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

论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问题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艺术起源研究失去效用,而在于以往的“艺术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说”用于表述和阐释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艺术起源有更广于劳动的原因、动机和文化内涵。
论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_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1.论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

艺术起源于劳动(或称艺术起源的“劳动说”),一向被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观的经典理论。一般来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被认为是直接从恩格斯的言论中引申而出的。这就是恩格斯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劳动》)及其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显而易见,人是直接来源于动物的,如果说人类起源于劳动,正如恩格斯所说,那只是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这样说”。如此,“艺术起源于劳动”,就显出理论模糊、涵盖不清,容易导致对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科学性的误解。所以,随着19世纪末以来至今,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儿童心理学及各相关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艺术起源和原始艺术的认识不断深化,“劳动说”遭受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诘难和挑战。甚至,许多理论就是标明自己从“劳动说”的涵盖之外开始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接近了事实。“劳动说”之前之后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萨满说、性符号说、季节符号说、审美说、图腾说、集体无意识说等等,公允地说,都有各自的思想和科学价值又有显见的片面性。但是,首先,是不是“劳动说”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已失去了普遍的涵盖意义,只是对艺术起源局部现象和原因的概括?其次,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是否与以上诸说一样,仅仅是一个视角或层次的切入,它能不能担当起一个必要的全息透视的棱镜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后一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问题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艺术起源研究失去效用,而在于以往的“艺术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说”用于表述和阐释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

在把握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与“艺术起源于劳动”之间的差别时,有必要澄清这样两点认识:一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与艺术起源的“劳动说”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艺术起源于劳动及其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的关系。

首先,在某种意义上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决不等于艺术起源于劳动,正像我们不能把艺术的起源简化或等同于人的起源一样。那样的话,我们等于放弃了艺术起源的研究。恩格斯研究劳动对人的起源的作用,主要是反驳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因为“甚至连达尔文学派的具有唯物主义精神的自然研究家们对于人类的产生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因为他们在这种唯心主义的影响下,认识不到劳动在这中间所起的作用。”(1)劳动创造了人类,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所以,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总是要去适应新的动作,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经过更长的时间引起的骨骼的特殊发育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不断以新的方式应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以致像施魔法一样造就了拉斐尔的绘画、托瓦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乐。”(2)“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发生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动作,提出并达到越来越高的目的。劳动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化了。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之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伴随着商业和手工业,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3)这里的劳动引起艺术一向是人们用来理解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等于“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具体表述。但是,这里的艺术的出现已是很晚的事了,像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乐一样,这样的“艺术”,显然是指现代观念的艺术——即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作为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的出现”。恩格斯自己在这里没有把原始艺术的起源全部纳入这个“艺术”之中。整个人类的手、脑、发音器官及其人本身都是劳动的产物,那么,人的艺术活动能力与生产、纺织和航海的能力一样,当然也是劳动发展的结果。因此,这里并没有解释什么是原始艺术具体发生的原因和动机。因为原始艺术是存在于各种非艺术的原始文化中的,它不是纯审美的存在。同时,劳动之于人类起源的巨大意义根本在于它作为“生产一般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4)

其次,正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5)这是一个基本的唯物史观原则。不过这里的吃、喝、住、穿,至少其中的住、穿在原始时代是涉及到原始艺术的,并且由于艺术起源时各种物质、精神、社会、文化现象尚未分化,混沌不清,多位一体,原始艺术的思维方式也不是“艺术的掌握世界”而是“实践—精神的掌握的”。这就更使原始人类在获得生理需求的同时,也会获得精神(审美)要求。就此而言,甚至把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论用于原始时代研究也是有缺憾的、无所适从的。显然,这正是原始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制约着当时整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的表现。如果艺术的起源有什么特定的原因的话,那么,寻找这些原因和理解艺术发生在其中的因果关系,都要从原始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包含着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内容。但这个唯物史观并不是对艺术起源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它指导着艺术起源研究的方向、原则、方法。艺术起源有更广于劳动的原因、动机和文化内涵。事实上,劳动创造了人这一经典理论和伟大发现,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用于人类起源研究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认为,包括劳动说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原始文化观也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下,有新的成果、新的表述。

