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与文化产业结合促进发展的若干问题

金融与文化产业结合促进发展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今年4月份在联合国参加全球文化金融的研讨会。但是,现在的态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最新情况,北京目前金融业增加值一年是20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是1600多亿元,就意味着如果金融业没有大的动作,在这样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下,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北京第一大行业。我觉得这个对金融系统的同志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不仅仅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还有金融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问题。
金融与文化产业结合促进发展的若干问题_熊澄宇集

“金融支持什么文化产业?核心要点是支持原创的、差异的、不可替代的内容产业,支持与先进生产力保持密切联系的产业,支持具有品牌和自主产权的产业。”

我作为第三方,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也不是银行界,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我今年4月份在联合国参加全球文化金融的研讨会。正好在我开会的前两天,九部委颁布了支持文化产业的指导文件。对我来说这是及时雨,我正在琢磨在会议上该讲什么,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大家都在盯着,我又是中国唯一的代表,好像在这个地方找不到什么合适讲的东西。正好有这个文件出台,所以我就拿着这个文件的精神在会议上做了一个解读。谁知道这一下子从联合国官员到政府首脑,以及世界一些大银行的头头脑脑,都一下子热乎起来了,说中国创造了一种模式,就是从政府政策导向到银行的市场运作,直接找到了一个点去推动,而且政策措施非常突出。

这个规定里面,我认为有几条比较突出,是以前没有过的。第一,以前没有被重视的消费信贷得到了支持。第二,国家首次明确允许对文化企业实行并购贷款,这个以前没有。第三,明确承认权利质押,也就是无形资产进入了评估体系。第四,提出一种新的投资主体,就是保险资本进入。我个人可能跟金融专家的理解和政府的思路有差距,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是以前金融领域和文化产业领域没有出现过的一些新思路。我把这个信息传递了以后,国际上的机构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确确实实是世界关注的一个市场,中国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行业管理部门行为都会引起世界关注,因为要跟中国做生意就不得不关注这个。

7月23日中央22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学习题目是文化体制改革。我们今天谈文化产业,需要理解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产业是什么?产业是生产力。体制是什么?体制是生产关系。我们现在在研究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研究文化生产力发展到了今天,怎么去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8月份,应中央媒体邀请,我做了一系列的解读,我觉得在这次会议上最重要的一点,由最高层传递出来的最重要一个信息是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目标提出来,各位都知道支柱产业的概念,特别是银行、金融系统的同志。它要占国民经济GDP的5%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8%以上,要在行业里面有带动作用、引领作用,要解决很多就业问题,而且要在市场上有巨大动力,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文化产业。北京不管是金融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在全国做得非常好。但是,现在的态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最新情况,北京目前金融业增加值一年是20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是1600多亿元,就意味着如果金融业没有大的动作,在这样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下,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北京第一大行业。我觉得这个对金融系统的同志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不仅仅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还有金融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问题。

“金融支持什么文化产业?核心要点是支持原创的、差异的、不可替代的内容产业,支持与先进生产力保持密切联系的产业,支持具有品牌和自主产权的产业。怎么支持?目前北京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北京银行做出了很多标志性的行为,但是从整个北京来看,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2007年以来,两年多时间内北京几大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的1600多笔贷款,利率普遍上涨了10%~20%。银行降低了风险,但是文化企业增加了融资成本。北京流动资金很多,银行的钱贷不出去,为什么?因为配套服务有问题,也因为储备项目不够。”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给予支持:首先,在金融服务方面,要有大的思路和举措,要有明确的工作规划,并且要有时间表。其次,需要考虑重点建设文化投融资体系基础工程和平台搭建,这是政府至少是银行部门应该完成的。再次,在现有的贴息贷款、融资贷款担保、融资担保、创投基金、版权质押的基础上,要把很多没有推出的、跟文化产业相关的银行产品推出来。据了解,现在有120多种金融产品,涉及文化领域的至少有20多种还没有完全推出。我目前正在主持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一些部委参与其中,其中主要方面就是金融领域里面的政策。最后一方面,就是切切实实做好配套服务,做好项目储备,把更多仪式性的东西、符号性的东西变成可操作的东西。

【注释】

[1]本文原载《北京商报》2010年11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