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舞动理想的翅膀_王石的事迹

舞动理想的翅膀_王石的事迹

时间:2022-03-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舞动理想的翅膀_王石的事迹万科的高歌猛进和在资本市场上的顺风得意,让王石“善于操弄资本”一说在中国产经界广为流行。而被王石排在第二位的“理想主义”,仿佛真实地还原了王石从幼年至今的创业人生。也许人们对王石的“理想主义”会继续着不尽一致的解读,但2012年“万科为了质量可以沦为行业第二”的宣言,却是王石再一次向舆论界和业内发出的强烈

舞动理想的翅膀_王石的事迹

万科的高歌猛进和在资本市场上的顺风得意,让王石“善于操弄资本”一说在中国产经界广为流行。2012年12月,游学在外的王石在《中国企业家》上撰文“我有野心但当不了资本家”。他再次特意就万科股改时主动放弃应得的股权回忆说:在资本主义国家,通常是通过合法赚取财富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创业英雄,是不是被大家敬仰;但在中国社会并不尽如此,因为我们的传统思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尽管不能否定资本的逐利本性,但“王石善于操弄资本”之说的背后,闪亮出来的是他为万科潜心植入的特定成长模式——“理想+资本”。

1.心多大舞台就多大

央视曾有一条公益广告,精美的画面中央飞舞着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结尾处闪动在观众眼中的,便是那句令无数人不忘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在中国地产界,当万科与HI公司成功确立起合作关系之后,王石内心世界里也展开了一个宽阔的资本舞台。(www.guayunfan.com)2007年,被舆论聚焦的王石曾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如下的公式:

100%成功=90%运气+5%理想主义+2%激情+2%坚韧意志+2%控制力+2%自省力+2%平常心-1%浮躁-1%懒惰-1%贪婪-1%依赖-1%没有同情心

如上公式的解读,可谓仁智互见。但王石将自己成功的90%归因于运气,除了可以理解的自谦外,便是王石自信的另一种表现。难怪当时有评论就此发出感慨:“世界尽在掌握之中!”在谁的掌握之中呢?自然就是王石了。

而被王石排在第二位的“理想主义”,仿佛真实地还原了王石从幼年至今的创业人生。无论是从前的屡次登山,还是今日的远方留学,都透露出王石自我理想主义的无比鲜活。

王石的自信是与生俱来的,是他个性中所谓的野性和某种不可言喻的一种悟性必然结合。王石的自信,不仅感染着身边的朋友,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万科的运营团队。正是秉承着这种自信,万科第二代经理人代表——郁亮,不仅给王石的资本之舞注入了光鲜亮丽的内容,也成就了自己万科资本“操盘手”的关键角色。

王石给万科团队注入的这种自信,也使舆论对万科畅游资本场有了更丰富的解读。有评论即认为,万科资本上的自信来源于公司在治理结构、品牌和管理上多年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而这种得来不易的口碑,使得万科在公众和资本市场上广受认可,在融资渠道上拥有着其他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战略选择。

就在前文讲到的与HI公司确立起开创性的合作模式之后,2005年12月,万科又与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Reco Ziyang Pte Ltd.(RZP)——签订了两项转让项目公司部分股权的协议。

根据协议,万科全资附属公司“上海万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无锡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40%股权全部转让给RZP,转让价为人民币19260万元,万科获得税前收益约8614万元。

同时,万科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永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沈阳万科永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3%股权中的51%股权转让给RZP,转让价为1229.1万美元(约人民币9923万元),万科获得税前收益约人民币106万元。

就上述合作,时任总经理的郁亮对媒体表示:“万科通过此次转让可以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给股东更丰厚的回报;而RZP则可以通过转让获得优质的项目资源,并依靠自身强大资金能力获得中长期收益。此外,此次转让除了可引入国际性资本外,亦显示万科的企业治理水平已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王石和万科管理层的真正用意绝不仅仅如此。虽然万科表面上从转让行为中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直接税前利润,但事实上它最大的收获在于:及时有效地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切合了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难得的增长机会。

几乎就在与RZP开展合作的同时,王石又适时地主导万科与中信资本成立了开发基金——“中信资本·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就在这一基金中,同样富有开创性意义的,是其第一笔投资的来源——GE地产的2000万美元。

