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易中天对话张贤亮

易中天对话张贤亮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易中天对话张贤亮易中天,生于1947年,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做《品三国》讲座,受到无数观众的追捧,但同时也遭到国内学术界的质疑,有人甚至认为他在误人子弟。对于目前在学术界颇有争论的易中天,张贤亮颇为赏识。易中天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历史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去的历史,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易中天对话张贤亮_印象宁夏

易中天对话张贤亮

img541

img542

img543

易中天,生于1947年,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做《品三国》讲座,受到无数观众的追捧,但同时也遭到国内学术界的质疑,有人甚至认为他在误人子弟。

张贤亮,生于1936年,著名作家。近些年很少动笔,但却以成功经营文化产业著称,虽年届七十,仍时有惊人之语。对于目前在学术界颇有争论的易中天,张贤亮颇为赏识。他认为易中天的做法是在文化上做了很大的功德,把历史知识带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张贤亮:“非常高兴易中天先生能够来到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易中天:“仰慕已久,我是心仪已久。”

张贤亮:“易先生当然是在艺术学的方面造诣非常高,可是现在易先生如日中天,却是在历史的传播上。”

易中天:“我提出了一个观念就是,人民群众是希望通过历史阅读,知道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认为这就叫做以人为本。这是我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给自己的一个定位。特别让我震惊的一件事情是,两个月以前,我在厦门的一个公交车站,有一群摩托车载客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就是通常被我们称为农民工的,他们兴高采烈地说那个人就是谁谁谁,我就非常高兴。我觉得他们每天非常繁忙,为了挣一点养家糊口的钱,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居然也有时间听我品三国,我觉得这个目的就达到了,达到了我要讲的,就是给人民群众阅读的历史。”

张贤亮:“您用一种非常切合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所能够喜欢的这么一种方式来传播历史,而引起了广大青年甚至中年人对于逝去的那段时光的追寻。刚刚您讲的好像是白居易了,原来诗歌是脱离了人民,唐代白居易后,孺子、老妇都可以朗朗上口读白居易的诗,白居易就是把诗带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而您呢,当然,不是说做学术研究,而是把我们现在已经有的历史知识带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而人民群众对您这个百家讲坛品三国热烈的反应,也表现了我们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20多年以后,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一定的阶段,他需要一个精神需求。人民群众实际上是需要历史的,为什么?因为他对现实感到迷茫,而现实就是历史的延续,因为他也需要追根溯源。一个人,他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他后面必须有精神支撑,他后面的精神支撑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就是他的祖先。而中国人一向有这样的传统,就是效仿先人。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榜样不仅是现实社会给我们的,我们历史上多少光辉的历史人物,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我觉得易先生的确在文化上作了很大的功德,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现在所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要追根溯源,数典不能忘祖,我们要去寻回我们的一段历史。”

在张贤亮看来,历史就是中国的宗教,因为中国人不仅仅要以人为镜,最主要的是要以史为鉴,我们总是要把历史在做什么作为我们现在的规范和榜样。

易中天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历史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去的历史,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之所以串行越位来讲历史,无非是要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他说:“我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张贤亮:“我认为中国是有宗教的,中国的宗教是什么,就是历史。”

易中天:“有道理。”

张贤亮:“因为我们中国人一向就非常注意历史对自己的评价,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以史为鉴,我们中国有很多典故和成语,实际上都包含了我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总是不仅以人为镜,最主要是以史为鉴。我们总是要把我们在历史上做了什么,作为我们现在的规范和榜样,所以我觉得从某种程度来说,历史就是中国的宗教。”

易中天:“贤亮先生说的有道理。范文谰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传统文化有两条线,一个叫巫官文化,一个叫史官文化。实际西方在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也就是从氏族部落时代向国家时代过渡的时候,也是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巫术传统,一个是宗教的传统。那么巫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前科学,就是科学前的科学。巫术和科学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呢,都是相信人可以控制自然,只不过巫术找到一个错误的控制方法,科学知道一个正确有效果的控制方法。而当人觉得无法控制自然的时候,他就崇拜自然,这就是宗教。而我们中国是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但是到了周代以后,史官文化就逐渐地占了上风。”

张贤亮:“中国的宗教是历史,正因为这样,我们对历史这门课程或历史知识,甚至是历史的常识都不太注重,因而我们的很多年轻人就搞不清楚中华民族的根源。”

