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保护宣传力度不够,而作为保护农村文化主要力量的村民又对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不少人把老民居、古村落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随意拆除、毁坏。另一方面作为农村文化保护的直接管理者和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大多数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存在哪些问题_村镇规划百问百答

答: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保护意识淡薄,农村文化遗产破坏严重

在我国,农村文化遗产快速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意识淡薄。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保护宣传力度不够,而作为保护农村文化主要力量的村民又对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不少人把老民居、古村落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随意拆除、毁坏。再加上经济利益驱动,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构件或由住户卖给了那些非法文物商,或被盗贼偷走,导致农村中的古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作为农村文化保护的直接管理者和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大多数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说到“新农村”就认为是拆老房,盖洋楼,建新村,不懂得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此外,一些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当做封建迷信而无人问津,使农村文化陷入了“有文脉,没文化”的尴尬境地。再加上有些地方受不良政绩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于是老街区、古建筑,一座座古村落连同它的故事、它的历史和它的文化慢慢地模糊,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

(2)缺乏保护经费,传统文化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农村中的古建筑,大多年代久远,经历了漫长的风吹雨打,破坏严重。如果不维护或者修缮不及时,就无法保证古村落的完整性。虽然各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在逐年增多,但对数量多、规模大的农村来说,却是杯水车薪。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基本配套的保护经费难以落实。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因缺乏保护经费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修缮。经费不足还影响了保护应急机制的建立,一旦出现古建筑发生突发性破损,常常束手无策,导致传承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就这样走向消亡。

(3)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农村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保护、开发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但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大多只停留在古建筑、历史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上。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农村原住民外出打工或者迁出村庄,使得农村“真空化”现象日益突出。由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组成的天然社会连接纽带正不可避免地瓦解,村落认同感丧失。古村落中很少有人知道本乡本土的历史,很少有人能说出传统的礼仪、风俗,更很少有人去关心和继承带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民俗风情、地方戏曲、传统工艺等。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村落建筑、乡村自然风光开发上,更应对古村落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的开发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和展示。

(4)旅游开发过度,严重破坏了农村的原貌

许多农村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应该肯定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能对农村文化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过度开发,其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原生态的古村落开发为旅游景区后,缺乏科学的规划,餐饮、宾馆和道路等配套设施盲目建设,导致古村落整体景观不协调,建设性破坏严重。此外,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限制游客人数的做法,导致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古村落环境人口容量,加上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农村独有的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和本身的生态。更令人担忧的是,成为“景区”后的古村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异地文化的入侵,农村所特有的乡风民俗正在受到外来观念的侵入和破坏,进而影响了农村的原貌和人文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