴

一、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

都市农业发展理念源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并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沿海地区展开。时下在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下,都市农业实践在我国大城市周边迅速发展。[1]

近年来,成都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正在努力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作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继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之后,又一个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要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发展态势已成为必然。成都市历来是都江堰自流灌溉区的核心区,成都平原由于土地肥沃,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肩负着基本农田保护的重大责任,同时又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因而都市农业是都市发展的“本底”和“根基”。然而,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成都都市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农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加大,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简称“三型城市”)建设目标,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更加值得关注。都市农业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都市农业的发展注重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三型城市”的提出正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2]因此,探讨“三型城市”下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综观现有文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生态安全做了比较广泛的探讨,也建立了一些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农业生态安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三型城市”建设实践中,将农业生态安全理念引入到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还不多见。因此,笔者结合成都市实际,在分析不同时间维度成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三型城市”建设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一)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构建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评价,涉及因素很复杂。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本文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指导,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和农业生态建设能力三个方面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对有关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17个指标(详见表1)。

表1 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二)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熵原为热力学的一个概念,对系统状态有一种不确定性度量,熵值越大,表示状态越不稳定。信息熵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成反比,熵值越小,说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赋予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小。[4]因此,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相比有关专家根据主观经验确定权重的方法更为科学,从而可以避免人为赋权的主观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设有m个待评价年份,n个评价指标,形成初始矩阵X= (xij)m×n。

(1)进行标准化变换,得到标准化值zij;

(2)计算指标值的比重rij,计算公式为: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为:

其中m为待评价的年份数。

(4)计算差异性系数gj,gj=1-ej,当gj值越大时,该指标在综合评价时就越重要。

(5)计算权重wj

(6)最后,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得出综合评价分值,由此来衡量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si表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度;wj为指标权重;zij为标准化后的值。

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基于成都市实证

(一)研究区域概况

成都市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位于四川中部,四川盆地西部。面积12390平方公里,管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07.1万人,户籍人口1163.3万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4.6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5.2%;农业总产值547.0亿元,比2009年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5元。目前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4.8∶45.8∶49.4。

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及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成都目前正致力于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着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并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等“五大兴市战略”。2006年8月,成都继北京之后成为全国第2个、全世界第18个国际都市农业试点城市之一,尤其是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建设的提出,为成都推动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次评价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成都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2000—2011)》《四川农村统计年鉴》、成都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有关政府网站的统计。数据处理主要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

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标数据的正向化处理。正向化是将所有指标趋同化,主要解决逆指标的指标指向问题,即将原来与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负相关的指标通过变化使之与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呈正相关关系。所涉及的逆指标共计6个,分别是化肥施用强度(X1)、农药使用强度(X2)、人口自然增长率(X7)、城镇化率(X8)、人口密度(X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X17),这里均采取求倒数方法进行正向化处理。二是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之间的单位不同,有的指标值数量级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统一量化。因此,为了消除由于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合理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操作步骤依次为:打开SPSS软件、点击分析、选择描述统计、进行标准化。为消除负值,可将所有数据加上一个最小负数的绝对值,这样平移也不会改变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并进行计算,由此得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如表2所示)。

表2 成都市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

(三)结果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度在2000—2007年之间呈现交替升降变动趋势,从2008年开始小幅上升,总体态势趋于好转。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交替变动,主要是受到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以及耕地有效灌溉率、复种指数、人均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的影响。成都市2000—2011年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指数结果绘制成动态变化图(见图1)所示。

图一 成都市2000—2011年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变动情况

自2007年以来,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都为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具体可以从以下指标值变化得到印证。例如成都市农用化肥施用量从2007年的19.93万吨减少到2011年的17.36万吨,土地生产率由2007年的49683.68元/公顷提高到2011年的70489.69元/公顷,耕地有效灌溉率从96.37%提高到98.18%,人均粮食产量从522.75千克上升到643.24千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402.09亿元上升到54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5642元提高到9895.5元。可见,依靠现代科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农业内部挖潜之路等,都为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整体态势的逐步好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都市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及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市近几年来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为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成都市农委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全新蓝图,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民收入等提出了“产业倍增计划”。成都都市农业未来如何发展,不仅要借鉴已有地区成功的实践,更应该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总结前期发展的经验,在“三型城市”建设中找到成都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方向。

(一)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建设的启示

1.科学规划是前提

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科学规划是前提。为实现“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目标,《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了构建城市农业圈层、近郊农业圈层、远郊农业圈层“三大圈层”的设想。城市农业圈层以城市景观农业形态为主,重点发展“镶嵌式”“插花式”景观农业以美化城市;近郊农业圈层以生产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远郊农业圈层更加注重生态和发展特色农业。因此,成都市各区县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提出更为具体的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从而找到各自的发展重心和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

2.组织保障是关键

成都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都市农业的发展,在统一思想认识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都市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积极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在统筹都市农业发展中做好相应组织保障工作。为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2011年12月四川省正式启动了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要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生态田园特色,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确保天府新区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专门成立了“市农委天府新区(成都分区)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而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建设的建议

1.不断创新思路,增强都市农业发展后劲

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成都市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更大的空间。近年来,成都市不断探索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土地银行、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业主租赁经营、“两股一改”“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创设耕地保护基金,每年按一般耕地300元、基本农田400元一亩的标准补贴农户,从而提高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自我意识;积极培养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职业经纪人和种养大户为主的新型主体;逐步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的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5]成都都市农业未来的发展应继续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全面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6]

2.依靠科技支撑,深挖潜力实现都市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必须建立在保证农业基本的生产、生活功能的基础之上。四川是农业大省,拥有千万常住人口的成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对于整个四川农业生态安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成都市以促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从2007年开始连续5年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通过增、间、套种,扩大粮食复种面积,从而带动成都粮食单产由2007年的358公斤提高到2011年的415公斤,粮食总产从2007年的259.9万吨提高到2011年的265.4万吨。由此可见,要保障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必须依靠科技支撑,走农业内部挖潜之路,从而实现都市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3.“三产”联动,注重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

农业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农业不仅具有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而且在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中更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保障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必须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实现“三产”联动。审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随着城乡产业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城市对农产品数量、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业所承担的功能越来越重。[7]成都市以“三型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作用,大力推进都市农业的“接二连三”,探索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三产”联动发展模式,破除了传统意义上三次产业之间的藩篱,也成为城乡统筹改革中的独特经验,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综上所述,“三型城市”建设对于都市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继续探索。“三型城市”农业生态安全建设除了政府的引导,还应强化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使广大居民作为主体参与到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建设之中。

[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注释】

[1]杜受祜:《全球变暖与成都低碳崛起》,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罗平:《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载《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4期;邓楚雄、谢炳庚等:《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定量综合评价》,载《地理研究》2011年第4期。

[3]梁龙、杜章留、吴文良等:《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期。

[4]张颖聪:《基于PCA-DEA模型的农村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载《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6期。

[5]《浓缩大城市农业的精髓,成都农业有“看头”》,载《农民日报》2012-08-02。

[6]《成都:一张崭新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片》,载《成都日报》2011-11-03。

[7]陈水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