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河金岸铸伟业

黄河金岸铸伟业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金岸铸伟业勇当沿黄城市龙头“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黄河金岸建设启动以来,银川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统筹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指导,加快步伐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黄河金岸铸伟业_明珠凤城—银川

黄河金岸铸伟业

勇当沿黄城市龙头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宁夏人民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引黄灌溉,使宁夏银川平原物阜年丰,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重大战略构想,以此来回馈母亲河的哺育之恩、慈爱之情。胡锦涛总书记称赞:“黄河金岸建设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黄河金岸建设启动以来,银川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统筹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指导,加快步伐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黄河标准化堤防高标准完成。黄河银川段两岸堤防全长113公里,纵贯灵武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2008年11月开工以来,银川市建设穿堤水利工程235座,完成投资5亿多元,提前1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使黄河堤防银川城市段设防标准显著提高。

img13

滨河大道高质量贯通。滨河大道主线按一级公路设计建设,全长115.8公里,总投资5.3亿元。2010年3月开工,2011年6月20日全线竣工。

塞上江南田园风光美景显现。开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黄河金岸”田园风光建设,对堤防沿线两侧3公里范围的沟、渠、田、林、路、湿地、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打破原有田档,重新调田顺档,进行平田整地,初步显现了堤防沿线田成档、树成行和沟渠顺直、排灌畅通的田园风光。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以黄河标准化堤防为轴线,两侧200~300米以乔灌草花相搭配,生态林、景观林、黄河湿地、经济林相结合,外侧2~6公里为农田防护林,完成生态景观林87896亩,栽植各类树木近亿株。在堤防两侧荒地草湖、沼泽洼地建设水系,建成滨河湿地公园4座,新增湿地水系2万亩,进一步扩大了银川市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

新农村面貌初步展现。掌政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全面开工,建设中心村14个,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7个。掌政镇被评为“国家级优美乡镇”、碱富桥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

标准化堤防和滨河大道的建成,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银川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标准化堤防工程形成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将银川市城市段防汛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黄河金岸滨河大道形成了银川市境内纵贯南北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条经济大通道,有利于银川市加快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构筑现代产业体系;黄河金岸生态景观林工程为黄河构筑了一道绿色防线,有效改善了银川市生态环境,对于巩固黄河堤岸、有效治理黄河塌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黄河金岸”水系建设扩大了银川市水域面积,对于保护河道滩涂湿地,改善黄河水生态环境,促进适水产业发展,打造“塞上湖城”品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黄河金岸两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营造出了塞上江南新风貌,改善了灌溉条件,建成了一批高标准农田;通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强了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了黄河两岸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银川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滨河大道将黄河沿线的旅游点连接起来,形成了黄河旅游带的重要交通干线,为做大做强银川市旅游业、加快建设休闲运动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img14

谋划未来美好蓝图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银川市明确提出今后5年发展的美好蓝图。

提出了“12395”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为:到2015年力争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发展方式显著转变;确保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现价)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高中及以下各级各类教育基本满足需求,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劳动适龄人口实现充分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市民参与文化娱乐、运动休闲活动更为方便,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建成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城市;打造“文明银川、创新银川、生态银川、健康银川、平安银川”。具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人文发展、城市创建目标六大类,特别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健康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六创”目标。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左右。这些目标是充分考虑各方面现实条件和承受能力提出的,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img15

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市区域中心功能;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新型银川建设;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科学发展活力;六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八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九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十是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确保宏伟蓝图顺利实现。

确立了“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科学发展,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把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根本要求,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经济区和宁东—榆林鄂尔多斯能源“金三角”建设以及自治区沿黄(河)城市带发展提速的重大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产业基础,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与实施,加大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规模和发展层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推动银川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img16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优先目标,在推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银川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和1万元,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努力把银川建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市。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水平,加强市域大环境绿化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加强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切实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效益。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的资源能源消耗、排污强度指标,大力推广新能源、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img17

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强化沿黄城市带中心地位,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沿黄城市群同城化发展,但也不排除个性化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移民地区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工程,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动力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抓住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内陆开放新格局,面向能源金三角开放,将银川建成面向能源金三角的生产性服务基地;面向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开放,将银川市打造成西北地区居住、消费中心城市;面向全国开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旅游、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外包服务、休闲度假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聚集升级;面向伊斯兰世界开放,打造面向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开放的桥头堡。通过全方位扩大开放,增强内陆开放的经济活力。

img18

投资创业看银川

2010年,银川市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达到974.30亿元,比2001年增长6.6倍。2001~2010年十年间共实现产值4454.3亿元,比1978~2000年的900亿元增加3554.3亿元,增长3.9倍。“一强五优”企业带动力明显增强。能源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下游产业迅速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协作配套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光伏发电、风电初步形成产业链;组建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新材料、发酵及生物制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0%和20%以上;“一强五优”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4%。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314.67,提高51.8个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img19

“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银川市顺势而为,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银川市现有工业园区、开发区8个,总规划面积189.7平方公里。园区就业人员达到10万人。全年招商引资签约资金59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72.4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7.9亿元,完成利税41.6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9%和67%。仅宁东基地和开发区实现经济总量达到全市经济总量的40%左右,呈现出“一基一区异军突起,六园相互争辉,竞相争艳”的发展格局,工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培育出一大批成长型、创新型、科技型、效益型、规模型的“小巨人企业”群体,截至2010年底,预计全市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户,50亿~100亿元的企业1户,超10亿元的企业7户,5亿~10亿元的企业15户,1亿~5亿元的企业57户。随着六大重点产业和一批工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确保了全市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神华宁煤集团、宁夏发电集团、宝丰能源集团、宝塔集团、共享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规模较大、效益明显的工业龙头骨干企业成为银川工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中银绒业、昊王酒业、小巨人机床、中青迈铝业、伊品生物科技、宁电光伏材料等一批发展迅猛、增势强劲的新兴企业的发展壮大为银川工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十二五”期间,银川市对工业产业发展重点进行了调理和完善,即将重点发展“一强五优”产业调整为重点发展“一强四优五新”产业。“一强”即能源化工产业。“四优”即机械装备及再制造产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羊绒制品及纺织产业、发酵及生物制药产业。“五新”即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葡萄酒酿造产业、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产业、家居装饰产业。

提出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8%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年均递增18%,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构建起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再造工业发展新优势,以产业的大发展支撑大开发,大力推进银川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img20

img21

发挥第三产业的优势,着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抓住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着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即把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辐射宁陕甘蒙毗邻地区的区域性生活服务中心、面向宁陕甘蒙毗邻地区的现代服务中心及全国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城市。将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完善贺兰山东麓、黄河金岸旅游带等重点旅游区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争创两个5A级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眼光,使银川真正成为投资创业的新地。

img22

img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