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再战荆州_孙曹联手,搞死关羽_曹操的生平事迹

再战荆州_孙曹联手,搞死关羽_曹操的生平事迹

时间:2022-05-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再战荆州_孙曹联手,搞死关羽_曹操的生平事迹第五章 英雄落幕,一统天下待后成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曹操由魏公晋爵到魏王,也就是从实际权力到外在形式,都达到天子的级别了。赤壁之战后,周瑜曾经向孙权提出一个战略,就是夺取张鲁汉中之地,与西北马超结盟,两军呈钳子状夹死曹操。曹操授曹仁为安西将军,进驻潼关附近,与夏侯渊等会师,统一指挥,与马超对峙。并且下令,在曹操没有到来之前,坚壁清野,不准出战!

再战荆州_孙曹联手,搞死关羽_曹操的生平事迹

第五章 英雄落幕,一统天下待后成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曹操由魏公晋爵到魏王,也就是从实际权力到外在形式,都达到天子的级别了。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他从小当汉朝的官员,受汉朝的恩禄,跟汉朝翻脸也许是他的底线和禁区。

平定关中:曹操重建战神形象

赤壁之战使得孙刘联盟口碑一路攀升,达到史上最高。曹操很不是滋味,回到故乡谯县后,便训练水军,没有自己的水军,将对孙权毫无办法。四个月后,一支新的水军队伍训练完毕,由涡河顺流而下,经过淮河到肥水,支援在合肥的守军。这支水军的阵容相当壮观,当时随军的曹丕情绪高涨,做了《浮淮赋》,记录了军事之盛大。

当时孙权趁着曹操大败之后,正在猛力进攻合肥,守合肥的张辽、李典是尽职猛将,奋力抵抗,使得孙权猛攻三个多月,久攻不下。在水军到来之前,曹操派将军张喜带一千骑兵,并且经过汝南时再把汝南兵带上,去支援合肥。但是部队突发传染病,这是最可怕的,根本走不动了。扬州别驾蒋济看见援军没法到来,孙权又攻得急,不得不祭出诡招。他写了一封信,说曹操已经发了四万援军即将到来,让守军赶紧去迎接。叫了三拨人把这封信送到合肥,终于第二拨被孙权捉住。孙权看了假情报,想现在没法攻下,援军一到,更没法了,便马上撤军。等曹操率领水军到达合肥时,孙权已经撤退,没有展开预计中的大战,来验证一下北方水军的战斗力。曹操把军队驻扎在合肥,随后明白南边形势不可动摇,军事上无机可乘。(www.guayunfan.com)南方孙刘联盟进一步巩固,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好得跟一家人似的,专跟曹操对着干。曹操觉得这个联盟比较可怕,于是便想用软招来拆散,就派蒋干去做周瑜的思想工作,别跟刘备混了,跟自己和好吧。蒋干在没有做说客之前,历史档案上都是美誉之词,他是九江人,相貌堂堂,以雄辩的才能独步江淮地区,没有对手。这个本事在今天不算什么,能侃能说歪理的人多了去了,但在那个乱世的时候,这算一大本事,有用的时候能够改变整个国家的局势。想那战国苏秦,不是靠一张嘴皮子撮合六国联盟,成为史上最强忽悠高手吗?所以蒋干也算是三国最牛纵横家来着。他打扮成一介书生,以老朋友的身份,渡江到周瑜家去走亲戚。可惜周瑜知道蒋干来意,出门迎接,第一句话就把蒋干的面具揭开,嘿,大老远来,是给曹操当说客吧!没等蒋干开始刮嘴上风暴,他就带蒋干参观了自己的军营、粮草、军资、武器等,先以实力镇住,然后设宴款待,桑拿歌舞,极力显示自己待遇很好,生活豪奢,没有理由跳槽。席间对蒋干谈人生道理,说,我堂堂一大丈夫,遇上孙权这样的知己之主,在外以君臣名分处世,在内以兄弟骨肉相交,言听计从,生死与共,不是你嘴上的道理能说动的呀!蒋干本来是要当说客的,可是准备了一肚子的教案没有甩出来,已经被周瑜给顶回来了,所以从头到尾几乎没说话。回来见了曹操,也只能回复,周瑜度量高雅,意志坚定,不是言辞就能改变的那种人呀!

这是以能辩著称的蒋干的一次滑铁卢,也给他历史档案蒙上了不光彩的一笔,使他以一个失败的说客形象流传于世。历史的流传是非常势利的,把你放在光荣榜或者钉在耻辱柱上,有时候是根据你不经意的鸡毛蒜皮,只不过它符合人民大众的津津乐道的趣味而已。

对于蒋干哪一年去游说周瑜,至今没有定论。也有考证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孙权刚刚接过孙策的担子,曹操想威胁孙权归顺的时候。《三国演义》里把这事安排在赤壁之战准备期间,蒋干因自己的愚蠢被周瑜利用,给曹操帮倒忙,把蒋干写得更不堪!

那么曹操知道,对孙权这边呢,软硬暂时都没有效果。于是安抚士兵,优待家属,并把军事目光再次转向北方。

西北的马超和韩遂,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赤壁之战后,周瑜曾经向孙权提出一个战略,就是夺取张鲁汉中之地,与西北马超结盟,两军呈钳子状夹死曹操。虽然周瑜死了以后,这个战略没能执行,但是桀骜不驯的西凉军数十支力量,一直是缠绕曹操脑后的隐患。必须做根本解决,否则,第一,曹操出门都要提心吊胆,第二,想征服巴蜀,必须经过此地,这些力量是阻碍。

但是,目前马超和韩遂都是朝廷加封的命官,表面上是臣服曹操的,没有明目张胆讨伐他们的理由。这个借口,难不倒善于用计的曹操。司隶校尉钟繇建议出兵讨伐张鲁,经过马超地盘时实际上可以谋取马超,让曹操想起兵书中有“假道于虞以伐虢”之计,这个绝对可以逼马超造反!

于是,曹操命令钟繇出兵征讨汉中张鲁,让征西护军夏侯渊带兵到河东,与钟繇会师。大军必须从马超、韩遂的关中地盘经过,这下子马、韩紧张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假道于虞以伐虢”的故事都听过,让曹操的虎狼之兵从自己家里通过,引狼入室,绝对找死。一时间,关中所有将领都相信曹操是来讨伐自己的,一窝蜂造反,包括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张横等十部,兵马十万,据守潼关!

出兵之前,曹操让荀彧问问治书侍御史卫凯的意见。这个卫凯呢,也是以才学著称,很牛的书法家,他当时出使益州,因为道路不通而滞留关中,对马、韩等的情况比较了解。他说,西凉这边的将领都没有称雄天下的野心,给他们一点爵位他们就安居乐业了,没有什么大的变故,不会有什么动静,因此暂时没必要去理他。如果出兵入关讨伐张鲁,道路不通,一旦惊动,张鲁以地势凶险抵挡,要时候吃不了兜着走。曹操起先也觉得有道理,但是后来没有接受,还是听取钟繇的意见,可见曹操决计除掉西北忧患的决心。出兵之后,曹操阵营很多人还是不理解曹操的意图,比如参谋高柔就提醒曹操,要严防关中叛变呀!曹操奸笑而不语,心里头嘿嘿乐呢,要的就是叛变。

曹操授曹仁为安西将军,进驻潼关附近,与夏侯渊等会师,统一指挥,与马超对峙。并且下令,在曹操没有到来之前,坚壁清野,不准出战!

公元211年7月,曹操让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留守邺城,经验丰富的程昱为参谋辅佐。请注意一点,曹操已经把政治大任放在接班人身上了。他自己以五十七岁的高龄,再次率军西征。由于西凉军骁勇善战,军中不少人提醒曹操,关西军善于使用长枪,我们必须精选特种前锋,才能阻挡呀!曹操胸有成竹道,这次征战的主动权在我,我会让他们长枪也无用武之地的,各位等着看好戏吧!

谁也不知道曹操葫芦里又卖什么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吸取了赤壁大战的教训,绝对不会再让敌人用长处攻击自己的短处了。

八月,曹操到达潼关,马超凭借地势险要相守。曹操发动正面攻击,毫无效果,反而使己方的士气遭到挫折。曹操明白,对付地形战必须绕开敌人有利的地形,让他失去天险屏障。最好是能够往北渡过黄河,再由河东向西再渡河一次,在河西扎营往南打,这样马超就失去潼关的保护了。

众所周知,兵马渡河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这个过程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致命打击,因此从哪里渡,成为曹操的难题。他把驻守河东的大将徐晃叫来,问有没有可以渡河的地方。熟悉地形的徐晃道,两军对垒潼关,对方居然在蒲阪津渡口无人把守,可见马超对整个战局没有深谋远虑。现在由我带精兵渡过蒲阪津,作为先锋,从后面包抄,敌人可以攻破!徐晃计策正中曹操下怀,便让他和朱灵带着四千人,趁着夜色,渡过蒲阪津,进入太原郡,随即西渡黄河,到达河西地区,开始扎营构筑防御。正在干活的时候,被马超军队发现,马超部将梁兴带领五千多人打了过来,徐晃力战,把对方打退,终于在河西扎营成功。

曹操一看,徐晃有戏,便想放弃正面进攻,带领主力部队也北上渡河,完全从后方与马超对决。闰八月,曹操率领主力渡河,先让张和乐进带领士兵过去,自己和许褚的护卫军断后。前面军队过去了,曹操刚刚要上船的时候,马超引一万人马杀出关来,护卫军一下就被冲散。史书上写曹操此刻非常装酷,镇定自如,慢悠悠地还坐在床上呢。张 从渡船上跑回来,赶紧领着曹操向渡口的船飞奔而去。校尉丁裴急中生智,把殿后的牛马放出来引诱敌人,敌兵纷纷去抢牛马,让曹操赢得了时间。曹操上船后,张抵住渡口死战。马超这边乱箭齐发,船夫居然被射死。许褚只好左手拿马鞍给曹操挡箭,右手划船,总算离开了岸边。水流很急,渡过对岸的时候,已经沿河流了四五里了。将领们看到军队被马超打得很狼狈,而曹操又不知道是死是活,心惊胆战,惶恐无比。等到曹操过来相见的时候,喜极而泣,涕泪交流。曹操也不能不感叹自己命大,大笑道,今天差点被小贼们逮住了。

其实,在徐晃的先遣部队到达蒲阪津的时候,马超就知道曹军会渡河开辟后方战场,他跟韩遂说,你一应人马到渭北去防守,阻止他过河,这样过了二十来天,他粮草没了,自然就撤了。但是韩遂没有接受马超的意见,认为可以让曹军过河,过一半的时候,再痛打落水狗,岂不是很爽!最终结果是狗没有打成,让曹操有惊无险地过去了。曹操听说了马超原来的主意,不得不感叹,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呀!

接下来,就是要渡过渭河,这回可不好过。因为马超的军队已经在对岸布防,你一过去便遭到当头痛击。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岸多为沙地,很难建立防御工事,渡过河的先头部队将遭到赤裸裸的打击,自顾不暇,更难以掩护后面的主力渡河。尽职勇猛的乐进做了几次尝试,均未遂!

这时参谋娄圭想出一条妙计。他说,现在天气已经寒冷,如果在沙土中浇水,一个晚上就可以冻成冰墙,防御堡垒可在夜间建成。曹操听从建议,在夜里让张设疑兵吸引马超,让乐进率领部队秘密渡河,每人均带一个水袋,按照娄圭的妙计建立城堡。在清晨到来的时候,马超发现,曹军先头部队已经平地建起冰墙阵地,想攻打已经不容易了。随后建立浮桥,主力部队顺利渡河。到这一步,胜负已见分晓,没有地形的帮助,马超军队根本敌不过曹操。

关中的十余支军队,是一个分散的联盟组织,形势好的时候大家能团结一块,形势不好,矛盾就激化。马超曾经孤注一掷,夜袭曹操军营。不想老谋深算的曹操早有准备,做好了埋伏,马超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大败而回,关中陷入混乱状态。曹操呢,下令坚守不出,对挑战不予理睬,等待关中军团自乱。果然,关中军团粮草不济,再坚持下去就要崩溃,各个首领逼马超迅速做出决定。这下让马超很抓狂,战又不成,只好求和,派使者送信过去,愿意割地相让,为表示诚心,还把两个儿子送来当人质!

曹操原本不答应,想进一步逼疯马超,但是总参谋贾诩力劝曹操同意。曹操不理解,因为给马超活路就跟养只老虎一样危险呀!不过曹操看出贾诩有深意,问什么意思。贾诩偷偷说,离间计。曹操顿时醒悟,悄声说,我知道了,不必再说。

同意和谈后,关中将领韩遂请见曹操。韩遂是关中军团的二把手,跟马超父亲马腾是同一辈的,叔叔身份,不太爱听马超调遣。曹操同意相见,两人骑马在阵前聊天,靠得很近,曹操尽聊些京都旧事,根本不谈军事,高兴之处两人拍手大笑,居然聊了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多。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聊呢?原来两人关系不一般,韩遂的父亲跟曹操是同年举孝廉的,韩遂的年龄又跟曹操差不多,两人在洛阳时期就认识,所以往事必然有得聊呀。

这一幕漫长的亲密戏只不过是曹操表演的第一出。

韩遂回到军中,马超问,曹操跟你聊些什么?韩遂回答,没什么要紧事,尽是唠些家常旧事。马超不得不在心里打个问号:在阵前聊了两个小时就聊家常,有什么事想瞒我?

