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在安化育婿的八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在安化育婿的八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安化育婿的八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上京会试落第后,他如约来到南京拜谒陶澎。此外,陶澎想到自己年事已老,将入花甲之年,拟将儿子陶桄和家务都全盘托付于左宗棠。于是,左宗棠更坚定地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再次拒绝了陶澎的提议。但一年后,陶澎果然病重,并不久于世,他把左宗棠叫到病床前,再次提出这门亲事和托管家务,教养自己儿子的事情。而这,都是陶澎对于只有几面之交的左宗棠临终重托的使命。

安化育婿的八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上京会试落第后,他如约来到南京拜谒陶澎。这一次,陶澎一点都不在乎左宗棠的落第,反而对他更加热情和打自内心地喜欢。他留左宗棠在府上住了几天,并且在公务暇余即来和左宗棠交谈阔论,那几天,左宗棠过得好不快活,以致可以暂时消解他落第的失落情绪。

临别时,陶澎提议和左宗棠结为亲家,想让自己的儿子陶桄做左宗棠的女婿,他看中了左宗棠的长女左孝瑜。陶桄虚岁只比左孝瑜年长一岁,两人相配甚好。不过,左宗棠一口婉拒了,认为不敢高攀。倒是陶澎听后哈哈一笑,他说,假以时日,你的功名成就定高于我,到那时就是我高攀你了呢。此外,陶澎想到自己年事已老,将入花甲之年,拟将儿子陶桄和家务都全盘托付于左宗棠。左宗棠心中一惊,这断不能应允啊,陶澎是名满天下的大功臣,自己只是一介穷教书匠,这样一来岂不是让人说笑话?于是,左宗棠更坚定地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再次拒绝了陶澎的提议。陶澎只好作罢,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但一年后,陶澎果然病重,并不久于世,他把左宗棠叫到病床前,再次提出这门亲事和托管家务,教养自己儿子的事情。这样左宗棠很难为情。左宗棠的老师贺熙龄知道后,还特地为此写信劝告左宗棠,希望他不要辜负陶澎的期望,不要让陶家孤儿寡母在家乡受人欺凌。为此,左宗棠再也不坚持所谓的门第之见,而应允了这门亲事,并于1840年开始了他长达8年的育婿和沉潜读书的年岁。

有趣的是,与陶澎选媳妇一样,贺长龄临终前也要选左宗棠为亲家,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长子左孝威。左宗棠原本都并不答应这两桩婚事的,不是因为亲家不好,反而是因为太好了,自觉高攀不上,心中愧疚。然而,他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更不愿违抗师命,因此,面对自己的知己和恩师的临终托命,他哪还能推辞呢?当然,从现实的角度看,尚且身无半点功名的左宗棠定下了这两家大亲家,对他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陶、贺两家争做左宗棠的亲家,正如周家王太夫人挑选穷女婿左宗棠一样,都成为历史的一段段佳话。而周家、陶家和贺家,都成为左宗棠人生前进道路的助力器,让他渡过一次次难关。贺氏兄弟的忘年之交和师恩,让他不管在学识还是志向上,都有了非凡的进步;陶澎一面订交,临终托孤,更让他有了更大的声名和脱离周家自购田宅的能力。从此,顶天立地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丈夫和父亲,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

左宗棠是从1840年开始受陶澎遗命到其老家安化小淹教育女婿陶桄的。而在出发前一年,他辞去了醴陵渌江书院山长的职务,来到长沙二兄家,专研农事。虽然自己名下已无一寸土地,但在会试落第返乡途中,他购置了许多农学的书籍,心想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可以自己写一部关于农学的书,让自己的亲友能够更好地耕种,获得更大的收成。而这一想法和这一年的努力,也让他三年后到柳庄购田宅实验打下了理论基础。(www.guayunfan.com)在二兄左宗植家,他大概住了一年,除了专心农事之外,更在二兄空暇之余与之辩论时事,常常兄弟各持己见,辩至天明亦未自知。后来接到恩师贺熙龄的书信和劝告,他才动身前往安化小淹,历时8年专心教书育人和研习陶澎毕生所藏书籍要典。

