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黄琪翔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黄琪翔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时间:2022-07-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琪翔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黄琪翔,字御行,广东省梅县人。1941年底,黄琪翔调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驻湖北恩施和四川黔江。中美将领携手抗日,时任滇缅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右5),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右4),在滇缅前线合影黄琪翔回到重庆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实际上解除了军职。1970年12月10日凌晨,黄琪翔因心肌梗死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

黄琪翔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人。1910年,进入梅县务本中学读书,后到广州优级师范附中求学。从1912年起,黄琪翔先后在湖北第3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6期学习。

1919年,黄琪翔于保定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北洋边防军第1师炮兵团第3营任排长。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黄琪翔加入国民党。1925年,黄琪翔任粤军第1师第1旅第1团第3营营长,参加了第1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接着,参加了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之役。战后,第1团扩编为独立旅,黄琪翔升任该旅第2团团长。1925年8月,粤军第1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随后独立旅扩编为第12师,黄琪翔任该师第36团团长。10月,黄琪翔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第2次东征。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黄琪翔随第4军第12师进入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在平江、汀泗桥、马回岭、上蔡、临颍等重要战役中立了战功,成为北伐著名的战将之一,因功升为少将团长。汀泗桥战役后,黄琪翔率部参加了贺胜桥之役和围攻武昌之役。北伐胜利后,第4军回师武汉进行整编,第12师扩编为第4军,黄琪翔升任第12师师长。(www.guayunfan.com)1927年,黄琪翔任第4军副军长、军长。7月15日,第4军移驻江西南昌、九江一带,准备东征讨伐蒋介石。7月29日,黄琪翔参加汪精卫等在庐山召开的“分共”会议,他派人连夜下山,秘密通知著名的共产党人高语罕、于树德、恽代英等离开该军。8月1日,贺龙、叶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9月,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命黄琪翔带领第4军回粤,以黄琪翔的第4军为主力,在11月17日发动“张黄事变”,占领了广州的中央机关和地方军政机关,改组广东省政府和政治分会,以黄琪翔为广州卫戍司令,事变发生之后,全国震动。

1927年12月,留守广州的教导团和广州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张发奎、黄琪翔协同朱晖日的公安部队镇压广州起义,血腥屠杀革命群众。黄琪翔对这一事变负有重责,在内外舆论指责下,黄琪翔离职赴德国柏林,入柏林大学学习德文

黄琪翔在柏林逗留期间,邓演达、叶挺、宋庆龄等人也在柏林,黄琪翔受到他们的影响,有所觉悟。他赞同邓演达在中国建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不同于共产党的第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

1929年5月,黄琪翔应宋庆龄之请,护送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移灵南京典礼。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并成立“中央干事会”。黄琪翔不仅力予赞助,还参加“中央干事会”,并担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次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黄琪翔乃负起与各方联系之责,继续“第三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爆发,原第4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第19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举国瞩目。黄琪翔领导“第三党”在上海的人员组织义勇队参战,发动群众开展募捐、慰问等活动,支援前线

第19路军调到福建后,原第4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积极筹划,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推黄琪翔为大会主席团主席。黄琪翔在会上宣告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就是当时被称为“闽变”的“福建人民政府运动”。

“福建人民政府运动”由于事起仓促,加之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取得各方的支持,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很快就失败了。黄琪翔被迫离开福州,并于1934年重赴德国柏林,1936年10月,黄琪翔又奉令回国。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黄琪翔任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张治中指挥。不久,黄琪翔又调任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指挥青浦、嘉定一线的防御。11月5日,日军以其海、空优势,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围攻上海,黄琪翔闻警星夜赶赴松江,抽调部队驱逐登陆日军,无效,乃扼守黄浦江以图阻止日军前进,保障松江以固上海侧后安全。黄琪翔只率参谋若干入驻松江城指挥,倾注所有残存部队,竭力抵御,经两昼夜激战,终于不支,日军坦克于8日开进松江,黄琪翔由小道退出。至此,上海抗战失败,全军西撤。

1939年,黄琪翔调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驻湖北襄樊,参加了枣宜会战,黄琪翔的第11集团军担任枣阳地区正面防守。

1941年底,黄琪翔调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驻湖北恩施和四川黔江。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拘禁在恩施,黄琪翔不避嫌疑,时常看望并予照顾。

1943年3月,中国远征军重组,黄琪翔任副司令长官,协助陈诚整训部队,补充装备和兵员。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后,黄琪翔一如既往,协助卫立煌。抗战胜利后,黄琪翔改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等职,1946年该司令部撤销。

中美将领携手抗日,时任滇缅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右5),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右4),在滇缅前线合影

黄琪翔回到重庆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实际上解除了军职。他不愿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内战,又无挽救办法,便主动要求出任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并于1947年6月赴柏林任职。

1948年9月,黄琪翔离开柏林,辞去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一职。1948年冬,他离开上海前往广州,后潜赴香港,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

黄琪翔在香港期间,曾向中共负责同志表示希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解放事业多做一些工作,他曾写信给张发奎、余汉谋、薛岳、李汉魂四位原将领,策动他们起义。

1949年8月,黄琪翔在中共组织安排下携眷北上,回到北平,以特邀代表资格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黄琪翔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法案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秘书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70年12月10日凌晨,黄琪翔因心肌梗死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

1988年9月2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黄琪翔诞辰90周年。时任统战部部长的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向黄琪翔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在致辞中说:“黄琪翔先生为新中国的司法、体育事业,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黄琪翔先生的一生是坚持民族独立、反帝爱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为人豁达大度、温文尔雅,识大体、顾大局,他的思想品德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纪念……”

指挥滇西反攻的黄琪翔将军(右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