易中天:“张贤亮先生谈到的我们中国人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历史,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观念?实际上不管宗教也好,历史也好,说到底最后都是为了人,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只不过呢,历史关注的是怎样借鉴过去的经验使今天的人幸福,宗教关注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境界使现在的人幸福。归根结底,最后都归到人,归到人性,归到人的生存状态。所以像我给自己定位很清楚,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历史,我作为一个不是学历史的非专业人士,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我为什么要越位?为什么要串行来做这个事情呢?无非是想引起大家的兴趣而已。我记得上次在中央电视台做今晚节目《人》时,高博曾讲了一个笑话,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说‘历史上有战争,有和平,哪个同学是反对战争的?大家都举手,有一个同学手举得特别高:‘老师,我反对战争。’于是老师就把他叫出来:‘你怎么这么积极反对战争啊?’‘因为战争创造历史,我最讨厌历史课’。这里面有一个传承和传播方式的问题,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他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大家对历史的兴趣,因为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张贤亮:“我们必须要懂得历史,知道历史,而且掌握住历史的这些资源,我们才能够有想象力。有人说想象力是什么,我的理解,想象力就是记忆力的高度爆发。我写小说我就知道,所有想象的东西,其实都是我过去的记忆的经验的东西,它在脑子里面所谓的灵感,不过是他们的碰撞和摩擦,因而有了想象力。因为有想象力,才有创新的能力。”

1957年,21岁的张贤亮被打成了“右派”,此后,张贤亮的人生有了长达22年的磨难。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坚信,黑暗一定是暂时的,黑暗的尽头会是光明。他挺过来了,他迎来了无尽的辉煌。比张贤亮年龄小十岁的易中天,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有熬过来,沉沦了下去,除了学历史的人,因为学历史的人都很清楚,历史是如何过来的。

易中天:“孟子有个观点,叫做我善养我浩然之气,那么先生当时在农场牧马的时候,这个浩然之气是怎么样的?”

张贤亮:“天高,地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虽然那个时候,今天叫我去勒令交代,明天让我去听那个,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明天挨一顿打,但是我只要一出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能禁住我的一颗心吗?对不对?”

易中天:“精彩,那就是这样一个辽阔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的景象,给了你辽阔的心胸。”

张贤亮:“我现在就接着你那个说,我有一副对联,我写的是‘大漠孤烟甘寂寞,长河落日自辉煌’,你看这片天地,我并不是想现在的名利,纷纷扰扰去进行了,我甘寂寞。另外我辉煌不辉煌,我不在乎外人来看我,我自己心里面是辉煌的。”

易中天:“这其实也是我们中国历史。”

张贤亮:“我们所谓的一个隐士,他的内心的一个写照。”

易中天:“还有禅,禅宗就是讲这个,佛在哪里,佛在我自己的心中,心中有佛就有佛,心中没有佛,你说一万遍‘阿弥陀佛’也没有用,我心是真佛。”

同是文化人,又同在商业市场中功成名就,张贤亮和易中天对于文人进入市场既有分歧点,又有相同处。张贤亮说他的资本就是智慧、素养和学养,他说自己就是出卖智慧和文化的一个资本家。而表面上很温和的易中天,言语中充满了保守或者是过多的谨慎,他自称是吃皇粮的个体户,他把书房比做手工作坊,他所有的东西,也都是在这个手工作坊里做出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易中天说他自己至今不敢成立什么公司,似乎在强调着什么。

张贤亮:“我们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社会转型期,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么一个时代,因而我们许多观念也需要改变。古代读书人,老实说,他也不是那么清高的,因为他读破万卷书,售于帝王家。我们现在不是以帝王来衡量你成功不成功,而是由人民群众,由你的买主通过市场的交换,来实现你读书的价值。”

易中天:“不过坦率地说,我和贤亮先生还是有一点不一样,我自己定位我是吃皇粮的文化个体户,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我那个小小的书房里,就是我那个手工作坊里做出来的,我至今不敢迈出这一步,比方说,成立一个易中天工作室,建立一个公司,更不要说像贤亮先生一样,打造这么大的一个文化产业。”

张贤亮:“读书人走向市场有多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定位,就是出卖智慧和文化的一个资本家,我的资本就是要投入市场,必须用我的智慧和我的素养、学养来通过一个实体卖出去。文化产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智慧含量高,文化含量高,历史内容含量高,趣味含量高,乐趣含量高,而投入的成本小,投入的金钱成本小,投入的智力成本多,这个才叫文化产业,这是一个。第二个,必须是以民间和个体为主,所有制问题一定要解决,就是产权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即使不重视知识产权的话,那你的投入和你的报酬应该成正比的。”

易中天:“我对文化产业有这么一个观念,不知道贤亮先生是否同意,我觉得文化产业第一是产业,第二才是文化。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文化产业,大家都看到,文化产业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就是资本的投入并不是需要很多,他创造的价值却非常可观,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打出‘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产业’这样的口号,但是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

张贤亮:“由政府主导的成功案例很少,但是由个人主导的成功案例还是有的。”

易中天:“这里面我觉得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来操作,来主导。首先有一个,刚才先生说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产权不清楚,来做文化产业的人都不把这个产业当做自己的事来做。那么第二个问题,政府主导往往是一种行政手段来操作,往往弄不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他总以为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文化是第一位的,产业是第二位的。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遗址,或者说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他觉得应该把这个东西弘扬出来,用产业的手段弘扬文化。其实是不对的,文化产业是用文化的手段来弘扬产业,来做产业,因此做文化产业的人,他必须同时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具有企业家素质的这样一个人。”

编导:宋小庆 李 强

撰稿:谢 红 李 强

摄像:李 军 袁梦刚

   王 勇 宋小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