韩遂、曹操军前唠嗑后第三天,曹操又约韩遂、马超做一次阵前单马私聊。曹操的将士们提醒,马超是个生猛的恐怖分子,跟他对话要用木头架子放在两马中间为屏障,以免他出手伤人。曹操同意这个安全措施。果不其然,马超在对话的时候,想凭自己的超人力量突破屏障突袭曹操。这时曹操身边没有别的护将,只有虎侯许褚。马超早听说许褚超级勇猛,但不能确信曹操身边的人就是他,便问曹操,你有个虎侯,在哪里?曹操指了指许褚,而许褚也圆睁双眼看着马超,马超这才打消了偷袭的念头,不敢动手。

而与韩遂聊天时,却是另外一种友好的气氛。韩遂的属将阎行骑马在后,曹操以老人家的口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不要忘记,做人要做孝子呀!这话看上去是讲给阎行听的,实际上是对马超说的。为什么呢?因为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阎行的父亲,之前都调到京都去当官了,实际上是做人质。曹操以平和的口吻警告马超不要轻举妄动。

对马超的戒备,以及对韩遂的亲和,是离间计的第二步。

曹操是军政界的超级偶像,关中将士久闻其名,都想一睹风采,因此曹操走过阵前,马、韩的属将都争相致意观看。曹操豪放道,你们想看我曹某吧!我也是一平凡人呀,并没有四只眼睛两个嘴巴,只不过是比普通人多了智谋而已!狂笑声中,大展威风!

曹操之奸,倒是名副其实,既能做恢弘远见的谋略家,也能作随机应变、细腻圆滑的演员。这次阵前的军事会谈没有记载具体内容,曹操不是为会谈而是为演戏来的,也许是向对方提出苛刻到不能接受的条件,也许是无关痛痒的形式对话,总之,什么内容关系不大,反正曹操进一步离间、震慑敌人的目的达到了。

几天之后,曹操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信,故意涂涂改改,闪烁其辞,好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正如曹操预料的,马超最后看了这封信,更加认定曹操与韩遂有私下的勾当,猜忌与矛盾更重。

曹操让猜疑的种子在马超心里发芽,成长,觉得已经结果可以采摘了,于是开始翻脸,约定会战日期。马超和韩遂已经矛盾重重,关中诸侯实际上没有一个指挥核心,战斗力下降不少。曹操在会战中还使用了一个伎俩,先是派比较弱的轻骑兵冲击对方,使得关中军队认为曹军不过如此,斗志逐渐松懈下来。曹操这时突然下重手,让虎豹骑和精锐骑兵过来夹攻,关中军顿时溃败,乱战之中,成宜、李堪等被斩于马下,马超和韩遂逃往凉州,杨秋率领残军退回北方的安定。

征讨关中的主力战事至此已见分晓,以曹操的得意扬扬收场。虽然赢了,但是关中军团骁勇,曹军也牺牲了数以万计的人马,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操的胜利是有代价的。

曹操之得意,表现在军事总结会上的夸夸其谈,因为赤壁之败后他又赢得一场漂亮的战争,恢复了其天才军事家的形象。他很有兴致地回答诸将提问,用一场马后炮的讲座,来总结这次胜利的原因。

提问:最早的时候敌人坚守潼关,渭北处于无防守状态,为什么我们不从河东直接攻打过去,而直接去潼关对峙很长时间,后来才北渡黄河绕一圈到河西,不是自讨麻烦吗?

曹操喝了口茶润润嗓子,解释道,贼兵坚守潼关,我军一旦攻打河东,那么他们肯定分兵去把守各个渡口,我们根本无法达到河西攻打他们。我故意去潼关对峙,吸引敌人注意,那么徐晃和朱灵才有机会北渡,最后我们才能绕道开辟河西战场,至此战争已经胜了一半了!

提问:关中有十大军团,加在一起力量颇大,一般来说应该各个击破。但这次战争中,你看到敌人军团越联合在一起,你就越高兴,这是什么道理?

回答:关中路途遥远,如果想各个击破,恐怕要花一两年时间。现在他们主动打包,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虽然他们联合起来,但是各不相属,马超骁勇但资历不够,韩遂够资格但能力不行,军团没有真正的领导者,很容易攻破,所以每增加一支军队,我的心里就高兴一下呀!

曹操演讲的细节很多是信口开河或者是马后炮,因为战争之中很难把所有情形都预料到,随机应变比事先规划更重要。曹操最拿手的就是随机应变,包括在演讲中的随机应变,他是个务实而又好大喜功的人!

这年十月,曹操大军进入长安,使得长安再度成为朝廷的管辖区域。在回邺城之前,曹操又亲自北征,冒雪而战。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杨秋的军队搞垮,杨秋宣布投降,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被冻着了着急回去,这次曹操非常宽容,接受了杨秋的投降,恢复他的爵位,让他继续治理安定地区。

十二月,曹操留下夏侯渊军团留守长安,自己回邺城了。在马超、韩遂还没有彻底搞定的情况下,曹操回家是有理由的。第一,朝廷内部权力需要巩固,他不能长时间在外。第二,后方不稳,冀州河间人田银、苏伯趁曹操外出,造反了先,曹丕正在派人对付呢,不知道这小子第一次看家有没有能耐。结果还不错,曹操回到家的时候,曹丕已经派将军贾信给平息了。不过当时有一道小难题考验曹丕,就是平息之后,有一千多人请愿投降。让不让投降呢,大家都认为,曹操原来有法令,已经战败后再想投降,这样的投降者不能赦免。只有程昱意见不同,他说,曹操制定的法令是在大乱的时候,权宜之法,现在天下比那时安定,已经不能再杀战败后投降的人了;即使要杀他们,也要请示曹操再作决定呀!曹丕接受了程昱的意见,报告了曹操,曹操果然不同意杀他们。曹操对程昱的想法赞赏不已,说他不仅擅长军事计策,还善于处理别人的父子关系,真是全才呀!

回过头说说逃亡将军马超。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12年7月,马超率兵再度返回司隶区的蓝田,联合部将梁兴一起叛变。为什么马超要死磕曹操呢?因为这年五月,曹操把在朝廷当人质的马超家属全部杀害,包括他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还有两个当人质的儿子,并连坐三族,真是人间惨剧呀。乱世之中,政治关系凌驾于一切之上,有家属为人质的,以儿女的婚姻为筹码的,这也算是当时的一种流行方式。但下场落得像马超这么惨的,真是太少了。

马超败退回了甘肃一带,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联合了羌部继续反对曹操,经过几年的努力,马超几乎控制了全部的凉州,自称征西将军。夏侯渊西征,马超的内部出现了分裂,部将杨阜、姜叙等造反,马超与之交战没有拿下,而自己这边却被梁宽、赵衢关闭城门,没有退路,狼狈之间,只好投靠了汉中张鲁。

张鲁本来想重用马超,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张鲁的手下容不得出色的马超,对张鲁说,他为了造反,连老爹都不顾,这种人怎么能跟他结亲呢?张鲁于是挺忌讳马超,不太重用。马超借了张鲁的兵马北取凉州,没有成功,又受到张鲁部下的排挤,过得非常不如意。

后来刘备西征益州刘璋,张鲁考虑到刘璋如果完蛋自己是唇亡齿寒,于是派马超去葭萌关进攻刘备。刘备派了个李恢去劝降,马超在张鲁那里过得很压抑,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还要钩心斗角,于是就投奔刘备了。刘备一听马超过来了,很高兴,说,益州是我的了。果然,刘璋一听说马超归了刘备,立刻没有了坚守的信心,举城投降。

马超知名度和威望太高了,刘备阵营里谁都比不了,但是又必须在人家手下混饭吃,所以必须学会处世技巧压抑自己,不能再跟以前一样自己当大王。据说有这么两件事。关羽早就知道马超生猛,挺怕盖过自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怎么样。诸葛亮回信说,马超这个人文武双全,雄烈勇猛,但是比不了你的超然绝伦啊。关羽得到了恭维之后才放心,刘备帐下一哥的位子他是不想转让的。

另外一件事就是马超大大咧咧,见了刘备都直呼其名,这在当时是非常不礼貌的。关羽和张飞对这个事情非常生气,有一次开军事会议,关张故意早早地来到刘备身边,马超不知道,还是大大咧咧进来就喊:嗨,玄德。关羽、张飞当时就火了,拔出剑来命令马超给刘备下跪。马超吓坏了,整个后背都是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从此再也不敢对刘备不敬,开始夹着尾巴做人的生涯。

这两件事情是否是史实虽有争论,但可以反映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马超从此更加谨慎小心,虽然被授予了骠骑大将军的显爵,但还是在孤独和压抑中度过了后半生。章武二年,年仅四十七岁的他就早早离开了人世。马超死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篇非常简短凄苦的奏折:我全家两百余口,都被曹操杀了,没什么亲人,连个后代都没有,只有个堂弟马岱,是我宗族唯一血脉,托付给陛下照顾,其他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临死前如此孤独,谁又能想到,他是十七岁从军、二十岁就大破郭援,威镇河东的一代名将呢?人的命运又岂是门第、才华或者勇猛所能决定的呢?

再战东吴:曹操不敢放手一搏

平定关中十军团回来后,曹操并没有因为年纪大了,准备养老,而是忙得更不可开交。很多老同志呀,就跟曹操这样,越老越能折腾,完全没有退休交班的想法。曹操两头忙,对内,与公卿大臣争斗,要建立自己的魏王朝;对外,饶不过孙权那小子,要进攻东吴。这两件事一直让曹操从公元211年到公元214年忙乎了三年,忙到焦头烂额。既然曹操很妖娆地花开两朵,我们就各表一枝。

在准备南征孙权之前,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不是他自己写的,是叫秘书阮瑀代笔,但内容完全是曹操的心思。这封信很长,一会儿软,一会儿硬。前面写的是软的部分,说我们翻脸以后,三年来我没有一天忘记以前我们和好的日子呀!为什么这么说呢,曹家和孙家有政治婚姻,曹操把侄女许配给孙权的弟弟孙匡,他儿子曹彰也娶了孙权的堂侄女。所以说现在希望忘记仇怨,重续前缘,让两家非常光荣地流芳百世。

笔锋一转,为自己的赤壁失败辩护,说赤壁之战是我军团遭遇疫病,我自己烧船回来,逃离瘟疫之地,而根本不是外边所传的被周瑜打败。而我江陵的守军,是因为粮食没有了,撤退回来,也不是周瑜所败。

然后呢,开始雄起。说,以我的实力,完全可以将你打败。你的特长是水战,但水战根本挡不住我的王者之师。而根据历史的教训,阻挡王者之师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比如淮南王刘安、西汉隗嚣、东汉彭宠,你千万不要步他们后尘呀!

最后,开出条件给孙权选择。第一,你只要能内除张昭,外杀刘备,我就给你高官厚爵,让朝廷无忧、百姓安全,你我都开心。第二,如果舍不得杀张昭,那杀了刘备也行,我也可以原谅你。

这封信内容比上述还多,文采斐然,有可能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恐吓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兵,不是一般的歹徒能写出来的。它既是情书,又是招降,也是宣战,吃软吃硬由孙权选择。但孙权根本不吃这一套,对曹操不抱任何幻想。早在一年前,为了迎接曹操随时可能的攻击,孙权听从张纮的建议,在秣陵建造石头城,并把首府从京口,即江苏镇江,迁移到这里,改名叫建业,即现在的南京。

而大将吕蒙则劝孙权,在曹操必然进攻的濡须口,也就是安徽无为县,建造码头。这个建议在水军里头显得很外行,因此其他将领都纷纷质疑,说,身为水军,应该精通水性,不论上船还是登岸,涉水而过就可以,建造码头不是多此一举吗?

吕蒙严肃道,作战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胜负由不得你控制,万一敌人骑兵来势迅猛,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上船,就会自我践踏,有了码头,可以随时应付紧急情况呀!

孙权觉得有道理,下令建造码头,加固工事。可见对于南北会战,东吴的准备已经相当充分,将士一心,绝对不可能让曹操的一封情书就忽悠了。

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以四十万兵马向濡须口进发。这四十万是号称,跟小姐们的年龄一样,水分很大。只不过曹操往大里整,想吓死人;小姐往小里整,想迷死人。

张辽、臧霸带着先锋部队气势汹汹地来了。刚好碰见下大雨,江水暴涨,东吴的船队前进了一步,水军蔚为壮观,这个场面居然让曹军心惊胆战。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想起赤壁之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更何况现在才事隔五年。张辽也害怕了,都想撤兵算了,幸好臧霸阻止他,说,别害怕,曹公自有计划,不会不管我们的。

曹操呢,也觉得必须提一提士气,第二天马上让主力军发起攻击,很有效果,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还擒拿了指挥官公孙阳。吕蒙在濡须口全力抵抗,由于准备比较充分,一时半刻,曹操也攻不下来。不过这下总算让北方士兵消除了恐惧心理。

孙权一听江西大营被攻下,亲自率领七万大军赶来,以甘宁为先锋,决定也给曹操来一下,打掉他的气焰。晚上甘宁带领百来个特种兵,爬墙越过曹操营寨,一阵突袭,杀了十来个来不及起床的士兵。曹军梦中遭到袭击,惊慌万状,鬼哭狼嚎,各个营中点起火把,竟如夜空繁星。甘宁见恐吓成功,带人退还本营,将士们一片欢腾!孙权也非常高兴,连夜接见甘宁说,把老曹给吓破胆了吧?我总算见识到你的胆量了!大加赏赐。

这一来一去,只为鼓舞士气。

此后两军对峙,孙权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其间除了孙权在水上又袭击曹操一次,搞死几千人外,两军都没有更大的机会。程昱见濡须口防御坚固,北方军队对水战又不拿手,都劝曹操撤退,从长计议。曹操亲自到前线观察,看东吴舰队排列有序,军队肃穆严整,旗帜鲜明,俨然是军事家的手笔呀,不由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刘景升的儿子,只不过是一只猪呀!

