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鲜为人知的内幕

鲜为人知的内幕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银川市依法审理了一起以编书诈骗钱财的案件,揭开了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二、三卷共收录15000多人,加上已收录但至今尚未出版的四、五、六卷,共有约3万人被他“网”住。有些告状信直接寄给自治区和银川市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
鲜为人知的内幕_这方水土这方人

编书诈骗:鲜为人知的内幕

你知道那收录上万名“名人”、“××家”的煌煌“巨著”是如何编出来的吗?

近几年,编书骗钱的事件在全国累累发生,但却很少听说有人被绳之以法的。最近,银川市依法审理了一起以编书诈骗钱财的案件,揭开了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在全国,那些成千上万的善良的知识分子无论如何都难以想到,他们寄予厚望的《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竟是从一个类似家庭作坊的私人住宅中编辑完成的。他们曾以为是高级科研单位、官办机构的银川卫星科技情报所仅是一个夫妻店而已。最近,这个曾炮制出好几个大部头书籍的业主×××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万元。

生于1964年、大学毕业的×××,以编书捞钱已有多年。为此,他创办了银川卫星科技情报所。但这个所并不搞有价值的科技情报,唯一的“业务”就是编书。他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专家、学者的资料,向全国各地邮寄入编通知书,编辑出版《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二、三卷共收录15000多人,加上已收录但至今尚未出版的四、五、六卷,共有约3万人被他“网”住。但收了钱,他并不及时寄书或不打算寄书,以致索要信、告状信源源不断。有些告状信直接寄给自治区和银川市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还有一些告状信则是写给“卫星所”党委书记或所长的。这些知识分子在信中要求他们督察过问,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这些人根本不会想到,×××是一身多任的,哪里会有什么“党委书记”,还有别的什么“所长”!让他自己处理自己,岂不是滑稽可笑?

2001年2月,银川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的干警和工商人员仅在他家中搜出要求退还书款的信件就有200余件,其中不乏措辞严厉者。

早在1999年初,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一位老研究员就给本报记者写信,诉说他心中的愤怒。原来,他早在几年前就收到×××的入选通知书并按要求先后寄过两次钱,但一直未见到书。他请记者调查此事。当时,记者在未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深入到×××的家中采访,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然后,记者以《这样的名人录有何价值》为题,披露了此书的编辑内幕。(此文刊登在1999年2月23日《光明日报》上)

然而,×××的“编书”活动并未到此结束。他在几年都未进行年检的情况下,继续其编书捞钱活动。他甚至在北京开设信箱,仿造某出版社印章,又编什么《当代中国科学家传略》。

1999年,×××在不具备任何条件和资格的情况下,自己编出了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并以此名义向全国发函。内称:“经主管部门同意,基金会现面向全国100名著名学者出版个人专著或论文集提供经费支持。鉴于您在学术方面的卓著成就和崇高声望,经研究决定,第一批基金著作计划将您的个人专著或论文集列入选题……2000年,他又开始搞《迈向二十一世纪中国科学家》。新一轮入编通知书又像雪片一样飞向全国各地。这次,他又有新举措:“我所对前一百名优秀者随信寄去2000元现金兑换券。购一套书者,付395元,可兑1000元;购两套者,可兑2000元现金”。有人对此难以理解,写信问他:“请你直接寄来两本书和1210元,岂不更为省事?”他虽说只是给前100名寄兑换券,实际上他印制的兑换券并不止此数,他向公安人员交代说印了400多张。

×××这着儿很灵。不仅文稿从各地如约而至,汇款单也翩翩而来。他取出的订书款就有8万元之多。拿着这大把的票子,他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未向任何部门请示,也未经任何部门批准,便私刻了多枚印章。其中一枚竟然刻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不知这又是要开展什么“业务”?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被拘留后的短短几天内,又有1.5万元从各地汇来。

经办此案的银川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告诉记者,×××编书骗钱证据确凿,影响恶劣。经银川市中级法院审理,×××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原载2002年1月7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