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大彭国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

大彭国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

时间:2023-05-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大彭国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尧帝钦赐国号,大彭国名正言顺,这给当地百姓以极大的鼓舞。当之无愧地成了大彭国第一任首领和开山人物。当了大彭国首领,自称老彭,百姓尊称他彭祖。大彭国,多么响亮的名字!国名因铜鼓之声而得,彭祖更珍爱这面铜鼓了。彭祖在,鼓声在。大彭国都背依青山,面临获水。通常称为国家,不过指的这个国家的都城而已。这便是原始的大彭国都了。

大彭国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

尧帝钦赐国号,大彭国名正言顺,这给当地百姓以极大的鼓舞。有了国名和酋长,大彭国就在泱泱大水之中正式建立了。

当之无愧地成了大彭国第一任首领和开山人物。当时,人们以国为姓。当了大彭国首领,自称老彭,百姓尊称他彭祖。自感责任重大,以治国安民为己任,遂命名所在之山为大彭山,把散居在各处的百姓召聚起来,在山上山下修建都城了。

大彭国,多么响亮的名字!国名因铜鼓之声而得,彭祖更珍爱这面铜鼓了。他对铜鼓充满无限爱意,经常携带身边,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时时抚摸着,不时擂起鼓槌敲上一通。这面铜鼓也自然而然成了大彭国的镇国之宝。

在大水包围之中,彭祖在山上支起铜鼓,安排青壮年日夜巡防,一旦发现灾情,就鸣鼓示警,组织人力,加强抢险。“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鼓声就是信号,就是命令。无论白天黑夜,百姓一听响起铜鼓声,就知道出了险情,马上操起家什,夺门而出,朝着鼓声响起的地方奔去。

天上弥漫的阴云在鼓声中渐渐散去,连日的大雨在鼓声中慢慢消停,大水在鼓声中渐渐退去。彭祖身背铜鼓,在大彭国到处巡视,走到哪里,鼓声就响到哪里。鼓声不同,也传递出不同的信号。哪里出现险情,“嘭嘭嘭嘭嘭”的鼓声异常急切,那是号召人们立即赶来抢险的信号。遇到疑难问题,急需集思广益,“嘭嘭、嘭”的鼓声响起来了,那是召集阁臣议事,或者青壮年聚会。而一旦取得抗洪抢险的阶段性胜利,或者遇到开心之事,彭祖又怡然自得地擂起铜鼓:“嘭、嘭嘭、嘭、嘭嘭……”鼓声急,预报事情紧急;鼓声缓,节奏慢,是报告平安,庆祝胜利;鼓声半急半缓,则是召集开会,商议大事。(www.guayunfan.com)彭祖的鼓声,是国家的晴雨表,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也寄托着国民的喜怒哀乐。在鼓声中,大彭国的人民聚凝人心,众志成城,不断增长智慧和勇气,更加坚定了战胜洪水的信心……

彭祖在,鼓声在。哪里有鼓声,哪里就有彭祖。人们要找彭祖,寻着鼓声去找,一准不会落空。

大彭国都背依青山,面临获水。山上草木繁茂,蓊蓊郁郁,一片葱茏,是一块藏风聚气的宝地。在此建国安居,虽则大水环绕,举目滔滔,但山山有飞禽走兽,水水利于水产养殖。人们在此居住,不仅可打猎方便,采撷野菜也顺手可得,人民生活安定而方便。饮水思源,百姓都夸赞,这是尧帝和彭祖给百姓带来的好福气。

古时小国之制百里,可哪有什么明显国界啊?通常称为国家,不过指的这个国家的都城而已。大彭国建立,该怎样建立自己的都城呢?

俗话说得好,国家国家,国和家是分不开的。无国即无家,有家才有国。作为国君,最大的愿望,是让人民安居乐业,唯有把人们安顿下来,有个安稳的住处,才能兴业致富,振兴国家。彭祖顺应人心,带领几位长者,在大彭山一带反复丈量,做出总体布局,然后组织一批年富力强的丁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有序施工,搭建起一排排的茅屋草棚,把男女老少安顿下来。为了抵御野兽的侵袭,保障安全,彭祖又发动百姓,上山砍伐杂树、竹枝,并拣拾零星石块,在百姓住地周围垒砌围墙,或者扎起篱笆。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男男女女踊跃参加,一召即到,有计献计,有力出力,山上山下,干得热火朝天。工程进度也超出预计,仅仅一年多,山寨建设就初具规模。这便是原始的大彭国都了。

