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握手礼的起源,你知道吗?

握手礼的起源,你知道吗?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久而久之,骑士的行为演化为握手礼。这一礼节源于英国。久而久之,鸣炮便成了国际惯例,成为重大庆典和隆重迎宾仪式经常使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一国元首到别国正式访问,通常要鸣放21响礼炮表示欢迎。随着哈达的普遍应用,出现了各种互献哈达的礼仪,成为藏民族表示互尊的一种特有习俗。
追本溯源_礼仪与修养

1.握手礼

握手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①源于猎手的风俗。史前时期,人类的祖先在狩猎和战争中,手上经常拿着石块和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怀有善意,便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出一只手来,手心向上,表示手中没有武器,走近之后互相抚摸右手,以示友好,这样沿袭下来,便成为握手礼。

②源于骑士行为。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之间拼杀争雄之事时有发生。两位骑士相遇,如果没有敌意就伸出右手相握;因为这是防止用手去拔剑的最好方法。久而久之,骑士的行为演化为握手礼。

2.敬礼(举手礼)

古罗马帝国的骑士彼此相遇时要举起面甲,同时亦向对方显示面部,以示敬意,显示骑士精神并免被自己人误杀。到了中世纪,西欧武士们都去掉了面甲,举面甲的传统演变为脱下头盔或帽子,英国人敬礼时手心向外翻,表明手中无武器,而且双脚并拢,或立正姿势,表示军人气魄。

3.碰杯礼

古罗马时,贵族之间流行决斗之风。在决斗前,双方要互换一杯酒喝。为证明酒中无毒,在喝酒之前,两人要各自向对方酒杯中倒入自己杯中的酒,然后一饮而尽。久而久之,传习下来,喝酒便非要碰一下杯子不可,才算有礼貌。

4.下半旗

亦称降半旗,是表示哀悼的一种礼节。先将国旗升至杆顶,再降到离杆顶的1/3处。这一礼节源于英国。相传1612年,有艘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寻一条海上航线时,船长被北美洲海岸的爱斯基摩人所害。于是在返航时,就以降半旗的方式向死者致哀。久而久之,以降半旗表示哀悼成了国际惯例,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一般说来,只是在一国主要领导人逝世时才下半旗。

5.名片

名片是表示姓名、单位、职务、住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的卡片,在社交中广泛利用。名片源于我国。名片古时称“名刺”或“谒”,因刺上要写明姓名爵里,故亦称“爵里刺”;明清时称“名帖”,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改称“名片”。最初用竹简、木简制成,后来逐渐被纸制名片所代替。

6.鸣礼炮

鸣礼炮是国际上接待国家领导人时使用的一种礼仪。源于英国。400多年前的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当舰船进入另一国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与外国舰船相遇时,便自动放空炮,以表示无敌意,对方也相应以鸣炮回敬。久而久之,鸣炮便成了国际惯例,成为重大庆典和隆重迎宾仪式经常使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一国元首到别国正式访问,通常要鸣放21响礼炮表示欢迎。

7.剪彩

剪彩仪式来源于美国。20世纪初,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一家商店即将开业,店主在门前拉了一条带子,以阻挡蜂拥而来的顾客闯入店内,但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正当顾客迫不及待要进入店内购物的时候,店主的小女儿牵着一条小狗突然从店内跑出来,那条狗若无其事地把店门上拴着的布带子碰落了,等候在门前的顾客以为这是店主开张志喜的新花样,便一拥而入,争相购物,从此小店顾客盈门,财源广进。店主从这一次偶然的事故中得到启发,在此后开的几家连锁店开张时,也如法炮制。后来人们纷纷效仿以讨个吉利,并赋予它一个美妙的名称——剪彩。

8.哈达

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和部分蒙古族人民表示敬意和祝贺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哈达源于佛教初兴之时,《如意藤》载:释迦牟尼在世时,古印度舍卫城的商人,去楞伽岛锡兰经商,他们以歌唱之佛法使楞伽岛女王珍珠藤听后陶醉不已,对佛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商人回国带去女王的求佛保佑信,释迦佛为女王送去一条画有自身像的丝巾。女王一见画,便进入静虑之静的境界。这里所言的丝巾就是哈达。元朝之后,萨迦班智达、巴斯巴在蒙古境内广说佛法,加深了与蒙古的来往,哈达的用途、地位已有变化。随着哈达的普遍应用,出现了各种互献哈达的礼仪,成为藏民族表示互尊的一种特有习俗。

