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品德来源于真心实意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

品德来源于真心实意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

时间:2022-03-3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品德来源于真心实意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春秋时期的晏子是一个品德出众的人,他曾经担任齐国的宰相。曾经有一次,晏子接受大王的使命出使鲁国,孔子之道了这件事情,于是让自己的弟子也前往,跟随晏子虚心学习。

品德来源于真心实意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弘一法师

我们来看一个小沙弥和钟声的故事。

人们都知道在佛教的寺院里都是依靠钟声来发号施令的,其实除此之外,钟声还有其他的作用:在早晨,寺庙中的钟声是先急后缓的,这样做是为了警醒大众,黎明已经带来了,长夜已经过去,不要再懒惰;而夜晚的钟声则是先缓后急,这也是为了警醒大众,应当注意在身体最懈怠的时候不要昏昧。(www.guayunfan.com)僧人们的作息都是根据钟声来的。

有一天,寺庙的禅师从禅定中醒过来,这个时候他听到了外边悠悠扬扬的钟声,禅师静下心一听,端详了一会之后顿时有所感悟。等到钟声停止的时候,他召唤来门外的侍者,他说:“今天司钟的是哪一位僧人?”

侍者回答说:“师父,今天司钟的是一位新来的小沙弥,他也是刚刚来寺中来参学。”

于是,禅师找到了这个小沙弥然后叫道座前,就问他说:“小沙弥,你今天早上在敲钟的时候在想什么?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敲钟的?”

小沙弥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他想不明白师父为什么会这样问,他只好照实回答说:“师父,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心情啊。”

禅师还是继续问道:“不会啊,你敲钟的时候应该在想些什么,因为我认为今天的钟声格外清亮,只有那些心思沉静、诚心诚意的人才能够敲出如此动听的钟声。”

小沙弥想了想说:“师父,其实当时我真的没有刻意想什么,我只是想起了家师对我的一些教诲,他告诉我,在每次敲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钟其实就是佛,对待敲钟就和礼佛一样,要真心诚意。”

禅师听后对此非常欣慰,他说:“小沙弥,你的修行很不错,希望你以后每天做事情都要有这样的司钟之心。”

小沙弥听从了师父的教诲,从此更加虔诚每日认真礼佛,并且养成了做事情恭谨的心态。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妄念,并且一直记得禅师对他的开示,最终这位小沙弥成为了一代宗师

故事中的这位禅师为什么能够专注于钟声呢?因为他认为从一个人敲出的钟声中能够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能够觉察出对方的禅心,俗谚有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故事中的小沙弥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在敲钟这样的小事上都非常诚心,时刻保持着一种礼佛的心态,自然会在修行上有所作为。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保持一种恭谨知礼的态度,那么自然会成就一番事业。

春秋时期的晏子是一个品德出众的人,他曾经担任齐国的宰相。晏子是一个聪慧异常、博见多闻、熟知礼仪的人,虽然他有时候不会按常理去做事情,但始终没有失礼于人,所以得到了人们的敬佩和尊敬。

曾经有一次,晏子接受大王的使命出使鲁国,孔子之道了这件事情,于是让自己的弟子也前往,跟随晏子虚心学习。

晏子到达了鲁国之后非常礼貌地拜见了鲁国国君。参加整个过程中孔子的弟子子贡对此有些不满意,他想:“为什么人们都认为晏子是一个懂得礼仪的人呢?我就不这样认为,古礼上明明说过,‘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现在晏子做的事情和这句话完全相反,这是在无法让人认同,怎么可以说他熟知礼仪呢?”

晏子在和鲁国国君谈完国事之后,就来拜访孔子。在此之前子贡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孔子,孔子就问晏子道:“先生,古礼规定,登上大殿台阶时应当依次而行,不可越级,因而在朝堂之上,我们切不可疾步而行;而在接受圭璋不需要下跪。但是今日先生的行为完全和这种古礼完全相反,先生这样做不知为何?

晏子听后哈哈大笑,然后说:“晏婴也研习古礼,知道在两楹之问,国君与臣子应当有各自固定的位置,如果国君走一步,那么臣子就应该走两步。今天,鲁国国君快速登上台阶,在下实在是怕来不及,于是只能越级而上了,我是不得已才在朝堂上疾走的。还有鲁国君主在授玉的时候姿势非常低,我怎么能不跪下来接受呢?要不然是对鲁国君主的不敬啊。君子为人处世,谨守大节很应该,但是在一些小细节上未必要较真。”

孔子听完这席话之后,非常敬佩晏子,他们又交谈了许久之后才将晏子送走。晏子走后,孔子立即召集自己的弟子,对他们说道:“礼,贵在因时制宜,不要照搬书本,像今天的这种事情估计也只有晏子这样深谙礼法的人才能够很好地处理。”

知礼恭谨,我们需要注意,但是不应该拘泥于小节,大节上注意就是了。做到了这些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敬佩和信服。晏子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播、能够名誉在外,很大程度上和他的这种行事风格有关系。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真心实意而不是流于表面。

弘一法师也从此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他认为做人应该要以品德为重,而要想修养品德就需要端正态度,知礼而后恭谨待人,不管是对前辈还是平辈都应该如此。

《菜根谭》中说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其中也主张以最朴素的本然开始修养品德,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言行举止都应该发自于内心。如果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规范言行,而刻意掩饰了自己的面目和内心,这样会扭曲自己的本性,其品德自然不被人们恭维。

只有内心真实而散发出来的品德才能够延绵流长,这样的品德没有必要夸大,会自然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