当时的GE地产,在全球直接拥有的房地产投资组合已高达350亿美元,通过合资和证券化债券形式拥有的房地产资产则高达500亿美元。鉴于中国已经进入高增长的地产行业,时任GE地产总裁的米歇尔·普瑞乐曾表示,3~5年内GE将向中国地产市场投资5亿美元,通过杠杆投资向中国地产投入的资金规模可达到15亿美元。

虽然如今人所众知,杠杆投资模式无疑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最核心的诱因,但当年GE对万科的选择,却一致地得到了舆论界的赞誉,因为这意味着嗅觉敏感的国际投资者对万科的认可。难怪当年中国投资圈内的资深人士发出感叹——“GE地产来了,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如果把时间往回倒退若干年,早在2007年中国地产界掀起深层次行业大调整之前的2004年,为了预先应对不断变化的行业经营环境,王石和万科管理层就已经未雨绸缪了。而当“中信资本·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成立之际,王石对中国地产业动态的见微知著,更令业内刮目相看。

王石率领万科在资本场的得意,也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认可。2007年底,在国际权威杂志IR主办的“2007年中国投资者关系”系列奖项中,万科再度荣膺“最佳投资者关系大奖”、“最佳投资者会议奖”,以及“最佳投资者关系主任”等多项大奖。同一时期,万科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香港·中国国际地产周”上,又荣获了“中国房地产杰出资本运作企业”大奖。

2.理想主义基业长青

国内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对万科资本运作模式给予的高度认可,其实更是对王石“做简单不做复杂,做透明不做封闭,做规范不做权谋,做责任不做放任”价值观的积极回应。然而,王石始终不渝的“理想主义”也一度受到质疑,有人甚至给予了嘲讽。

早在万科被公认为中国最大住宅企业之际,即有不少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王石一面无限地追逐资本之利,一面又妄谈“理想情结”。只是,当今天的王石和万科不断地收获着公众都能看得见的成果时,那些继续纠结于“万科要做规范化企业过于理想化”的人们,似乎已无法赢得舆论的共鸣。

也许人们对王石的“理想主义”会继续着不尽一致的解读,但2012年“万科为了质量可以沦为行业第二”的宣言,却是王石再一次向舆论界和业内发出的强烈回声:万科的理想主义如同它的基业一样,永远常青。

关于这一话题,早在2012年初王石即已多次提到。2012年5月11日的万科股东大会上,王石更是公开直言,万科已是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这个地位万科和他都想保持。但是,是靠数量保持还是靠质量保持呢?

“我可以告诉股东们,我的态度非常明确,质不过关,量只是过眼云烟,即使成第一了,也很快就会被后面的拉下去。”随后王石又一次挥洒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只要保持质量就有未来。”

实际上,早在2010年,王石就曾公开指出,如果万科执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所以,今天的王石开始要求股东们做好准备,“可能万科为了质量会沦为老二老三。”

一时间,舆论再次感慨:王石代表万科发出了质量宣言。

事实上,几年前万科成为国内最大房地产商的时候,即有媒体直面王石如下问题:“现在,按照很多人的理解,追求高额利润,应该是万科下一步的追求吧?”

媒体如此提问,并不仅限于问题本身那么简单。因为在此前的很长时期内,“超过25%的利润不做”一直是王石和万科身上的一大标签。而当万科成为行业最大的时候,国内房地产业也正热得让人疯狂,“趁机大赚”似乎是当时众多企业经营者真实的想法。所以,对于王石提出的“超过25%的利润不做”一说,几乎被整个行业所质疑。

于是,面对媒体的再次发问,王石坦然地给出了正面回答:“按照一般的观点,企业确实应该追求最大化盈利。但是,企业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眼前利润最大化而存在,最不能忽视的应该是公司的存在价值。如果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在某段时间内的盈利非常高,但盈利最多的时候可能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不赚超额利润,这是万科经营理念决定的。”

王石再一次提到的万科经营理念,也正是他不愿舍弃的个人理想主义。

直至本书即将完稿的2012年10月,如果重新研读王石所坚守的理想主义,他内心里的某种感悟依然会叫人折服。至于那些一直质疑的人们,即使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去观察王石当年坚持的“不赚取超额利润”理念,也不再难以理解蕴涵其间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在万科确立了国内行业老大地位之后不久,就在全球地产业内得到了可怕的检验。