转眼间,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时节,北方军队困于泥水之中,呼吸着发霉的空气,情绪不好,士气低沉。曹操也觉得很为难呀,打吧又没机会;主动回家吧,又很没面子,基本上等于白来一趟。头疼之际,东吴有使者来到,原来是孙权派人送了封信,写的是:春水方生,公速离去。随信还附了一张小纸条,是跟曹操咬耳朵的话,写的是: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看后很高兴,对诸将说,孙权没有骗我呀!于是撤军,孙权也不追赶,率军回建业。

曹操是四月走的,但是到了闰五月,孙权主动发起了对皖城的进攻。皖城是一座孤城,这次战役是由曹操的一次错误决定所导致。原来曹操怕临江的郡县被孙权占领,就让老百姓都往里面迁徙。当时扬州别驾蒋济就劝曹操,说老百姓留恋故土,是不愿意搬家的,你这么一搞绝对鸡飞狗跳。曹操不听,坚决移民,结果江淮之间十余万老百姓都被吓走了,鸡飞蛋打,皖城变得孤零零的。

孙权准备筑土山围攻城池。吕蒙建议,对于皖城要用急攻,原因何在?第一,不急攻下,曹军救援来了,就很难办了。第二,我军趁雨季河水上涨,船载以入,如果等到河水下降,就回不来了。皖城看起来不太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围攻,应该可以尽早攻下。

果然,吕蒙和甘宁身先士卒,凌晨发起进攻,很快就结束战斗。张辽率兵来救,还没到就接到报告说皖城已破,救也救不起来了,只好回去。

这下子让曹操很没面子,觉得受到孙权小子的侮辱,恼羞成怒到抓狂。冲动之下,决定再次亲征孙权。这个时候是七月大雨绵绵的季节,谁都知道南下占不了什么便宜,只会粘一屁股屎,所以三军士兵都不愿意走,怨声载道。曹操固执地下了一道命令:谁他妈的敢来劝谏我,杀无赦!

还是有负责任到不怕死的,主簿贾逵觉得事关重大,就联合了三个同事一起上书阻止。曹操很生气,问是谁的主意!贾逵说是自己的,然后主动申请进监狱。狱吏看在贾逵是主簿的份上,不想给他上枷锁。贾逵说,你快点给我戴上呀,不然曹操会认为我以权谋私,等会儿他就派人来检查了!果然,刚戴上枷锁,曹操派家人来视察了,原来贾逵太了解曹操奸诈怀疑的性格了。曹操知道贾逵戴上刑具,怒气才消掉,冷静下来之后又下了一道命令,贾逵没有什么恶意,免了他的罪官复原职吧!

可见抓狂到什么地步。

七月,固执的曹操还是出征了,这次带了曹丕南下,留下曹植守邺城。曹植此时二十三岁,继承了曹操的聪颖智慧,但是行为放浪不羁,喜欢喝酒泡吧,颓废艺术青年的范儿,没有责任心和管理才能,难以承担政治任务,这个让曹操颇为担心,所以这次出门也是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吧。临走时告诫曹植道,我二十三岁时,当了顿丘县令,为了做好管理,得罪了朝廷权贵,差点送了小命!但回想当年的所作所为,我一点也不后悔。你现在也二十三岁了,也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当艺术青年是没什么前途的。

可以预见,这次出战不会有什么成果,总参谋荀攸又在途中病死,出来三个月后,曹操认识到劝谏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了,与其在这里胶着,不如回军去取汉中张鲁!

公元215年3月,曹操转而西征,讨伐张鲁。为什么要跟张鲁打呢?因为刘备这时候已经取得了益州,下一步肯定搞张鲁了,曹操想先下手为强,避免刘备进一步养大。

孙权也是很有进取心的,看曹操走了,于当年八月率军十万,攻打合肥,收复前年丢失的江西地区。曹军南部战线很长,防守分散,合肥守军只有几千人,情况危机。不过曹操撤军北归时留了一个锦囊妙计,对合肥护军薛悌说,如果敌人到,立刻打开密函,依计行事。

薛悌打开救命稻草,只见密函写道,如果孙权包围合肥,立即征调张辽和李典迎战,乐进来防守,原来的守军不要动。

曹操这个锦囊妙计只不过是遵循人尽其用的道理,并无装神弄鬼之处:张辽、李典以勇猛见称,派他出战;乐进持重有责任心,派他防守,而薛悌是文职人员,当然按兵不动。

大家聚齐之后,分工是不错,但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就是双方兵力悬殊太大,根本没法对抗。大家一筹莫展,只有张辽明白曹操的用意,说,现在曹公在西征,要是等到他赶过来救我们,合肥早就被攻破了。曹公的意思呢,是等孙权阵营未稳之际,给予猛烈突袭,打掉他的威风,长我军气势,这样才有机会长期坚守!

对于这个意见,乐进觉得太冒险,犹豫不决。张辽见大家迟疑,怒道,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你们犹犹豫豫,那就由我一个人去突袭吧!

李典和张辽一向不和,对于张辽的意见基本上不答理。现在看到张辽如此果敢不怕死,被生生感动了,也慨然道,这是国家大事,我怎能因为私人恩怨让将军独挡危险,我愿意和将军一起去完成任务!

当天晚上,张辽请敢死队员吃牛排,养足力气。第二天出战,完全不按套路,张辽身披铠甲手执长戟,一马当先冲向敌阵,后面八百敢死队如疾风骤雨席卷而上。一眨眼工夫,张辽已经切掉几十个人,杀了两个将领,大声狂叫,我张辽来了,直向孙权的麾下冲去。孙权没预料到对方有这种野蛮打法,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此刻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紧在近卫军贴身保护下,手执长戟自卫,登上一个小山包观察形势。张辽在小山向孙权挑战,极为嚣张,孙权完全被他气势镇住,根本不敢动。

终于回过神来的孙权军队,看见张辽人马其实不多,赶紧实行重重包围,准备夹死。李典带领人马来接应,却被吕蒙截住厮杀。张辽一声怒吼,奋力突围,终于打开一个缺口,率领数十骑兵冲了出来。

此刻,困在敌军中的敢死队员叫道,将军,难道你要舍弃我们吗?

张辽又杀进敌军包围圈,一番死战,救出剩下的队员脱离包围圈。孙权军队在张辽面前,居然不敢抵挡。这一场突击战从早上打到中午,东吴军队见曹军跟野兽一样凶猛,无不胆战心惊,士气居然被打垮。张辽以自己的神勇达到目的,自己的士气大大提高,随后加强合肥的防守工事,军心稳定下来,两军进入对峙状态。

孙权围攻了十几天,没什么进展,不能速战速决,僵持下去意义不大,便下令撤军。撤退时,孙权比较大意,兵马都上路了,他和几个将领还在长江北面的逍遥津聊天开会。这个情况被张辽在瞭望台上看见,机不可失,这是捉孙权的最好机会,马上率领步骑兵突袭过去。

孙权这下子蒙了。还好甘宁和吕蒙率领近卫队奋力死战,凌统扶孙权上马冲出重围,命令牙将谷利护送,自己率兵搏斗,为孙权争取逃跑的时间。孙权还真不走运,骑马过逍遥津渡桥的时候,桥面有一丈多居然没有木板。幸好这谷利拍马屁很厉害,先让马往后退,预备,起跑,谷利在马屁股上狠狠抽了几鞭,骏马像刘翔一样以创造记录的速度一跃,居然跃到对岸。其他将士们在与张辽的恶战中死伤甚多。

脱险之后,孙权在长江船上设宴,慰劳拼死作战的将士。部将贺齐亲历这般艰险,不禁痛哭流涕,对孙权劝谏道,你是至尊的领袖,应该经常保持戒备,今天的疏忽,差点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有文武官员都心惊胆战,仿佛天地崩塌,愿这次的经历引起终身的警惕呀!

孙权连忙抚慰道,真的很惭愧,这次麻痹造成将士损失惨重,我一定要引以为戒,绝不食言。

其实三国之主,都是喜欢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也经常有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遭遇。这里面曹操应该属于经历最多的,不能不感叹命大。像孙坚和孙策,打起仗来鬼都怕,可还是避免不了麻痹大意而丢了性命。

张辽这一次几乎把孙权抓到,打出了曹军对抗东吴中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一仗。曹操得知,被张辽之勇猛所动,拜张辽为征东将军。

战汉中: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

在张辽大耍牛逼的同时,曹操正前往汉中打张鲁。

张鲁的汉中政权比较邪门,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这个教叫五斗米道。汉代道教有两支,一支叫太平道,即张角的黄巾军所崇信的,宣扬的是“人无贵贱,皆天所生”,很符合弱势群体的理想;另一支呢,就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张鲁的爷爷张陵所创立的。这哥们儿来到蜀地鹄鸣山中学道,写了道书拉老百姓入伙。可能原来只是想骗点饭吃,规定谁要入伙,要先出五斗米,所以人称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儿子张衡继承父业;张衡临死前,吩咐张鲁,这个大教是你爷爷弄出来的,一定要发扬光大。结果张鲁把它玩大了,而且,一不小心,跟政权蜜上了。怎么蜜呢?原来张鲁的妈妈很有姿色,在宣传道教的时候,经常去益州牧刘焉家,关系倍儿好。有了这层关系,张鲁就不仅仅是个五斗米的宣传委员,还被刘焉任命为督义司马。且说公元191年,刘焉派张鲁和别部司马张修率兵袭击汉中太守苏固,夺取了汉中之后,毁断通往关中的谷道,杀汉朝廷使者,成为独立王国。张鲁同志比较生猛,得了汉中后杀了张修及余党,成为汉中统治者。公元194年,刘焉死了,儿子刘璋继承,刘璋看到张鲁不服从管理,脱离自立,一生气,把张鲁妈妈和全家都杀了。

刘璋和张鲁从此势不两立。

张鲁的道教政权的管理也与众不同。五斗米道相信世界上是有鬼的,相信人无时无刻不受鬼的监督,所以张鲁自称是“天师”,道徒呢,新来的都叫“鬼卒”,有资历的叫“祭酒”,于是,就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管理制度,张鲁以下不设官吏,全部由祭酒管理。而且,这种管理很受老百姓欢迎,使得张鲁能够雄踞汉中三十年,而且让朝廷毫无办法。

当然起作用的不是平行式的管理,要不然全世界都不要什么厅、处、科,全来祭酒算了。发挥作用的是它的教义。教义主要有四点:第一,做人要诚实,如果生病,先要求病人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事。第二,每个祭酒在自己辖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义舍,相当于救助站,里面有免费的饭菜。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饭量来吃,如果贪心吃太多,鬼就会让他生病。第三,对犯法的人,可以原谅三次,三次后还不听话,才得到惩罚。第四,禁止造酒、喝酒,市场百货必须保持平常价格,不准有暴涨暴跌的奸商行径。

对于张鲁,曹操、刘备、孙权都想快点吃掉这块肥肉,都有行动,咱们先说曹操。曹操在公元215年3月开始西征,大军采取了从甘肃武都经过氐人区的路线,道路艰险,一开始就遇到氐人抵抗,以堵塞道路来干扰曹操的行进。曹操派张 、朱灵大破氐寨。四月,出了散关,路途非常难走,曹操的诗歌《秋胡行》,写到这次行军中,黄牛累得瘫倒、马车跌落山谷的险恶景象。偏偏氐王窦茂率领一万多人的氐人部队,据险而守河池城。夏侯惇围攻了一个月时间,河池城才因为粮草耗尽而陷落。

曹操巨愤怒,氐人要是这么阻挡下去,那光把时间耗在路上了。使出最凶狠的一招,屠城,杀鸡给猴看。这下把西平附近的氐人全吓傻了,不但没有再加阻挡,全部臣服,而且还把投奔他们的韩遂给杀了。

七月,张鲁看见曹操大军到达阳平关,想带领大伙一起投降,但是他弟弟驻守阳平关的张卫不肯,还没开打就投降,不甘心呀!况且他认为阳平关防御坚固,顺着山势有十几里的长城,简直固若金汤,曹操没理由能打下来。那么曹操亲临关下察看之后,也非常惊诧,因为原来降将都对他说阳平城无法坚守,他都觉得不用担心呢,现在他不由叹息道,看来不能随便相信外人的话呀!

夏侯 部队攻打十来天后,毫无进展,倒是自己这边人员伤亡惨重,粮食也要吃完了。参谋刘晔建议撤军,曹操看这个地势太险峻,很难用兵,也同意决定撤退。只不过这一撤退,撤出一个惊天的意外!

曹操命令许褚去前线召集回夏侯惇的部队,由于部队分散在山上各地区,召集回来相当费劲,到了晚上还没完成,曹操又派刘晔和辛毗去看一下情况。这时候,前锋部队迷路了,分不清东南西北,居然绕到张卫敌营那边去了。张卫也糊涂,大黑天的一看敌军到跟前了,以为曹军已经攻破阳平关,惊慌失措中带领全军撤退,曹军趁机占领敌营。刘晔和辛毗在前锋部队后面,赶紧通知夏侯惇,夏侯惇不相信,亲自到前线看后才知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赶紧召集撤退的士兵回来捡便宜,奋力攻打敌人的营区。张卫连夜逃走,阳平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搞定了。

张鲁看阳平关屏障失去,知道再抵抗下去没用了,还是准备投降吧。部下阎圃同意投降计划,但觉得时机不对,对张鲁说,要是现在这个形势下投降,功劳必定很小;应该让巴中少数民族与他对抗,让他认为我们是在有实力的情况下投降,这样他才会信任和重视我们!