四方流民居无定所,在各处漂泊,听说大彭国开国建都,酋长是一位神通广大的老人,本领高强,爱民如子,便跋山涉水,投奔而来。众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越传越发神奇,甚至说彭祖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尧帝累死了,他一碗药膳,便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并说上天赐给彭祖一面神鼓,神鼓一敲,天公就不下雨了;再一敲,飞涨的洪水就止涨了;第三敲,滔天的洪水就退下去了。现在,彭祖受封大彭国,正在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大兴土木工程,广修民宅,让老百姓人人居有定所呢!流民们吃尽漂泊之苦,谁不想有个依靠,有个自己的家呢?于是,便闻风而至,纷纷投奔大彭国而来。

大彭国刚刚开国,敞开国门,延揽八方人才,高高兴兴地接纳远道而来的百姓。流民不断涌进大彭山,新建民居便不停地向外拓展,一片竣工建成,接着又开工一片。眼看篱笆山寨住不下了,流民仍然像潮水一般,一拨又一拨涌来。

阁臣彭敬负责接待安置,带领丁壮年从早到晚,忙个不迭,天天应接不暇,久而久之,渐渐当成负担。新一批流民赶来,彭敬等人便以“无法安置”为由,把人挡在山寨篱笆之外,让他们自行寻找栖身之地。流民既然投奔到大彭国而来,当然不愿轻易离去,不得不自己动手,在篱笆城外乱搭乱建临时住所。日子一久,篱笆内、篱笆外都住满了人,城不像城,乡不像乡。同是大彭之民,自然有了区分:篱笆城内的居民,简称“篱内”;而篱笆外的居民,则称为“篱外”。篱内的认为自己是正宗国民,便对篱外的居民心生歧视。篱外的居民不甘心被打入另册,千方百计要挤进篱内来。而篱内的居民先入为主,以主人自居,便进行种种刁难,把篱外的居民挡在篱外。一方要进,一方阻止,双方争执不下,吵吵嚷嚷,一直闹到彭祖那里,要找酋长评理,主持公道,给个说法。

彭祖问明原由,手捋胡须,呵呵大笑,说:“大彭建国,百姓为本。建国兴国,全赖人民。不管先来还是后到,都是我大彭国民。人们投奔大彭国,是人往高处走,看得起我大彭国,是天大的好事,是大彭国的光荣和骄傲,怎么能分篱内、篱外呢?理应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凡我国民,例行平等,只有先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现在,篱笆城小了,暂时安顿不下,正说明我们还要发展,好事嘛!人是活的,城也不是死的,篱笆城夹小了,还可以向外再扩嘛!何况人多力量大,人多办法多,不管老国民、新国民,都要携起手来,齐心合力,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新都城!”

彭祖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推倒了横在篱内、篱外国人中间的一堵墙头。篱内人心服口服,篱外人更是鼓掌拥护。方向一明确,办法自然也就有了。篱内的百姓主动腾出房子和地盘,热情安置篱外的亲人;篱外的百姓主动承担拔篱扩城的重活,把较好的住宅让给老户居住。规划中新建的住宅,再不分篱外篱内,不分老人新人。大家商量办事,有力的出力,有东西的出东西,有的砍木伐竹,有的拣石砌墙,把篱笆城越夹越大,越夹越牢;石头墙越筑越牢,越筑越高。原来篱外的百姓搬进城内来,人人欢天喜地,个个振臂高呼:“我们也成大彭国的国民了,是彭老祖的孩子了!”

大彭国敞开国门、欢迎百姓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远。许许多多的外部流民投奔大彭。大彭国来者不拒,都城也一次次拓展,从山坡向上拓展到山腰、向下拓展到山脚,之后呈环形状向左右延伸,渐渐形成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都是城,山上城、城包山的圆形都城。大水退去后,大彭国的人气还是一天天看旺,都城又从山上扩到山下,山上土石筑墙,山下竹木篱笆。大彭国积数年之力,渐渐成为方圆百十里的繁华都市。

若干年后,大彭国迁都重建。原来的国都日渐衰败,大彭山左右,变成了片片农家村落,人称大彭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