这一检验,便是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也正是这一危机,最终演变成了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的全球金融风暴。从经济学上看,每一行业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平均利润率,在此基础上社会能得到均衡发展。而当一个行业的利润率偏高的时候,众多资本便会受到吸引而进入投机,进而推动着行业风险随之升高。如果这种风险得不到及时控制,由此产生的行业危机也就不可避免,并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如此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并不是只有王石可以读懂,但像王石一样能够感悟于心的睿智经营者,的确不如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那样多。这从如今国内整个房地产市场久烧不退的乱象中即可见一斑。

2012年2月,史上最严历的地产调控深入进行,被舆论视为刻意淡出万科且海外游学一年之后,王石面对着新华社资深媒体人再次发声:“我双手赞成中央政府严厉地控制房地产,因为如果按以往的速度发展下去,房地产市场会出现问题。”他还着重强调,虽然现阶段中国的房企过得很痛苦,进入了深刻的行业洗牌阶段,万科也仍会继续选择资本,但自己和郁亮们还是不会为资本所控。

这一宣言再次向公众表明,拥有独有创业经历和资本感悟的王石,仍将继续着自己独特的“理想主义”。尽管此时的万科已从“中国第一”,华丽转身为“全球第一”。

3.让资本携理想长笑

2011年伊始,当年届六十的王石惬意地开始游学之旅的时候,他铸造于万科的“理想与资本并行”模式,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研究和关注。如同一位权威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国内房地产龙头万科在投融资管理上的连续创举,以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管理层的职业化和业务运作的透明化程度,均在国内企业界有口皆碑。”

如今,梳理王石和万科走过的二十余年,笔者可以从如下方面为读者们归纳出王石和万科建立起来的上述口碑。

一是坚持公众公司应有的治理结构。“万科创业时,国家没投一分钱。”但王石也明白,“执照是国家的”。于是,万科拥有了国有企业的背景。然而,为了实现“鸟要出笼”的愿望,王石力排众议推动并实施了万科的股份化改造,并立下了“要做规范化企业”的誓言。正是这一誓言的激励,万科不断地释放出强大生命力,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王石预想中的十年成长业绩,并在二十年之后蜕变为全球第一。

二是稳健有效的投资和低负债。融资渠道的相对单一,使得国内房地产企业普遍承受着负债率过高的巨大压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0%,而非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高达80%以上。与这些企业潜藏的巨大风险相比,王石领导下的万科却一直处于良性状态。即便是在房地产业开始新一轮调控的2007年底,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也仅为30%左右,年末手持现金超过了百亿元。

难怪那时的资本操盘手郁亮与王石一样,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没有企业因为发展太慢而垮台,却有很多企业因为发展太快而暴终。”

三是坚守“三化”运作。王石完全明白,中国上市公司的“造假”自股市诞生之日起从未停过。所以当万科标榜“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万科化”的时候,同样受到了许多人“过于理想化”的质疑。然而,这却是万科自股份化改造之时王石就定下的发展基调。而投资家们一再强调的“我不害怕风险,我害怕不确定性”的猜疑,也时刻提醒着王石和万科的管理团队,“透明化”攸关着万科的生与死。

四是戒守着资本的“六律”。所谓的资本“六律”,是王石和自己的接班人郁亮用亲身实践为万科制定下的。其一是选择合适的投资者,王石在这一点上可谓是未知先行者;其二是用职业化团队为融资加码;其三是巧借时势、开创性地借力海外资本;其四是善待并用心经营投资者关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五是“调适组织架构在先,扩充资本在后”;其六是与高利润率保持距离。

马克思曾说,资本透着天生的冷血,因为“它的每一分积累都滴着鲜血”。然而,致力于打造现代企业的王石,却用自己的实践赋予了“资本”动人的理想主义情结。也正是这一情结持续释放的生命力,不仅成就了今天千亿级的万科,也使得王石从最初受人嘲笑的“不懂房地产”,化身为“中国地产教父”,并一路长笑不止。

【注释】

[1]“121号文件”,即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