张鲁也觉得这桩卖国生意应该这么做,就往巴中地区逃跑。临走时,部将想把储财产和粮食的仓库都烧掉。张鲁说,今天出去只是避其锋芒,并没有想真正跟朝廷对抗,财物宝贝是属于国家的,还是不要破坏吧。说就把东西给打包收藏好。那么曹操进驻南郑,靠,没见过这么有礼貌的逃亡者,对张鲁的所为非常欣赏,狠狠地表扬了一通,又知道张鲁有归顺的意思,就派人去山区中慰问。九月,先是躲在巴山中的亲张鲁军团投降,张鲁自己扛到十一月份,同猛将程银、侯选等归顺,汉中收入曹操囊中。

自然,张鲁的待遇应该是不错的,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张鲁的五个儿子也都封列侯。阎圃虽然阻止张鲁迅速投降,但曹操认为他能够为自己的主子打最好的算盘,属于尽职敬业,也封了列侯。曹操这个宽容作风,使得其他帮助过张鲁的各郡县首领都放下心来,对收复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夺取了汉中之后,曹操军势大振,两个参谋刘晔、司马懿建议,继续乘势入蜀,夺取益州。

曹操踌躇。因为益州此刻刚刚落入刘备的手里。

回过头来说一下刘备怎么夺取益州的。

孙权原来想让刘备尽早把荆州还给东吴,就派使者跟刘备说,东吴可以出兵帮助刘备一起打益州刘璋,夺下益州后再收取汉中张鲁,这样东吴、楚地力量联合起来,就是十个曹操也拿我们没办法呀!而在诸葛亮帮助下的刘备有自己的小算盘:第一,不愿意把荆州还给东吴;第二,跟东吴一起伐蜀,夺来的地盘孙权也要染指,分不清楚,不如找机会自己单干。所以,刘备谢绝了孙权的好意。

那么刘备的机会马上来了。公元211年,益州刘璋听说曹操派钟繇征讨张鲁,心里就打鼓了,因为打完张鲁肯定顺手打益州,这不用说的,所以心怀恐惧,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谋士张松心里也有主意,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上次本来想帮助曹操夺取益州,结果被曹操看不起羞辱了一顿,怀恨在心,这次就想帮刘备搞定益州。他先恐吓了一下刘璋,说曹操天下无敌,如果他取了张鲁之后依靠汉中的力量攻打益州,谁能抵抗他呢?

刘璋一下就慌了,接着张松出馊主意,道,我们可以叫刘备来帮忙,为什么选他?第一,他是皇亲,跟曹操是死敌。第二,他善于用兵。怎么救我们呢?让他过来讨伐张鲁,张鲁必然被攻破。这样益州汉中连成一片,力量增强,曹操来了也无可奈何!

刘璋的思维达不到政治家的及格线,很快就上了张松的当,派法正去请刘备,引狼入室!这个法正呢,也是刘备的粉丝,而且是在益州的卧底粉丝,马上向刘备陈述夺取益州的办法。有这等好事,把刘备高兴坏了,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带着一万人马去吃软柿子。刘璋开头热烈欢迎助人为乐的刘备,感谢万分。刘备说甭跟我客气,学雷锋就是我的职业,更何况咱们都姓刘,都是大汉宗亲呀!

刘璋又给刘备增加一批人马,让刘备去打张鲁。刘备带了人马就往汉中去了,走了一段,到了离汉中不远的葭萌,停下来不走了。他肯定不打张鲁,那能干啥?就在当地实施笼络政策,到处收买人心。

不久,刘备阴谋终于败露,再蠢的刘璋也豁然开朗,刘备不是来学雷锋,是谋取益州来了。刘璋杀了张松,张松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也就是把刘璋给卖了,死得其所。文书通告各个将领,不要再相信刘备了。可惜为时已晚,引到窝里的老虎已经长大,刘璋远非刘备的对手。公元214年,刘备取代刘璋成为益州牧。随即在第二年也即曹操征讨张鲁的这一年,派黄权去拉拢张鲁,但是晚了一步,张鲁已经投降曹操而且混得很不错了。

现在曹操夺取了汉中准备回邺城,刘晔、司马懿建议稍等,把刘备干掉了再走。刘晔认为,刘备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豪杰,之前只是因为运气稍差,混得不如意。现在他刚刚获得蜀地,人心没有归顺;而我们破了汉中,蜀地为之震惊,气势已经衰竭。以明公的英勇神武,攻破他应该是小菜一碟。如果不立即行动,那么以诸葛亮的管理才能,加上关羽、张飞的勇猛,蜀中不久就能恢复稳定。加上蜀道易守难攻,以后再想收拾,就绝对困难了。

曹操讲了一句以往很少说的话,说,人生的痛苦,就来自于永不知足,何必得陇望蜀呢!

这句话不是曹操的原创,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的,当年他鼓励大将军岑彭平陇之后灭蜀说的话,被曹操反着意思引用了。曹操一生积极进取永不满足,这话简直不像他说的,理解此话的真意内涵,应该是很有意味的。

第一,从现实而言,曹操取得汉中是很侥幸的,要不是撞大运现在早回家了,再想往南攻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点把握都没有。

第二,刘备已经不是等闲之辈,吃下来不容易,再加上汉中根基没有稳定,冒险推进,后方难免不出乱子。

第三,孙权正在攻打合肥呢,东边战场的安危不能不顾。

第四,曹操正在构架建立魏国的宏图野心,不能长时间在外而不顾朝廷政治。

第五,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六十一岁了。可以说在攻打北方之前,曹操属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到处以小博大,没有不敢下的注,没有不敢打的仗;但收复北方之后,做了一哥,到处做大鱼吃小鱼的生意,吃不到也不影响自己,没有那么冒进了。

以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来说明战略,不能不说是心态的一种变化。他有点累了,发自内心的累,一点点而已。

后人对曹操不继续夺取益州持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失去了大好机会,这是南朝裴松之的观点。曹操取得汉中,对刘备的益州震动很大,一天之内有几十回暴乱,刘备到处杀人还不能阻止,这个乱局应该可以构成进攻的最好条件。这个消息在七天之后传到曹营中,曹操也有点动心了,问刘晔,现在还能不能打他?刘晔说,已经稍微安定了,不能再打了。

那么,第二种观点,是元人胡三省用刘晔的话来解释的。胡三省说,七天之内的稍微安定,作为能不能攻打益州的依据,这个思路不靠谱。真正原因应该是刘晔在冷静思考后,也意识到蜀地不能攻破。后人的研究多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当时的条件而言,刘备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先回家吧。

曹操留夏侯渊守汉中,随后刘备来犯,展开激战,后面细述。曹操自己率军回邺城,也没有悠着,稍息片刻,又找孙权算账了。

先给曹操列出个日程表。

公元215年11月,张鲁投降。

曹操十二月从南郑出发,到公元216年2月才回到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真是麻烦。

公元216年5月,晋爵为魏王,实现了政治野心的重要一步。

十月再次发兵,南征孙权。

公元217年正月,在濡须口展开对决。

这次对战双方都不示弱,居然不使软招,全是硬碰硬,惨烈得一塌糊涂。举几个名将的事例窥之。

东吴名将董袭负责督战五层楼高的战船,夜里江上风浪巨大,战船太高摇摇欲坠,士兵们争先恐后下去,让董袭赶紧逃命。董袭巨怒,说,我负责都督战船,怎么能舍船逃命呢?夜里战船终于翻了,董袭落水而死。

曹军大规模出动,东吴徐盛又与其他将领乘坐战船一道前去迎击,但因突遇骤风,船失去控制,只得靠敌营江岸停下。这时,将领们都很恐惧,谁也不敢出来迎敌,唯独徐盛率领部众,果断上岸击敌。此时,敌人有的披靡逃遁,有的被杀死或击伤。风停以后徐盛从容返回大本营,孙权对他的壮举大大夸奖了一番。

周泰就更不得了,在这次大战中孙权被曹军包围,幸亏周泰几次舍身搏命,把孙权救出来。战后吕蒙要调往西部战线配合病重的鲁肃防守,必须选出一人挑起守濡须口的重任。在大家猜测之际,孙权选出周泰,封平虏将军。这个结果不能服众,也令另外两个候选人徐盛和朱然很不服气。徐盛文武双全,出道也比较早,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得到验证了;朱然是江东顾、陆、朱、张四大族子弟,能力和资格都很优秀;而周泰原来是江洋大盗,在注重门第的东汉,非常卑贱,不值得信任的。老将们都劝孙权重新考虑,避免引起人事纠纷。

孙权做了个饭局,宴请诸多将领。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孙权命令周泰解开衣服,只见周泰的裸体上一道道伤痕,跟刻出来似的。孙权每指一道,便让周泰说出伤痕的出处,宛若一部历史,当年的战斗情况历历再现。孙权涕泪交流,紧握着他的肩膀说,幼平(周泰的字)呀,你为我兄弟的事业,不惜性命,全身几十道伤疤跟刀刻出来一样,我怎么能不以骨肉之情对待,并把濡须口的重任托付给你。有我在背后与你共同进退,你尽管大胆去做,千万不要因为出身寒门而退却呀!

孙权的良苦用心得到回报,当下诸将都心服口服。孙权任用周泰倒不完全是因为他几次救自己的搏命行为,而是周泰历经的数次大战,与黄祖之战、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等,证明了他统军的能力和责任心是能够胜任的。孙权在用人方面,兼具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和刘备的以情动人!

回过头来,这次大战双方损失惨重,但时间不长,双方都没捞到什么便宜,而且这么打下去可能永远都捞不到什么便宜。

三月,孙权使出软招,派徐详向曹操请降。

这一招,正符合曹操的心意,爽快地答应了,两方修好,重新开始政治婚姻关系。曹操派夏侯惇等驻守,自己回邺城去了。

此后除了公元219年孙权有过一次小行动外,两方就结束了赤壁之战以来的对抗。

为什么会这么和气收场呢?全是因为刘备。

两方都跟刘备有账要算,在这里大打出手,倒把刘备给养肥了。既然谁也搞不定谁,这么无趣,不如收拾收拾跟刘备算账去。

且说益州刘备见曹操回去,来劲了,你不来打我益州,我可要收拾你的汉中了。

新晋参谋法正给刘备提出必取汉中的理由。第一,曹操回家了,而夏侯渊、张的才略没法跟刘备比,所以从帅才上有胜算。第二,把汉中收入囊中非常重要,这个地理位置,上计可以攻打中原,把曹操灭了,重尊汉室;中计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阔领土;至少也可以掐住要害,保护自己的领土。所以说,曹操北还,乃天赐良机,机不可失。

刘备非常受用,赶紧兵分两路。一路呢,在公元217年末由张飞、马超、吴兰等驻扎下辩,准备进攻武都;随后一路呢,在公元218年由刘备亲自率领,进军汉中。

曹操早听到刘备小子来犯,就在邺城遥控指挥,派曹洪去阻击第一路人马。曹洪虽然是曹操的大将又是堂弟,但一身坏毛病,特别是贪财好色很耽误事,因此曹操特意派辛毗、曹休做参谋,去纠正曹洪的错误。曹操对曹休说,你虽然是参谋,其实就是统帅。可见对曹休的信任。

曹洪也颇为识趣,这一去还什么都听曹休的。大家知道,曹休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称为曹家的千里马,这么多年率领虎豹骑有了不少战斗经验,自然名不虚传。曹洪军队到达武都,对于张飞、马超和吴兰三支部队互为掎角,有意切断曹军的补给线,颇感头疼,众将都建议停止前进,以免被夹击。只有曹休看出战机,他说,敌人想切断补给线应该是秘密行动,如果虚张声势,证明没有那个能力。我们应该在他们没有集结之前,突袭吴兰军,吴兰一败,张飞和马超也就没办法守住了。

曹洪听从曹休的意见,果然迅速击溃吴兰军,吴兰被破后逃走,被氐人杀了。随后,张飞和马超的军队果然无法抵挡曹洪的优势兵力,败走汉中。

这一遭遇战,曹操用对了人,打对了仗。

四月刘备主力军团到达阳平关附近,和夏侯渊、张 、徐晃等对抗,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失败。刘备派大将陈式切断马鸣阁栈道,以断绝夏侯渊和张 的联络,结果被突击,陈式溃败。而刘备主力与张 作战,张亲自率兵肉搏,也没有便宜可占。看来法正说,刘备的作战能力要比曹操的手下高,这个结论也不能乱下。刘备赶紧写信给诸葛亮,说赶紧发兵过来,前线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么乐观啦!

夏侯渊和刘备的军队就这样僵持在阳平关。虽然曹军有小胜,但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刘备这边,因为刘备更有主场优势。曹操在邺城突然发觉形势不妙,别说得陇望蜀,现在自己想保住汉中都不容易。刘备呀刘备,看来我非得亲自和你过招了。公元218年7月,曹操从邺城出发,亲自来搞定刘备。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到,刘备已经发飙了。

且说汉中曹军统帅夏侯渊,在跟刘备的对峙中,取得了好几个胜仗,内心被一种情绪深深笼罩——骄傲。

他没法不骄傲。刘备是谁呀?是被曹操亲口夸过的天下英雄,能打败这样的英雄,搁谁身上都不亦爽哉,不亦快哉,不亦飘飘然!另外夏侯渊之勇猛,之威望,在曹操手下也就他哥哥夏侯惇能比,得到曹操刻意提拔之后,他已经超越大将军夏侯惇了。人生在世,有什么理由不去陶醉这种实在的荣誉?有什么理由不让内心充满着骄傲进入梦乡呢?

关键是,骄傲是魔鬼。

特别是在战场上。

曹操早就知道这只魔鬼潜伏在夏侯渊身上。在对峙期间,曹操写信给他,告诫道,作为大将,在行动之前必须有所恐惧,了解自己内心怯弱的部分。将领最重要的虽然是勇猛,但更需要智慧,光靠勇猛,只能是一匹夫!

