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自造失败后,左李分道扬镳_李鸿章的事迹

自造失败后,左李分道扬镳_李鸿章的事迹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自造失败后,左李分道扬镳_李鸿章的事迹李鸿章主持的江南制造总局试造小型铁甲船,是该局由建造木质兵船向建造铁甲兵船的转变。买来“蚊子船”后,李鸿章立刻调亲信丁汝昌来北洋水师随舰实习。整个甲午海战,李鸿章最低目标就是保护这两艘战舰不被击沉。对于海军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清政府认为,已经负责洋务、北洋20来年的李鸿章是最佳人选。海军衙门成立前一个月,左宗棠病逝。由此,李鸿章成了毋庸置疑的第一疆臣。

自造失败后,左李分道扬镳_李鸿章的事迹

李鸿章主持的江南制造总局试造小型铁甲船,是该局由建造木质兵船向建造铁甲兵船的转变。可惜这一转变未能获得成功,试造的小型铁甲船由于质量问题,始终未能批量生产。之后,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业务便停顿下来。

(1)李鸿章的购买成果

1868年,首艘产品“恬吉”号(后改名为惠吉),1876年,又生产了中国的第一艘铁甲舰“金鸥”号。但自1881年后,造船部分就开始停工。“恬吉”号,排水量600吨,航速9节,船长185英尺(1英尺=0.3048米),宽27英尺2英寸(1英寸=2.54厘米),吃水8英尺,轮机马力392匹。船壳和汽炉系江南制造总局自造。其后,又建造了“操江”号(1869年5月下水)、“测海”号(1869年10月)、“威靖”号(1870年10月)这四艘船的排水量都是600到1000吨,作战能力较弱。

1872年5月,江南制造总局终于建造了一艘排水量达到2800吨的木壳暗轮船,李鸿章认为,这种船在西方列强中虽不是一等船但也属于二等船了。该船轮机马力达到了1800匹马力,配炮20余门。其后,该厂又建造了同级别的“驭远”号(1873年12月)。

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舰应该是铁甲舰,为此,江南制造总局也开始在这方面发力。最终于1876年建造出了“金瓯”号,该船的排水量为300吨,吃水7英尺,轮机马力200匹。然而,这种铁甲船始终没能实行量产。(www.guayunfan.com)

自1876年后,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业务就陷入了停停建建中,共计建造了7艘战舰,总排水量为8740吨。

同期,左宗棠创建的福州船政局则建造了25艘船,总排水量则达到了3万吨左右。

同时,对比日本的发展,虽然早于中国1年建厂,但从总体实力、建造水平上看都不如中国。

李鸿章见自造失败,而世界武器发展技术已经到了铁甲巨舰的阶段,非常着急,便请赫德帮助购买。赫德认为,中国目前没有驾驭这种船的人才,买了也没用,而且,铁甲舰购买成本特别高,因此,建议购买炮艇(中国称之为“蚊子船”)。同时,赫德还向不太懂行的李鸿章推荐说,这种船很便宜,但因为火炮强大,可以对付铁甲舰。李鸿章闻听,立刻请赫德帮助购买。

1879年,清政府花了60万两白银购买了四艘蚊子船,即“龙骧”号、“虎威”号、“飞霆”号、“策电”号。其后,又先后购买了“镇东”号、“镇西”号、“镇南”号、“镇北”号、“镇中”号和“镇边”号等6艘,前后共计10艘,花费150万两白银。

买来“蚊子船”后,李鸿章立刻调亲信丁汝昌来北洋水师随舰实习。

1881年,丁汝昌率领北洋官兵200余人前往英国海军学习之时,又买回了“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轻型巡洋舰,这种舰的主要作用是撞沉铁甲舰。因此,设计有锋利的撞角。同时,也用于侦查、联络功能。购买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近邻日本。因为当时日本已经拥有了“扶桑”号、“比睿”号等二类铁甲舰。

(2)左宗棠的自造成果

左宗棠之所以坚持自造为主,购买为辅,主要是基于自身性格。他认为外国人能行的中国人也能行。买轮虽然可以较快成长但主动性必然操于他手,出了事情人家不卖给你(日后中法战争中,英德等国扣留中国订购的军舰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同时,人家知道你急需就会不断地提高价格,买得越急要价越高。

起初,左宗棠想完全自主研发。1864年,他曾让一个60多岁的老工人,试制了一艘蒸汽船并在西湖上试航,但效果不太理想。由此,左宗棠积极招聘法国人才,希望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逐步自主研发。为此,还与法方签订了合同,要求法方人员必须教会中国人自主技术,这样才能获得高的利益回报。

在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看来,曾国藩和左宗棠的自造要比李鸿章外购更有利于国家。从长远看,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如果具体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外购其实更符合当时的现状。即使是自造,左宗棠所采用的发动机仍然是西方的,因此,其自造的余地非常有限,命运仍然操控在他人之手。

李鸿章的“外购论”则可以让当时的中国在武器上,尽可能快速地缩短与西方的距离。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不在于武器而在于思想。以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主张进行的话,甲午海战时的实力对比将不会那么近(日军战舰将先进许多),中国人对这次败仗的耻辱感就不会那么强。

中法战争之后,英国造“致远”号(85万两)、“靖远”号(17万两)防护巡洋舰,在德国定造“经远”“来远”号(两舰共耗费174万两)装甲巡洋舰。四艘战舰总花费276万两。

同时,又向德国购买了“定远”号、“镇远”号两艘装甲战列舰。当时德国政府为了刺激本国工业、出于与英国竞争的角度考虑,要价不高,但两艘军舰前者花费140万两,后者花费142万两,总计282万两。这两艘7000吨级以上的战列舰,在当时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在亚洲确是顶级军舰。整个甲午海战,李鸿章最低目标就是保护这两艘战舰不被击沉。

(3)船务经费

李鸿章和左宗棠在自建与外购问题上的分歧是始终的,但在经费问题上却也是始终相类似的。

海军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因此,筹款问题便极为重要。李鸿章认为,每年的经费应在500万两以上,各督抚的征收建议主要有:增加关税、开设厂矿、清查厘金、裁减水师(长江水师)和陆军、兴办企业(开煤矿、修铁路)、大力发展工商业(兴商政)、提高税收力度(增加洋税、清查厘金)、裁减政府机构(将湖北、广东、云南3省的巡抚仿照直隶去掉巡抚职位,以总督兼任)、借外债等。

最终,1885年10月12日海军衙门成立,先由北洋水师精炼一支水师做实验之后再扩展到全军。对于海军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清政府认为,已经负责洋务、北洋20来年的李鸿章是最佳人选。但有些人并不这样看,如兵部左侍郎黄体芳就认为他只会“多贻误”。所以,要求曾纪泽负责练兵。结果,慈禧异常恼怒,说黄体芳乱政把他抓了起来。

海军衙门成立前一个月,左宗棠病逝。由此,李鸿章成了毋庸置疑的第一疆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