要而言之,人类从猿而来,源自于动物,是劳动促成了人猿相揖别的生物进化;而原始艺术,由于有各种物质媒介可分别源自于语言(文学和神话)、工具(造型艺术)、行为(舞蹈)等等,是劳动造就了属人的语言、工具、行为,同时是某种包含劳动因素在内的情结性动因作用下,艺术方得以从这些原始文化中转换生成或起源。

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自己也将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与对原始社会(包括原始艺术)的研究作了区别。他在提出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八年后的1884年指出:“关于人类原始史,直到1877年,摩尔根才给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历史的钥匙。”(6)1888年,恩格斯又为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加了一个醒目的注释。他在“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下注释道:“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7)当然,这一更正决不意味着也要否定或修正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论断。但是我们的确可以由此深信,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不是简单的“劳动说”。

格罗塞曾正确地指出过,艺术起源就在文化的起源之中。原始文化包括着原始的劳动生产、婚姻家庭、宗教崇拜、成丁丧葬、节庆娱乐,因而,把握住原始文化的内核及其发生发展,就找到了揭开艺术起源之谜的钥匙。只有在这里,恩格斯才使用了“起源”的概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起源的经典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而这一著作正是秉承了马克思的遗愿并忠实于马克思的生前遗著《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精神的。1884年,恩格斯出版了《起源》,并在第一版序言中提出了关于原始社会的著名的“两种生产”的理论。他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8)这里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首先是“生产”的涵盖远远大于“劳动”,它不仅是指“两种”生产,其中人的生产(繁殖)的内容无论如何是“劳动”概念包含不了的;而且单就生活资料的生产而言,其概念内涵也比“劳动”丰富得多。其次,“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是特指原始时代和当代原始民族,这是从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规定原始社会的特殊规律,这个略别于阶级社会以来的特殊规律又是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的。复次,由于两种生产规律,原始社会的发展受着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劳动的发展阶段,一是家庭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原始社会文化必然因为劳动和家庭在原始时代的发生、发展而有不同的形态。对于文明社会,原始时代是一个文化生长的时代,是诸多事物的起源时代,也是艺术不断发生发展的时代。最后,由于“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9)。又由于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物规律,所以,两种生产的关系也就是原始社会中生物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对立统一,是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矛盾统一。社会规律逐渐战胜生物规律,直到取得主导地位。血族关系、家庭亲属关系,在原始时代就是婚姻关系或两性关系,它在集体无意识中服从于人类生殖的进化原则。

要在起源意义上准确地界定原始艺术是件困难的事。这不仅是因为最为人们关注的造型艺术远不能代表还有行为艺术、听觉艺术这些早已消失的原始艺术的丰富形态,更因为原始艺术的这些形态之间或形态内部都有一个生成和转换的过程,它们处在不断发生的进程中。某天一幅史前岩画被神秘地创造出来了,第二天又有原始人在祈求中雕塑了一个女神像,后天他们又激情难抑地歌唱与舞蹈。每一种形式之间的动机、手段都完全不同,用于阐释这一形态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可能完全不适于那一形态的发生。这个民族可能有高度惊人的绘画技能,却对器乐所知甚少,或者那个民族完全相反。总之,企图以寻求第一件艺术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原因来规范说明艺术起源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企图以某一类艺术形态的发生发展来概括各种艺术共同起源的规律也是不足取的。恩格斯着意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社会制度”,就是说,原始时代和原始社会受两种生产制约。在原始社会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历经从狩猎、渔业、采集到游牧、畜牧和原始农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时,社会制度的发展,恩格斯采用了摩尔根的分类,指出它的历程是:从原始血亲杂交→血缘婚→普那路亚婚的母系社会,到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的父系社会。两种生产都处在发展之中,不同的生产形态孕育和伴随着不同的文化艺术现象。要从中了解艺术的起源,就必须描述艺术与两种生产发展相生相随的动态发生过程——生成转换——即整个原始社会中的原始艺术。于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就和全部原始艺术关联了起来,其中焦点,是寻找艺术发生起源的动力、动机和形式发展,及其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具体表现。