这只魔鬼不是一封信就可以驱除的。更何况夏侯渊是以不能用兵著称的,军队里称他为“白地将军”,很难对“白地”进行准确解释,可能有无能、没心眼、草包的意思吧!草包将军靠着嫡系、对曹操的忠诚、勇猛救主而居功至伟。

而对于夏侯渊恃勇而骄,刘备也是看在眼里,窃喜在心。在法正和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给夏侯渊下套子。

在公元219年正月,也就是和夏侯渊打了一年多后,刘备派老将黄忠先去攻击张 把守的东城,并且采用猛烈的火攻。夏侯渊派援兵过来帮忙,黄忠立马撤退,改攻击夏侯渊把守的南城。夏侯渊狂怒,想一个快要退伍的老军人居然敢这么骚扰我,找死呀,马上倾巢出动,想把黄忠歼灭。黄忠率军往定军山下撤退。夏侯渊见黄忠军队散乱,慌张撤退,不堪一击,想不如一口吃了吧,只率领少数骑兵狂追。而张怕对方有诈,赶紧率军前去支援。

夏侯渊怕功劳被张抢了,只知道一味狂追。而定军山上的法正看到夏侯渊军队旗帜紊乱,不成章法,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向刘备示意,可以发飙了。刘备下令,全军反击,黄忠军队从山上往山下反扑,这一扑收获很大呀,曹军陷于混乱,夏侯渊壮烈牺牲,亲随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冷兵器时代,战术显得尤其重要,而骄傲往往能成为制定战术的依据。夏侯渊和关羽两个人,是典型的骄傲的炮灰。输得有理,死得可惜呀!

张援军赶到,听说夏侯渊已经阵亡,赶紧撤退,坚守阳平关。夜里,曹军隔着汉水,看见对岸刘备军营灯火通明,显然是在准备明天一早渡河攻击!此时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双方实力悬殊。郭淮等推举张为临时统帅,连夜开会,商量怎么对付。大多将领认为,应该在汉水岸边布防,恃险而守,不让敌人上岸进攻。

大将郭淮不同意,他认为这么干是向敌人示弱,不如在离河稍远的地方布阵,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并且是等敌人过河一半时攻击的姿态,这样刘备反而有所忌惮。果然,第二天刘备观察局势,一看敌人敢于决战,还准备半渡而袭击,马上停止了渡河行动。

此刻曹操还在长安呢,听到前线的消息,一方面对夏侯渊的死极为惋惜悲伤,封他谥号为“愍侯”,愍就是哀怜的意思;另一方面对张的临时应变很满意,派使者给予他正式的统军权力。

曹操终于在三月,出长安,从斜谷险道姗姗来迟。刘备打了一个胜仗,杀了对方一个草包将军后信心大增,因此对着手下说,虽然曹操亲自来,不过绝对干不了什么,我一定能取得汉川两地呀,哈哈哈!

刘备的法宝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仗着地势险要坚守而已,不发生大规模会战。因为这里离自己的主场很近,曹操是远征客场,迟早要回去的。

但是小规模的接触战还是要玩一玩的,要不然这些军人就太无聊了。老将黄忠看见北山下曹军运输粮草的队伍,想为自己军队的经济做一点贡献,率兵去抢粮。去了好久还不回来,赵云想是不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了,便率领十几个骑兵前去看个究竟。正赶上黄忠被早有准备的曹军追杀得不行,一马当先赶紧接过仗来,让黄忠先回,自己且战且退,退到自己设于汉水北岸的营寨。

曹军有压倒性的兵力,赵云再退就要掉河里去了,干脆下令打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率领几个人站立营前,所谓雄赳赳、气昂昂,再大的硬战也不怕。曹军看这架势,估摸里面必然有伏兵呀,居然停下来不敢前进。赵云见曹军已经失去猖狂气焰,大喝一声,带兵反攻,并下令自己的弓弩手以箭阵伺候。这仗打的就是心理,就是气势,曹军心慌,退却中自相践踏,掉到水里泡油条的不计其数。赵云以自己的勇猛救了黄忠一命,还捞了一个胜仗。

第二天刘备首长视察战场,听取汇报后感叹道,赵子龙浑身是胆呀!

相持一个多月,又碰上雨季,刘备以无赖的姿态杵在这儿,走也不走,战也不战。曹操观察形势,觉得保住汉中很难,进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呀!有一晚正踌躇呢,军士问晚上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说,就叫鸡肋吧!

参谋杨修知道了口令之后,便开始收拾行李,该打包的打包,忙得不亦乐乎。其他人都奇怪,赶紧问怎么啦。杨修亮出谜底,说,丞相的意思是汉中跟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猜想过几天就要撤退了,这不先收拾收拾,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嘛!

这样一来,很多人吗事不干,就光收拾行李了。曹操正烦着呢,听了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以扰乱军心罪把杨修拉出去砍了!

可怜的杨修,像一只伶俐的麻雀,终于撞在曹操郁闷的枪口上。后人对他的死的内在原因,也进行了多种揣测。

杨修出身名门,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父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但杨修却是以小聪明流传于世的,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就端出水果招待了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地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的果子。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跟了曹操混以后,杨修屡次在曹操面前耍小聪明让曹操很不爽。家喻户晓的有两个故事,曹操视察新建的花园时,只在门上写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请教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太宽了。曹操见到改造后的园门,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也有真正佩服杨修的时候,比如曹操与杨修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亮答案吧。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受辛之器,合而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牛逼,你的才华比我要敏捷三十里。

后人大多认为,杨修之死的内因是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华。或者说,每次曹操想炫耀点聪明的时候,总是先被杨修抢了风头。也有人认为,杨修给曹植策划争夺继承权,管到曹操的家事去了,曹操一直就很烦他。其实我认为,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就是扰乱军心,在曹操六神无主进退为难的时候,你作为参谋,不去给曹操出主意,反而耍小聪明违反军纪,太不敬业了。

杨修善于脑筋急转弯,也死于脑筋急转弯,小聪明反被小聪明误呀。这种小聪明作为文人娱乐游戏尚可,在军事上真没什么实际用途,杨修之死,曹操不会太可惜的。

杨修虽死,应验犹灵。没过多久,曹操下令拔营撤退,把汉中这个鸡肋拱手送给刘备。只留下张、曹洪部队扼守汉中要塞。

刘备也不客气,七月的时候就自立为汉中王,管辖汉蜀两地。三国天下正式成立,刘备由一个无家可归的野犬长成了一头狮子王,诸葛孔明当年在隆中类似于痴人说梦的宏伟蓝图,也完成了一大半。

再战荆州:孙曹联手,搞死关羽

回过头来,且说,孙权听说刘备攻打刘璋夺取益州,狂怒!

当初他跟刘备商量,一起投资把益州搞到手。刘备是怎么拒绝的呢?他说,刘璋跟我同一宗亲,我做人一向厚道,不好意思去抢他的地盘!孙权派孙瑜组织人马西征益州,关羽又挡住去路,做出一副保护刘璋的样子。

现在这块肥肉让刘备独吞,孙权是又气又眼红呀!他无可奈何之下,忍住怒气,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见刘备,要求归还荆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在诸葛亮的指导下,展开外交辞令,说,哥们儿,别急呀,我这不正忙着夺取凉州嘛!凉州一到手,我准把荆州还你呀!

诸葛瑾空手而归,孙权青筋暴起,说,人居然能无耻到这个地步!这鸟人纯粹是找借口,用拖延战术准备耍赖了,我们必须强行接管过来!

于是,派了三个官员,强行去接管三郡。

那么,荆州目前由关羽把守,驻扎江陵。关羽知道目前形势紧张,经常在边界陈设重兵。而东吴的西线是以鲁肃为总司令,鲁肃倒是经常对关羽好言抚慰,维持和平。因为荆州是在鲁肃的建议下借给刘备的。当初的目的,第一,联合刘备,在对抗曹操中有个照应;第二,借给刘备后让刘备去防守,避免自己防守战线过长军力不足。

即便到现在刘备赖着不还,鲁肃还是要维持双方和平联盟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和曹操分庭抗礼。以后的事实证明,鲁肃这个战略眼光是非常有远见的,是正确的。可惜,孙权和刘备为了三郡,马上就要把鲁肃的国际战略打破了。

关羽见对方来接收,没那么容易,下令戒严,还把三个官员驱逐回去。孙权终于发飙,下令吕蒙带两万兵马,去把三郡生生夺回。

吕蒙先礼后兵,先写文书招降三城守将。这一招在长沙、桂阳上取得了效果,他们见吕蒙气势汹汹,玩真的了,赶紧投降吧。反正你们狗咬狗,谁牛我就跟谁。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坚持守城。

刘备听说孙权玩硬的,赶紧从蜀中跑到公安,准备和关羽一起争夺三城。孙权也不示弱,也赶紧过来,下令鲁肃率领一万人马驻扎益阳,准备和关羽军团硬碰硬。同时他也命令正在攻打零陵的吕蒙,先别忙那头,过来帮助鲁肃一起决战。

吕蒙接到信件后,并不马上行动,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做好明天死攻的准备;另一方面派邓玄当说客,去劝降郝普。

邓玄是郝普的老朋友,他连夜进城,游说道,刘备在汉中跟夏侯渊还有仗要打,关羽要对付鲁肃军团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帮你的。守是守不住的,你何必要去牺牲家人、老母和部将的生命呢,以人为本的将领都不会这么做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三郡兵不血刃,暂时回到孙权怀抱。吕蒙也在即日赶赴主战场。

在双方箭拔弩张的气氛中,鲁肃还是不愿意翻脸,破坏孙刘联盟长远计划。他是孙权帐下唯一的鸽派,想通过首脑会晤和平解决。他力排众议,说,长江危机目前只有通过坦诚沟通才能解决,现在刘备的立场很暧昧,不是非打不可,想必关羽也不会非常武断,和谈一定能够出现转机。

于是,鲁肃主动单刀赴会。就是在阵前会晤,双方军队只在远处布阵,鲁肃和关羽都不带护卫,只带一把随身佩刀,展开和平对话。

鲁肃说,你看我当初主张把荆州借给你们,现在到时间了你们却不还,这不地道呀!

关羽争辩道,当年赤壁之战,我主刘备在乌林之役亲自杀败敌人,不能说徒劳无功,没有理由不拥有一块地盘吧。现在连这么点小地方,你们也想抢回去吗?

鲁肃反驳道,话不能这么说,当年刘豫州在长坂坡被曹操打得屁滚尿流,只剩下不到几个人马,我主公可怜他,给他找了块地方安顿,共同抗曹。后来把三郡借给你,也是有协议的。现在你们已经占有益州,却想耍赖,想把这里占为己有,我相信凡夫俗子都没有脸皮这么干,更何况一个领袖!

关羽再也没有办法狡辩下去了。

正好此时传来消息,曹操要亲自来汉中作战,刘备压力暴增,不想两边都开辟战场,于是派人与孙权讲和。孙权派诸葛瑾斡旋,重订盟约,双方分割荆州,以湘水为界限: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及以东属于东吴,南郡、零陵、武陵及以西属于刘备。

虽然荆州以和平方式分掉了,但孙刘联盟已经破裂,双方结下梁子。这个和平完全是靠鲁肃的一己之力维持着,所以说鲁肃不仅是三国时期一流的军事家、战略家,更是外交家。

鲁肃公元217年去世后,吕蒙接任。鹰派吕蒙是个酷爱战争的人,没鲁肃那么爱好和平。他真不喜欢和平的局面,一瞅有机会就想把荆州全部抢回来。那么,机会在哪里呢?这个机会得从关羽的北征说起。

且说公元219年7月,刘备拥有汉中之后,很爽,自立为汉中王,立刘禅刘阿斗为太子。底下设四大元帅保卫王国,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关羽对黄忠也位列其中很不满,拒绝接受印绶,说,我这等牛人岂能与老兵同列。

为什么这么想呢?黄忠是关羽招降过来的败将,又是老军人,关羽孤傲,不屑与他为伍。授将之前,诸葛亮就跟刘备说,张飞、马超在这里亲眼看见黄忠斩杀夏侯渊的功劳,所以没意见,关羽远在荆州,肯定不服气的。刘备说,没事,我会说服他的。参谋费诗严肃地对关羽说,一个领袖,不能只用本帮派的人。以前萧何、曹参算是汉高祖的铁杆,后来韩信、陈平投降高祖,地位反而比他们高,但萧何、曹参根本没有抱怨。更何况你和汉中王情同手足,祸福与共,计较这些就没意思了!

关羽从骄矜中醒悟,立刻接受了前将军的印绶。

其实,自负是关羽的一种本性,比如诸葛亮刚来的时候,关羽也不怎么鸟他,后来诸葛亮施展几个妙手,他的态度才改变过来;马超过来后得到刘备等人夸奖,说天下无人可敌,关羽只想去跟他一比高低,还好被诸葛亮的一句夸奖给哄住了。这种自我骄矜好强是他的个性,也决定了他的命运。除了这个特点以外,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杰出将领,讲信义,有领导才能,是非常威严极富个人魅力的。

接受了前将军封号后,关羽再也忍不住了,开始攻打驻守襄阳和樊城的曹仁军团。

原来他早就想出手了,但是刘备在汉中跟曹军干,他怕有意外需要去援助,不得不收敛一点。现在刘备平定汉中,该他出手了。他让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个儿玩命去了。

曹操不敢大意,派老将于禁率领七个军团,前去樊城援助。于禁跟着曹操三十来年了,当年也是牛得一塌糊涂,现在老了,曹操不得不派猛将庞德一起协助他。

于禁兵团庞大,不得不驻扎在城外,也就是城北十里的峡谷中,叫罾口川。关羽登高视察,见到此景不禁呵呵笑道,于禁有智将之名,但是老啦!

众人不解。特别是关羽下令准备好船只和水上作战的武器,并且让士兵去堵塞汉水、襄江的泄水口。干儿子关平问,现在不是陆地战吗?干吗要准备水战呢?

此时正是八月初,终于有一天连续下了十天的暴雨,汉水瞬间高涨,夜里关羽下令打开水口,船只顺流而下。想那罾口川,陆战时虽然是易守难攻之地,此时却正是泄洪口。没等醒悟过来,七个军团全部陷于水中,成关羽的瓮中鱼鳖。北方军队不习水性,淹死的,被抓被杀的,那叫一个惨呀!曹仁在城中听得外边哀号,也不敢去救,怕被关羽趁机夺了城池。

天明关羽率领大船收拾战果,那于禁正在山坡上避难,想想打也打不了,逃也逃不掉,只好率领士兵投降吧!英雄一世,到老了居然晚节难保。不过这节不保也罢了,诸侯之战,没有多崇高的立场。

庞德率领亲近士兵狂抵抗,最终还是被关羽抓住。关羽劝他投降,说,你的老东家马超,还有你哥哥庞柔,都在我们这里当官,你的勇猛我颇为欣赏,不如也过来吧!

