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

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将其长期积淀的传统作风和学术气息转化为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标。
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高校之间的交流,首先是学术的交流。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指出,“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人埋头于各自的学科,……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切磋,互相帮助。这样就造就了一种纯洁明净的思想氛围。学生也呼吸着这样的空气,尽管他本人只攻读众多学科中的少数几门。这样自由教育下的以自由、公平、冷静、克制和智慧为特征的终生思维习惯得以形成。……这就是大学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9]曾在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工作和战斗过的李大钊说过:“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他的这一论断,直到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学术活动所提供的文化成果: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理论、行为规范、技术,以及学术精神、学术气氛等等,无不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引导、促进、规范等作用。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所高校,要想提升自己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就应在学术研究上下功夫,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把学术活动这一重要支柱真正竖立起来,让它充分发挥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支撑作用,从而提升整个校园文化的品位。当然,校园的学术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着一个不断扬弃的发展过程。校园学术精神影响着校园学术气氛,但校园学术气氛的形成则是由校园内的政策导向、科研体制、学科建设等属于行为文化的因素决定的。一所高校的领导对学术研究活动越重视,他们对学术活动在高校地位的认识就越明确,其所制订的方针、政策就越具体、明晰,对学术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就越有力,为学术活动服务的措施也越具体、周全。相应地,这所高校的科研体制对学术活动的管理、服务体系也就会比较健全、完善。同时,学术活动的基础——学科建设也会比较合理,并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些,无疑有利于在校园内形成比较浓厚的学术气氛,从而有力地推动校园学术活动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将其长期积淀的传统作风和学术气息转化为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标。

【注释】

[1]李延保.弘扬科学精神: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N].光明日报,2004-3-18.

[2]罗索夫斯基著,谢宗仙等译.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82.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8.

[4]武汉晚报:斥资600万造130尊名人雕像[N].2003-7-20.

[5]刘智运著.大学教育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6]黄金辉,韦克难.实用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86.

[7]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07-608.

[8]言宏.建设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N].教育信息报,2010-8-19.

[9]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2-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