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川乡糜岔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糜岔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川乡糜岔小学_会宁校史中川乡糜岔小学校训:幼从师教 奠定基础校风:文明守纪 严谨求实教风: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学风:勤奋好学 自强不息糜岔学校位于会宁县城以南34公里处的糜岔村,由村人何文元创办于1946年,原址在糜岔下庄社,初名“糜岔初级小学”。1946年,糜岔村有识之士何文元先生倡议兴办学校,慷慨捐地,筹措经费,盖了一间教室,并配有桌凳若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六年级毕业率在全乡12所村级小学评比中居高不下。

中川乡糜岔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糜岔小学

校训:幼从师教 奠定基础

校风:文明守纪 严谨求实

教风: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学风:勤奋好学 自强不息(www.guayunfan.com)

糜岔学校位于会宁县城以南34公里处的糜岔村,由村人何文元创办于1946年(民国36年),原址在糜岔下庄社,初名“糜岔初级小学”。解放后,仍称“糜岔初级小学”,设1~4个年级,1968年增设5~6年级,过渡到完全小学,后因原址狭窄,1973年搬迁今址,2000年又扩建维修。学校曾多次在“教育教学”,“植树育人”,“校容校貌建设”等方面被乡树为先进集体。糜岔学校几经挫折,发展缓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六年制学校。

1946年,糜岔村有识之士何文元先生倡议兴办学校,慷慨捐地,筹措经费,盖了一间教室,并配有桌凳若干。至此学校规模初具。当时招收学生10余人,至1960年,担任该校校长者四人。第二任:席宏儒;第三任:胡选德;第四任:王环。学生由十多人发展到四十多人,年级由一个发展到四个。

该校出去的学生,虽然他们大多在外地工作,但念念不忘母校。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关心学校重视家乡教育。何志明同志曾多次给学校捐赠物品。2001年捐赠价值近千余元的少先队鼓乐器及学习用品;2003年捐赠价值近三千余元的课桌凳28套;2006年捐赠价值近三千元的标准篮球架(旧)1付。以表爱校之心。

1961年春,张吉祥仁校长,当时办学经费枯竭,教师月薪不足三十斤杂粮,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家里备课阅作业,暖天,学生在校园内写字,冬天无烤火设施,没有粉笔,师生在河沟里捡几个小白石充当粉笔。艰难困苦的生活培养了师生奋发向上的情操和意志,激发了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作风。从该校毕业的学生,无论上那个学校都名列前茅,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1973年,曾有贾进元,效永祥担任校长(均属原在校民教),他们勤工俭学办学有方,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效果良好,得到全校师生的普遍好评。

1990年,马生林任校长,他上任伊始,励精图治,双管齐下,在积极着手校容校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2002年在乡村多级的大力支持下,修建校墙200米,校门一座,办公室一座(二间)115平方米。厕所36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990年的七八十人发展到最高峰的160人。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六年级毕业率在全乡12所村级小学评比中居高不下。

马生麟同志由于工作认真踏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爱校如家,成绩显著,1996年获县级“优秀教师”、园丁奖,乡级“教育先进工作者”。

综观糜岔学校60多年的发展历史,校址一迁多建,从初小发展到初级小学,除了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外,全体师生也功不可没。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历经曲折,艰苦创业,培养出了数以百计的小学毕业生。既实现了科教兴乡、教育移民,又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撰稿人:马生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