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云南民族节日众多,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二至十几个节日。云南各民族的传统节庆,均包括了经济生产方式、生活形态、自然地理、文化生态、宗教及宗教形态、男女婚恋交游、集贸交易等。欢度火把节的还有纳西、傈僳、拉祜、普米、阿昌、哈尼等民族,人口占云南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成为云南最大的民族节日。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_云南民族文化旅游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

云南民族节日众多,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二至十几个节日。节日是各民族依据传统的宗教祭祀、农业生产、历法等因素而形成的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及活动方式的社群活动日。它具有全民性、集体性和传统性的特点。云南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参差不齐和文化形态的各异,因而节庆活动习俗也各有特色。各民族的节日习俗既有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一面,也有个别的、特殊的一面,这使云南民族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节日,最具民族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鲜明生动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既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素,又集中表现了民族的传统。云南各民族的传统节庆,均包括了经济生产方式、生活形态、自然地理、文化生态、宗教及宗教形态、男女婚恋交游、集贸交易等。云南各民族较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有:

一、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以彝族、白族为主的最古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有多种民间传说,彝族主要的传说是远古时候,有一恶魔为祸人间,有一名叫包聪的勇士力斗恶魔,他们以摔跤定胜负,搏斗三天三夜仍难决高下,于是百姓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勇士助威,勇士终于打败恶魔。恶魔发怒,放出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苦种出的庄稼。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把害虫全部烧死了,这一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年这天,人们都要杀鸡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火把节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彝族火把节以石林和楚雄两地最为隆重。在各地彝族村寨,火把节之夜,处处要竖起一个高3米多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节日的各种活动。男子们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竿等,妇女们唱歌、跳舞、敬酒。火把节也是男女青年选择情侣的节日,人们在节日里谈情说爱。在夜晚节日的高潮,人们举着熊熊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发出阵阵洪亮的歌声和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十分壮观。

白族火把节另有多种传说,但主要源于火烧松明楼的故事。相传,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诏。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阴谋纵火将他们烧死。邓赕诏首领的柏节夫人,早就看穿了皮逻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去,但邓赕诏首领迫于祭祖和南诏的威力,不得不去。柏节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铁钏戴在丈夫手上,后据此认出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见柏节夫人貌美聪慧,便逼她为妾。柏节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即率众与围城的南诏士兵浴血奋战,最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自尽。后来每逢这天,大理、剑川、洱海等地百姓均着节日盛装、杀猪宰羊,庆祝节日,村村在广场中央竖起一根20米高的木杆,用麦秆、干竹扎成一个大火把,上面插着象征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彩线串起的梨果挂满火把。入夜,人们点燃大火把,孩子们各自举着小火把在田野里奔跑喊叫,将一把把松香撒在火苗上,腾起阵阵红焰。靠近洱海的村庄还要进行划船比赛。人们以此纪念坚贞不屈的柏节夫人。

欢度火把节的还有纳西、傈僳、拉祜、普米、阿昌、哈尼等民族,人口占云南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成为云南最大的民族节日。

二、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德昂族等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四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新年)举行,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月”,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要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带的竹枝。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经,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互相泼水祝福,以求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傣乐翩翩起舞,“水!水!水!”的喊声雷动,锣鼓阵阵,场面宏大壮观。傣族青年还在林间丢包,花包是爱情的信物,通过丢包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在澜沧江边,成千上万的群众举行划龙舟比赛。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的节日活动内容。节日中人们还放河船、跳象脚鼓和孔雀舞、斗鸡等,热闹非凡。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动人传说。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无恶不作,人民苦不堪言。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又强占了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受尽凌辱的七个姑娘伺机报仇,她们灌醉魔王,并找到了魔王的致命弱点,楠棕布拔下其一根头发勒到魔王脖子上,将魔王的头勒掉,但魔王头上滴下的血却变成熊熊大火,并迅速蔓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但一放下,火又烧起,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起头,人们用水朝她们身上浇去,一直坚持了999天才将火扑灭。乡亲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人们每年在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除秽祝福,迎接新年来临。

三、三月街

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举行,街期从原来的三至五天延长到十天。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650~655年)。相传,三月十五这一天,观音要到大理布道传教,四方香客齐集大理观音寺焚香朝拜,后发展成为集市节庆。清代的师范曾有《月街词赞》说:“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起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三月街早在明朝即已热闹,徐霞客《滇游日记》中记载:“十五日,是日为街子之始。盖榆城为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抵十九日而散。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到了清代,交易的规模就更加大了。清末修的《大理县志稿》记载道:“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棉、毛料、木材、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月街更加繁荣,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除商品交易外,三月街还有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竞赛,还组织歌舞表演、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活动。