哪知道庞德不吃这一套,说,切,什么叫投降!曹公带兵百万威镇天下,岂是刘备庸才所能抵挡,我宁可为国家的鬼,也不做你们的贼将!

随后慷慨赴死。

庞德是曹操平定汉中时收的降将,由于他哥哥以及旧主都在蜀汉,曹操这边的将领对他蛮不放心的。曹操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哀叹良久,并为庞德流下眼泪,说,于禁跟了我三十年了,怎么临危之际的表现倒不如庞德呀?

嘿嘿,他倒想人人都可以为他死呢!

大水灌入樊城,加上关羽军团的猛攻,这地儿是不能待人了。城内人心惶惶,大家主张弃城而走,说,现在的危机,以我们的能力克服不了,趁着关羽的部队没有完全包围,我们乘船开溜,虽然城池失去,但命可以保住呀!

汝南太守满宠则不同意,竭力劝说道,城内水灾过几天肯定能退去,因为我们固守樊城,关羽才不敢打豫州;如果弃城而走,那么黄河以南的地盘,就全完蛋了。

曹仁醒悟道,没有你这句话,我差点误了大事。

于是把自己的白马沉到水里,意思是断绝了自己的逃跑之路。下令,全军死守,谁有再说弃城逃跑的,给我砍了!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那个气势呀,盖了帽了。在曹操辖区的豫州地方,有好几股力量起兵造反,归附关羽。关羽也授予他们印绶,增援军队,好好干,回头有你们好处!于是,许都以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不安。更要命的是,许都朝廷的公卿大臣也跟关羽接头了。

此刻是关羽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就连以战神自诩的曹操,也被镇住了。曹操跑到洛阳视察局势后,竟盘算迁移许都政权,避开关羽的锐气!

军事参谋司马懿和蒋济觉得不妥,司马懿极力劝说曹操打消这个念头,并出了一个对付关羽的好主意。他说,水淹七军是被水所破,并不是我们战斗力不行。孙刘联盟名存实亡,现在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安,我们可以派人把江南地区正式封赠给孙权,要求他从后方攻击关羽,那么樊城之围自然就解。

曹操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正确的战略:联合东吴,打击关羽。

公元219年10月,曹操双管齐下。第一,南下救曹仁;第二,给孙权写信。

先说第一手,派平寇将军徐晃领军火速去救曹仁。自己呢,在众人要求下,也亲自率领大军随后南下。但是参谋桓阶认为曹操自己没必要到前线去。

桓阶问曹操,大王认为曹仁等的能力不能够守住吗?

曹操说,不,曹仁可以守住樊城,吕常可以守住襄阳。

那么大王认为他们不能尽力而为吗?

不是!

那么大王又为何要亲自去解围呢?

我是担心关羽势众,徐晃难以对抗。

现在曹仁他们身陷重围,必然有死战的决心;而外面有了强力的援军,这就已经够了。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再过来,徐晃军团只会显得信心不足,反而消磨斗志。我们屯军远处,摆出随时发援军过去的姿态,给对方压力就可以了,何必劳大王亲自上前线呢!

曹操同意这个意见,把军队驻扎在颖川附近,让徐晃去放手搏斗。

徐晃是智将,率军到达荆州北部阳陵陂,观察了形势之后,先给关羽露了一手。

关羽的先遣部队驻扎在偃城,主力部队在樊城。徐晃派兵在偃城南面,筑起防御工事,意思是截断关羽先遣部队的后路,别回去了。先遣部队怕了,赶紧烧毁偃城防御,撤到樊城与主力会合。徐晃趁机夺了偃城,靠近了樊城一些。

曹操派了两名将军徐商和吕建增援徐晃,并且带去命令,在兵马没有完全集合之前,不能行动。曹操老谋深算,还派赵俨作为徐晃军团的参谋。

先到的徐晃部将们都催促赶紧发动进攻,救援里面苦苦支撑的曹仁。赵俨说,现在情况是,敌人重重围城,我军又没有全部集结,兵力不足,消息不通,不能里应外合,绝对不是发起进攻的好时机。我提议呢,先逼近樊城,和曹仁将军取得联系,估计十天不到我们援军就可以全部到位,到时候里外呼应发起进攻,敌人必败!如果大王因迟救而怪罪,那么这个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承担!

于是徐晃的军队继续步步逼近,逼到距离关羽的围军很近的地方,通过箭书和地道与曹仁取得联系,互通情报计划。

这时曹操使出一手奸计,把孙权给他的秘密信件分别射给了曹仁和关羽。曹仁接到这个信件,军中欢声雷动;关羽接到这个消息,却眉头紧锁,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封信件是什么内容,让关羽跟盲肠炎发作一样难受呢?先回到孙权这边来。

且说曹操派使者跟孙权说,我把江南的地儿正式封给你了,但是有条件,你得帮我在后面打关羽。

孙权乐了,真是给自个儿干活还有人付工钱。原来,孙权这边早就准备对关羽动手了。

先是吕蒙,这个好战的鹰派分子在当上西线总司令后,私下里就跟孙权说,关羽这个人有侵略性,将来肯定要兼并荆州东部,我们要做好准备,先下手为强!

孙权当然也很有侵略性,扩张地盘就是他的日常工作。他在考虑是先夺曹操的徐州呢,还是听从吕蒙的,先搞荆州。

吕蒙认为,徐州有张辽军团驻守,后面有夏侯惇军团随时支援,攻打下来有难度,即便能够成功,曹操还可以来抢,会形成争来抢去的拉锯战局面,对双方都是负担。那还不如全心全意先夺荆州!

孙权说,好吧,那就顺便报了关羽对我的羞辱之恨!

关羽怎么羞辱过孙权呢?原来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听从诸葛瑾的建议,为儿子提亲,要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一向看不上孙权这小子,自己守的地盘又是他的,有寄人篱下的味道,正烦着呢,对于政治婚姻可能也比较讨厌,对来提亲的诸葛瑾说,虎女安能配犬子!拒绝的态度不礼貌也很不文明。孙权一番好意却自取其辱,对丫太有意见了,一直怀恨在心呢!

说干就干,当下吕蒙布下夺取荆州消灭关羽的计划,马上进入倒计时。

计划第一步,装病。

具体策略是,关羽现在北上攻打樊城,但仍然有不少军队驻守江陵和公安,为什么呢?因为怕我们趁机攻击他。所以现在有必要麻痹他,让他觉得我们不可能攻击他,以便让他把全部兵力都调集去攻打曹操。

那么怎么麻痹他呢?吕蒙使出装病的一招,要求离休,回建业养病。在军队首长调动期间是不会出击作战的,关羽知道后必然掉以轻心,把兵力转移到北部战场!

第二步,偷袭。

趁着关羽后方空虚之际,我们以快船逆江疾上,偷袭南郡,必然可以轻易拿下。而关羽的北征军团失去大本营,必然如丧家之犬可以擒拿!

孙权同意计划,好,你就开始装吧!

吕蒙假戏真做,回来建业的路上去拜访了定威校尉陆逊,引出了东吴另一位杰出的书生将才!陆逊出生于今天的江苏苏州的世家大族,娶孙策的女儿为妻子。也参加过赤壁大战,之前没有什么惊艳之笔。直到这次与吕蒙见面之后,他闷骚型的卓越才华才得以横空施展,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东吴四英全部走上主力岗位!

陆逊对吕蒙说,将军突然远离前线,如果关羽从樊城杀回来,陆口防线就会更危险呀!

吕蒙说,确实如此,不过我老病发作,不得不回去疗养,有什么办法呢?

陆逊说,关羽一向傲视群伦,如今正在北征,听说将军病重,必然没有什么防范,是偷袭的好时机呀。将军回建业晋见主公时,该制定一下计划呀!

吕蒙见自己的算盘被陆逊窥得清清楚楚,心中惊叹,却仍在装傻,说,关羽武功盖世,长期经营荆州,现在北伐建有大功,威镇天下,绝对是不能惹的,将军你要谨慎考虑这个问题呀!

陆逊笑而不答。两个阴谋家把阴谋在肚子里捂得严实!

吕蒙在建业见到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接任你的职位。吕蒙说,陆逊深谋远虑,才思敏捷,加上没什么知名度,很容易麻痹关羽,由他接任,我们可以装得更隐蔽!

当下孙权派陆逊拜偏将军,驻守陆口。陆逊一上任,又给关羽下了一招,这一招叫装孙子。他给关羽写了封戴高帽子的信,狂吹一通,说什么水淹七军之功可以流芳百世,语气谦恭,极尽景仰,请他对自己多多关照云云。关羽最喜欢看到别人对他的崇拜了,看信之后,对后方非常放心,并且调集了不少军队北上。陆逊马上把装孙子的成果及时向孙权汇报。

刚好关羽得到于禁的几万人马,粮草紧缺,在向桂、湘、关三地征调粮食。这个地区属于东吴管辖,孙权便找到这个借口,说关羽这么干有侵略的意思,又以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讨伐关羽后方。

也就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孙权接到曹操来信,于是他给曹操回一封密信,说我要偷袭关羽的江陵、公安,不过你一定要保密,让关羽知道了有防备,我就偷袭不成了。

曹操接到密信,召开秘密会议,问大家该不该保密。大家都说这是个人隐私,应该给予保密,但董昭知道曹操的意思,他说,军事在于虚虚实实,我认为应该让关羽知道这个秘密。关羽知道后如果退军,樊城之围就解了,在我们忽悠下,让孙、刘发生冲突,我们坐收渔利。

如果保守秘密,让孙权得逞,对我们也是相当不利。况且樊城内的守军如果不知道关羽已经有麻烦,万一扛不住投降,麻烦就大了。关羽如果拥有樊城和襄阳,即便他失去了江陵一带,那么他也会坚守这两个地方,决不撤退,对我们更是坏处!

曹操觉得董昭的想法不错,宁可不守信用,把密信的内容射给曹仁和关羽,于是出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关羽看到信的内容,迟疑不决。想撤退回去,但樊城几乎可以攻破,到嘴边的肉舍不得丢;不回去吗?不知道江陵、公安的防务能维持多久!就在这犹豫之间,斗志锐减,给了徐晃进攻的机会。

关羽除主营寨之外,在四个高地还设了四个防守营寨。徐晃表面上对总营寨发动攻击,实际上派遣部队秘密袭击四个营寨。关羽见四个营寨要被破,马上率领五千兵马杀出来,徐晃奋力对抗。双方战斗惨烈,关羽军队终于不敌,只好撤离营寨,改驻扎在沔水,靠舟船据险而守,仍然能割断樊城与襄阳的交通。这一仗徐晃惨胜,关羽这边的将领傅方和胡修都在战斗中被杀。

与此同时,吕蒙在南边的偷袭也正在进行,简直顺利得一塌糊涂。吕蒙率军到浔阳后,把士兵们藏在船舱里,让身穿白色休闲服的人摇橹,装成商船,关羽设在江边的哨卡都没发觉,全部遭到偷袭,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傅士仁和糜芳在南郡投降了,这俩哥们儿由于给关羽供给军资不及时,关羽说要治罪,结果导致他们先投降了。

吕蒙攻入江陵,把囚禁的于禁释放出来,对关羽家属加以厚待。其他财务仓库一律没动,等待孙权前来处理。

倒霉催的关羽听说南郡被占,立马撤军南下。曹军将领们想追击关羽,爽一把,但赵俨劝住大家,说,把关羽打垮了,孙权势力就会上涨,必为后患,还是让关羽回去和孙权互相抵消力量吧,相信这也是曹公的意思。

曹仁和徐晃都同意赵俨的看法,没有追击,果然不久曹操就派特使过来,吩咐不要追赶关羽。

可叹盖世英雄关羽,这一路撤退回来,人马尽散。因为途中关羽担心大本营中家人情况,因此不断派特使往江陵探听消息,和吕蒙谈判。吕蒙非常老练,每次都让特使到城中各处看到安宁的情况。特使回到营中,将这些消息告诉军士们,在得知家属无恙后,斗志消散,很多人都投奔江陵。关羽军团几乎溃散。

关羽自知势穷,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但是士兵都溃散了,这孤城怎么保呀?孙权派使者劝他投降,关羽假装答应,立假人于城墙上,自己带着少数亲信,由小路逃跑。孙权派朱然和潘璋军队进行地毯式搜捕,终于擒获关羽及其干儿子关平。孙权劝他投降,关羽非但不肯,而且破口大骂,孙权只好将关羽斩了,时年五十八岁,给后人留下“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的故事。

把关羽斩了,这是轰动天下的大事。孙权深感问题严重,就把首级献给曹操,假意是自己奉曹操之命杀的。并且主动上书给曹操,自愿称臣,劝说曹操做皇帝。曹操把孙权的信给大臣们看,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呢!

吕蒙再过不久就真的因病死了。公元222年,为给关羽报仇和夺回荆州,刘备亲率十万大军,进攻东吴。资历甚浅的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率军五万抵挡蜀军。他先是坚守不出,直待蜀军疲惫,才在猇亭决战。他利用火攻,大破蜀军四十余营,蜀军死伤惨重,刘备大败而逃,不久在白帝城悲愤而死。经此一战,陆逊声名大振,那些战前根本不服的东吴老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陆逊也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公元228年,魏国大司马曹休率军攻吴,书生陆逊再次披挂上阵。他指挥吴军三路并进,果敢地冲击了曹休的伏兵,接着尽力追击,取得了石亭之战的辉煌胜利。曹休回国后,忧郁而死。陆逊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非凡才能!他在吴国的官位也步步高升,直至丞相。

关羽、刘备和曹休——这三位驰骋疆场的老将,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会被陆逊这个黄口孺子所败,并在败后不久身亡。看来轻敌确是兵家大忌,而以书生的身份伪装自己,则是陆逊的绝招!从智取荆州时的“假痴不癫”,到猇亭之战时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直至石亭之战中的“迅捷冲击”,闷骚的陆逊的军事指挥艺术可谓出神入化。可以看到,军事艺术中最重要的当数谋略。只要具有真正的军事才能,“书生拜将”又何妨呢?