人因劳动而脱离动物,又因人的劳动和婚姻关系巩固和优化着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任何动物都不可能像人制造工具、使用工具那样从事真正的劳动;同样,任何动物也不可能像人那样不断地制定和进化异性之间的婚姻准则、关系。只有早期人类的婚姻关系才能够把最初的、同一群体内的人们团结在一起,为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10);同时,人们又因了原始集体劳动巩固了群体组织。对于最初的人类,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两种生产的关系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二元论,而是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同属人类却分为两种性别一样。例如,恩格斯在《劳动》一文中论及劳动对人脑的进化作用时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同脑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同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11)在《起源》一书中,恩格斯也提及了婚姻关系的进化对人脑发育的同样重要的作用,他说:“在这种越来越排除血缘亲属结婚的事情上,自然选择的效果也继续表现出来。用摩尔根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两个正在进步的部落混合在一起了,新生代的颅骨和脑髓便自然地扩大到综合了两个部落的才能的程度。’”(12)总之,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婚姻的不断发展才促成了从猿到人、从动物社会到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

关于第一种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或“劳动”——与原始文化起源的关系,恩格斯在《劳动》中已有比较详细的阐述;所以在《起源》中,恩格斯着重论述的是第二种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的发生发展与原始文化的关系。至此,两种生产理论才构成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的完整逻辑起点。但是,由于恩格斯在《起源》中研究解决的是从原始时代到贯穿后来成文历史的社会制度、私有制、阶级斗争、国家等核心问题的发生发展,所以,他在这一著作中集中以婚姻关系为线索勾勒了母权制、父权制、私有制、国家的起源,而艺术、宗教等文化所涉不多,但后者显然也是在婚姻关系及其引起的社会制度的进化中发生发展的。

让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对人的生产与艺术的起源的关系及其表现作一个粗线条的勾画。我们将视线放在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直立人和智人阶段,看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艺术的发生发展的动因。

1.直立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血缘家庭(血缘家庭公社)

在距今300万年至170万年前,人类从以南猿为代表的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发展到真正的人类——直立人阶段,他们开始了制造工具的劳动;社会组织也由原始婚群发展到血缘家庭公社,而“血缘家庭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13)其婚姻纽带早期是原始群内杂交,晚期为血缘群婚(实行辈分婚)。文化代表是非洲的奥杜威文化。石器的典型器物是砾石打制的砍砸器,另有盘状器、球形器和多面体石器。此后又有阿舍利手斧或文化(Acheulean hand axe of culture)。有考古迹象表明,这时的人类除了穴居外,已能够建造原始简陋的住所,他们的经济生活、劳动内容是采集和狩猎。晚期使用火并保存火种,手和脑部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分节语产生并有手势语。就艺术而言,这个时代实际已经铺垫了艺术发生的第一块基石。音乐所需要的节奏和音响,在石器的打制中撞击而出,舞蹈必有的人体动作随着直立、手的解放和手势语的表意性初具雏形,建筑成为人类走出洞穴到更广大世界去的象征。雕塑以手斧为第一批作品显示出人类最初的造型能力,而语言则是神话产生的先决条件,它一产生就用于记录和表现这个时代由辈分婚而导致的事实上的兄妹婚——这就是原始而古老的兄妹神话。兄妹神话的基本母题是人类兄妹婚后再造和重塑了人类,此前的人则是造人的半神半人,这大概象征着此期从猿到人的过渡意义。肯定的,将婚姻关系从杂婚中制定出不同辈分之间禁止性关系,这第一条婚姻规则,就像这时的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一样,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及其社会的进化。但是,与其说兄妹神话在它产生之时是为了记录兄妹婚的历史,倒莫如说它是为强调不同辈分不婚的第一条人类社会禁忌规则。因此,在整体上看,原始艺术的萌芽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混沌不分的。