四、目脑纵歌节

景颇族的盛大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为期四五天。届时,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在宽大的广场上欢歌纵舞。人们在场中央竖起目脑柱,两柱之间交叉置放两面大刀。目脑柱前塔有两个高台,周围立着木桩,挂八面大鼓和其他乐器。

典礼开始,放炮,笙管和铓锣及象脚鼓齐鸣,在两名德高望重老人的领舞下,成千上万的景颇、德昂、阿昌、傈僳族群众手举长刀,跳着舞蹈,壮观热烈。节日中,各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和用芭蕉叶包裹的紫米粑粑。

目脑纵歌节,历史悠久。景颇族创世神话里说,创世英雄宁贯娃因向太阳神邀请的鸟雀那里学会了舞蹈,才有了大地和子孙后代。目脑纵歌节要祭祀鬼神,在仪式中有很多宗教象征的含义。

五、刀杆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是傈僳族传统的刀杆节。届时,男子们背上弓弩、长刀,从四面八方聚到刀杆场上,妇女们花枝招展,欢庆刀杆节——表演“上刀山,下火海”,青年们互吐衷情。夕阳西坠,鞭炮炸响,烧得旺旺的栗柴火焰散尽后,下火海的壮汉们赤脚跳进炭火灼人的“火海”,在火堆里跳跃腾挪,手舞足蹈,有的还躺下去在火堆里打滚,有的抓起烧红的铁链舞蹈,有的把赤红的炭火捧起来洗脸,各显绝技,令人惊叹不已。第二天,举行“上刀山”表演。人们在两根高杆上绑上锋利的刀,缀上鲜花。刀要绑36把或72把,刀口一律向上。中午鞭炮炸响,五条汉子依次手握刀把,赤脚踩在锋利的刀刃上向上攀登。

相传,在明朝中叶,滇西边境常被外部强大的部族侵犯,傈僳族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虽然顽强抵抗,可是寡不敌众。后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领兵征讨,击败了来犯之敌,傈僳人民又恢复了平静生活。为纪念王骥,傈僳人民每年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动,以示“不畏任何艰险,誓死卫国”的决心。“刀杆节”现已成为傈僳族传统的有体育和娱乐活动的重要节日。

六、插花

插花节,是大姚县彝族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彝族男女老幼均上山采摘马樱花,在村前寨口搭起鲜花牌坊,将鲜花插满房前屋后。晚辈要给长辈插在头饰上、衣服上,祝福他们幸福吉祥;长辈也给晚辈插花,祝他们健康快乐。人们还给农具、牲畜插花,祝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大家带上美酒佳肴,穿上节日盛装,手捧鲜花,从四面八方聚集昙华山,唱起情歌,跳起左脚舞,尽情欢乐。插花节一般要举行三天,届时到处是彝族男女老幼纵情欢歌的场面。

关于插花节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当地有一个残暴荒淫的土官,修一座“天仙园”供自己享乐,每年马樱花开的季节,就强征彝女供他淫乐,逼死了许多彝家姐妺。有一位叫“咪依鲁”的彝家姑娘,于二月初八这天只身闯进“天仙园”,荒淫的土官一见便被她的美貌倾倒,咪依鲁将计就计,约他共饮“同心酒”,乘机取下头上戴着的有剧毒的马樱花泡在酒里,与土官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彝女,便把二月初八这天定为插花节,且世代相传至今。

七、绕三灵

绕三灵,大理白族群众文体娱乐的传统节日和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举行。绕三灵,历史悠久。据迥楼《滇中琐记》记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成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觋领之。相传起于南诏,数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禳灾病。”所谓“三灵”即“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便是串这三个寺庙的意思。参加绕三灵的以每村为一队,男女老少人人盛装,第一天先在大理城集合出发,当晚到庆洞村圣源寺住,第二天到喜洲住,第三天到洱海村住,第四天到马久邑解散。从苍山麓到洱海边,各队伍在两名打扮十分风趣的男子的领队下,边唱边舞,有的敲着八角鼓,有的吹着树叶、唢呐,打着霸王鞭,跳着舞蹈,吹吹打打,兴高采烈,朋友相见叙旧,情人说爱,“一路欢歌一路笑,万人共舞万人歌”。绕三灵,实际也是在春耕前夕白族群众的一种特殊春游活动。