封公称王:曹操不想篡汉

如果我们只理解曹操军事狂人的一面,那就太片面了。在他自认为自己是军事天才的同时,更放在心上的是政治家身份。他这么不辞辛劳地打诸侯,争地盘,不只是军人的天职或者爱好,而是一种军政互济的行为。每打一次胜仗回来,他就会让皇帝给自己官加一等,爵位再高一级,军事成绩永远是政治加分的资本,要不然凭空给自己当大得不像话的官他自己也不好意思。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他要建立起一个大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姓曹。

他的政治野心,我们且从当丞相说起。

曹操在208年完全平定北方后,让皇帝给自己封个丞相当,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曹丞相。这个丞相有什么了不起呢?这个丞相是在废除三公的基础上设立起来的,也就是废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设立丞相、御史大夫。丞相由曹操自己来担任,把三公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了,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没有议会监督否决的特殊身份。既然权力自己一把抓了,那么设立这个看起来是分流权力的御史大夫有何用意?

通过御史大夫的行为我们才能知道曹操的用意。

公元208年9月,曹操任命郗虑为御史大夫。郗虑做的官很大,但记载的事件很少,史书上记载他在职期间只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上任后第六天,杀孔融。孔融这个人虽然是孔子的后代,但是个愤青,在言论上老跟曹操对着干,这又不是连总统都可以骂的民主社会,屡次这么干肯定找死。曹丕将甄氏收为老婆,他就作文章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进行冷嘲热讽;曹操下令禁酒,他就说尧不饮千盅酒就不能成为圣人呀,纣王因为好色而亡国,现在怎么不把婚姻给禁止掉呢!种种言论,是对是错无法评断,但都是冲着曹操去的。在多元社会,有这种人活着的空间;在独裁社会,没法容忍,郗虑早看出曹操对他不满,更何况郗虑自己跟他积怨颇深,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去搜集他的历史罪证,把他给办了。办了之后,扼杀人才呀,影响很不好,曹操特意发文通告,说这个人败坏伦理,死有余辜,他居然敢说做人不必有孝道,认为子女只不过是父母寻欢作乐后的后遗症,所以父母儿女没那么亲,这是反动言论,他早该死了!

第二件事,是在公元213年,郗虑借天子的名义,为曹操晋爵魏公履行正式手续。

第三件事,关于处理意图谋杀曹操的刑事案件。之前,车骑将军董承意图谋杀曹操泄露后,连罪到女儿董贵人,献帝以董贵人有身孕请求赦免,曹操不答应,还是残忍地杀掉了孕妇。

伏皇后看在眼里,心怀恐惧,给父亲伏完一封密信,讲述曹操残忍之状,要他有机会谋杀曹操。直到伏完寿终正寝的时候,谋杀还是不能执行。哪知道他死了五年后,秘密泄露,祸害留给女儿。公元214年,郗虑和华歆去宫里执行对伏皇后的惩罚,废掉皇后,关闭到一个房间里活活饿死;诛杀全族,还连罪杀了两个皇子。华歆把伏皇后从壁橱后面揪出来,皇后乱发赤脚走过献帝和郗虑面前,哭道,皇上,我们再也不能活着见面了!献帝凄恻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能保多久呀!

此情此景,人间最惨!

献帝回头对郗虑哭叹道,郗公呀,人世间怎么会发生这么无奈的事呀!郗虑无动于衷。他听曹操的,不能同情没有权力的傀儡,即便傀儡是皇帝。

伏皇后谋杀曹操主要是想挽救即将被篡夺的汉王朝,但一个弱女子,还是无法实现要远远超出其能力的理想,因而死在比自己懦弱一万倍的丈夫之前。她死的时候年约四十岁,距离制定除曹计划已有十四年,死后被后人归入烈女榜中。

由此可以看出,郗虑这个御史大夫,只是为曹操执行一些特殊的高级使命而已,根本不可能分流或者监督曹操的权力。

从曹丞相开始,他把军权和政权完全收入囊中,名副其实的全国实力第一人!

公元211年,曹丕被封为副丞相。

这是曹操扩大和延续政治权力的表现。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第一,加强曹姓的实权,也加强对汉献帝的控制;第二,他出门征战的时候,曹丕可以名正言顺地统领百官,保证不出乱子;第三,差不多把曹丕当接班人了,让他锻炼实践能力吧!

公元212年春天曹操平定关中回来后,献帝又不得不给他表示。送给他什么好呢?给他一个汉朝开国丞相萧何的待遇:可以带剑上殿,不必给皇帝行低头礼,等等。

这下曹操更张狂得不得了,上朝说事直接吆喝,献帝只有点头的份儿。有一回,这个老实巴交的皇帝终于受不了了,跟曹操说,如果你还当我是皇帝,就给我点尊重;如果你认为我是废人,我就把位子让给你算了!

曹操没想到这个软弱的人发出这么坚决悲怆的声音,大惊失色,伏地请罪,被士兵扶出大殿,汗流浃背。

为什么这么害怕呢?要是皇帝生猛一点,完全可以因为曹操的不礼貌而当场设伏兵砍了,砍得名正言顺而且大快人心,更何况当时朝廷想杀曹操的人多了去了。曹操想起历史上诸多权臣都是被皇帝或者外戚在这种场面下搞定的,能不后怕吗?

这件事加速了他的更大的野心——建立自己的魏国。这样就没必要在形式上跟皇帝商量国家大计了!

于是在这年十月,以心腹董昭为首的一批官员,联名建议,强烈要求曹操由丞相晋爵为魏国公,加九锡。丞相还是属于皇帝臣僚,但魏国公则享有独立的政治权力,自立门户了。九锡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是天子给功勋卓越的大臣的九类赏赐,实际上获得九锡的大臣,离篡位就不远了,是取而代之的最后一级台阶。

董昭的建议书这么写的: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臣子,从来没有像明公你这么劳苦功高的了;而像你这样建立不朽伟绩的人,也绝不可能永远做臣子。但是你为了保持名节,永远以大臣的身份低调下去,我们看不下去了,很有意见。你必须建立自己的王国,才能和你的能力相匹配呀!

遗憾的是,在曹操集团中居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是他的铁杆心腹,荀彧。

荀彧力劝曹操说,曹公你当年奉戴天子兴起义兵,目的是匡扶社稷,安定天下,如今做人应该更厚道,玩这一套很没意思!

荀 一直以来跟曹操穿一条裤子,不论内政外交都是曹操最得力的助手,为什么在节骨眼上如此坚决反对呢?因为荀彧是儒家的知识分子,有原则的,我可以为你鞠躬尽瘁,但是你要篡位,对不起,颠倒纲常遗臭万年的事我坚决反对,这是立场问题!

封魏国公之事暂时搁浅。

不久曹操南征孙权,给荀彧一份文件,邀请他到谯县劳军慰问。这一来,就回不去了,免除他的尚书令职务,别回许都了,首都的职务由荀攸替代了。曹操大军向濡须口进发,荀彧借口旧病复发,留在寿春,这对昔日的亲密搭档关系破裂。

曹操使出了一招:派人给荀彧送了一盒珍贵食品。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盒子里空空如也。聪明绝顶的荀彧马上明白曹操的用意,悲伤和自尊让他拿起一瓶毒药,义无反顾地吞了下去。

时年五十岁!

曹操的意思是,荀彧兄,你对我已经没用了,如锦绣空盒而已。

在前线的曹操听到噩耗,虽然他有一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割舍任何情感的心,但他毕竟是一种有泪腺的动物,所以也生出些后悔之情,下令厚葬荀 ,重用他的后人。

拔了这颗钉子,封公的好戏终于在第二年五月上演,曹操是导演和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封公的策命以皇帝的名义发给曹操,曹操非常谦虚,按照套路谦让了两次,其他的演员比如荀攸、钟繇、程昱等三十多个演技派,联名上书,说求求你啦曹公,这些个荣誉远远抵不上你的功劳,你就收下吧!曹操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接受,使得这场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这是有文化的人玩的把戏。曹丞相摇身变成魏国公,赐九锡。

曹操这一手开了个恶劣的先河,被后代很多篡位逼禅者效仿,比如晋、宋、齐、梁、陈、隋等,都是把曹操当成祖师爷、自导自演来开国的。曹操为奸雄,以此为最奸!

有了房子,赶紧装修吧。曹操加紧魏国机构的建立,在邺城修建魏的社稷宗庙,设立各级行政长官,把汉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直接变成魏官,导致有的人既是汉官又是魏官,也算千古奇观。总之,把汉政府彻底架空,政治中心由许都转向邺城。

这个做法现在还很流行。成立新公司后,把原公司的人才挖过来,挖墙脚比重新培养人才要省事得多。

不过群众的眼睛是贼亮的。曹操私自建国,朝野震动,百姓哗然,天下人自然不平。面对口水滔滔,曹操又下了一招不按套路的棋子:居然把三个女儿打包,一块儿嫁给汉献帝当老婆。

第一,他在受封的答谢词里说,我要报答献帝给我的厚恩呀。这不来了吗,我把三个女儿一股脑儿给你,世界上找不到比我更慷慨的人吧!我还是很重视你和你的汉王朝,以此来平息天下人的情绪!第二呢,也可以更有效地监视皇帝,总之皇帝以后是不能策划谋杀案了!

此时的曹操,根本没有资格批判孔融的父母儿女论。因为他的女儿不仅是寻欢作乐的产物,而且是他可以随便送人的礼物。

建立魏国之后,追求永无止境的曹操还在不懈努力,再往上的一个目标是,魏王。

魏公和魏王有何区别呢?

魏王有以下特权:一、出入有天子的规格,包括有天子旗号、仪仗队、銮驾,所到之处,可以实行戒严,断绝行人;二、上班戴的帽子有十二条玉串,这种帽子全国绝版,本来只有一顶,现在发展到全国有两顶了;三、车辆配备,达到顶级,是世界著名的品牌,叫金根车,由六匹马做发动机,设五个副车,非常适合家族旅行,也是天子级别。

那么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曹操由魏公晋爵到魏王,也就是从实际权力到外在形式,都达到天子的级别了。作为一个人追求的权力巅峰,他已经到达了。

他口口声声说绝对不篡汉,实际上已经篡了,给汉献帝一个空壳政府。而曹操恰恰用这个空壳政府,来维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口碑:我对汉朝是忠诚的,根本没有想把它废掉的意思!

那么曹操为什么最后没有废掉汉献帝,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第一人呢?

猜测一,曹操当上魏王已经六十二岁了,这时距离他离开人世只有四年时间。这四年时间内,也许他觉得时机不成熟。假如让他再多活几年,也许就动手了。

那么时机不成熟表现在哪里呢?首先他在公共场合说了N次不敢篡汉,自己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食言,天下的舆论还是要顾及的。其次,如果废汉自立,那么自然也承认了孙权、刘备两个独立政权称帝的合法性,有点替他人做嫁衣裳,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倒成全了两个小子。

猜测二,也许他有生之年根本就不敢称帝。他从小当汉朝的官员,受汉朝的恩禄,跟汉朝翻脸也许是他的底线和禁区。

也许他早已经计划,这最后一枪留给曹丕来放,曹丕当了皇帝最后还不是也要给自己一个太上皇的谥号吗?自己呢,还是留点文明的形象给世人吧!这叫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呀!

事实证明,曹丕是值得信赖的,在翻脸这种事情上继承乃父遗风。曹操死后,曹丕只用几个月时间,就顺利逼汉献帝禅位了,这是后话!

那么,在曹操个人权位抵达巅峰的同时,他也免不了对老战友老伙伴下毒手。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直到伟大领袖时代我们还能看见。一种普遍的解释叫兔死狗烹,难道仅仅如此吗?我认为不只是,它必然深藏于人性缺陷的共性!

首先从逼死崔琰这事说起。崔琰是东汉名士,威望很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相貌威严,一脸正气,连曹操见了都慑服,所以曹操让他冒充自己接见匈奴使者;第二是非常正直,胸怀坦荡。晚年曹操为立曹丕还是曹植为太子想破了头皮,请百官不记名投票为参考。崔琰说,我不用投票了,直说吧,自古以来春秋大义,都是立嗣长子,更何况曹丕聪明孝顺,懂得仁义,没有理由不由他继承。

曹操一听这个意见,颇为出乎意料。因为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所以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公无私,升官中尉。

那么这样一个里外都没有毛病、不知道坏事怎么干的人,曹操有什么理由,又为何要除掉他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曹操做了魏王之后,身边围了一大圈马屁精,让稍微有品的人看了都恶心。有个叫杨训的,写了篇“歌德派”奏章,把曹操夸成一朵花。要知道曹操把自己导演成魏王,本来很多人是看不过去的。杨训的这种媚骨行径自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说他为了迎合权势,尾巴摇得跟狗似的。接着话题又连坐到崔琰,因为崔琰担任人事聘用的职务,是他把杨训推荐给曹操的。所以这些人就认为,崔琰推举了一个马屁精,实在失职呀。

崔琰便让杨训把奏章拿来看看,给杨训写了一封短信,原文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这个短信的意思很模糊,确切意思史家有争议。直接翻译是:看了奏章了,事情还是蛮不错的嘛。时间呀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三国志》陈寿猜测意思是,那些议论是非的人,评判事情不能心平气和、合情合理。那么就可以解释为,我看了奏章了,写得还不错,不算离谱。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平息之后,大家对你的认识也会改变的。

但是,就是这封模棱两可的信,要了崔琰的命。

有忠诚的同志到曹操那边去告密,说崔琰发短信诽谤你。曹操是这样理解短信的:看了奏章,你所歌颂曹操的那些事情还算不错嘛!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天时总是会变的,好事不会总落一个人头上的。

这是鄙人这么添油加醋把意思说明白,曹操基本上是往这个意思的倾向去理解,所以非常生气。他从“耳”字做文章,说常言道“生女耳”,这个“耳”通常是贬义,有不值一提的味道,居然敢加在我的事情后面;而“会当有变时”更是有不良指意,对我太无礼了!