其实,左宗棠在陶家的身份,不仅是教师,更是陶桄的未来岳父,同时还是陶家孤儿寡母的管家。而这,都是陶澎对于只有几面之交的左宗棠临终重托的使命。虽则仅见过几面,也不过三五日时间,但是两人“一见倾心”,互相敬仰,已至神交的境地,胜似数十年友谊。因此,陶澎可以很放心地把家业和遗孀、儿子交给左宗棠照顾,左宗棠也很信任陶澎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辜负他的遗命。

陶澎亡故后,遗孀和遗孤从任所返回安化小淹老家。初回,乡里人欺他们是孤儿寡母,以为有利可图,想瓜分陶家的财产。幸好有贺熙龄和左宗棠的倾心相助,陶家才自此和邻里相安无事。原来,贺熙龄和左宗棠认为乡邻本非大恶之辈,只是因为贫穷,一时鬼迷心窍,遂想到欺负他们孤寡。两人两相合计之下,劝慰陶夫人散发一些家财给穷乡里,并为乡里做些善事,多行资助之举。这样一来,众人受其惠,又感其恩,便不再起歪念。而在处理了这一次危机之后,左宗棠便能在安心教育未来女婿陶桄的空暇,到陶家的藏书阁中一览所藏。

陶澎曾语重心长地叮嘱左宗棠,千万不要为名利所累,从而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才华,应该发挥自己所能为江山社稷做些更实际的事情。陶澎的叮嘱,和贺长龄的意思一样,他们都看到了左宗棠的无量前途和掩藏不住的光耀才华。左宗棠自己也明白,鸿鹄之志,焉是麻雀之窝能够安置得下的!

因此,虽然已年近而立之年,即将步入男人此生事业的开创期,但是左宗棠似乎停下了追逐功名利禄的脚步,一面安心教书育婿,一面翻阅陶澎的书信、奏章和其他书籍。这其中,比如《皇朝经世文编》,是魏源编撰的关于财务、军事和公共工程的专著,里边涉及最新的当朝资讯和一些议论,左宗棠研习后深感担忧。史称魏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的思想充分吸收了西方先进思想有益之处,又结合国情刊发议论和提出可行性建议,这对左宗棠的思想完善又进一步供给了养分。

从十七八岁结识贺长龄,在他家藏书阁借阅书籍一年,而后又从师贺熙龄于长沙城南书院,再到后来遇乡试主考官徐法绩,到最后神交陶澎,8年大量阅读研究关乎军事、地理、外交清朝律法等著作,在这10余年间,左宗棠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大的知识储备和定志阶段。虽然科场坎坷不顺,功名未得,但是忧国忧民、收复边疆等想法,早已深入其心。在许多道友都已登上官途或者仍旧不懈于失意科场中时,左宗棠已经跨出踏实而非凡的一步。厚积薄发,以俟良机,他深谙此道。

一路坎坷,又一路遇贵人相助,左宗棠十分感恩周家、贺氏兄弟以及陶澎等人的相助相扶,让他在最失意的考取功名的道路上还能奋发向前,不忘大志。8年里,他似乎暂别了外面的世界,专心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孩子以及幼小的女婿。看着陶桄一天天长大,更一天天增长学识逐渐成才,左宗棠觉得自己终于还算是对得起知交陶澎的嘱托。而这一切,陶夫人也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1847年,陶桄已经16岁,而左孝瑜也已15,陶夫人便再次提起9年前陶澎的遗愿,希望快点让两人成亲,毕竟这在旧时是最好的完婚年龄。左宗棠仍想推脱,但碍于贺熙龄老师的劝告和知交陶澎的遗命,加上他自身又十分喜爱陶桄这个孩子,最终还是高高兴兴为两个孩子举办了婚礼。

8年的沉潜和艰辛,如今终于开花结果,完成了陶澎的遗愿,左宗棠内心很是开心。在两个孩子结婚之后第二年,陶家就搬到了长沙,而左宗棠此时也不便再坐馆陶家,于是找了长沙徽国朱文公祠设馆授业,女婿陶桄依然跟随他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