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样化的社区形态研究

多样化的社区形态研究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这些中东欧国家的城市转型特征及其差异,将对理解同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的城市形态转变提供可比较和借鉴的经验。城市形态研究在北美和西欧等国家受到高度关注,并被评价为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的第二次革命。带着这些问题,本书在从社区的视角透视转型期城市在转型期的空间转变时,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回顾前人的文献:转型期城市空间的转变;城市形态及其度量;全球视角的社区形态以及演变;中国城市的社区形态及演变。
多样化的社区形态研究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和转型期的到来,世界范围内传统社会主义的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然而,随着转型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这些转型期的中东欧国家城市(Fassmann and Lichtenberger,1995;Andrusz,1996;Kovács and Wiessner,1997),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可能走向迥异的路径,即使在背景相似的中东欧国家中,芬兰、匈牙利(Kotus,2006;Polanska,2008)、南斯拉夫(Polanska,2008)、爱沙尼亚(Leetmaa and Tammaru,2007)、保加利亚(Hirt and Stanilov,2007)、俄罗斯(Golubchikov and Badyina,2006)等国家的城市在1990年东欧剧变之后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中东欧国家的城市转型特征及其差异,将对理解同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的城市形态转变提供可比较和借鉴的经验。

目前,现有的转型理论研究很少涉及远离欧洲大陆的远东地区城市(Kovács,1999),尤其是中国城市近年来空间的演化——尽管在中国本土的研究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改革以来区域与城市发展的实证案例,然而仍缺乏系统研究和对中国背景下转型期城市变化机制的探讨。

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城市形态为描述转型期城市空间的演化提供了极佳的视角。城市形态研究在北美和西欧等国家受到高度关注,并被评价为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的第二次革命。借鉴城市形态的已有理论范式和定量方法,也便于将交通拥挤、社会交往冷漠等城市问题用城市规划的术语进行规范化表述,进行国际之间比较,并给出相应的城市规划对策来重新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市规划研究更是将城市形态与生活品质的话题相互联系起来,并且规划者相信通过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可以间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居民个体的生活品质本身开始受到关注的同时,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建成单元,开始成为规划者和政策决定者关注的焦点。社区在转型期的变化,可以看成映射转型期城市空间变化的一个缩影。在社会主义转型期,中国城市中的两类主要社区类型——传统街坊社区和单位社区随着转型期的到来是否会像欧美国家的内城社区和工人阶级社区一样,在大规模工业衰退的过程中沦为衰退地带甚至贫民窟(ghetto)(Marcuse,1997;Hutton,2004),还是会随着绅士化进程,伴随再开发而成为富裕阶层集中的新“门禁社区”(Low,2004)?

带着这些问题,本书在从社区的视角透视转型期城市在转型期的空间转变时,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回顾前人的文献:(1)转型期城市空间的转变;(2)城市形态及其度量;(3)全球视角的社区形态以及演变;(4)中国城市的社区形态及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