于是曹氏文字狱来了,判崔琰髡刑,也就是剃了阴阳头,关进监狱去。曹操的本意是要崔琰自我了断。但崔琰心思没有荀彧那么细微敏感,他是光明磊落的人,照样在监狱里接待朋友,大声谈笑!曹操只好派狱卒去把意思挑明了,哥们儿,其实我是要你死的。

崔琰道,原来这个意思,不早说!伸手从狱卒手里接过钢刀,抹了自己的脖子!

崔琰对待死亡的潇洒姿态跟他的学识气质有关系。总体而言,他是两汉世家向魏晋士人的过渡人物,兼具两者气质。世家子弟学的是儒家经学,而后来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士人学的是老庄玄学,经学向玄学的过渡正是人物品评。崔琰承前启后,是品评人物的专家,着重人物气质。晚年的他,以经学治国,以玄学处世,内心清白孤傲,言语磊落不羁,对于曹操的腹诽罪名,不屑争辩,从容赴死,魏晋风骨卓然已成,倒显出老曹操之猥琐!

对于崔琰的直接死因,一说曹操本来对他的刚直、威重心存忌惮;另外,曹操当了魏王后内心很虚弱,风吹草动都觉得人家反对他,所以怀疑崔琰讽刺和破坏他当魏王这事,崔琰就成为绊脚石,不得不除。

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继续死吧,下一个轮到崔琰的人事部同事毛玠。

崔琰被迫自杀后,毛玠非常郁闷,可是连发牢骚都不行。曹操的特务人员通过侦察,马上整理出犯罪记录:毛玠外出,看到了因造反被处墨刑的犯人,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没收为官家奴婢,就发牢骚说:老天长期不下雨,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谁也惹不得的曹操又发火了,将毛玠拘捕下狱。毛玠长期是曹操的心腹大臣,曹操说,毛玠太不像话了,为死去的朋友抱怨,而损害我们君臣的恩情,真叫我忍无可忍呀!

当时桓阶、和洽两个铁哥们儿死命相劝,总算救了毛玠小命,但活罪难饶,毛玠被罢免了官职,后来死在家里。死了以后曹操放心了,展现出慷慨的一面,赐给他棺材、随葬器物和钱帛,在九泉之下去好好过日子吧,别在人间碍我事了!

再下一个,轮到娄圭,这个文武双全的人有时候连曹操都自愧弗如,破马超就是听了他的计谋。但他功劳越大,就死得越冤。他只是在曹操父子出游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家父子如今过得真爽呀!就被曹操以腹诽之罪诛杀了。

当然被杀或者差点被杀的人不止这么几个。

猜疑,此时在老曹操身上表现得登峰造极。如此警惕舆论,可见曹操的内心之虚弱,任何一个禁锢舆论的时代都是虚弱的。曹操的虚弱来源于他强大的内心也不能承受魏王爵位之重!他用诛杀封口来克制内心的不安。

杀人肯定是不对的,曹操断断续续杀掉一批名士,成为他一生中重大罪证。直接原因来说,这些人有几种不同的死法。如孔融、祢衡、边让,都是愤青型的名士,嘴巴不饶人,算是死于名士文化;荀彧忠汉不忠魏,兔死狗烹,死于政治需要;杨修死于干涉太子继承问题以及度主心思的爱好;许攸则死于轻狂,他自以为有功,对曹操很不尊重,整天叫曹操的小名,见了人老是吹嘘,说曹操要是没有我哪有今天呀,最后终于被曹操搞掉。而崔琰、娄圭则死于猜疑。

而我认为,这些名士的死,还跟曹操不是名士阶层有关系。曹操的出身那么不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名士阶层的鄙视,自己只能跟孙子似的结交人家,请求给予评价,请求也混到名士圈子玩一玩。名士属于精英知识分子阶层,曹操一辈子也没有进入这个阶层,他对知识分子是有恨的。这个恨的种子埋在心里,成为诛杀这些人的潜意识的动力。更何况这些名士大多出身于世家,在文化上的口碑远远要高于曹操,他们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在得到曹操的赞赏的同时,也让曹操吃了不少醋。

文化是有阶级的,阶级是有恨的。

曹操晚年的杀熟与壮年时期的疯狂搜刮人才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虽然每个诸侯都有求贤爱贤之名,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很不一样。其中应该以曹操的《求贤令》最狠。怎么狠呢?他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华,可以忽略道德。这是一枚离经叛道的炸弹,因为从汉光武帝以来,一直是以德行为标准、以清议为手段来推举人才的。曹操说,德才兼备的,那当然最好,但是“有才无德”那也是宝贝,现在就希望姜太公这样的人才不要闲在河边钓鱼。

其实这一方针,就是放到现在社会,也是被卫道者反对的。以德治国是中华民族一向的传统,有才华但不听话的人早晚是要被弄死的。

曹操这一手,我觉得有特殊原因。

首先,跟他出身有关系,他一宦官的孙子,进入不了士人阶层的,后来赖着脸皮要人推荐才有了口碑,所以他倒是没有什么门第观念,跟什么出身的人都能混得来。所以只要你有才能,他才不会因为你老爹是捡垃圾的而鄙视你拒绝你。

其次,至于道德,他内心基本上也没什么道德要求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在他人看来道德不及格的人,小时候当混世魔王,长大了搞别人老婆,更不会以道德去要求别人。在他的军事生涯中,道德跟抹布一样,他犯不着理这个。而且,在实践中,他发现有些被推荐的道德口碑特好的人,比如说争着替别人去死呀什么的,实际上工作能力很差。所以,他要求地方长官推荐人才,一定要是能够担负起任务的人,别找花架子。后来兖州一带由于军事需要,他便废除了文人当地方长官的传统,改成武将来担任,不按套路,非常务实。

再次,东汉末年以道德气节来品评人才,其实已经转变成以家世背景来衡量了,高干子弟优势太大,这显然已经非常不科学,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选拔,曹操必须革命!

最后,各个诸侯都在搜刮人才,等米下锅呢。你不狠点别人都抢光了,人才市场又不是你家开的。

所以在实际笼络人才时,曹操做得蛮到位,也有赤脚迎接许攸的场面,那是急着用人呀!刘备的三顾茅庐虽然更狠,那时因为更急,整个集团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大脑,就跟汽车没油似的,怎么干大事呀?还算刘备运气好,一搂一个准,把国际级的策划大师诸葛亮给搂上了。要是运气不好,总搂些靠嘴皮混饭吃的家伙耽误时间,那历史估计得重写。而出身于世家的袁绍绝对不可能这样,他骨子的高贵里不会让他这么做,他三顾茅坑也不会去三顾茅庐。而刘表等虽然有虚怀,但自己不够强硬,不会用人,那没辙。跟袁绍一样,人才放在手里烂掉的,也是多了去了。

因此,对人才的搜罗,曹操采用的政策最狠,影响范围最大。人才拿来,主要是用,他懂得用,也用得狠。用完了,没什么用了,甚至起反作用了,可以当垃圾倒掉,荀彧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时常有强烈感情表现的曹操,其实是不讲感情的,翻脸的本事天下第一,因为在他心目中,实用主义才是第一。虽然后世认为刘备很会表演感情戏,虚伪什么的,但他绝对比曹操有感情,所以他有兄弟,会为关羽倾全力报仇。但曹操身边没有兄弟级别的人,他总是高高在上,跟他征战多年的堂兄弟们,永远不会是他的兄弟,只会是他的下属。

而也正是曹操的无情,造就了他登峰造极的事业;而也正是刘备的有情,气急败坏地找东吴算账,造就了白帝城托孤的悲惨晚景。

人生总是顾此失彼的,有时候你值得赞扬的,恰恰也是值得批评的,就看你活着是为什么!为哥们儿?为女人?为爱情?为事业?为欲望?为原则?为国家?为自己?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有所托、死得其所的人,这条命算值得。

曹操招揽的人才各式各样,打架的、管理的、算计的、耍嘴皮子的,五花八门,对国家任何部门有用的都来。最牛逼的是,他居然招揽了一批文学人才,开创了一个繁荣的建安文学时代。为什么这是最牛逼的?你想想,王侯霸业成枯骨,只能一时牛,而建安遗风流芳百世,是个能跟唐代对抗的诗歌时代,能不牛吗?

曹操自己是个非常热情的文学青年,白天打仗晚上写诗,对文学人才的招揽非常热心。一般来说,帝王将相对文学人才的拉拢,主要是御用,比如说春节晚会呀、庆功会呀,写写歌词,歌颂帝王什么的,内容超不出宫廷范畴,属于没有生命力的文学。而曹操没这么干,他的文学组织有点文学社的味道,我们姑且叫它“建安文学社”。这些文人呢,还是当你的官,但曹操不时会有沙龙性质的聚会,大家喝着酒大秀文学才华,放开写,没必要跟我拍马屁。

他的政策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软件硬件一起抓。历代没有一个王侯军阀能够做到这份儿上。

建安文学社成员众多,其中“三曹”是核心代表,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聚集在父子周围的,以“建安七子”为代表,他们是:鲁国孔融、陈留阮 、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 、汝南应 、东平刘桢。“建安七子”是曹丕列举推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祢衡、繁钦、缪袭、应琚、左延年、杨修、吴质、杜挚、蔡文姬等,这是一个才华鼎盛的时代。

而历代写诗歌的人多了去了,雍正皇帝一辈子写了几万首诗,建安文学何以能与盛唐一起位列中国诗歌的两大高潮?我们以成就最高的曹操来说。

曹操在文学上的革命,不亚于在政治上的革命。他的口语诗写作建立了建安风骨。汉朝的主要文学体裁是汉赋,它是一种诗体,也是一种文体,以铺陈渲染为手段,不过后来发展到堆砌辞藻、用生字僻字来哗众取宠的变态阶段,这是一种无法表达当下现场的文字游戏。而汉代的乐府诗,主要是宫廷的歌词,很多都没有作者,没有什么牛作,归为音乐类倒合适。

曹操一出手就革了汉赋的命,他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口语化,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一时间一种崭新的文学气象横空出世。请看他年轻时代写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种跟大白话一样的口语诗肯定为骈赋诗人所看不起。实际上,他恢复了《诗经》有事说事没事别呻吟的传统,以时代现场诗人的身份,让汉语的魅力出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这一代的文学是以“建安风骨”傲立于世的,这个“骨”非常重要。如果说之前的汉赋只剩下一堆肉或者一堆华丽的衣服的话,那么是建安诗歌让骨头立起来的。“骨”既指的是诗歌中实在的内容,又指的是一种有穿透力的思考,气势很足,那是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质。

五言诗结构短促,接近口语,能够随心所欲写。而四言诗结构平稳,比较文雅,曹操即便是乐府四言诗,也能非常充盈,毫不空虚,因为他对人生的感悟是如此庞大而充实。比如《短歌行》。

因此唐初的陈子昂希望能获得“汉魏风骨”,李白称“蓬莱文章建安骨”。曹操诗歌的现场感、穿透力、人生感,以及信手拈来的口语感,使他成为建立起风骨的第一人。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由汉中撤军到洛阳,不幸得了急病。

曹操身体素质还算不错,但是一直有偏头疼,没法治疗好。他的一生在紧张、放纵、压力和高密度的思考中度过,头不疼倒是奇怪。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曾经被叫来给曹操治头疼。华佗是针灸行家,一回两回有点效果,可是没法根治。曹操老叫,简直要让华佗成为私人医生。华佗是谁呀,是很专业的、心怀天下疾苦的名医,怎么肯给你当私人医生呢?叫烦了,他就告假回到家乡去。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搞死了。

其他医生更没有办法。

几天后,病情恶化,甚至出现了幻觉,曹操知道自己不行了。正月二十二日,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抱着幼小的女儿,指着最小的儿子,流着泪对守护在他身边的四个儿子说,这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了!说罢,死去。时年六十六岁。

英雄一世,他再也不能保护任何人了,他也只能托付了!

曹操死前留有《遗令》,对自己死后的事情想得很细,可以最后一次窥见此人的内心。

主要有几点:

第一,死后穿准备好的时令服装。意思是不要再做隆重的寿衣,更不要汉时王侯那样穿金缕玉衣。

第二,不准以金玉珠宝陪葬。这一招特牛,导致后世的盗墓者对他很失望。不知有多少帝王陵墓被盗掘,而他曹操能够安然于地下长眠。

第三,丧礼适度。百官在殿上只要哭十五声就可以了,葬礼完毕后就可以脱下丧服,该上班的上班!

第四,儿子们只要在铜雀台上遥拜墓地即可。

第五,最后记录些细事很可笑。留下来的香料,可以分给诸位夫人,妾妃可以学习做鞋,将来以卖鞋为生……

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务实的男人,一个琐碎的男人,一个细腻的男人。靠,这也是曹操!

综观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任何一个模子都很难对号入座。

你是伟大的诗人,却不属于知识分子!

你是盖世英雄,却婆婆妈妈!

你感怀白骨露于野,却杀人如麻!

你老病不治,却精力旺盛!

你豪爽无边,却奸相毕露!

你一生释放出来的,是无限的热情!

你对事业疯狂地投入!

你好色起来不要命!

你活得务实,死得真实!

你不会永垂不朽!

你的热情永垂,身与名俱朽!

因为做一名流芳百世的神坛英雄,你压根没想!

你只是一名神奇的混混!

是中国文化开放时代的绝版怪胎!

你,本是绝代奸雄,

你不想平反,也没什么好平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