2.早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期——普那路亚婚(母系氏族的萌芽)

在距今二三十万年前至五万年前,直立人发展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或尼人)。早期智人的化石分布欧、亚、非三洲,以德国尼安德特人为代表。他们的体质特征是完全直立的人,他们的身躯姿态与现代人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早期智人的文化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以法国莫斯特人命名的莫斯特文化为这一时期的文化典型。莫斯特石器的典型表征是以石制尖状器和刮削器为代表。尼安德特人、莫斯特人都有了埋葬习俗。早期智人的打制石器不仅技术更较前进步,而且工具器型也开始多样化,石器有了初步的分工和定型,由一器多用发展到分工专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革,人类及其文化就是在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中一步步走出动物世界进入人类文明的。工具的分类必然也要引起观念意识的分化和多样。此外,莫斯特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根据有关伴生的动物化石看,这时的人类多在寒冷气候之下生活。恩格斯对这个文化细节也是给予高度评价的。他指出:“从原来居住的恒常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一年中分成冬季和夏季的地带,就产生了新的需要:要有住房和衣服来抵御寒冷和潮湿,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活动”(14)。总之,早期智人的体质、智慧、文化技术都比直立人要有更大的进步。但是,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是得益于他们的婚姻进步。在这个时期,人类为了进一步巩固劳动组织和推进种的繁衍的数量质量,开始排除同辈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首先排除的是血缘最近的母系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婚姻关系,以后逐步扩展到禁止母方的旁系兄弟姐妹甚至更远血缘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由个别、局部直至一般普遍地推行开来。由于限制了血缘家庭内部的群婚,婚姻关系就推展到两分组织间的族外群婚。族外群婚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集团间进行婚配,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澳大利亚土著的级别婚,亚洲澳洲非洲许多地方的环状联系婚,以及经过氏族制度的民族中普遍可见的普那路亚婚。这种族外婚的实行,结果正是如此:这些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使人种在体质上更加强健,所以,他们可以走向寒带;人口迅速增长繁衍,所以他们可以从事更大规模的劳动,狩猎更大的猛兽,制造出更多的工具;人的智力和脑髓、颅骨则扩大到综合两个部落的才能的程度,所以他们有了想象,如灵魂观念、埋葬巫术等,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才能,……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并且,人类第一个氏族社会——母系氏族也从此中萌发出来,“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15)在氏族这种已相当复杂的社会组织中,人类文化迅速发展,“如果说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关系,那么,第二个进步就在于对于姊妹和兄弟也排除了这种关系。……不容置疑。凡近亲繁殖因这一进步而受到限制的部落,其发展一定要比那些依然把兄弟姊妹婚姻当作惯例和规定的部落更加迅速,更加完全。这一进步的影响有多么大,可以由氏族的建立来作证明,氏族就是由这一进步直接引起的,而且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目的,它构成地球上即使不是所有的也是大多数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并且在希腊和罗马我们还由氏族直接进入了文明时代。”(16)