八、苦扎扎节

苦扎扎节,红河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也叫六月节,于农历六月中旬举行,犹如汉族春节般热闹。届时,哈尼山寨到处热气腾腾,人们兴高采烈。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晚上,人们在磨秋场上跳舞。老人们围坐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耍,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回荡,度过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

九、花山节

花山节,又叫“踩花山”、“耍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它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有的地方的花山节,苗族同胞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花山节的重要标志是花杆,一般要选择高大挺直的松柏做成,扎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彩旗,装饰得五彩缤纷。

花山节这天,苗族同胞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花山场上人山人海。随着“花杆头”宣布“花山节”开始,顿时花山场上锣鼓齐鸣,鞭炮喧天,鲜花彩旗迎风招展。人们围着花杆,踏着芦笙、唢呐、胡琴的节拍跳舞。有的跳狮子舞。狮子舞跳得好的,才有资格爬上花杆顶端,取下两瓶好酒和一个猪头作奖品。花山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马、武术表演、斗牛比赛。花山节也是苗族青年寻偶恋爱的季节。节日期间,还要进行物资交流,供销部门和个体商贩组织了许多工农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农副产品、药材等收购到外地出售。整个花山节的活动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十、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节期在斋月(伊斯兰教历九月)后的第一天。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方可进餐,称为守斋。斋月满后要开斋,开斋当天,所有穆斯林都要沐浴更衣,身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做礼拜。然后置办风味食品,人们走访亲友,互相馈赠礼品,互相祝福。除回族外,维吾尔等族也过开斋节。

十一、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一般在开斋节过后的第七十天举行。节日当天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会礼,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的牛、羊肉一部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十二、朝白水节

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朝白水”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数万纳西族以及藏、白、彝、汉族群众从四面八方到中甸县三坝白地乡白水台参加朝白水节。相传,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纳西族将白水地奉为圣地,每年都要到这里祭天和祭祀各种神灵,缅怀祖先的业绩,还要举行东巴舞和其他歌舞表演、赛马,同时浏览风光秀丽的白水台。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印有东巴经文的白地粑粑。这种粑粑用当地特有的大米精制而成,绵软而色泽透亮,风味独特,是节日佳肴之一。

十三、三朵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最大的保护神的盛大节日。相传,“三朵神”是玉龙雪山的神灵,属羊,因此在每年间的二月八日和八月的第一天属羊日,各地纳西族群众都要到白沙河的“三朵阁”杀羊祭祀供奉在庙里的三朵神像。附近的汉、藏、白等族的同胞也纷纷前来进香,祈求神灵保佑。除了祭神,人们还举行赛马、对歌、跳舞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还要到离庙不远的玉峰寺观赏“万朵茶花”。

十四、陇端街

陇端街,富宁县壮族的盛大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举行。参加者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人。地点多选在宽阔的田坝上,故又叫“赶田坝街”,街期一般三至五天。它既有青年男女觅偶求婚,也有歌舞表演及物资交易活动。节日期间要表演传统壮戏,连演数台,观众人山人海。在林边,姑娘小伙打着花伞,戴着篾帽,弹着三弦,吹着树叶走到一起,先是集体对歌,当小伙看上某个姑娘时,便会千方百计向她表示,姑娘若有意,就会对唱山歌了解对方情况和倾吐爱慕之情。壮家人从十多岁就要学山歌,到二十多岁已是唱歌能手,如果白天两人越唱越感觉找到了知音,就会由晚上唱到天明,直至互订终身。

十五、朝山节(或称转山节)

朝山节,丽江永宁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在泸沽湖畔举行,它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民间传说,狮子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主宰着这里的兴衰祸福,保护着人民的幸福平安,让摩梭妇女健壮美丽,庄稼茂盛,牛羊兴旺。她不仅十分漂亮,而且聪明过人,是周围众山神之首,是摩梭人的最高保护神,所以摩梭人对她十分崇敬,世世代代敬献祭祀。

朝山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丰盛的佳肴,来到格姆山下燃香,喇嘛念起朝山经,祈求女神保护摩梭人风调雨顺,吉祥幸福。人们纷纷向女神敬献酒肉、糕点、水果,并叩头朝拜。老年人还到山洞中烧树枝,用烟火驱走鬼邪。大家还要到瀑布洗澡,以求清洁平安,然后集体就地野餐,举行对歌、跳狮子舞、荡秋千、射箭、赛马等活动。格姆山下,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许多人也乘此机会物色意中人,结交“阿夏”(情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