9.“13”溯源

13是欧美及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所忌讳的数字。如:宴席不宜13人同席;影院不设13排;门牌号码、旅馆房间用12B代替13;船只起航、飞机试飞不安排在13号……这一禁忌的起源说法不一:

①源于一个北欧神话:在天国款待阵亡将士的宴会上,有12人在座。席间,突然闯进一个不速之客——凶神罗基。由于这个第13者的加入,给诸神带来了灾难。参加这次宴会的最高之神奥丁之子——光神鲍德罹难。此后,诸神一蹶不振。故人们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②源于《圣经》。当年,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13个人中有一人出卖了耶稣。最后的结局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一次聚餐也就成了最后的晚餐。故人们忌讳“13”这个数字。

10.敬老习俗

尊敬老人是我国传统的优良风尚。敬老习俗起源很早。在孟子看来,学校要用奉养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教育学生。少者行路时遇见老人,不论相识与否,应帮老人携带背负之物。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说,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家的老人。后来这种敬老的习俗慢慢地传开,于是形成了一种风气。

11.西方点烟禁忌

西方人点烟时,在为第二个人点完后,总是把火熄掉,稍停,重新打火再为人点烟,不会连续给三个人点烟。据说在1899年英布战争中,一天晚上,不少士兵因抽烟暴露目标而被打死。因点前两支烟时暴露了目标并使敌人有时间瞄准,所以点第三支烟时正好被打着。因此至今人们还忌讳点燃这“倒霉”的第三支烟。

12.叩指礼

在我国,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酒或倒茶,对方都会立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打,以示感谢。这就是叩指礼。

13.接吻礼

起源于古罗马,由于当时禁止妇女饮酒,故此男人回家后,常常检查妻子是否饮酒,凑近她的嘴边闻一闻。这样沿袭下来,便成了夫妇见面的第一道礼节。

14.碰鼻礼

碰鼻礼源于新西兰。新西兰的毛利人非常好客,也很讲礼貌。在专门为来客组织的欢迎仪式上,男女老少载歌载舞,非常热闹。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最高敬意,主人要与客人鼻尖相碰,并且相碰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

15.待客浴

待客浴源于巴西。洗澡是巴西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地一则民谣中就有这么一句:“假如没有洗澡,我们怎么能活好?”洗澡于是成为巴西人待客的一种礼节。如果你有机会去巴西印第安人家中做客,好客的主人或许不请茶不敬酒,而是热情地拉你下水,一起“跳河”。即便你刚洗过澡,主人还是要拉你去。他们认为在小河清溪中一次又一次地洗澡,一天洗上十多次,这是最尊敬客人的礼节,次数越多表示对你越尊敬。

16.“坤”字代表女性的由来

“坤”字是女性的代名词。如“坤包”“坤车”“坤表”等,均表示女用之物。“坤”始见于我国古代《周易》,其中乾和坤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为乾,阴为坤。《系辞》上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后经演变,人们就以“坤”字代表女性了。

17.扫尘的由来

扫尘是我国民间在春节前(一般为腊月二十三)进行大扫除的习俗。这一习俗传说始自尧舜时代。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重视居所的卫生。为了及时除尘,夏代的少康发明了扫帚。有了这种除尘工具,人们每天都要扫尘。已出土的一些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就有从事洒扫的人形铭文。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的《除夕》一节写道:“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板,去尘秽,净庭户。”春节前大扫除,据说是为了不让即将上天的灶王爷带上人间的尘土,因为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之日。

18.女孩称“千金”的由来

“千金”,与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有关,用以比喻贵重之意。如“一字千金”“一诺千金”等。由此及彼,后来,凡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子身价百倍,因此被尊称为“千金”至今。现在,“千金”已成为普通人家女孩的敬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