根据以上历史线索,我们推测,这一时期得到突出发展的原始艺术是舞蹈。首先是人的完全直立不仅为自如的劳动奠定了基础,也使人类灵活地运用四肢表达、传达和宣泄感情成为可能;其次是取火的发明差不多是此期以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原始人类得以扩大生存空间,也使原始人类欢欣鼓舞。恩格斯对此评价道:“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17)如果说火的使用和保存曾使人类萌发出许多对火崇拜的感情和民俗事象的话,那么摩擦生火、钻木取火等原始生火方法的发现发明,必然会令原始人类兴奋不已以致全体人员围绕着新发明的篝火而载歌载舞,这种舞蹈根据民族学材料和古代岩画记录分析,有这样几个基本母题:圆圈形(火为圆心),集体舞,踢踏动作,且歌且舞。例如,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多种此类同源舞蹈,它们多和火把节之类与火相关的节日、民俗事象结合在一起,环火起舞。藏、彝、白、苗、拉祜、佤、布朗、纳西、普米、哈尼、景颇等民族的同类异名的锅庄、跳乐、打跳、跳歌、跳脚、叠脚、三脚歌、三跺脚、打歌、左脚舞等等均属此类。这可以说是表现艺术的最初产品之一。另外,尼安德特人和莫斯特人的丧葬文化也为再现艺术的诞生开创了先决条件。首先,埋葬习俗的诞生,本身说明了人类意识和思维能力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并有了灵魂观念和祖先观念。灵魂是想象的产物,艺术和形象思维及其艺术的形象性或形象塑造都是从这里发源的。祖先观念是人类最早的自我认同意识,是人类对他们长辈及其所传承的文化的崇拜,也是人类追溯历史的最初形式。其次,尼安德特人埋葬死者时用红色矿石涂抹在死者身上,而莫斯特人的文化层中则有棕熊骨的埋葬仪式。这说明尼安德特人已经相信还有一个新的世界存在供人死后生活,莫斯特人则有了巫术观和巫术操作,这两者运用了构建和再现的手段,借以表现观念中的存在,而这也是后来艺术行为的基本的能力、形式、原则和方法。

从此,艺术的起源和发生就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3.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普那路亚婚(母系氏族的发展)

距今五万年前至公元前一万年,人类进入晚期智人阶段,其文化器物已跨进旧石器时代晚期,同时,母系氏族在普那路亚婚的优势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晚期智人的体质已达到了接近现代人的水平,其地区分布比早期智人更加广泛,不仅广布于欧亚非三洲,而且到达大洋洲、澳洲和美洲,实际上已遍布全球,已在形成现代全世界的各色人种或种族。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又分为以克罗马农人为代表的奥瑞纳文化,以及随之而后的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以克罗马农人为代表的晚期智人的下颏明显突出,颚深,犬齿窝深,头部已经发达到没有类人猿征状的遗留,额高,头骨纵径大,颅顶高宽,脑圆丰满,脑量平均1660立方厘米,在现代人的平均脑量之上,脑内纹褶与现代人没有差别。可见他们具有相当高的智慧。在奥瑞纳文化中,石器制作有了显著进步,并有了琢磨技术的萌芽,石器种类更趋多样复杂,有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切削器、刀、矛、石碓等,此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雕刻器和刮削器。奥瑞纳文化的延续时间是约三万年前至二万年前,因为广泛使用了雕刻石器,导致这个时代雕塑和刻画艺术高度繁荣。梭鲁特文化则以高超的压制石片的技术著称于世。马格德林文化多是精心制作的石叶工具,如石刀、端刮器、雕刻器和钻头等。这些更进步的石器的出现,使旧石器晚期的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复合工具的出现则使工具更加繁复、精巧。工具的把柄、投矛器、鱼叉等大大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这时的人类依然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的劳动方式和生产活动,同时采集和捕鱼正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妇女从事采集,参加捕鱼,她们大部分时间留在住所,从事采集和管理氏族内日趋复杂的事务,养育儿童,她们是维持氏族生存的根本保证。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受到氏族成员的尊重和崇敬。在氏族产生后,部落也形成了,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共同的语言或方言,按普那路亚婚的原则,部落内部各氏族彼此通婚,实行部落内婚制和氏族外婚制相结合的婚姻制度,由此产生了氏族图腾。

