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诗圣遭离乱

诗圣遭离乱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诗圣遭离乱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35岁入长安应试落第,困居10年,44岁始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避难陕西凤翔,唐肃宗任其为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表露了诗人对长沙风土人情和良好治安的喜悦心情。公元770年秋末,杜甫拟北返长安,乘船由湘江转行汨罗江,此时诗圣已疾病缠身。1983年,杜甫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杜甫墓所在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诗圣遭离乱_乡土湖南

诗圣遭离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24岁到洛阳,举进士落第。公元744年结识李白,同游梁宋。35岁入长安应试落第,困居10年,44岁始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避难陕西凤翔,唐肃宗任其为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辞官西行,来到成都。晚年的杜甫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公元765年,杜甫离蜀东下。公元768年,经夔州、江陵,由巴陵入湖南,拟投奔时任衡州刺史的老友韦之晋。从此,杜甫在湖南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潦倒岁月,留下的99首[1]诗作多为其凄凉漂泊生活的写照,从中可看出作者暮年落魄江湖又心忧天下的境况。一些诗篇生动描写了湖湘的风物人情,读来倍感亲切。[2]

公元768年岁暮,杜甫在岳阳作诗数首,其中两首最重要。一为《岁晏行》:“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此诗为杜甫晚年最富现实意义的力作,他通过描写岁暮严寒民不聊生的艰难,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寄予对人民的同情。另一篇是千古名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中一个“浮”字暗寓了社会和人民的漂浮不定,使人读后百感交集,怆然涕下。[3]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拖着病躯登上屹立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迎着萧索的湖风,望着汹涌的湖水,心中发出无限的感慨。

公元769年,杜甫由岳阳入洞庭,溯湘江而上。舟行途中,曾入湘夫人祠凭吊,然后经乔口、铜官渚,于清明前夕到达潭州。他游览了岳麓山,并写作长诗《麓山道林二寺行》:“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表露了诗人对长沙风土人情和良好治安的喜悦心情。数日后,他溯江赴衡阳,有《宿凿石浦》、《过津口》等篇记述一路行程。至衡州,闻韦之晋时已调往潭州,又返回潭州,写作了《望岳》、《蚕谷行》等篇,其中《蚕谷行》写道:“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时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社会的失望,对“男谷女丝”理想社会的向往。

公元770年春,杜甫在潭州偶然遇见了开元、天宝年间曾在长安红极一时的著名乐师李龟年,并作《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昔日的歌舞升平,今日的衰败零落,抚今追昔,使人感慨万千。“落花时节”既是写景,又隐喻国家的衰败和自己的落魄伤感。同年夏初,潭州兵乱,杜甫寄居于湘江边棚屋,并美其名曰“江阁”。江阁在何处?杜诗《雨》写道:“山雨不作泥,江云薄为雾。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可见江阁面对湘江,橘子洲和岳麓山若隐若现,其位置与小西门一带吻合。2005年,在湘江东岸西湖路口建杜甫江阁,就是纪念诗人的这段漂泊生活。不久,杜甫携家眷逃难至衡阳,途中写了《入衡州》和《逃难》等具有史诗意义的名篇。抵达衡州的杜甫准备去郴州,投靠在那里做录事参军的舅父崔玮。于是沿耒水而上,时值江水暴涨,只得泊舟方田驿,五日不得食,耒阳县令闻讯遣人赍送酒肉,才得以解危。公元770年秋末,杜甫拟北返长安,乘船由湘江转行汨罗江,此时诗圣已疾病缠身。至岳州时,病情恶化,转投昌江(今平江)求医,医治无效,于公元771年春卒于平江中县坪(旧昌江县治)寓所,葬于昌江小田村。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将其遗体归葬于郾师西北首阳山下。[4]

杜甫遗骸虽然回到了中原,但平江人们依然为他修墓建祠。公元1883年,重修杜甫墓,墓碑换青石,上题“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墓”。公元1885年,平江名士张岳龄、李元度捐修“铁瓶诗社”,供后人凭吊。1983年,杜甫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杜甫墓所在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今,杜甫墓仍有唐代石制油灯、古书手稿纸、糯米粥糊的柳条坨以及S纹结顶墓砖等。其他地方也有纪念杜甫的建筑,如湘阴东湖之滨有“杜公亭”,湘潭县有“霞石埠”、“岸花亭”,它们取杜诗“空灵霞不峻”“岸花飞送客”而命名。耒阳人修建了杜甫墓、杜甫祠,至今仍有杜甫书院、杜甫公园、杜甫中学。

【注释】

[1]毛炳汉.杜甫湖南诗歌的总编次.见:《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增刊十八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347.

[3]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81.

[4]胡幸福.湖湘旅游文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287-2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