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隋唐置瓜州玉门关

隋唐置瓜州玉门关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伊吾关,可能是敦煌郡伊吾县与西域伊吾之间的一座边关,或为隋唐玉门关之原型。于是隋朝在常乐县重置玉门关为新北道起点,敦煌玉门关同时废弃。唐瓜州的地域范围和隋常乐县一致,唐承隋关,瓜州玉门关即常乐玉门关。
隋唐置瓜州玉门关_玉门关和玉关道

1.隋唐置瓜州玉门关

经过两汉魏晋的反复开发,敦煌至罗布泊一带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沙漠化蔓延,沙尘暴肆虐,楼兰国消亡,人口四散,西域道受阻,敦煌及两关告急。北魏把敦煌改名瓜州,唐朝又改名沙州,名副其实,在汉冥安另置瓜州。敦煌西域道的危机迫使人们另找出路,瓜州经莫贺延碛至伊吾的伊东道虽然缺乏水草,旅行困难,但戈壁无尘源,很少沙尘暴,比较安全,北朝以后逐渐发展成新北道,隋朝成为官道,隋唐在瓜州置关势在必行

两汉之后,曹魏经营西域主要在南疆,[41]曾立伊吾县;西晋承魏,亦置伊吾县,“皆寄理敦煌北界”隶属敦煌郡,并不在伊吾,在宜禾县通往伊吾的方向上,是伊东道的东端起点。还有伊吾关,可能是敦煌郡伊吾县与西域伊吾之间的一座边关,或为隋唐玉门关之原型。

前凉时期的伊吾为何人所有,不见明载,估计是前凉,因匈奴已远遁,鲜卑已南下,而柔然还未强大。前凉灭于前秦,前秦末年吕光伐西域返回,有人建议在伊吾关设兵堵截。西凉时伊吾为柔然所据。

北魏大败柔然,伊吾主高羔子降。北魏改敦煌为瓜州,下领14县,东至嘉峪山,西至伊吾,伊东道东西两端的常乐和伊吾是其中的二县,伊东道的发展始于此时。北周时伊吾为西突厥所有,西域道一时兴旺。

自490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至隋,走廊西部有长达百余年的和平时期,期间北周只有24年,西域铁勒部占据只有数年就游牧东去,著名的古代民歌《敕勒歌》即铁勒人此时此地创作的。北魏至隋的和平时期,使伊东道得以发展成为新北道,促成了玉门关的东迁。

隋朝在河西走廊西部置敦煌郡,领3县,敦煌绿洲内置敦煌县,安西绿洲内置常乐县,玉门绿洲内置玉门县。伊东道已由民间小道发展成官道,史称新北道。新北道的兴起,是敦煌至罗布泊一带沙漠化、沙尘暴肆虐,生态环境恶化,西域三道受阻,而北疆匈奴的威胁已不存在,交通线北移的结果。于是隋朝在常乐县重置玉门关为新北道起点,敦煌玉门关同时废弃。

唐朝在走廊西部置瓜、沙、肃3州,各州下领一直隶州一县。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敦煌改置沙州,领沙州直隶州(敦煌)和寿昌县(汉龙勒),同时在安西绿洲内置瓜州,领瓜州直隶州(汉冥安县、魏晋宜禾县、北魏长乐县、隋常乐县、今安西东南锁阳城)和晋昌县(汉昆仑塞、魏晋伊吾县、北魏常乐县北境、隋长乐县北境、今安西东双塔堡)。唐瓜州的地域范围和隋常乐县一致,唐承隋关,瓜州玉门关即常乐玉门关。

酒泉郡禄福县(酒泉市肃州区)晋朝改名福禄,619年(武德二年)唐朝置肃州,并福禄、玉门二县为肃州直隶州,又在汉乐涫县(酒泉东下河清)另置福禄县。[42]“肃州领福禄县,西至州一百里,本汉乐涫。”[43](直肃州后来又分二县:“肃州领三县,曰酒泉、曰福禄、曰玉门。”)一直隶州一县制不仅见于唐朝,也见于清朝:“肃州分巡道领直隶州一县一:肃州、高台县。”[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