晚期智人的艺术迅速发展,装饰行为和装饰艺术盛行起来,在考古发现中有各种骨、角、贝、牙的体饰品,如项圈、臂钏等。大量的骨针的出土,表明服饰与装饰物一起诞生了。根据这个时期的岩画和处于同样发展水平的塔斯马尼亚人和澳大利亚土著的文化现象,还可以发现,这个时期出现了模仿性“表演”(伪装行为)。如塔斯马尼亚人就会在海滩上模仿海豹的动作,以悄悄地接近在阳光下取暖的海豹,然后用狼牙棒打海豹的头部。澳大利亚的土著会用泥或黏土涂在身上作巧妙的伪装,悄悄接近动物,然后突然投掷长矛击杀之。(18)这种劳动中的模仿行为一直被传授给少年儿童或在集会活动中“重演”、练习、回忆,便是戏剧性的行为艺术,是哑剧的最早源头。但是这些都还不是此期的真正艺术,最突出的应是具有现代艺术形式意味的雕刻、图腾艺术、岩画。

雕塑艺术显然是同期存在的突出的雕刻器的产物。这时出现了石质材料的圆雕、浮雕,除了动物形象外,也出现了第一批以人为题材、形象的雕刻品,这些人像石雕以女性为对象,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母系社会及其以母性为中心的时代主题。从地中海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内都有这类雕像发现。如洛赛尔维纳斯系列(其中持牛角的女神,距今25 000年),温林多府维纳斯(公元前25 000年),加加里诺女性裸像,莱斯皮格维纳斯,科斯丹克维纳斯等等,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所有这些形象的面部刻画粗略,模糊不清,最突出醒目的是丰满的乳房、肥硕的腹部和粗壮的大腿,使它们带来了明显的象征或寓意。可以说,这些浮雕、圆雕的女性形象是这一时期女性崇拜的物化。女性崇拜的内容包括母系氏族中的女权崇拜、性崇拜、生殖崇拜。这些都是以人的生产为文化内核的。远古时代、人类平均寿命很低,统计资料证明,在人类初期,绝大多数人的寿命只能达到18岁(19)。而那个时候的女性寿命又比男性短,女性在生育中易于夭折或较早死亡。因为人的直立行走较之从动物时代而来会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变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怀孕与生育时的困难,这造成女子死亡率的增长。妇女在原始时代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她们是人类的希望。因此用雕塑形式来表达人类的这一希望和崇拜,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些形象也必然是给人类带来生机的丰产女神形象。

图腾艺术是以氏族外婚、祖先观念为前提的,包括图腾绘身、图腾造型、图腾神话等形态。图腾的基本原则是:同一图腾内部不婚,同一图腾以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命名并.在观念上确认氏族成员与图腾物之间有血缘关系。由于一个部落多有几个氏族,它们之间有固定的婚姻关系,为了使群婚中的人们能直观明了各自的图腾身份,将图腾形象加以绘饰文身成为必要;又由于确认了与图腾的血缘关系,就有必要用图腾神话讲述和解释这种氏族发源史,人死后也要带着图腾标志才能使灵魂与图腾祖先认同。总之,图腾信仰也是一种将自然人格化的原始表现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样,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的,它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人。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想的形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20)恩格斯这段话用来说明图腾制是非常恰当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里,可以发现多种色彩涂染,估计那时的人们也在尸体上着色。“从此可以推想,他们生时也是用彩色文身的。彩绘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1)总之,图腾制度既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艺术的存在。

洞穴岩画。在奥瑞纳文化中就有了洞穴岩画的发现。

绘画活动是基于人类在积累了线条、色彩、造型、构图、再现、移情、想象等能力之后,与图腾绘身文身活动同步发展起来的。洞穴岩画以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为最著名,其基本特点是以动物为表现对象,形象动人逼真,多绘于不便用于欣赏的狭窄洞穴之中,有鲜明的巫术性质和宗教意义。一般认为此中关涉狩猎巫术和丰产巫术。而我认为,丰产巫术涵盖了这一时期岩画的基本动机,它既包含狩猎丰产(如着箭的野牛等),更具有人的繁殖丰产(有孕动物、性意识符号等)的意义,两种生产的丰产在当时人类的观念中是以巫术为媒介互为因果的:人的丰产会带来食物猎物的丰产,食物的丰产保证了人的繁殖丰产。这也导致后来在许多近代原始民族中都可以发现的直接将与性和生殖有关的行为、象征用于原始采集种植和畜牧之中,如在田野里野合、用性舞蹈来促使庄稼生长等文化现象。这样,在两种生产与原始艺术的关系中又契入了有一定观念、仪式、操作行为的原始宗教——巫术。恩格斯认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22)丰产巫术和灵魂观念、万物有灵一样,是对人类“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错误的因果联系和从两种生产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自此以后,当新石器时代到来,人类随着体质进化的基本完成,随着生存地域的拓展,随着劳动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母系氏族的巩固和繁荣,人类文化也高度繁荣起来。制陶乃至青铜器被陆续发明出来;那种比较稳定的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的婚姻关系,进而发展为减缩到一男一女一对的还不牢固的对偶的结合,最终走向一夫一妻制和父系氏族;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建筑,直至原始戏剧也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局面。

应该特别指出,此后的婚姻关系和社会制度又经历了一次巨大震荡,给包括艺术在内的人类文化带来了新的裂变。这就是由于对偶婚而获得的性与生殖的因果关系的认识,给父系社会和男权的确立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在人类起源发展和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中,一直有两条贯穿两种生产发展核心的线索:一是劳动技术的改进创新,一是性与生殖及其优生关系的索解。在婚姻的进化中,人类在不断优生,但他们只是经验主义者,而不是理性地、自觉地认识婚姻进化与优生的关系。所有普遍可见的图腾神话、感生神话、生殖崇拜、丰产巫术、女神雕刻等文化现象都表明人类那时还对性与生殖的关系处于蒙昧之中。这就像那时的血缘必然是母系的一样,它们都是群婚关系的必然结果。所以当对偶婚到来,有了认识飞跃的现实可能和基础,经过相当时期的观察,伴随着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劳动中男子的优势上升,男性越来越处在社会中心,历史的转折点终于到来了:这是一个由群婚向个体婚转变,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婚转变,从妻居向从夫居转变,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变的历史变革时代。对于男性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对于女性这是一个悲壮的衰落。围绕着生殖的“产权”,人类两性发生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影响之深远,至今尚见,什么不落夫家、抢婚、哭嫁、产翁制、婚礼、彩陶上的男性裸体、陶祖、石祖,甚至“雅典娜诞生的神话之所以出现,是为了证明父亲在受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23)无论如何,这仍然是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所以恩格斯说:“个体婚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它同奴隶制和私有制一起,却开辟了一个一直继续到今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24)由于现代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发展如此复杂多变,这里难以展开讨论。总之,智人以前(旧石器时代)阶段的人类文化中有艺术起源的不断发生;而现代人(中、新石器)以来的文化历史则是艺术逐渐走向自足发展的历程或称原始艺术繁盛时代。

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像马克思主义对美学、文艺学的研究一样,一方面由于当时时代的需要,他们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些社会科学门类上;另一方面,限于当时相关学科的发展,原始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他们对此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晚年才开始起步,如晚年马克思在最后10年曾停下《资本论》二三卷的写作,就当时的诸多文化人类学著作包括《古代社会》做了近40万字的笔记,表明他的确在酝酿有关原始社会研究的巨著。毕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有过相关研究和宏观论述,这就是我们由此向艺术起源之谜进发的基石,也是我们应该由此加以深入展开、扎实研究的。

(刊于《民间文化》2000年第1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参见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

(19)杜秉贤.社会心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韦尔斯.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法拉格.母权制//民间文艺集刊:第六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